《密教通关》解析
作者 陈士强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密教通关》一册。现代持松著。成于1936年。1939年在上海排印出版。通行本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版《持松法师论著选集》本。
持松(1894—1972),俗姓张,湖北荆门县人。法名密林,受学密法后阿奢黎赐灌顶号为入入金刚。又因私淑唐代高僧玄奘,自号“师奘沙门”。家世业儒,幼时从父学习四书五经。十八岁时,投荆门沙洋铁牛寺默满法师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于汉阳归元寺。同年,考入由近代高僧月霞在上海爱俪园创办的华严大学深造,修学三年。毕业后,回湖北当阳县玉泉寺,从祖印学习天台教观。1918年2月,继月霞之后,出任江苏常熟兴福寺方丈。在五年任期内,两次开坛传戒,并创立华严预备学校,培养僧才。1922年冬,因读《*轮宝忏》,深感瑜伽密典幽深难解。中国真言宗(密教)自唐代以后,已成绝学。而在日本,由受学于惠果的空海创立的日本真言宗,其法脉绵延至今。于是,发愿重兴唐密,只身东渡,初登日本古义真言宗道场,礼天德院金山穆昭阿奢黎,受此派传授,得第五十一世阿奢黎位。1923年,学成回国。初在杭州菩提寺传法灌顶,继而住持武昌洪山宝通寺,在那里建立了真言宗道场,将绝传已久的唐代密教传回中国。1926年至1946年,先后在辽宁、南京、北京、杭州、武汉、上海等地巡回讲经、传戒、灌顶、修法,弟子达数万人。其间,两次东渡日本,再登高野山,得东密、台密之心传,获古义、新义之要旨。1947年3月,被推为上海静安寺方丈,兼静安佛教学院院长,在寺内建立了真言宗坛场,传授密法。1953年6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56年,任上海佛教协会会长。
持松精通日文、梵文,善诗词,兼工书法绘画,学识渊博,显密兼通。他的佛学思想,前期以华严宗为主,后期以真言宗为主。其显教著述有:《华严宗教义始末记》、《摄大乘论义记》、《观所缘缘论讲要》、《因明入正理论易解》、《心经阐秘》、《般若理趣经集解》、《仁王护国经阐秘》、《悉昙入门》、《梵语千字文》、《梵语杂名》、《梵文心经异译本》、《释尊一代记》、《施诸饿鬼法注》、《师奘文钞》等,密教著述有:《密教通关》、《大日经住心品纂注》、《金刚顶大教王经疏》、《苏悉地羯磨经略疏》、《金刚界行法记》、《胎藏界行法记》、《护摩行法记》、《随行一尊供养秘记注》、《三陀罗释》、《真言宗朝暮行法》、《密教图印集》、《菩提心论纂注》等。总计二十六种,今大多亡佚。见收于《持松法师论著选集》的,是《密教通关》、《菩提心论纂注》、《心经阐秘》三种。生平事迹见真禅主编的《持松法师纪念文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密教通关》是一部系统阐述密教(又称“真言宗”)的理论、修持和史迹的著作。它是密教研究的入门书,也是持松的主要代表作。在中国佛教中,有关密教的著述极为稀少。现存的仅有唐代一行的《大日经疏》、海云的《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辽代觉苑的《大日经义释演秘钞》等数种,而且除海云的《付法记》以外,几乎全是经疏、仪轨。在唐密绝传之后,在近代全面介绍密教的,持松的《密教通关》当属第一部。
《密教通关》书首有初刊时朱庆澜撰的《序》。序中说:“师(指持松)三次渡海,五载请业,故得新古两义,博综于腹笥;东台二密,淹贯于胸次。”归国以后,唯冀以著述利方来。几年中,疏解经论,已达数十万言。“今为习真言者入门方便,又复条撰事类,汇辑群言,徵法苑之典据,详宗趣之异同,品骘邪正,辨别真伪,审宗派之源流,溯兴替之沿革。名相繁糅,则胪为图表;音训淆混,则注以梵书。剖析义例,标章十门,而署曰《密教通关》。使学者睹凡而得度,因约以知博。诚可谓三密之指掌,五智之南车,岂仅便于初学而已哉。”
全书由《总叙》和正文十门(相当于章)组成。《总叙》对显密二教进行了比较。认为,在现行显教各宗(如净土、禅、华严宗)中,能够与真言宗相表里的,只有华严宗。但“真言宗之方便多门,虽华严犹当让之。而华严事事无碍之旨,真言实为之启键之宝钥矣。”在佛教各派中,真言宗“雄大崇伟,无出其右,而统摄赅含,又无与比其肩也。”然而,真言法门犹如大补全活之方,峻攻猛泻之剂,倘若依法授受,则“旷劫之无明,一朝可尽”;反之,如盗法自作,或滥授非器(授徒不当),则必将“自祸而祸人”。有鉴于真言宗中的有些流派,如东瀛(日本)的“立川派”,藏卫(西藏地区)的“阙群派”,“其所行者,则以吞刀喷火、●蛇役尸为能。或专奉阴阳抱持之像,视赤白二●,为理智不二之甘露;男女交遘,为定慧双融之金刚。使清净圣教,一变而为魍魉之邪说;住持僧宝,一变而为破法之魔侣。”唐代密教,自唐武宗会昌毁佛以后,“玄言流散,元明(指元朝、明朝)绝响,中土稀音”,为此,作者化了一个月的时间,撰成本书。
所分的十门是:
一、显密名义。
解释显教与密教的名称、含义。说,显教以“显了”为究竟,“秘密”为方便;密教则以显了为方便,秘密为究竟,二教对显、密的理解正好相反。弘法大师(指空海)以说法的教主分判显密。显教为“应化释迦牟尼”所说,“皆为曲顺众生之粗机”,而未曾开示如来自证的境界;密教为“法身毗卢如来”所说,“皆如来自受用身为自受法乐故,与自内眷属,各各演说内证三密法门”,也就是说,它显示的是如来自证的境界。这种境界连法身大士(菩萨)以下的十地菩萨都没有达到,更何况凡夫中人。另外,显教的经典,是任人受持的;而密教的经轨,对于未经灌顶(皈依密教的仪式)的人来说,是不许宣示的。密教,有密宗、瑜伽宗、真言宗、金刚乘、秘密藏、持明藏、总持藏、陀罗尼藏等种种名称。各种名称都有内在的含义。“言密宗者,即以三密为宗也。三密者,身口意三种,与心佛众生三种,三三平等。所谓身等于口,口等于意,意等于身。又如密三密,行者(修行者)三密,众生三密,一如平等,涉入无碍。此三平等法,在凡夫人不能明了,故称三密。今欲实证此三平等故,依三密修行。身则结契印,召请圣众,以除身业之障;口则诵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无有谬误,以净口业之罪;意则住于白净月轮,观菩提心等,以忏意业之非。三业既净,则三密互具,而心、佛、众生亦圆融矣,故曰密宗。”显、密二教的功效大不相同。依《金刚顶五种密经》所说,“于显教修行,允经三大阿僧祗劫(比亿万年还长远的时间),然后证果”,这中间还要经历“十进九退”,即进十步而退九步的反复。“若依密教,则由加持威力故,于须臾顷,当证无量三昧耶,无量陀罗尼门。以不思议法,能变易俱生我法种子,应时生在佛家。”因此,“密教功能之大,成果之速,非显教之人可得望其项背也”。
二、经轨本据。
阐述密教所依据的基本经典。说,密教的经典分为“经”和“轨”两类。“经为如来亲唱,故先之。轨为菩萨渐制,故次之。”“经”分为纯密、杂密两部。纯密部经典又分根本经、支流经两类。根本经有两部(《大日经》、《金刚顶经》)、三部(《苏婆呼经》、《瞿醯耶经》、《理趣经》)和五部(《苏婆呼经》、《瞿醯耶经》、《理趣经》、《瑜祗经》、《要略经》)之说。支流类分亲近(《苏婆呼经》、《瞿醯耶经》、《理趣经》等)和疏远(《炽盛光》、《一字佛顶》等)两类。杂密部经典,有《仁王》、《楞严》、《金光明》、《孔雀》、《陀罗尼集经》等;“轨”下分六类,有诸佛轨(药师、弥陀等)、诸经轨(宝楼阁、仁王等)、诸菩萨轨(文殊、地藏、观音等)、诸明王轨(大威德、金刚药叉等)、诸天轨(焰摩、十二天等)、诸作法轨(受戒、施食等)。另外,密教也有“三藏”。密教三藏指的是:经藏,有《大日经》、《金刚顶经》等二百卷;律藏,有《苏摩呼童子经》、《毗奈耶经》等百七十卷;论藏,有《菩提心论》、《释摩诃衍论》十一卷。
具体来说,胎藏界法以《大日经》(全称《摩诃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为依据,金刚界法以《金刚顶经》(全称《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为依据。两部大经的差别在于:《大日经》表现为(或象征着)理、本有、因、生(众生)、本觉、平等、莲花、东、梵文“阿”字、胎、色、五大;《金刚顶经》表现为智、修生、果、佛、始觉、差别、月轮、西、梵文“鍐”字、金、心、识大。“胎为理具之佛种”,“金刚为显得之智果”,明了这一点,两部大经的差别也就大体上掌握了。
《大日经》的广本相传有十万颂,于世无传。传世的为略本,有三千五百颂,即唐代善无畏译的《大日经》七卷;《金刚顶经》的广本相传有无量颂,于世无传。中本有十万颂、三百卷、十八会,相传金刚智来华时,失落于海中,也不传。传世的为略本,有四千颂,相当于十八会中的初会,即唐代金刚智译的《略出经》四卷和不空译的《教王经》三卷。两部大经(《大日经》、《金刚顶经》)以外的《瑜祗经》为金刚界的苏悉地法(成就法),《苏悉地》为胎藏界的苏悉地法,《要略念诵经》(全称《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为《大日经》的供养法(内容相当于《大日经》卷七)。
三、立教差别。
论述密教的判教。说,“密教分教相、事相二大部门,其事相不能宣说,但凭秘授;其教相乃能分析名言,核理深浅。”密教只以显、密判别佛教,它的判教属于“教相”的范围。日本东密的弘法大师(空海)依《金刚顶经》横判显密二教,依《大日经"住心品》竖判“十住心教”。所说的十住心教,指的是:异生羝羊…
《《密教通关》解析(陈士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