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种方法抉择一切万法为空性,此修法是趋入解脱唯一的途径,是无有任何错谬的入门法要。《入中论》云:“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首先了知轮回之根本即是我执,通过种种方法寻找“我是否存在”,若能通达“我”仅是空性假立,那你已经向解脱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对于初学者而言,首先断除我执,继而抉择一切万法为空性,于此空性境界中自然安住,对空性的执著依靠修行力也可渐渐断除,依照这样的次第进行修行,不会入于任何歧途,没有丝毫危险性,是非常殊胜的正道,对此绝对不应舍弃。
可是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自己没有依止过善知识,对显密经论教典也是一知半解,每天入定修行一切万法皆为空性,却于此时执著一个“我”在修行此法,在引导弟子们时也说:“不要执著,就在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中安住。”可是,他明明认为自己存在,万法也实有不虚,在教理及修行上都未对我及我所进行遮破,却令自己以及他人强行观空,这种愚痴可笑的行为实在令人忍俊不禁!麦彭仁波切于本论中说:“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涂香。”对于本来不清净的法观为清净、本来存在的法观为不存在,这既不符合实际道理也不符合世间规律。
对初学者创立此种单空修法的利益非常大。麦彭仁波切于《中观庄严论释》中说:“至尊宗喀巴大师也正是为了用慈悲之手救护不具备以理观察的定解而一味迷失在离戏的字面上结果对实执无有任何损害导致误入歧途的那些初学者,才暂时强调说以观察所引发的无自性执著相极为重要。”虽然有些人口口声声说远离一切戏论,而实际连第一个有边仍未远离,又怎么能趋入远离一切戏论的中观之道呢?当然,对相应于中观应成派或大圆满特别利根的修行人,无需经过此种次第,可以直接进入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对此,无论哪位智者都会欣然承许,但于此处宣讲道次第时,则应以多数人之根基安立,这一点无疑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最初就舍弃修持无我,认为没有必要如此劳心费力地一步步抉择,只要直接安住无有任何执著、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即可,这决定是魔王波旬所散发之魔语。魔王波旬十分有可能显现为善知识形象,对个别修行人说:“不用修无我,直接进入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之后你也认为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依随这种观点进行修持,其实你已经着魔,落入了深深的迷网之中难以自拔。
因此最初入定时,对“我如何不存在、柱子如何不存在”的道理应深深生起定解,这种空性的执著非常有必要。那入定时是否需要执著呢?最初阶段需要有无我的执著。麦彭仁波切著有一部《观住轮番净心法》,是中观自续派的一种修法,首先抉择无我,之后抉择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这是引导众生非常方便稳妥的修行次第,大家可以参阅。
己四(如何趋入)分三:一、真实修行之次第;二、分别宣说;三、闻思正见派之修法。
庚一、真实修行之次第:
无我执相所引发,实空胜解已生起,
尔时无有执著相,非为究竟实相故,
修离三十二增益,远离戏论大空性。
由无我之执著引发,实空的殊胜定解会于相续中自然生起,《入菩萨行》说:“若久修空性,必断实有习。”若能不断修习无我空性,实有执著的习气会断除,实空的境界会无碍现前。但此无有的执著相并非究竟之实相,宗喀巴大师于《三主要道论》中云:“何时分别各执著,无欺缘起之显现,远离所许之空性,尔时未证佛密意。”月称论师在《显句论》中说:如同我不存在那样,彼之对治的无我同样不存在。因此,对于无我的执著相亦应灭尽,也即修持断除三十二增益 ,对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境界生起殊胜定解。
彻底了悟实空后,空性显现缘起性,
现空何者皆不执,如同火中炼纯金,
首先对人无我进行修持,此后无我空性之执著也会自然灭尽,此时,虽是空性却可无碍显现,显现之时本体即是空性,空性与显现无离无合。在其他中观论典中讲到中观四步境界:先观空性;于此空性境界中依缘起可以显现,此显现与空性双运;将双运抉择为离戏;离戏也是一味等性。针对中观自续派根基而言,上述四种境界是以次第方式逐次显现的。如此殊胜的境界,就如同于火中提炼过十六次的纯金般清净无染,对显现与空性何者也不执著,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说:“一旦无有轮番时,现见无欺之缘起,断除一切执著相,尔时见解即圆满。”此时已经获得了最高的境界。
于此必能起诚信,
清辨论师在《中观宝灯论》中说:“诸法本来即无生,无生之名亦无有。”意即对一切诸法先观为无生,最后无生之名称也是无有的。我们首先观空性,逐渐空性执著也会灭掉,此时对于缘起显现何者也不执著,如同经过十六次提炼的纯金一般,无有丝毫杂质、清净无垢的境界会于自相续中自然生起,此时对缘起空性之理也会生起殊胜诚信,这是无有任何错谬、异常殊胜之道。
现在很多修行人修法不成功的原因,即在于没有依照修行次第逐步起修,而是直接进入最高境界安住,但这样的修行就如冰上建筑,必将功亏一篑、一败涂地。一般来讲,若是中观应成派的根基,上师讲解远离一切戏论时,其我执就会无余灭尽,但现在这种根基的众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虽已从道理上了知,但值遇外境时,我执就会不知不觉地出现。对于这种渐次根基,首先以无我进行遮破,之后于无我空性中缘起显现,此时即会对如水月般空而显、显而空的境界生起坚定不移的定解。否则,即使口头说得天花乱坠,却根本没有通过修行真实了悟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品尝到缘起空性的甘露妙味。
否则极为甚深要,印藏诸大成就者,
长久精勤所证义,奇哉愚者于瞬间,
说是证悟起怀疑。
应依照道次第逐步起修,渐渐悟入万法的究竟实义,否则佛法奥义非常甚深,自古以来印藏的高僧大德、大成就者们,都是经过漫长时间精进不懈的苦修才得以真正证悟其甚深实相义,而末法时代的愚昧无知者,于瞬间即已完全证悟,麦彭仁波切说:如此证悟实在令人心生疑惑。
作为凡夫人欲想证悟佛法的真正妙义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而且,根据藏传佛教历史来看,帝洛巴、那若巴、布玛莫扎、嘉纳思扎等高僧大德,有些依止上师九年,有些依止二十一年,期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苦行,如此之后,方能真正通达心之本性,达到师徒无二无别、无分无合的境界。比如全知龙钦绕降,他在依止上师革玛燃匝时遭受过无数苦行,有一次上师灌顶时他没有青稞等供品作为供养,尊者担心不让他接受灌顶,于是想在天未亮还没有人的时候过去,但这时上师派人告诉他,不必交纳灌顶的费用,可以对他特殊开许。因前一晚上师梦到飞来一只飞禽并将佛法广弘于十方,以此梦为缘起,上师说你与其他弟子不同,因此特别摄受了无垢光尊者。虽然尊者当时生活艰苦,经历了诸多苦行,但现在翻阅一下尊者的《上师心滴》、《七宝藏》等论著,其中的每个教言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尤其《窍诀宝藏论》,对各位修行者来讲确确实实堪称为窍诀的如意宝库。
历史上虽然有极其利根的,如国王恩札布德,佛陀在给他灌顶的同时马上证悟获得解脱,但如此多的高僧大德显现上确是经历无数苦行才如实了达万法实相之义的。可非常奇怪的是,现在末法时代中,有些修行人既没有依照上师传承教言圆满修持加行法要,也不曾经历任何苦行,却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当中,已经无碍通达了心之本性,摇身一变成为令人“肃然起敬”的金刚阿阇黎,这种荒唐可笑的现象实在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作为凡夫人,有时候欺骗他人尚且可以原谅,但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可谓是愚笨至极!先不说密法中的殊胜境界,看一看自己遇到违缘、产生烦恼时的状态——完全不具备对治的能力,如此却说已经大彻大悟的话,别人对你这种滑稽行止也只能抱之一笑。现在这种现象非常多,已经成为佛教内部的一大弊病,以前上师如意宝曾经批评过某些高僧大德:对显密教法中显而易见的歧途都懵懵懂懂,那你是如何摄受、引导弟子的呢?此处,麦彭仁波切也对这种自欺欺人的可笑行为嗤之以鼻,用讥笑的口吻说:印藏两地的高僧大德们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经历难以计数的苦行之后才得以证悟,而末法时代的后学者们,进入佛门不过两三天,没有经历丝毫苦行,却一瞬间就已经开悟了,对此确实有些迷惑不解,让人产生诸多怀疑!
大家应该了知,堪布根华是麦彭仁波切亲传弟子,故而《定解宝灯论》所蕴含的真正密意及要诀需从其《浅释》中细心挖掘。《浅释》的文字虽然较略,但却析精剖微地表述了非常甚深的内涵,若能潜心研究,就可以真正通达麦彭仁波切观点之个中妙趣。
庚二(分别宣说)分三:一、抉择本来清净之见;二、宣说自性光明不灭;三、对此须生定解。
辛一、抉择本来清净之见:
正行现有诸轮涅,超离有无之本义,
有无何者皆不成,偏袒执著有戏论。
真正正行的境界究竟怎样呢?“现”即器世界,“有”指有情世界。情器世界或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超离有无是非等一切偏袒执著,超离一切有无是非之相,虽然超离一切形象却不会产生一丝执著,相反则不符合万法之究竟实相。
“有”、“无”二者于此境界中不能成立,莫说“有”的执著,即使“无”的执著也是一种戏论,于最究竟境界中,一切有无是非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修行次第,龙树菩萨的《中观无生宝》、阿底峡尊者的《修行次第论》以及莲花戒论师《修道次第论》均不厌其详地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论述,慈诚罗珠堪布在其《中观根本慧论讲记》中也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其中道理,也就是说,首先要依靠次第修持中观法门,逐渐达到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中观修行之次第。
如果未…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