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四一三中──下),显然是周濂溪所传的无极与太极图的前身。世界是语言──诠表的世界,尽管不用正面说明的语文,用暗示等语言,或用动作,或用圆相来表示,久了还是语言一样的符号,只是暗昧而不明确的符号。在禅宗世界里,这实在是秘密公开的隐语。后代的禅者,又在这些语句、动作、圆相中,揣摸,理会,解说,形成玄学化的禅理。然而,「说也说得,理会也理会得,只是敌生死不得」。对直了顿悟的曹 [P416] 溪禅来说,这实在是并不理想的!
第三节 从对立到南宗统一
宗与宗的对立
唐代禅宗各派的先后兴起,不免有对立抗衡的情势。其中,牛头宗起来与东山宗对立,有区域的历史传统,不失为道义的对立。同属于东山门下,又有南宗与北宗,荷泽宗与洪州宗的对立,如『禅源诸诠集都序』所说:「南能北秀,水火之嫌;荷泽洪州,参商之隙」(大正四八‧四0一中)。南北的对立,还是为了法门的顿渐不同,而荷泽与洪洲的「参商」,就不免俗化了!洪州宗与荷泽宗,在「慢教」与「尊教」,「触类是道」与「寂知指体」,当然也有法门上的差别,然表现为争执的重心,却是法统问题。神会到中原来,在北宗独盛的情况下,开拓南宗的化区。神会去世时(七六二),道一、石头的禅风,已在南方非常兴盛了。神会门下推神会为七祖,为了维护神会法系的正统性,约在七八0──八00年间,「竟成坛经传宗」。在师资传授时,付一卷『坛经』,以证明为南宗弟子。『坛经』说:「无坛经禀承,即非南宗弟子也。未得禀承者,虽说顿教法,未知根本,终不免诤」。这就是「坛经传宗」,荷泽门下维护法系的手法。然唐顺宗(八0五)就与道一弟子如满问答。接着,道一的弟子怀晖(八0八──八一五),惟宽(八0九──八一七),大义,都在宪宗元和年间,奉诏到京里来。这对中原的荷泽 [P417] 门下,所受的威胁多大!与洪州的「参商之隙」,就这样的严重起来。韦处厚所作『兴福寺大义禅师碑铭』,就评击神会门下为:「习徒迷真,橘枳变体,竟成坛经传宗,优劣详矣」(全唐文卷七一五)。然洪州门下在东南的(可能是杨州,今江苏江都县),在八0一顷,传出了题为「金陵沙门惠炬撰」的『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十卷。这部书,将传说中的祖统,改定为二十八祖,并以「传法偈」为证明。这一法统是:六祖慧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这是以洪州系为曹溪正统的。荷泽神会,当然被看作旁支了。『宝林传』的内容,论史实,并不比「坛经传宗」为可信赖些,但对于洪州宗的正统性,提贡了最有力的支持!
道一与希迁,同时在江南弘禅,彼此间还能互相尊重,学者们也往来参学;门下也还能保持这种良好风气。当时还没有严格的继承制度(荷泽门下创出的「坛经传宗」,正受到洪州门下的反对),师资间的法统继承,或不免传说不一。道悟门下有龙潭崇信,后来传出云门与法眼宗。惟俨门下有云岩昙晟,后来传出曹洞宗。道悟与惟俨的法系问题,关系重大,成为洪州与石头门下争夺的重心。
天皇道悟(七四八──八0七),『宋僧传』卷一0「荆州天皇寺道悟传」,是根据符载『荆州城东天皇寺道悟禅师碑』的。如『僧传』(大正五0‧七六九上── 中)说:
「投径山国一禅师。(道)悟礼足始毕,密受宗要,于语言处,识衣中珠。身心豁然,真 [P418] 妄皆遣,断诸疑滞,无畏自在。直见佛性,中无缁磷。服勤五载,随亦印可,俾其法雨润诸丛林」。 「欲归宝所,疑道涂之乖错,故重有谘访,会其真宗。建中初,诣锺陵马大师。二年秋,谒石头上士。于戏!自径山抵衡岳,凡三遇哲匠矣!至此,即造父习御,郢人运斤。两虚其心,相与吻合。白月映太阳齐照,洪河注大海一味。…….根果成熟,名称普闻」。
道悟在径山国一禅师门下,已「直见佛性」了。为了疑有乖错,所以又参访马大师与石头。经两处的虚心谘访,结果是「相与吻合」,没有什么不同。所以,道悟是得法于径山,而再度印证于道一与石头的。『宋僧传』卷九「石头希迁传」,引刘轲(约八二0)所撰碑,石头的门人中,就有「道悟」(大正五0‧七六四上)。这可见石头门下,早已以道悟为继承石头的门人了。『传灯录』卷一四,叙天皇道悟的参学,这样(大正五一‧三0九下──三一0上)说:
「首谒径山国一禅师,受心法,服勤五载。唐大历(?)中,抵锺陵,造马大师,重印前解,法无异说。复住二夏,乃谒石头迁大师。…….师从此顿悟,于前二哲匠言下有所得心,罄殚其迹」。
『传灯录』所叙事迹,与『宋僧传』大致相同。说到参学,径山所受的,与马大师「法无异说」,也与『宋僧传』相合。但在参见石头后,「从此顿悟」,显然以道悟为从石头得悟,专属 [P419] 石头门下了。然在早期的传说中,道悟也被传说为道一的门下。如权德舆(约七九一)撰『唐故洪州开元寺石门道一禅师塔铭』,列弟子十一人,其中就有「道悟」(全唐文卷五0一)。元和中(八0六──八二0)常侍归登撰『南岳怀让禅师碑』,所列再传弟子中,也有道悟。宗密撰『中华禅门师资承袭图』洪州道一下,列弟子六人,第一位就是「江陵悟」,并注「兼禀径山」。道悟为道一门下,也是很早就这么说了。
天皇道悟,属于石头门下,还是洪州门下,早就有了异说。等到『祖堂集』(九五二),『传灯录』(一00四)问世,决定天皇道悟为石头门下,那云门宗与法眼宗,就属于石头了,这是洪州门下所不愿意的。于是洪州下临济宗的达观昙颖(九八九──一0六0),集『五家宗派』;临济宗下黄龙系的觉范慧洪(一0七一──一一二八),作『林间录』,都引用丘玄素的『天王寺道悟碑』。他们以为,在荆州天皇寺道悟以外,同一地方,同一时代,另有一位「天王寺道悟」,是道一弟子;而龙潭崇信,是天王寺道悟的弟子。照达观与觉范的意见:你们认为天皇寺道悟是石头门下,那就作为石头门下好了。但龙潭崇信,是天王寺道悟弟子,所以崇信以下流出的云门与法眼,还是属于洪州系统的。丘玄素所撰『天王寺道悟碑』,一般都认为是伪撰的。临济门下的作法,可说弄巧成拙!伪作不能为人所接受,反而引起天皇道悟属于石头系统的看法。其实,依符载碑,『宋僧传』,及洪州与荷泽门下的早期传说,足以充分证明与道一有关,不 [P420] 能说专属石头门下。好在牛头宗衰落了,否则,生于婺州东阳(今浙江金华县)的道悟,与牛头宗的关系正深着呢!
药山惟俨(约七四五──八二八):『宋僧传』,『祖堂集』,『传灯录』,都说惟俨是石头希迁的弟子,并传有与石头的问答。『全唐文』卷五三六,有唐伸『澧州药山惟俨大师碑铭』,以惟俨为道一弟子,与石头无关。碑中说到的「崇敬大德」,「兴善宽敬」,「嵩山洪」,都是无可稽考的;唐伸也名不见史传。所说亲近道一二十年,也与事实不合,这又是一篇托名的伪作。临济宗下的大慧宗杲(一0八五──一一六三),在「示中证居士」,及「示永宁郡夫人书」中,举惟俨参石头不悟,参马祖道一而得悟的因缘(大正四七‧九0四上、九0七中),与唐伸碑的意趣相合。
药山惟俨、潮洲大颠、百丈怀海,都是从(南岳怀让门人)潮州神(或作「慧」)照出家的,三人又都先后到南岳来受戒。百丈受戒后,先到庐州(今安徽合肥县)浮槎寺阅藏经;后来亲 近道一,成为洪州门下第一人。大颠与惟俨,受戒以后,就在南岳亲近石头,也就成了石头的门 人。惟俨当时有参见道一可能性的,但伪造碑文,到底不足为据。
众流会归于曹溪
在宗派的分化中,有对立,也就有会合。「即心即佛」,「见性成佛」的南宗,已融入牛头禅中。牛头的江东风味,也深深的融入曹溪的流派。融合,总是会入一强大的 [P421] 学派。元和十年(八一五),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大鉴去世百有六年,凡治广部而以名闻者,以十数」。那时,离曹溪慧能的入灭,不过一百零年,而禅者已到了非曹溪不足以谈禅的程度。曹溪禅的发展,确有不可抗衡的力量!经武宗(八四五)灭法,曹溪禅成为唯一盛行的佛教,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在中原,神秀的北宗,神会的荷泽宗,一直在对立中。东山门下而传入剑南(四川)的,原有果阆宣什与资州智诜二系。宣什宗,宗密晚年(八二0──八四0)只知道是「五祖下分出」,而「不的知禀承师资昭穆」,显然已经衰落了。智诜一系,也在不断的倾向于曹溪。如表:
图片
荷泽神会──────磁州智如┐
├圣寿唯忠(南印)─┬大云道圆─圭峰宗密
┌净众神会┘ └东京神照
┌净众无相┤
德纯智诜──德纯处寂┤ └保唐无住
└洪州道一
智诜(六0九──七0二)是弘忍的十弟子之一,是「兼有文字性」的禅师。在资州(今四川资中县)德纯寺三十多年,曾受则天帝的礼请。智诜的弟子处寂(六六五──七三二),俗称…
《中国禅宗史 第九章 诸宗抗互与南宗统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