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上册▪P31

  ..续本文上一页存在,此时通过道理、依靠胜观智慧进行抉择所得出的定解十分稳固,断除各种烦恼也将轻而易举。而对于“我”等任何法都不执著,唯一静下来,这仅仅是暂时的寂止,相续中真正的我执并未断根,对于减轻我执也无有丝毫作用,故于最初即舍弃观察十分不合理。

  修行人应依理观察,了知所谓的“我”仅是一种迷乱现象,从教理上了知此迷乱现象也并不存在,将其抉择为空性,于此基础上继续修持,必定会减少我执,增长智慧。如若不然,个别人认为只要心能安住下来,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境界,其实这时只是将所有烦恼分别念压制在阿赖耶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小乘所讲之外缘具足,则心与心所中的随眠烦恼决定会以所缘与相应的方式得以增长。因此,不观察而修虽然有可能获得欲界一心,在此基础上继续修持可以得到四无色界等禅定之心,但这仅仅是一种寂止,并未解脱三有轮回。

  修持大圆满、大中观,最殊胜稳妥的途径即依靠显宗密宗所宣说之教理深入细致地观察,对人我、法我以理了知为除现空双运以外根本不是像凡夫人所想象那样真实存在,外境山河大地以及内心贪嗔痴等所有分别念皆不存在,获得此种定解并于其中自然安住,才能够真正对治并彻底断除自相续的烦恼,故说定解十分重要,否则,舍弃解脱的真实正道——如明目般之定解,也就根本无法遣除相续中的一切烦恼障碍,如此又何谈解脱轮回、成就佛果!

  有些人到学院以后,通过中观、大圆满等法门反反复复详详细细地观察,最后真正了知所谓的“我执”并不存在,并非依靠他人言语产生的相似信仰,而是依靠自己的理智如理抉择之后获得的真实定解,此时对于自相续的烦恼不仅可以压制,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断除。而有些修行人无有善知识引导,直接安住,但即使如无色界般长劫安住,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许多在山中闭关五六年、七八年的修行人,除吃饭外不起任何分别念,但再次回到城市遇到自己喜爱或者嗔恨的对境时,烦恼十分有可能会如未除根之杂草般再次生起,因其所安住之禅定只能将烦恼控制在某一范围之内,并未断除其种子,如此一来,遇到外境时,烦恼必然会随缘而起。反之,若能够于静处真实修持,真正依靠智慧、运用各种方法观察——外境并不存在、自心并不存在,彻底了认外境以及耽著外境之心识仅为颠倒分别,最后依靠世俗观察力安住于胜义之境界,运用世俗与胜义或现空双运之妙力,彻底断除相续中耽执对境之种子,这样即使在寂静处仅仅修持了短暂的一段时间,但返回城市遇到贪嗔之境时,也不会生起任何烦恼,就如《佛子行》中所说:“逢遇悦意对境时,视如夏季之彩虹,虽显美妙然无实。”了知一切万法皆如幻如梦,不会对其生起任何贪嗔之分别念。

  观察修确实非常重要,若未作观察,远离定解之明目,则自相续中的烦恼障碍绝对无法断除。这里也并非反对坐禅,真正具足胜观和寂止的禅定是非常令人随喜的,诸多经论中都讲到于刹那间坐禅也具有广大无边之功德,但不具定解仅仅无念安住的禅定,根本无法遣除相续中的颠倒障碍,如此一来,不要说声闻罗汉的解脱,普通修行人的境界也很难获得。因此希望诸位还是通过中观等各种理论以及大圆满的多种观察方法如理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

  若未了知法自性,又能修行何法也?

  庸俗妄念修何用?如同盲人入道中。

  从密法角度来讲,自心本来是离一切戏论之空性,对此若未真实通达,仅仅如如不动地安住,无有任何执著,那么请问:“你所修的究竟是什么?”没有通达万法本体皆无实质,仅是傻傻地坐在那里发呆有什么意义?如此修行与外道修法有何差别?外道对所承许之宗派义根本未能产生定解,他们并未依靠种种理证观察做出真实抉择,唯一能够做的即是百般强调:“我们的前辈祖师如是宣说的,所以应该这样承认。”这属于遍计无明,是依靠他人分别念妄言假立的,完全不符合实际道理。真正的禅定千万不要类同于外道,否则,相续中丝毫定解也不具足,那你安住的究竟是怎样一种境界?若说是现空双运的境界,那空是如何空的?明明认为柱子、瓶子等一切万法存在,却强制性地观其为空性,这无异于以鱼驱蝇、以骨去蚁,依靠如此相违之举,对于你等所希求之目标又怎能获得成功?实在是痴心妄想。

  因此说,对庸俗妄念即便勤加修习也根本一无是处,对万法本性为空或现空双运这一点,自己没有产生任何定解,反而将诸法观为“明”、“空”,如此观法,真正来讲,若运用分别念则仅是第六意识而已,未用分别念也只是阿赖耶之识,完全未能超出阿赖耶之范畴。如是修行百无一用,如同双目失明的盲人入于险道一般,既无正确目标也不具足明亮双目,即使努力前行,终究也只会使自身陷于绝境、难以逆转,同样,如若舍弃如珍宝般了知一切万法为现空双运的定解,其修行亦如炊沙煮饭般,根本无法成功。

  麦彭仁波切在所有教藏中均将定解比喻如双目一般,异常珍贵,如若失去定解,即如盲人入道,其修行必定会败于旋踵之间。所以定解在修行过程中千万不要舍弃,一旦失去定解,即使精进地坐禅,也仅仅是修持妄念,如此无有丝毫用处!以修持人身难得为例,首先对八无暇 应产生定解,经过百般观察思维之后,得出“没转生到旁生中,是多么幸运啊”的一种坚定定解,之后安住其中如理修持;如果此种定解根本不具足,然后说:“既然上师说应该修行,那就闭着眼睛安住吧……”这就是盲人入道,此种不具定解的盲目修行是绝对行不通的。

  定解的范围相当广,从胜义角度,现空无二无可言说的境界可以称为定解;世俗而言,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有一种坚定不移的见解,也属于一种定解。不论何种定解,对修行来讲都非常重要,仅仅依靠自己的分别念修持根本不可靠,因此首先对高僧大德所讲金刚语之本义了达无碍,真正生起定解后继续串习修持,如此修行才能够事半功倍。

  无始迷乱之习气,颠倒执著自性者,

  未百般以方便理,精勤观察难证悟。

  众生相续中无始以来所积累的烦恼习气、颠倒执著相当严重,如若没有依靠成千上万的理证,如中观的各种观察方法、密宗积累资粮忏除罪障等方便方法,不具足此种智慧理门、方便力量的话,即使精进努力修持,对本来清净的实相意义仍然难以证悟。

  对极其利根者来说,稍稍安住即可获得证悟,上师仅对其宣讲少许修法就立刻了悟心之实相,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可类似现象实在是少之又少。众生无始以来的烦恼分别念非常深厚,“常、乐、我、净”四种颠倒的力量也异常旺盛,对于无明烦恼进行对治的力量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否则稍一松懈即会功败垂成。先不说无始以来,即使即生中的习气也是难以改掉的,如藏地人喜欢吃糌粑,马上让他换另一种口味极其困难;或者汉地,甘肃人喜欢吃面块,一天没吃都会觉得少了些什么,那边卖米的特别少,让他们立刻改吃糌粑恐怕也难乎其难。即使几十年串习的饮食习惯尚且如此难以改变,那众生在无边无际的轮回大海中,对自己的四种颠倒执著经过无始时的串习,除非特别有缘、极其利根者以外,想要立刻改变绝对不会轻易成功的。

  佛经中说:“空性寂灭无生法,不知众生漂三有,大悲佛陀以方便,百般理智而摄受。”空性寂灭是无生之法,但不了知这一道理的无边众生始终漂泊于轮回三有之中,大慈大悲的佛陀以悲眼观视,不忍彼等于此中不断流转感觉痛苦,故而依靠各种各样的方便方法、成千上万依理抉择的智慧摄受此等众生。凡夫众生相续中的颠倒分别念非常猖狂,有些人说:“我都坐两天禅了,但昨晚还是梦到我的妈妈……”他以为修行就像吃饭一样容易,但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合理的,对于烦恼,必须长时间依靠各种各样的观察方法抉择对治,比如背诵、辩论,在闻思方面应该下工夫、花时间,不要产生厌烦心。有些人觉得“背也背不下来、看也看不懂,还是不背了、不看了……”,实际上,虽然不懂,但只要尽心尽力地思维,所花的时间、所下的功夫就决定不会白费,对于自己难得的人身也会问心无愧,否则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琐事上的确非常可惜,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即生中只要在闻思修行上精进努力,不管修行成功与否,都不是在浪费时间,对自相续决定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利益。如同特别饥饿时只吃一口两口不会马上起作用一样,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非常严重,短时间内起到显著效果也十分困难。五十万加行的数量为什么如此之多?因为需要百般的方便力进行对治。必须长年累月闻思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唯一通过精进的观察、修持方能获得证悟,否则离一切戏论的本义不会轻易现前。究其根本,如若未通过各种方法将执著遣除,智慧就无法显现,因智慧光明与执著的黑暗绝对不会并存的缘故。

  庚二、叙彼理由:

  因为耽著迷乱相,与见真义相违故,

  串习世间黑暗中,难获真如之光明。

  相续中贪嗔痴的迷乱相与见到万法本性的真如智慧,这二者是直接相违的。因明中相违可以分两种,即外境中水与火般的相违,以及自相续中烦恼与智慧的相违。自相续中,智慧与烦恼不会同时存在,一者存在时另一者必须遣除。

  在无始以来四种颠倒长期串习的无明黑暗之中,很难获得真正了达一切诸法的智慧光明,因光明与痴暗绝对不会同时并存,一旦相续中产生无我智慧之时,我执的黑暗自然而然也会无余遣除。如同三十日无法显现月光一样,相续中烦恼等各种实执如是猖獗之此时,证悟决定不会存在,故此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使无我的日光照射在自相续的广阔虚空当中,这时所谓的我执和贪嗔痴的烦恼黑暗必定会自然驱散。

  很多修行人经常问:“我是不是已经证悟了?”其实不用问其他人,只要看一看自相续的烦恼就一清二楚了,如果烦恼与以前相比无有丝毫改变,甚至更加旺盛,那即使…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