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异故,于一切法平等正觉说名如来,[31]如契经说世尊转*轮诸余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云何*轮,答八支圣道,若兼相应随转则五蕴性,此是*轮自性,此轮是法所成法为自性故名*轮。[32]
4、一切法平等,本性常空寂,文字有分别,诸法本无差,十方诸剎土,边际不可得,其性如虚空,佛国常平等,三世诸如来,住法界平等,无边智解脱,佛佛皆如是,众生本缘起,一切皆平等,善知其所行,如应为开悟,众生若干种,了知如幻化,内外无所取,自性常清净,诸乘种种说,无为性平等,导师善方便,分别说三乘,现住烦恼魔,烦恼无所有,天魔及蕴死,境界悉皆空。[33]
5、依止虚妄分别境故,说有遍计所执自性,依止虚妄分别性故,说有依他起自性,依止所取能取空故,说有圆成实自性,已显虚妄分别摄相,当说即于虚妄分别入无相方便相,[34]三自性。一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性。依此建立余真实故,于此所说三自性中,许何义为真实,颂曰,许于三自性,唯一常非有,一有而不真,一有无真实。[35]
6、无始世界来自性清净心具足法身,以九种譬喻明如来藏,过于恒沙烦恼藏所缠。如修多罗说应知。九种譬喻者。如偈说言:萎华中诸佛,众蜂中美蜜,皮糩等中实,粪秽中真金,地中珍宝藏,诸果子中芽,朽故弊坏衣,缠裹真金像,贫贱丑陋女,怀转轮圣王,焦黑泥模中,有上妙宝像,众生贪瞋痴,妄想烦恼等,尘劳诸垢中,皆有如来藏。[36]
7、所作任运成自性故,尔时得无作者,谓持住心,不由作意得总持故,如是修习得住心已,次令此心得最上柔软。[37]
8、自性常不染,如宝空净水,信法及般若,三昧大悲等。[38]
--------------------------------------------------------------------------------
[1]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1~171页.
[2]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2页.
[3]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下.
[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大正藏》第十册,第367页上.
[5] 《奋迅王问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37页下.
[6] 《菩萨璎珞经》卷三,识界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8页上.
[7]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8页.
[8]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9]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4~15页.
[10]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8页.
[11]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12] 龙钦绕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页.
[13]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4~95页.
[14] 同上,第80页.
[15] 同上,第91~92页.
[16]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一,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229页.
[17]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二十三,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六,《大正藏》第六册,第651页.
[18]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四,初分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六册,第1038页中.
[19]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77页上.
[20] 《大宝积经》卷六十七,化乐天授记品第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81页上.
[21] 《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1页下.
[22] 《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五,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49页上.
[23]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90页下.
[24] 《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偈颂品第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31页.
[25] 《中论》卷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20页上.
[26] 《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摄抉择分中菩萨地之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705页.
[27]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28]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一,《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30页上.
[2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六,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正藏》第十册,第732页下.
[3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四,第二分远离品第二十四之二,《大正藏》第五册,第371页中.
[31]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8页中.
[32]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一百八十二,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大正藏》第二十七册,第911页中.
[33] 《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一,净信童女会第四十,《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24页中.
[34] 《辩中边论》卷上,辩相品第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64页下.
[35] 《辩中边论》卷中,辩真实品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68页下.
[36]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7页上.
[37] 《大乘庄严经论》卷六,弘法品第十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24页下.
[38]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中.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十七节、第十八节》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