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可以挖掘出深埋地下的如意宝藏。
“空乐智慧 ”可从两方面解释,依显宗观点,《般若经》的空性法门与如来藏的本体光明自性不灭无离无合,就像柱子的无常与有为法一样,此乐空无二之道,通过显宗第二转*轮与第三转*轮的修道方式进行抉择,通过三个阿僧祇劫能够成佛。而密宗,依靠玛哈约嘎和阿讷约嘎,空是智慧圆满次第,乐是方便生起次第,一般从外续部来讲,通过圆满次第与生起次第的修持可以成就。按大圆满说法,自己本来具足的智慧通过修持本来清净之道,即万法抉择为自性本空,而观明点、修托噶等也即任运自成称为乐,如此抉择之后,如来藏的本体空性自性光明,通过传承上师的窍诀教言,修持空乐无二或智慧方便无二或任运自成本来清净之道 ,即生就可以获得金刚持如来的果位。这就是密宗见解上的特点——对空性、光明都具有一种强有力的见解,具足这种见解之后,修行随之行持,最后也可以获得如是之果。
这里已经讲了显密在见解上迥然各异之差别,某个角度来讲,二者虽然有相同之处,显宗的见解确实非常殊胜,与密宗没有差别,以前萨迦班智达说“宁玛巴的见解在离戏论以外还有一个法,那这样已经成为有戏论了”,后来麦彭仁波切及诸多高僧大德对此作了答复:从空性方面是离戏论的,宁玛巴也再没有更高的见解,但从光明来讲却远远超胜显宗。显宗认为《般若经》的见解至高无上,但很多人认为第三转*轮仍然未能详细抉择光明分,因此,从光明角度密宗已经完全超越显宗。
有人非常疑惑:显宗所讲道理与密宗实际是一模一样的,比如一转*轮、三转*轮都对显现光明作了抉择,那密宗也不会再高了吧?
并非如此。从离戏论来讲,二转*轮以上再没有更高的,但在光明方面,显宗并未细致入微地进行抉择。这一点通过阅读显宗经典即可一目了然,显宗任何一部经论中也未讲到将光明道用的修法,比如大圆满中生圆次第的观本尊、观清净等修法根本不具足,显宗仅以隐藏方式稍微涉及,因此在光明方面密宗绝对是超越显宗的。
对于光明这一分,有些宗派根本未曾提及,只是说般若见解最高;有些虽然提及,却完全是根据显宗教义进行宣说的。但显宗经典对这方面讲述得根本不明显,《涅槃经》说:十地菩萨尚且无法清晰见到如来藏本性。因此,不论是黄教外续部的解释方法,还是宁玛派玛哈约嘎、阿努约嘎的解释方法,都已经远远胜过显宗见解。
壬二、通达彼义之途径:
着重宣说本义中,基道果三不可分,
金刚乘果四灌道,觉空自然智慧者,
即是光明金刚乘,此乃诸乘之归宿。
前文说观察时在自相续中必须要生起一种定解,此定解可以通过显宗、密宗两种方式获得。现在是密宗方面的定解,修学密宗者应该闻思修行,之后了知无上大圆满的真正殊胜性,了知其为一切佛法之根本、一切佛法之来源,一切佛法从无上大圆满的续部中全部可以显现,对这一点应清晰了知。
此处主要讲本义中基道果不可分割。密宗金刚乘与显宗有所不同,显宗如《大圆满心性休息》所讲一样,一般密宗以能遣所遣的方式安立因果,显宗以能生所生的方式建立因果。因此,显宗与密宗所安立的基道果在本质上迥然有别,本义中一切万法本来显现之基和密宗现空双运之基,以及法身所摄之果,按密宗来讲是不可分割的,如此殊胜的道理唯有密宗金刚乘能够如实宣说。
密宗宣说的方式或使人们通达的最好方式是什么呢?即第四灌顶。一般密宗玛哈约嘎以上都有四种灌顶——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而密宗最殊胜的意义唯有依靠第四灌顶才能真正开启并了达其究竟本义。
有些人问:“可不可以修大圆满?”要修大圆满必须经过第四灌顶,而外续部进行的五佛冠或者水的灌顶不属于密宗无上大圆满的灌顶。
现在有人说想看《上师心滴》,自己已经灌了文殊大圆满顶。但文殊灌顶也有些不同,上师如意宝曾经在五台山造有一个文殊大圆满灌顶,这是妙用觉性灌顶,可以包括在第四灌顶中;而法王如意宝在成都造的文殊智慧勇士灌顶仅是一般的密乘灌顶。如果只获得一个文殊智慧勇士的灌顶,那可能想看大圆满法本还有点困难。
密宗真正不可分割的基道果的道理,唯有通过第四灌顶才可了知其真正含义。因第四灌顶中主要依靠水晶球认识自心本性,心的本性于基时如何存在,这一点通过灌顶之道现前,最后安住于此境界可以现前它的果位。因此修行时主要依靠光明之心进行抉择,像外续部是依靠他法希求佛果的,而内续部则通过自心寻求佛果,通过种种方法使自心显现,并不是在其他刹土或其他地方寻找一个佛果。以何原因称为金刚乘呢?其他乘根本无法穿破,如同金刚一样,故将其称为金刚乘,这样的果乘,通过第四灌顶道用后,可以现前觉空自然本智。
得到第四灌顶后,通过大圆满本来清净的方式抉择空光明,以任运自成抉择明光明——显现光明。有些续部分空光明、显现光明两种,任运自成所抉择的是自然显现光明,如此抉择时,觉空自然本智可以现前,如是之道即为光明金刚乘。也就是首先在具相上师面前获得第四灌顶,之后可以修持无上大圆满真正正行方面的窍诀,经过如理如法的修持之后,才可以获得如前所讲的双运果位,或对自心本来面目能够真正通达了认,此即称为光明金刚乘。
“约嘎”有瑜伽之义,很多注疏中将阿底约嘎称为明点瑜伽,因本来觉性的唯一智慧明点能够现前,所以称之为明点瑜伽或阿底约嘎。阿底约嘎无上大圆满实际唯是一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事续、行续、瑜伽续以及玛哈约嘎、阿努约嘎,如同百川汇入大海一般,所有诸乘均会融入于阿底约嘎之一乘。前译派的《大海续》中说:无上大圆满是诸乘之来源,所有乘最后均需抵达此一乘,因此称其为诸乘之总集。应了知无上金刚乘——大圆满是最殊胜的,不论从修行的窍诀、力量等哪一方面进行衡量,都是最为殊胜的,对此诸位应生起稳固定解。否则只是口头上说大圆满最殊胜,却根本不知道到底殊胜在何处,只是说第四灌顶中这样讲的,那第四灌顶所抉择的意义是什么?自己行持过程中,对其中所讲窍诀的殊胜性根本一无所知,只在口头上说“无上大圆满最殊胜”也仅是自吹自擂而已,没有任何实在意义。
己三(真实宣说修行次第)分三:一、最初观察极为重要;二、中间观察、安住轮番而修;三、最终自然安住。
庚一(最初观察极为重要)分四:一、观察引生定解之理;二、以次第观察之必要性;三、所引定解之相;四、摄义。
辛一、观察引生定解之理:
乃至未生定解前,方便观察引定解,
已生定解于彼中,不离定解而修行。
前面通过显宗方式引生定解的道理已经宣讲完毕。修密宗者同样需要定解,如果不具足定解,就不会生起信心,即使生起信心也不稳固,这方面的道理也已做过宣讲。下面说,这样的定解对显宗、密宗都非常重要,乃至对现空无二的究竟本义没有生起真实定解之前,应依靠各种各样的方便方法使自相续生起定解。
生起定解的方便方法非常多,比如依靠中观理念观察生起定解,像外国的一些科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利用大量的人力、财力专门研究学术,佛教徒如果能够长时间研究有关显密方面的教理,那一定会生起定解的。一般佛法方面的道理不像世间学问,世间学问越学越乏味,既得不出正确结论也不会产生很大意义,但有关佛教方面尤其中观、因明,若能花时间修学的话,一定会生起定解,这是通过观察的方法使自相续生起定解和智慧。
或者,通过忏悔罪障、积累资粮、祈祷根本上师的方式于自相续中生起定解,比如一边广泛阅读相关书籍,一边祈祷上师——愿我相续中早日对显宗密宗空乐无二的境界生起稳固不变的定解,这样在诸佛菩萨面前经常祈祷,自然而然会在相续中生起定解。不管怎样,相续中还没有生起坚固不退的定解之前,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或者通过安住祈祷的方式,或者依靠观察研究的方式,使真正的定解在相续中生起来,生起定解之后就没有必要再次去观察,自相续真正生起殊胜善妙的定解之后,于此定解中经常安住,不离定解而修持。
已经对现空无二产生定解后,应通过坐禅、修持使自相续的定解一直不舍弃,比如有些道友对密宗已经不间断修持五、六年了,这说明他相续中对密法有了一定的定解。定解的范围非常广,不管哪一种境界,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理念实际就是一种定解,这种定解时时刻刻都不应离开。
如果依靠像上师如意宝这样的具相善知识,在学院中如如不动地安住,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离开殊胜定解的,一旦离开学院到了其他环境或大城市当中,相续中的定解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无遗。定解不离开的首要条件,就像《札嘎山法》所讲那样:依止上师应如同孩童抓住母亲的衣襟一样,始终也不放开。现在我们刚刚起步,不管出家人、在家人,定解虽然会具足少许,但离开上师以后,可能很快就会被外面喧嚣城市中的烦恼之火焚毁无余,因此大家不要给自己找出许许多多的理由离开上师。
前段时间讲了《札嘎山法》以后,现在很多金刚道友请假时根本不说要回家看父母,他们知道这样说上师肯定不会同意,现在普遍的理由都是说“我生病了,需要回去看一下”,这样的话,上师、管家也不能说不让他看病。但其实有些看病的人可能到成都的时候病就已经好了,根本不用去医院。实际你在上师面前怎样说都无所谓,关键看你自己,有些人根本没有生起定解,有些人虽然生起了些许定解,但由于不具备正法的真实基础,这样的定解非常不稳固,如果到了城市里,定解很容易就会离你远去的。
所以在未生起定解之前,要想方设法生起定解,生起定解之后要尽心尽力地守护,使定解不要离开。定解有很多含义,各位应从广义角度进行理解,比…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