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上册▪P20

  ..续本文上一页声匿迹。

  通过上述观察,即使暂时不能彻底断除我执,但它的力量肯定会日渐衰减。众生无始以来积累了非常浓厚坚固的恶劣习气,对于这样顽固的恶习,必须长时间持之以恒地精进努力修行,否则是很难断除的。邬金丹增诺吾说:若能听闻三遍中观,我执一定会有所减少,此与大圆满相差无几。以前法王如意宝经常引用这一金刚语。尤其《中论》与《入中论》,它们对断除我执有非常大的帮助,依靠这样的殊胜窍诀,一日三省,我执的力量一定会渐渐削减无余。否则,每天听凭所谓的“我”任意妄为,不知警醒,那我执必定会在原有基础上肆无忌惮地增长扩大,这样一来,各种烦恼也将接踵而来,使自己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辛三、以喻说明此理:

  倘若了知假立我,灭除我执已足矣。

  如虽未知绳无有,而见无蛇断蛇执。

  自宗通过何种方法断除人我执呢?倘若不仅从道理上,而且已经真正现见蕴聚为空性、是迷乱假立的,这时即称之为证悟人无我。

  了知有现量了知、理论了知、总相了知等多种多样的类别,此处所强调指出的是,并非口头了知,而是真正通达人我只是蕴聚的假立,通过如理如量的修行,俱生我执的对境已经灭尽,当对境不复存在时,依靠对境产生的果也自然而然不再出现。

  需要再再强调的就是,通达人无我根本不需证悟无分微尘为空性,这一点非常关键,而且上述争论的起点即在于此,因此,大家一定要将这一关要牢记于心。为什么这样说呢?可以通过比喻进行说明,比如有人黄昏时见到一条花色绳子,误认其为毒蛇,恐惧异常,后来依靠灯等的光亮照见之后,才知道原来只是花绳而非毒蛇,于是恐惧感顿然消失。这时,不必对花绳再次抉择——绳子实际是由毛线组成、毛线也并不存在等等,这纯粹是多此一举,因为只要了知仅仅是花绳即可遣除对毒蛇的恐惧,再没必要继续分析下去。

  在上一比喻中,对毒蛇的恐惧实际是人我执,对绳的执著则属法我执,二者是分开比喻的。龙树菩萨在《微尘证悟品》中也说:黄昏时对毒蛇的恐惧是人我执,对绳子的执著是法我执。通过这一教证,对龙树菩萨的观点也可一目了然,也就是说,如毒蛇般的人我执是产生轮回痛苦的根源,若通过各种方法证悟其为空性,虽未了知绳子不存在,但对轮回的恐惧已经断除,如果希求断除所知障,则继续观察绳子同样不存在也是必行之举。

  《四百论》中说:“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诸位修行人,最初趋入佛门时,首先需要遮除非福德的恶业,行持善法;中间应对人我进行遮破;最后,如同绳子等边见也应一一破除而现前大智慧。对阿罗汉来讲,首先破除我执时,只要了知蕴聚为空性就足够了,但如果想要获得菩萨或佛的殊胜果位,则再次详细观察十分有必要。

  丁四(建立究竟无二之唯一乘)分四:一、究竟建立唯一乘之理;二、若许他宗观点则唯一乘仅成立宗;三、宣说自宗观点极为合理;四、依此成立龙树、弥勒菩萨究竟密意无有二致。

  抉择上述空性道理时,佛宣说了声闻、菩萨、佛等所证的种种不同之空性,虽然在空性本质上无有差别,但释迦牟尼佛为度化不同根基的众生而暂时对空性做了各种各样的分类。实际一切空性均是一味一体的,所证悟的空性也并非分开成立,因此,于最究竟时就需要建立无二唯一的一乘。

  戊一、究竟建立唯一乘之理:

  最终必定需证悟,诸法本性为一体,

  见彼智慧亦一体,龙树月称二师徒,

  依据理证而宣说,成立究竟唯一乘。

  暂时来讲有八乘、五乘、三乘等,按密宗说法也可分为九乘——显宗三乘、外续部三乘、内续部三乘。但无论哪一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后都要证悟诸法无来无去、不一不异、无有自性的本体,也就是通达法界真如之本义;而法界真如义的能取智慧,其实也是圆融一体的。

  对此,龙树菩萨和月称菩萨依靠教证、理证进行过明确阐述,并且宣说了“究竟唯是一乘”的道理。龙树菩萨说:“法界无二故,智慧亦无别,佛说三乘法,皆为引众生。”也就是说,法界圆融一体,智慧也无丝毫差别,佛之所以暂时宣说三乘法,就是为了引导无量无边不同根基的众生趋入佛门。月称菩萨也说:“故佛为众说,无等无别乘。”一切诸法本体根本没有高低贤劣之分,若能真实通达这一要点,就已经趋达法界真如地,而能通达的智慧也即究竟智慧地。

  戊二、若许他宗观点则唯一乘仅成立宗:

  月称论师与龙树菩萨以教理建立了最后唯一乘,无论何者最终皆应通达此种境界,能够如是了达也是最高的见解。而格鲁派个别大德所建立的观点——声闻缘觉早已证悟圆满空性的说法完全不能成立。

  假设依照汝观点,声闻已见彼性故,

  依据理证怎成立,一乘仅是立宗已。

  如果真的是“三乘见道同一”,声闻在未入大乘时即已证悟,则龙树菩萨和月称菩萨又为何依靠理证建立唯一乘,如此也仅成立宗而已,完全无有立足之地了。为什么呢?声闻缘觉早已证悟一切空性,那究竟一乘的依据何在?虽然你们不得不承认究竟一乘,因对圣者龙树菩萨与月称菩萨所说观点无可反驳,但实际上,除声闻缘觉的智慧以外再也没有更究竟的了,由此导致究竟一乘的观点仅仅是一种立宗,根本无法成立。

  戊三、宣说自宗观点极为合理:

  我们自宗将声闻、缘觉、菩萨分别安立,暂时所证悟的空性也有所不同,最后趋达佛地时究竟证悟一切万法的真实本义,如此一来,暂时三乘或究竟一乘皆可名正言顺地立足于自己的位置之上,与他宗所许具有本质上的差别。

  于此双运之智慧,唯有现见最究竟,

  即是唯一真如性,圣者终皆到此地。

  自宗宁玛派认为,于最后境界时,能抉择者是现空无二的双运智慧,以此现见万法最究竟的本质——一切法之真如本性。何为真如性?凡夫阶段,以眼根见柱子、以耳根听声音……此时并未通达“柱子”的真如性,通过精进修行之后,获得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这时即可见到柱子等一切法的真如性。一切圣者趋达此真如性的道路虽各不相同,但最终所要到达的却是同一个目的地。

  因此,自宗观点暂时安立三乘十分合理,究竟时安立一乘也成顺乎自然,就如同千支万流之江河自然而然会同归于大海一般。如果对自宗麦彭仁波切的论典与其他宗派的论典进行比较观察则不难发现,以自宗观点可以轻而易举诠解龙树菩萨、弥勒菩萨之密意,比如有关声闻乘的观点,虽然各种说法多种多样,时而说证悟时而说未证悟,但麦彭仁波切对其鞭辟入里地分析,诚可谓深中肯綮、入木三分。这里也并非自吹自擂,如果未见到他宗所著论典、不了知他宗观点,自以为是地对自方作赞叹也不合理,但有智慧的人通过阅读前辈大德留给后人堆积如山般的论典著作,便可知其一二。可是千万不要因此产生邪见,认为对方不知道诸佛菩萨的究竟密意,诸高僧大德以不同目的撰著了诸多宝贵论典,后学者应求同存异,在解释时将其分为了义和不了义进而善加抉择。不过,对后来个别大德将不了义执为了义的说法,也应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否则对诸佛菩萨经论教义很难解释。

  戊四、依此成立龙树、弥勒菩萨究竟密意无有二致:

  是故此理若通达,龙树观点弥勒论,

  犹如蔗糖与蜂蜜,互为圆融易消化。

  弥勒菩萨的论典如《现观庄严论》中,开篇讲到声闻缘觉已证悟空性,般若佛母是它的因;讲寂止时说般若佛母距离声闻缘觉很遥远,以此说明他们并未证悟。月称菩萨在《入中论》、《入中论自释》等论典中,也是有时说证悟有时说未证悟,似乎很难结合起来宣说。再者,第三转*轮中所讲的声闻缘觉没有证悟空性,和第二转*轮中所讲的已证悟空性,也似乎存有矛盾之处。实际上,若将麦彭仁波切所讲的有关窍诀完全通达,则对龙树菩萨和弥勒菩萨、二转和三转所宣讲的教言,完全可以如糖与蜂蜜般圆融一味,不仅无有丝毫矛盾之处,而且对自相续会有极大帮助。

  释迦牟尼佛经典中所宣讲的内容非常甚深,作为凡夫直接阅读经论以期领会其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可谓难乎其难。以前在印度有这样的说法,唯圣者以上方可诠解经典之教义。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般若观点主要由龙树菩萨与文殊菩萨诠释,因此,不仅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也十分有必要强调和弘扬二位尊者的论典。同时,除《现观庄严论》外,弥勒菩萨的主论典主要解释第三转*轮教义,释迦牟尼佛曾说弥勒菩萨未来将成为弥勒佛,所以对他所宣讲的教义也不可等闲视之。

  总而言之,释迦牟尼佛的三转*轮,也即甚深、广大的所有教义全部可以融于一体,在闻思修行过程中,应善于了知佛经、论典中不同说法之密意,没必要妄生穿凿,肆意取舍。

  否则如吞禁忌食,腹内不适成肿瘤,

  成百教理手术刀,同时刺入深畏惧。

  否则,就会如同吞食互为禁忌之食物般,因腹中不适而恶化成肿瘤。对于弥勒菩萨、龙树菩萨的究竟观点,应了知并不矛盾,若未能如是通达,认为月称论师和无著菩萨的观点相左、弥勒菩萨与龙树菩萨的教义相违,心中产生诸多矛盾之处,最终必会导致相续中蔓延无边无际的邪见,堪布根华说:“结果不由自主地发出以邪见诽谤正法与补特伽罗的叫声。”

  对于如此恶劣的邪见肿瘤,需要以成千上万教证、理证的手术刀一同刺入,这时,即使仍然固执己见地认为“自方见解准确无误”的顽固不化者,也会怛然失色,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

  诸学者应通达各宗派互不相违、圆融一体的密意,“宗为通,说亦通 ”,若能真正通达宗派圆融之理,则如何宣说也可畅通无阻,否则是绝对行不通的。且不说佛教中的其他宗派,仅宁玛派自宗也分有八大教派,如若相互之间妄加评论也只是徒造恶业。因此,各位应通达诸法的真实奥义,以及各宗派之间说法的不同密意,对诸佛菩萨及高僧大德为度化不同众生而显…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