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前世今生论 二、建立自宗▪P5

  ..续本文上一页连续不断地持续涌现、上演,只要人类还继续生存于这一时空下,能回忆前世之人就一定不会绝迹。如今,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里都有可回忆前世之人,包括一些过去从没有过前后世概念的身处偏僻之地的人士,也开始经历回忆前世的体验。这个结论并不是我个人对回忆前世现象的一种妄断,众多地区都建立了专门机构调查那些回忆前世事件的真伪。通过缜密、科学的检验后,前后世客观存在的结论才得以得出,此种观点也才被越来越广泛的人群所接受。特别是一些儿童,他们在很年幼,甚至刚会讲话时就能回忆前世。仔细询问过这些孩子后,人们发现他们可以忆念起前生在别的国家、成为别的民族、身处别的地区时,非常细微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在做过一一调查、查证后,人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所说的一切完全属实。这些孩童不仅即生当中从未去过他们提到过的前生生活之地,而且连听闻都未曾听闻过。这么小的孩子如果要骗人的话,的确有些不大可能,也无必要;另外而言,他们的话经过验证证明皆非妄语,反而各个符合事实真相;还有,他们对前世亲人的那份纯真的感情,如果没有亲历在前世与之共同生活的经历,这种感情又如何得以产生?因此从这些小孩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前世存在理论的合理性与可信度。

  一般来说,能回忆前世之人,他们关于前世的印象在四五岁之前是最鲜明的,因此时前生带来的习气还非常浓厚,故回忆也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七八岁之后,随着前世习气的日渐淡薄,即生习气的日趋增长,关于前生往事的回忆也相应苍白、破碎、断裂、模糊起来,甚至有可能彻底忘失。这些道理都是我们能亲眼目睹的,这是承认前后世存在的最有力的理由与证据。有人可能会以科学尚未证实前生后世的存在与否为由,而否认它的实际发生,对此我们可以回答说:你不相信这一事实也可以理解,不过若已用眼睛亲眼目睹了物质的形色,然后又说必须要用耳朵再证实一遍,这种行为方式对你而言是否显得不太庄严?

  我们应该知道,尽管持此观点者人数不少,但科学家到目前为止,无论依据的是科学理论,还是自己的所谓智慧、能力,他们都无法破解人类可回忆前生往事之谜。而无等全知导师释迦牟尼佛却对此问题早就作出了明确、究竟的最终回答,比如以《十地经》为主的众多经典中均如是论述道:“某些众生可忆念自己前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及至十世,乃至十万俱胝劫之前生往事,此类众生常言:“吾彼时是某某,后由某某又转生为某某,某世姓甚名谁、为何种姓、家境及饭食如何、寿长几何、存活时日、所感受之苦乐又如何等。死后吾又转生为某某,某某殁后再变为此生之我。”诸如此类,难以罗列。此类人所说皆非空穴来风,各个均有理有据且有证人,其所回忆之前世景象最终皆验明为真实不虚。”此段经文已将前后世存在的现象揭示得明明白白。

  在如何看待众生的生命这一严肃而重要的问题上,就我们现量所见,科学和佛经的阐释之间实有天壤之别。除此之外,在对待其他一些牵涉到生命本质的问题上,佛法的甚深义理与科学理论同样不可同日而语。有智之士对二者在这些领域内大相径庭之观点,理应如眼观色法一般了解得清清楚楚。

  观察、判断一种现象时,善加取舍、仔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许有人会这样想:对某些人来说,前后世可能会存在;但另外一部分人未必就有前后世,因他们脑中已不存有关于自己前世的丝毫印象。这种看法毫无疑问无成立之合理理由,尽管有人暂时回忆不起来前生经历,但通过下文即将论述的催眠试验及回溯自己往昔经历的做法,相信大家对回忆前世的现象将不再会感到陌生。我们不能因为有人仅仅只能忆起前世住家的一鳞半爪,就认为自己前世住过的屋舍压根儿也不存在,或者就只有能回忆起来的那么一丁点儿大。一般而言,众生进入母胎之后,即会陷入长时间的昏迷状态中,并因此而丧失前生记忆。如果有人要问住于母胎中之时日,则可回答说不定。普通说来,人类住胎之时间多为九月或十月,但亦有个别长于此者。比如众多佛经中都提到过,罗睺罗就在母亲胎中住了六年之久;还有一名为老生的比丘,因业力所感,当初也曾让母亲整整怀胎了六十年。不过,怀胎不到九个月的情况也有,此中道理下文还要宣说。

  总体来看,因为众生业力各自不同,故显现上的住胎时间也长短各异,唯一、永恒、通用之标准实在难以确定。与之相同,中阴境界的持续时间也因人而异,佛经中说过:中阴身可存在七天、四十九天,或者一直持续到获得身体聚合之前。现在那些能回忆前世的人们,他们所回忆到的中阴持续时日也各不相同。

  至于为什么有些人能忆念前世,有些人对前世却茫然无知,这主要是因为众生各自的脉性及前世业力的异熟果报不同所致。若要问什么又是异熟果报,则可以例说明:若对别人作过法布施等布施举动,则此等行为就可成为将来拥有回忆前世之能力的因缘,诚如《宝鬘论》所云:“以无垢法施,回忆诸宿世。”

  下面接着阐释第(2)部分:依靠催眠、梦之要诀回溯前世之试验而生信。

  有人很小就能回忆自己的前世,而通过催眠试验,很多人都可清晰地回忆起平常状态下根本想不起来的前生经历。那么这所谓的催眠试验,其本体又是什么?依靠心理学及医学提供的理论支持,再依靠睡眠体验,当然是指让接受试验者进入浅层睡眠状态,并使其安住于这种非深度睡眠之境况下,再依靠心理医生的提问及接受试验者的如理回答,也就是说让接受试验者听见施行催眠者的问话,并能在既非真正的酣睡、又非醒觉的状况下,随其提问而流转自己的心识,最后即将今生、过去世的人生经历像做梦一般全部显现出来。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很类似清醒状态下我们与别人间的问答,但又不全与醒觉雷同。催眠是一种有注意力、有接纳能力的专注状态,虽然它和睡眠一样,周边警觉力大幅度降低,但局部警觉力则达于巅峰状态;而在睡眠中,局部警觉力却处于一种涣散状态。总之,催眠是既非清醒、亦非睡眠的另一种意识状态。比如心理医生提出要求说:“现在你应回复到10岁的年龄段。”接着医生又会发问:“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然后他就会提出一大串问题:“附近都有什么东西?房子?还有什么?衣服又是什么样子?……请告诉我。”接受催眠者则对之一一作答。回答完有关10岁时候的问题,医生接着又会提出让接受催眠者回忆7岁、3岁,乃至渐次回溯往昔的内容、问题。医生则在旁边验证说,这是今生或过去的回忆内容,现在已来到了前世生活过的某某地方等等,前世的影像此时纷然呈现。接下来,心理医生再问有关前生的一些具体情况,接受催眠试验者则按似梦状态下脑海中所现出的画面全部予以如实回答。

  关于前世的回忆可分成两种,一是深度催眠下的回忆,在这种情境下,接受催眠者可把自身的现在显现、形象全都变成自己前世的形象。比如当他回忆到幼年境况时,其声音也相应地变成了真正孩童的声音,他写出的字也与小孩的字体一模一样。如果此人前世属于别的民族,那么即生当中,不管他对这种外民族的语言是如何的陌生,在催眠状态下,他也会突然就说出这种平日怎么也说不出来的语言。当此人感受过去生中的苦乐时,他对过去世苦乐境界的感受与现在亲身体验相同情境时的反应无有丝毫差别,所有的反应姿态、情绪等身语之行为都表现了出来。

  另一种则是浅层催眠下的回忆。这种体验就像我们平常观看歌舞一样,以前的经历同样在心中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地映现无遗,但回忆者的身躯、情态并不会变成过去生的形状。此时,过去所经历的事情,一个不缺地都会重新清楚呈现。这一切都发生在内心深处,宛如梦境,不过若细推起来,此种经历又与梦境有别。因梦乃无根由生起,而此处所谓的回忆却属过去生的真实经验,只不过此时重现于心中而已。而且这种显现只要出现过一次,不管它发生于何时,当它再度出现时,绝不会与前次有些微差异,也即是说它可不断重复,可重复性非常明显。假设让两人在同一个地方同时做一件事,然后再对他们施以催眠,并令其在催眠状况下重新予以复述,则此二人的叙述一定会分毫不差。

  由此看来,催眠术真是非常稀有的一种能帮助人回忆前世的方法。在催眠试验中,医生并未要求某些人回忆前世,但因缘所致,他们自己却滔滔不绝地把催眠状态下所回忆起的前生画面一一诉说了出来,这种现象在催眠过程中也时有发生。说到催眠的作用,很多西方人都是把它当成治疗身心疾患的一种手段,某些由于前世因缘而导致的疾病,一般的医疗措施往往对之束手无策,此时如果借助于催眠疗法,这些顽疾很有可能马上就会痊愈。有些刑侦、警察及安全机构也利用催眠这种方法侦破偷盗等案件,比如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行为科学组自1976年起,即正式采用催眠术来调查某些经过选择的案件,并因此而破获了近百件棘手案件。有些受害者在遭到强盗抢劫时,由于极度恐惧,他们事后常常无法回忆起那些强盗的嘴脸。此时如果对其施以催眠,便可降低这些受害者对创伤经验的压抑,经由退行作用及回忆力的增加,而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如果要追溯催眠术的起源,则可上溯至公元18世纪的欧洲。自从法国的梅斯美尔(F.-A.Mesmer)依此方式为人治病后,催眠术遂开始逐渐被世人了解。医学界人士其后也对之重视有加,他们根据催眠方法发展出多种治疗新思路、新方式,并建立起很多催眠治疗中心。不过依据催眠使接受催眠者回忆起前生历程的做法,却是在数十年前才被人们认识到其潜在价值与临床前景的。首先是心理医生与医学专家在一很偶然的情境下发现了催眠术新的应用领域,但他们当时并未怎么看重这一新发现,而且不论是试验者还是接受试验者,在催眠…

《前世今生论 二、建立自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