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度之佛教 自序 目次▪P2

  ..续本文上一页实佛教间的距离。方便,是不能没有的;方便适应,才能有利于佛法的弘布。然方便过时而不再适应的,应有「正直舍方便」的精神,阐扬佛法真义,应用有利人间,净化人间的方便。希望诚信佛法的读者,从印度佛教思想的流变中,能时时回顾,不忘正法,为正法而怀念人间的佛陀!民国七十七年二月三日,印顺序于南投寄庐。

  

  凡 例

  

  一、本书所引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今简称「大正」。

  

  二、日本所译『南传大藏经』,简称「南传」。所引文字,并转译为华文。

  

  三、日本所译Ta^rana^tha『印度佛教史』。作者英文拼音为Ta^rana^tha,或者音译为多拉那他。本书引用 ,简称为多氏『印度佛教史』。

  

  四、法尊所译书,如『入中论』等,原本为四川汉藏教理院刊行,简称「汉院刊本」。

  

  五、印度波罗Pa^la王朝的年代,依吕澄『西藏佛学原论』(商务本)所说。

  

  

  

  

  

  印度之佛教目次

  自序.................................................一──七

  第一章 印度佛教流变概观............................一──一一

  第二章 释尊略传..................................一三──三六

  第一节 出家前之释尊....................................一三

  第二节 出家............................................一六

  第三节 成正觉..........................................二0

  第四节 转*轮..........................................二四

  第五节 入涅槃..........................................三四

  第三章 佛理要略..................................三七──五二

  第一节 世间............................................三七

  第二节 世间之净化......................................四一

  第三节 世间之解脱......................................四六

  第四章 圣典之结集................................五三──七九

  第一节 王舍城之第一结集................................五三

  第二节 毗舍离之第二结集................................五八

  第三节 传说中之第三结集................................六三

  第四节 法毘奈耶之初型..................................六三

  第五章 阿恕迦王与佛教............................八一──九五

  第一节 法阿育与黑阿育..................................八一

  第二节 阿恕迦王之政教..................................八五

  第三节 阿恕迦王时代之佛教..............................八九

  第六章 学派之分裂..............................九七──一二二

  第一节 二部、三系、四派................................九七

  第二节 大众系末派之分裂..............................一0四

  第三节 上座系末派之分裂..............................一一0

  第四节 五部、十八部..................................一二0

  第七章 阿毗达磨之发达........................一二三──一四二

  第一节 优波提舍、摩呾理迦与阿毗达磨..................一二三

  第二节 阿毗达磨之流派及发展..........................一二六

  第三节 阿毗达磨之组织................................一三四

  第八章 学派思想泛论..........................一四三──一六0

  第一节 思想分化之原因................................一四三

  第二节 圣德观........................................一四五

  第三节 无我无常之世间................................一四九

  第四节 无我涅槃之出世................................一五八

  第九章 中印之法难............................一六一──一六八

  第一节 教难之概况及其由来............................一六一

  第二节 教难引起之后果................................一六五

  第十章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一六九──一七八

  第一节 王朝之变迁....................................一六九

  第二节 西北印佛教之隆盛..............................一七一

  第三节 佛化雕刻之发达................................一七五

  第十一章 大乘佛教导源........................一七九──一九八

  第一节 思想之根柢、启发与完成........................一七九

  第二节 大乘藏结集流布之谜............................一八一

  第三节 菩萨之伟大....................................一八九

  第四节 大乘初兴......................................一九三

  第十二章 性空大乘之传宏......................一九九──二一八

  第一节 龙树师资事略..................................一九九

  第二节 性空论之前瞻..................................二0三

  第三节 性空唯名论述要................................二一一

  第十三章 笈多王朝之佛教......................二一九──二三五

  第一节 王朝之盛衰与佛教..............................二一九

  第二节 小乘学之余辉..................................二二三

  第三节 因明之大成....................................二三0

  第十四章 虚妄唯识论..........................二三七──二六六

  第一节 无着师资事略..................................二三七

  第二节 瑜伽师与禅者..................................二四一

  第三节 唯心论成立之经过C..............................二四五

  第四节 虚妄唯识论述要................................二四九

  第五节 真常、一乘与唯心..............................二六二

  第十五章 真常唯心论..........................二六七──二八四

  第一节 思想之渊源及成立..............................二六七

  第二节 真常唯心论述要................................二七二

  第三节 辨伪与释疑....................................二八一

  第十六章 教难之严重..........................二八五──三0三

  第一节 教难之严重....................................二八五

  第二节 空有之争......................................二八七

  第三节 性空者之复兴与分流............................二九三

  第四节 虚妄唯识者之分流..............................二九七

  第五节 真常者之融合..................................三0三

  第十七章 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三0五──三二六

  第一节 秘密思想之滥觞................................三0五

  第二节 秘密教之传布..................................三一0

  第三节 秘密教之特色..................................三二0

  第四节 印度佛教之衰亡................................三二五

  第十八章 印度佛教之回顾......................三二七──三三二

  附录

  印度佛教大事年表............................三三三──三三九

  重版后记..............................................三四0

  

  

  

  

《印度之佛教 自序 目次》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