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归直指卷一—净土纲要(周安士)

  西归直指卷一—净土纲要

  [发明]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怜悯众生,轮回六道,头出头没,受苦无量。故于十方佛土中,指出西方极乐世界,使人知所趋向。而又授以至简便法,使但念彼佛,即便往生,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辈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敢仰负如来厚恩,故将大小本弥陀要旨,节录其概,使阅者一览便知,名为《净土纲要》。

  阿难启请

  大本《弥陀经》云:释迦如来,一日容颜异常,阿难问之。佛言:汝所问者,胜于供养一四天下声闻缘觉,及布施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虽至累劫,犹百千万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因汝所问,而得度脱之道。

  [按]观此,则知净土法门,不独人类之梯航,亦诸天诸仙之宝筏。慎莫泛视。

  佛土双标

  小本《弥陀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法藏因地

  大本经云:无量无数劫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化度众生。是时有大国王,往听说法,顿然觉悟,乃舍王位,而往修行,号曰法藏比丘,即今阿弥陀佛是。对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大愿,皆为济度众生,乃精进修行,入菩萨地。内则修慧,外则修福。于一切世间,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且复托生于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以施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昆虫,无不欲令其超生极乐。

  愿满成佛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历大阿僧祇劫,行菩萨行,不计众苦,手中常出一切衣服、饮食、音乐,及最上所须之物,惠施众生,令其欢喜。发无上菩萨之心,历无数百千万亿劫,方得成就从前所发四十八愿,而入佛位。是以十方无量众生,一念归依,遂生其国。

  四十八愿

  第一愿:我作佛时,刹中无地狱饿鬼禽畜,及蜎飞蠕动之类。

  第二愿:刹中无妇女,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来生我刹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生。

  第三愿:我刹中人,欲食之时,七宝钵中,百味饮食,化现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

  第四愿:我刹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不假裁缝捣染浣濯。

  第五愿:我刹中自地以上,皆有宅宇、宫殿楼阁,池流花树,悉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众生闻是香者,皆修佛行。

  第六愿:我刹中人,皆心相爱敬,无相憎嫉。

  第七愿:我刹中人,无淫佚嗔怒愚痴之心。

  第八愿:我刹中人,皆同一善心,无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预相知意。

  第九愿:我刹中人,不闻不善之名,况有其实。

  第十愿:刹中人知身如幻,无贪著心。

  第十一愿:刹中虽有天人之异,而其形容,皆一类金色,面目端正净好。

  第十二愿:我作佛时,假令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尽为缘觉声闻,不能知我之年寿,当若干万亿劫。

  第十三愿:假令十方各千亿世界诸天人民,皆为缘觉声闻,一心共计,亦莫知我刹中天人之数。

  第十四愿:我刹中人民,寿命皆无央劫,莫知其数。

  第十五愿:我刹中人,所受快乐,一如漏尽比丘(*漏尽,没有烦恼)。

  第十六愿:我刹中人,住正信位,离颠倒想,远离分别,诸根寂静,所止尽般泥洹(*般泥洹:即涅槃)。

  第十七愿:我作佛时,说经行道,十倍于诸佛。

  第十八愿:刹中人尽通宿命,知百千亿那由他劫事。

  第十九愿:刹中人,尽得天眼,见百千亿那由他世界。

  第二十愿:刹中人尽得天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说法,悉能受持。

  第二十一愿:刹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众生心念。

  第二十二愿:刹中人尽得神足,于一念顷,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世界。

  第二十三愿:我作佛时,名闻十方无数世界,诸佛称我功德,及国土之胜。诸天人民,乃至蜎飞蠕动,闻我名号,慈心喜悦者,皆令来生我刹。

  第二十四愿:顶中光明绝妙,胜于日月百千万倍。

  第二十五愿:我作佛时,光明照无数天下。诸天人民,乃至异类,见我光明,皆慈心作善,来生我国。

  第二十六愿:众生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过诸天人。

  第二十七愿:十方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奉持斋戒,行六波罗,欲生我刹,我现其前,引为不退菩萨。

  第二十八愿:十方世界天人,闻我名号,烧香散花,饮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刹。

  第二十九愿:十方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刹,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三十愿:十方世界众生,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即忏悔为善,奉持经戒,寿终不经三恶道,得生我刹。

  第三十一愿:十方天人,闻我名号,五体投地,喜悦信乐,修菩萨行,常为诸天世人之所敬。

  第三十二愿:十方无央数世界女人,闻我名号,喜悦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不复为女。

  第三十三愿:生我刹菩萨,一生将补佛处。若其本愿,欲往他方,摄化众生,我以神力,助其修种种行愿。

  第三十四愿:刹中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愿,不堕恶道。

  第三十五愿:刹中菩萨,以香花幡盖,真珠璎珞,种种供具,往无量世界,供养诸佛。一食之顷,即可遍至。

  第三十六愿:刹中菩萨,欲以万种供具,供养十方无央数佛。供养众具,自然在前。

  第三十七愿:刹中菩萨,受持经法,必得辩才智慧。

  第三十八愿:刹中菩萨,辩才智慧,不可限量。

  第三十九愿:刹中菩萨,得金刚那罗延力(*金刚那罗延力:身体像金刚那样坚硬,力量像那罗延神那样强大。那罗延,天上力士之名),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四十愿:我刹清净,照见十方无量世界,菩萨欲于宝树中,见十方一切佛刹,即时应现。

  第四十一愿:刹中菩萨,虽少功德者,皆知见道场树。

  第四十二愿:刹中一切万物,皆严净光丽,形色殊特,虽得天眼,不能辨其名数。

  第四十三愿:刹中欲得闻法,随其志愿,自然得闻。

  第四十四愿:刹中菩萨、声闻,顶中皆有光明,说经行道,无异于佛。

  第四十五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得清净解脱三昧,供养不可思议诸佛。

  第四十六愿:他方菩萨,皈依精进,皆得普等三昧。

  第四十七愿:他方菩萨,皈依精进,即得不退转地。

  第四十八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于诸佛法,永不退转。

  佛言:尔时法藏比丘,于彼佛所,发斯弘誓。应时大地震动,天雨宝花,以散其上。空中赞言,决定成佛。

  如来得名

  小本经云: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堂宇宝池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讲堂精舍,皆自然七宝,相间而成。复有七宝,以为楼观栏楯,胜于此世界中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万倍。其余菩萨声闻,所居宫殿,亦复如是。彼诸天及人,衣服饮食,微妙音乐,随意而现。所居宫宇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悉化现而成。然其宫宇,有随意高大,浮于空中者;有不能随意高大,止在宝地者;由其前世求道时,德有厚薄故。止有衣服饮食,则皆平等。宫宇内外,复有自然流泉,及诸池沼。若一宝二宝成者,其底沙亦以一宝二宝;如黄金池者,底白银沙;水晶池者,底琉璃沙。若三宝四宝,以及七宝成者,其底沙亦如是。池中皆八功德水,清净香洁,味如甘露。其间复有百种异花,枝皆千叶;光色既异,香气亦异,芬芳馥郁,不可胜言。

  天乐雨花

  小本经云: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经行:在一定地方围绕行走,其目的在于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或睡眠)。

  池岸花树

  大本经言:诸宝池岸,有无数旃檀香树,吉祥花果,香气流布。又有各色莲花,弥覆水上,又有七种宝树行列,其纯一宝树者,根茎枝叶花果,皆以一宝。二宝为一树者,根茎枝叶花果,亦以二宝。如是行行相值,枝枝相准,花花相顺,果果相当,乃至周遍世界,不可胜视。

  树网宣音

  小本经云: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德水香花

  大本经言:生西方者,若入七宝池中,澡雪形体,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至腰、至颈,亦复如是。调和冷暖,无不顺适。既出浴已,各坐莲花之中,自然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或作音乐。吹诸宝花,皆成异香,散诸菩萨声闻大众之上。极目明丽,花香无比。及至小萎,自然乱风吹去。大众有欲闻法者,有欲闻音乐者,有欲闻花香者,有皆不欲闻者,各如其意,不相违忤。

  鸟宣偈颂

  小本经云: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又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五根: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法是生起圣道的根本,固比称“根”。五力:五根坚固所发出的力量,包括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菩提分:五根、五力所显发出来的七科觉悟,包括择法菩提分、精进菩提分、喜菩提分、轻安菩提分、念菩提分、定菩提分…

《西归直指卷一—净土纲要(周安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