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上册▪P5

  ..续本文上一页胜。”诸高僧大德如敦珠法王、堪布根华、法王如意宝等在解释尊者所说的“童年”时,均异口同声地承许:麦彭仁波切于7岁时造了《定解宝灯论》这部论典。虽然在前面的颂词当中,麦彭仁波切自己说:“俱生辩才智力微。”这肯定是谦虚的语言,否则一个7岁的孩童,即生听闻、修学佛法获得智慧的机会肯定没有,若不具足俱生智慧,那是如何开显出显密一切教言之关要的呢?很显然,此语完全是自谦之词。

  下面宣说论义,首先是第一个问题——

  一、见解无遮或非遮

  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丁一(略说)分二:一、宣说他宗观点;二、建立自宗无垢正见。

  戊一、宣说他宗观点:

  嘎单见解说无遮,其余诸宗谓非遮。

   “嘎单派”与“噶当派”有所不同。“嘎单”是一处地名,宗喀巴大师于嘎单地方建立一座寺院,后来人们即将其所属教派称之为嘎单派,现在人们熟称格鲁派。而“噶当派”是由仲敦巴尊者创立,普穹瓦和博朵瓦继承并加以弘扬的,因他们将佛教的所有教言以窍诀方式进行修持,故称之为噶当派。此处所指为嘎单派而非噶当派。

  嘎单派 的见解为无遮,其他宗派的见解是非遮。

  首先应了知无遮与非遮的差别。什么是无遮呢?无遮是指破除一法时,间接未带来其他任何一法,比如“柱子不存在”,柱子不存在的同时并未引发“瓶子存在”这一说法;或者说“万法空性”,如此宣说时,万法已经抉择为空性,而间接并未引出不空之法。因此,仅破一边的承许,如“诸法无生”、“诸法无有”等均许为无遮。

  什么是非遮呢?非遮,即破除一法时,间接引出另一法,比如“如来藏以能取所取空”,在承许“能取所取空”的同时,已经间接引出了“如来藏不空”。

  从字面来看,此处似乎在破格鲁派、觉囊派为主的其他宗派,但对于这一点应详细辨别分析,后学者在学习、辩论时一定要注意。实际上,并非在破所有格鲁派或所有其他的宗派,因所谓的无遮、非遮各有暂时与究竟两种,此处所破的是暂时不究竟的无遮与暂时不究竟的非遮。那麦彭仁波切自宗是否承认无遮与非遮呢?可以承认。于下文宣说自宗时,从空性角度思维,麦彭仁波切也承认无遮,当然,若详细宣说此中道理需要引用许多教证、理证,此处仅是粗略提及。

  据说格鲁派承许见解应为无遮,这一点在其宗派的许多教言中都已非常清楚地阐明过。当然,无遮可分究竟无遮和不究竟无遮两种,其中不究竟无遮即如中观自续派所许那样——暂时抉择单空,而宗喀巴大师为度化部分根基的众生,于《入中论释·善解密意疏》、《中论释·理证海》、《辨了不了义》等论典中暂时将不究竟的无遮作为自宗观点。后来的个别高僧大德,如克主杰、甲曹杰在其所著论典中也暂时抉择此种观点。但宗喀巴大师最究竟的观点并非如此,其有关显宗方面的见解在《现观庄严论释·金鬘论》以及给任达瓦的书信中讲述得非常清楚,而有关密宗方面的见解,则在与莲师教言无别的《甘露妙药》中作了清晰阐述。因此,暂时无遮并非宗喀巴大师最究竟的观点,他仅仅是为了度化某种根基的众生暂时抉择了单空。

  虽然宗喀巴大师的传承弟子中,如章嘉国师、贡唐嘎嘉措、贡唐丹贝卓美等着重抉择其最究竟的观点,但也有些弟子将其暂时观点执为究竟了义。此处,麦彭仁波切着重破斥的即是暂时未通达宗喀巴大师最究竟密意的这一部分人。故而,我们不能认为格鲁派的所有教法均非究竟,克主华桑曾说:“大圆满见非常究竟,是十分殊胜的精华法要,而个别未证悟大圆满的学徒,行为稍显错乱,但这是人的过失,不能将之强加于佛法的头上。”麦彭仁波切虽于此处遮破了格鲁派的见解,但也不要认为所有格鲁派的见解均为无遮,并对其教派产生邪见,这一点是完全不合理的。

  “其余诸宗谓非遮”,“诸”在藏文中意为所有,但这里应是很多的意思,并不是指所有宗派。

  无遮是指自空派,中观自空有两种——究竟自空和暂时自空,此处所破斥的是暂时自空派的中观。那为什么说其余宗派承许非遮呢?觉囊派的多罗那他等高僧大德在其所著中观讲义中暂时抉择“如来藏不空”。但后来的个别大德未能理解其究竟密意,认为如来藏不空而以其上的世俗法或能取所取空。实际前辈高僧大德所说的“如来藏不空”是指暂时无二智前“不空”,并非分别心前不空,故此觉囊派所抉择的他空并非分别念的境界,否则,诸高僧大德也不会建立此种宗派。

  “非遮”也即他空,是说一法以另一法来空。不仅觉囊派建立了此种观点,后来,萨迦派的香穹巴大师、噶举派的第七世噶m巴以前皆承许为他空,宁玛派中,无垢光尊者以及明朗罗扎瓦也秉持他空观点。实际上,暂时的他空如小乘有部、经部,以及大乘唯识,这些都是不究竟的他空;外道所谓常有自在的我何时也不会空,这是最低劣的一种他空。释迦牟尼佛第三转*轮中所抉择的如来藏光明,在最后抉择时也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对此种最究竟的他空,宁玛派也根本未予以否认。

  麦彭仁波切这里所遮破的对境是不太究竟的他空派,这一点一定要清楚,否则,下面的辩论比较多,若仅从字面理解,似乎宁玛巴在对各宗各派进行挑衅,但实际上,不管宁玛巴还是其他宗派,我们所遮破的只是持执不究竟观点的寻思者,堪布根华于《浅释》中也说:凡堕入边者均非合理,未堕任何边者皆为合理。因此,最究竟的宗派及观点于此处并非所遮破的对象。

  戊二(建立自宗无垢正见)分二:一、真实安立;二、分开宣说。

  己一、真实安立:

  既然说格鲁派承许无遮见,其他宗派是非遮见,那宁玛巴自宗所持是何种见解呢?

  前译自宗何观点?

  “前译”指宁玛巴,从囤弥桑布扎到荣索班智达之间所译出来的所有经论称为前译,持执此种观点的教派称为前译派,也即宁玛巴。后译是指荣索班智达以后所译出来的经论,持这种观点的教派被称为后译派,也即除宁玛派以外的其他所有宗派。

  前译宁玛巴自宗如何承许呢?

  无二双运大智前,遣诸所破之无遮,

  引他非遮皆不许。

  宁玛巴在抉择最后现空无二的入定智慧前,并不承许如“遮破柱子之实有”等遣除所破的无遮,也不承许“能取所取空而如来藏本体不空”等会引生他法的非遮。

  于此处应注意的是,自宗对圣者入根本慧定与后得位作了辨别,虽于根本慧定前,自宗对无遮、非遮皆持否定态度,但于后得位时,自宗从空性角度亦承许无遮见。

  己二(分开宣说)分二:一、无二智前无有承认;二、后得时分开抉择。

  自宗为何无遮、非遮皆不承许呢?

  庚一、无二智前无有承认:

  此二仅是心假立,实际二者均不许,

  无遮、非遮二者实际均为心之假立,如单空——所谓的柱子不存在可以于分别念前显现,因此仅是心所假立;而“如来藏本体不空,其上的能取所取或依他起空”,这种说法也仅是分别念前假立而已。由心所假立之法,于抉择中观无二智时岂会有所承认?

  远离遮破与建立,离意本来之法性。

  为什么不承认呢?因自宗最究竟的见解或实相既远离无遮也远离非遮。

  颂词中的“遮破”指无遮,“建立”即非遮,此二者均为心之假立,而究竟实相前,是远离一切思所的本来法性,对无遮、非遮二者皆已远离,这一点以言词无法诠释,以寻伺分别无法表示。

  应该了知,修持过程中,若最究竟境界中仍有相状存在,则肯定未证悟最究竟的实相。因此,不论修持还是抉择见解,暂时的单空怎能称之为究竟见解?绝对不可能。对此问题,麦彭仁波切从其究竟智慧中流露出的金刚语具有一种不共特点,在藏传佛教中,有些大德虽然在这方面辩论颇多,但也唯是耽著词句的意义,并未证得本来实相的法性密意。

  诸位学人应经常祈祷传承上师加持:自己的定解一定要符合远离无遮、非遮究竟法性的本义。对此,我们也应以中观或密法窍诀观察自心,了知最究竟的法性不是实有之法也并非单空,此二者均属分别念的境界,若如此承认则不能获得究竟解脱。

  庚二(后得时分开抉择)分二:一、真实承许;二、说彼理由。

  辛一、真实承许:

  若问仅思空性言,则当承认无遮见。

  有人提出疑问:若仅从思维空性的角度,你们承许无遮还是非遮呢?

  对此问题,自宗回答:仅从空性而言,可以承认无遮。

  既然如此,你们前面已经说格鲁派的无遮见不合理,此处为何又承许自宗见解为无遮呢?

  此二者具有很大差别。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应承许为无遮见,因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中无有任何可以建立之法,虽然远离四边的大空性与破除一边的单空均称为无遮,但仅从空性而言,自宗宁玛巴可以承许远离一切戏论的究竟无遮见。

  从字面来看,虽然皆称为空性或无遮,但他宗所谓的空性就如同碗中无水,这并非真正的空性,真正的大空性应该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有无是非等执著,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也说:“真实胜义完全是远离承认与戏论的,必须要以此来辨别清楚含义的要点,而单单依靠无自性的片面词句则无法认清。”

  辛二、说彼理由:

  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索秋桑尊,

  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

  自宗承许这样的大空性并非毫无依据。中观应成派的创始人——印度具德大菩萨月称论师,在《入中论》、《入中论自释》以及《显句论》这三部论典中已广泛抉择了空性,并且在《入中论自释》中引用了“佛说万法皆无生”等教义说明“彼非彼生岂从他,亦非共生宁无因”这一道理,故其自宗见解应为无遮。

  藏传佛教,尤其宁玛派当中,荣索班智达是宣说大圆满无与伦比的一位大师,在其《入大乘论》及《黑蛇比喻》等论典中皆已宣说了无遮的见解,他说:以大圆满见宣说一切诸法如幻如梦,此如幻如梦既不是无遮亦不是非遮,应…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