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二品 忏悔罪业▪P3

  ..续本文上一页后来只能成为回忆的对境罢了,而不可能再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因为往事已经流逝过去,犹如梦中所享受的快乐在醒来时荡然无存一般。

  复次于此生,亲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报,点滴候在前。

  不用说是流转的生生世世,就是暂时存活的今生今世当中也可以看得出,多半过世的亲朋好友、冤家对头以及曾经与之相伴的快乐等都如梦境一样一去不复返,然而为了他们所造的难以饶恕的罪业及所有习气果报却都在前方等候着我们。

  三、摄义:

  因吾不甚解:命终如是骤,

  故起贪嗔痴,造作诸恶业。

  由于我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死亡如此突然,导致受贪嗔痴的牵制而造下了许许多多罪业,要想使这些罪业在即生中得以清净,就必须雷厉风行加以净除。

  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

  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

  朝夕流逝,片刻不停,今生稍纵即逝,一分一秒地减少,而绝不会有增多的可能,为此,我又怎么会不死呢?定死无疑。

  卯二(思维死亡极恐怖而生起皈依之心)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一、略说:

  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

  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

  有人认为:尽管必死无疑,但是在死的时候还是需要亲友等。

  在临终的弥留之际,自己躺在床榻上,尽管所有亲友在四周团团围绕,可是命绝身亡的苦痛只有我独自一人感受,他们根本无法分担。

  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如果有人认为:即便如此,但他们在那时也能救护我吧。

  当你被阎罗狱卒捉住时,亲戚朋友们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根本无济于事。那么,什么才能对你有帮助呢?到那个时候,唯有福德才能救护,然而遗憾的是,我却从来没有修善积福。

  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

  故为无常身,亲造诸多罪。

  于是不由得悲哀大声呼喊:怙主啊!没有修善积福、没有防护漏法而一直放逸无度的我不知道死亡竟然这般恐怖,以致于为了无常的现世亲身造下了累累罪业。

  二、广说:

  若今赴刑场,罪犯犹惊怖,

  口干眼凸出,形貌异故昔。

  何况形恐怖,魔使所执持,

  大怖忧苦缠,苦极不待言。

  例如,一名今天就要被带到刑场上去的罪犯,也会惊恐万分,口干舌燥,双目凸出,面目皆非,与以前判若两人,那么被面目狰狞、十分可怕的阎罗狱卒捉住,被极大的恐惧所逼,处在痛苦不堪、极为可怜的地步,那副胆战心惊的悲惨情景就更不用说了。

  谁能救护我,离此大怖畏,

  睁大凸怖眼,四方寻救护,

  四方遍寻觅,无依心懊丧,

  彼处苦无依,惶惶何所从?

  到那时,有谁能救护我摆脱这么巨大的恐怖呢?我不由得睁大向外凸出、惶恐不安的双眼四处寻觅救护者,经过一番苦苦寻找,结果发现四方居然没有任何可皈依处,不禁心灰意冷,极度失望。如果处在那种无依无靠的境地中,当时我该何去何从呢?实在是无计可施。

  丑二(所皈依之对境)分二:一、皈依共同三宝;二、皈依具愿力之菩萨。

  寅一、皈依共同三宝:

  佛为众怙主,慈悲勤护生,

  力能除众惧,故我今皈依。

  如是亦皈依,能除轮回怖,

  我佛所悟法,及菩萨圣众。

  当时,无依无靠,唯有皈依三宝,众生怙主、大慈大悲的佛陀以最大的精进行持救护一切有情的事业,具有超凡的救护威德力,能遣除所有怖畏,因此我从现在起皈依佛陀;皈依能解除轮回恐怖、佛陀所了悟的正法;同样也真实皈依菩萨僧众。

  寅二、皈依具愿力之菩萨:

  因怖惊颤栗,将身奉普贤,

  亦复以此身,敬献文殊尊。

  我由于害怕地狱等处的痛苦而惊恐不安、瑟瑟发抖,于是将自己奉献给普贤大菩萨,也将自己的身体献给文殊菩萨。

  哀号力呼求,不昧大悲行,

  慈尊观世音,救赎罪人我!

  痛苦不堪的我悲哀哭泣,极力呼唤具有无伪大悲心与大悲行的怙主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呢?祈求救护罪大恶极的我。

  复于虚空藏,及地藏王等,

  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护。

  也同样发自内心地呼唤圣者虚空藏菩萨、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等具有大悲心的所有怙主,祈愿能得到他们的救护。

  皈依金刚手,怀嗔阎魔使,

  见彼心畏惧,四方速逃逸。

  我也皈依能令那些嗔恨众生的阎罗狱卒等见而生畏、四处逃窜的金刚手菩萨。

  丑三、如何皈依:

  昔违尊圣教,今生大忧惧。

  愿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

  如今深深察觉到,昔日违越佛陀教的罪业果报如此可怕,而皈依您祈求迅速消除恐怖。

  子三(现行对治力)分三:一、理当精进对治;二、迅速精进;三、如何精进。

  丑一(理当精进对治)分二:一、以患者之喻说明;二、以险处之喻说明。

  寅一、以患者之喻说明:

  若惧寻常疾,尚需遵医嘱,

  何况贪等患,百罪恒缠身。

  即便是畏惧风、胆等平常疾病,也需要谨遵医嘱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那么贪欲等百罪的痼疾恒常萦身必然要精进遵照如来言教来对治就更不必说了,因为弥天大罪的重症实在难以治愈。

  一嗔若能毁,赡部一切人,

  疗惑诸药方,遍寻若不得。

  医王一切智,拔苦诸圣教,

  知已若不行,痴极应呵责。

  为什么呢?贪心等一种疾患就足可以毁灭南赡部洲为主的一切人,除了依如来教奉行以外寻遍四面八方也得不到能治愈这些疾患的良药。能治疗这些烦恼疾病的灵丹妙药就是一切种智,因为依靠它能解除一切痛苦,明明知道这一点还不依教奉行,显然是愚昧至极、该被呵责的对象。

  寅二、以险处之喻说明:

  若遇寻常险,犹须慎防护,

  况堕千由旬,长劫险难处。

  纵然遇到平平常常、微不足道的险处,人们也是为了避免堕落其中而小心翼翼,万分谨慎,那么对于堕入极度痛苦、长久不得解脱、深达千由旬的深渊,更需要谨小慎微就不言而喻了。

  丑二(迅速精进)分三:一、寿命不可靠;二、受用不可靠;三、亲友不可靠。

  寅一、寿命不可靠: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如果心里想:虽然罪过严重,但以后再忏悔也可以。

  实际上,声称“今日不死”而悠闲自得也是不合理的,我最后必定寿终正寝,死亡的时刻一定会到来。

  谁赐我无惧?云何定脱苦?

  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

  谁能赐予我不死的无畏?谁也不能赐予。怎么能确定摆脱死亡呢?根本不可能摆脱。如果必死无疑,那么我为什么还心安理得、逍遥自在地度日呢?这么做实在不合理。

  寅二、受用不可靠:

  除忆昔经历,今吾复何余?

  然因执著彼,屡违上师教。

  如今我除了回首以往享受、早已灭尽的那些财产受用以外,还有什么没有毁坏剩下来的受用呢?然而我却由于贪恋受用而屡屡违背上师的言教,这实在不应理,但愿以后不再就犯。

  寅三、亲友不可靠:

  此生若须舍,亲友亦如是,

  独行无定所,何须结亲仇?

  不仅仅是受用,就连自己存活的今生以及朝夕相伴的亲友们都要舍弃而孑然一身孤零零前往后世,那么有什么必要与众人结亲结怨呢?贪执这些真的没有任何实义。

  丑三(如何精进)分二:一、意乐;二、加行。

  寅一、意乐:

  不善生诸苦,云何得脱除?

  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

  一切痛苦来源于不善业,因此我理当日日夜夜恒时唯一思考如何才能脱离痛苦。

  寅二、加行:

  吾因无明痴,犯诸自性罪,

  或佛所制罪,如是众过罪,

  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

  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

  我由于愚昧无知而造了谁犯都成罪业杀生之类的自性罪,或者只有受戒才成罪业过午进食之类的所有佛制罪,对于所造的这一切罪业,我在诸位怙主面前,恭敬合掌,怀着害怕痛苦的心理再三顶礼,诚心忏悔。

  子四、返回对治力:

  诸佛祈宽恕,往昔所造罪,

  此既非善行,尔后誓不为!

  请求一切导师宽恕我往昔所造的罪业,既然罪业不是善行,一定发誓今后永不再造。

  第二品释终

  唐译:信行与净依,报得及无障,发心依诸地,差别有四种。

  为利养恭敬:此一条在《三戒论》里是属于第六条,但此处列在第五条当中。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二品 忏悔罪业》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