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上册▪P9

  ..续本文上一页续的实执,这样必定会有所收获。

  下面宣讲他空的相关道理。真正的他空应该是意义上的他空,这一点,觉囊派以及宁玛巴都是承认的,在麦彭仁波切的《如来藏他空狮吼论》及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如意宝藏论》等论典中都讲到了他空,但他们从语句上并未承许自己是他空派,而宁玛巴的明朗罗扎瓦及其传承下的个别大德则承许他空,语句上也已经明显地宣说了。那他们所许的他空与此处所破之他空是否相同呢?完全不同。明朗罗扎瓦等认为:如来藏的本体以如幻如梦的方式存在。他们认为如来藏空,但空的方式并非相似空。与此种了义观点结合,《涅槃经》、《楞严经》中的许多观点也就很容易解释了。

  有关自空、他空的辩论是相当大的,法王如意宝说:以前在石渠求学时,有时一晚上都会针对这一论题进行辩论。不过,堪布根华不太喜欢辩论,他在解释第一个问题时说:“自空他空互相争议大,若堕现空之边则有过,现空不违双运宗派胜,持此岂非已胜一切宗?”

  庚二(遮破他宗所许他空)分三:一、他空非真实空性;二、以比喻阐明此理;三、对此赞叹应成非理。

  辛一、他空非真实空性:

  通常依他之空性,决定不是真空性,

  通常而言,依靠其他法成立之空性决定不是真空性,无论是“柱子以柱子本体不空以其实有空”的空性,还是“如来藏不空以依他起来空”的空性,依靠释迦牟尼佛抉择的空性之理进行衡量时,它们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空性。

  辛二(以比喻阐明此理)分二:一、如马牛喻不成双运;二、如水月般无二双运人皆得证。

  壬一、如马牛喻不成双运:

  马上虽不成立牛,岂能确定彼马空?

  比如看见马上没有牦牛,这时能以此决定马为空性吗?瓶子的本体不空,而其上柱子存在也好不存在也好,对瓶子有什么关系呢?这只能算是一种相似的空性,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自释》中引教证进行说明:“经说:“大慧!于一法无一法之空性,是一切空性之最下者。”由牛非马故说牛非有,不应道理,自体有故。”马与牛的比喻即来自于此。

  觉囊派当中,如觉囊全知在《了义海》中将如来藏抉择为如幻如梦,并未承许其与外道常有自在的我无有差别。外道认为“有一个常我,对这个我,任何人也不能观察,他是常有自在的”,因此我们也不能说“如来藏是不可言说的,是常有的”,这样一来,内道所说的如来藏与外道的常我则成了无有差别。

  觉囊全知在很多佛经中都有授记,说他将来会弘扬他空法。在佛教历史上,布敦仁波切是自空派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大德,有一次觉囊全知欲与其辩论,布敦仁波切为观察缘起,随手翻开《大鼓经》,发现其对觉囊全知授记得十分清楚,觉得自己若辩论肯定不会获胜,故而不想辩论。第二天他便对侍者说:“今天若有上师找我,你就对他说布敦上师到其他寺院讲经了。”之后自己便住在旁边的房子中没有出来。觉囊全知来了之后,听说布敦上师讲经去了,于是对其住房右绕三匝,并以一般辩论的姿势,对房子用右手拍左手做了三次,此时,布敦上师躲避的房子裂开,之后,觉囊全知便离开了。此后,布敦上师对他空也生起了很大信心,但并未舍弃自己的观点,后来布敦上师圆寂时,其弟子于光明境界中见到上师对他说:“千万不要放弃自空派,此观点十分殊胜。”

  当时,觉囊全知认为自宗观点非常殊胜,专门做了他空派最有名的一部论典——《了义海》。宗喀巴大师也做了《辨了不了义》以破斥其观点,但大师于其中并未提及觉囊全知的名字,黄教的说法认为:《辨了不了义》全部是在破觉囊全知的观点,但宗喀巴大师并不像凡夫辩论一样指名道姓,并针对此人开始宣说种种过失。也有人说:宗喀巴大师到人间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度化克主杰和甲曹杰,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写《辨了不了义》。

  有些后学者,不要将自己分别念虚空中出现的少许光明境界当作外界广阔虚空中的大光明,实际上,我们的微小智慧就像牛蹄迹中的水,而他人的智慧却如同广阔无垠的大海一般。前辈高僧大德都是通过长时间的苦行精进修持的,因此有智慧的修行人,不要因为得到几个仪轨的传承或灌顶就心满意足,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见彼马匹于牦牛,有何利益有何害?

  见到马匹上没有牦牛这一点后,对证悟马的空性有何利益有何害呢?此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同样,现在见到瓶子时,所谓实法的有或没有,对破除执著瓶子这一点有什么利害吗?比如普通的牧童等世间人,他们并未见到瓶子上的实法,虽如此,仍然对瓶子存在相当大的执著,因此破除这样的实法对他们来说无关痛痒。

  抉择空性时,一定要对法的本身进行抉择,像有些人认为那样——破除实法后的空性与色法本体的显现二者成为无二双运,这一点根本是不合理的,也没有任何必要,与黑白绳子搓在一起无有任何差别。真正的现空双运,就是柱子本体为空性,虽是空性却可以如实显现。虽然此种现空双运的境界很难在凡夫人的心识前出现,但通过此种方法进行抉择后可以发现——如黑白绳搓一起的现空双运实在不合理。

  是故不空轮涅法,不成有法与法性,

  现空双运与有寂,等性于此悉无有。

  若如此承许的话,则所空的实有与不空的柱子、瓶子等,以及空的轮回与不空的涅槃,它们之间根本不能成立有法与法性的关系。但从真正意义来讲,有法与法性是同一个,涅槃即是世间,世间的本性就是涅槃,《中论》中说:“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即为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辨法法性论》中说:“其中法所立,即是说生死,法性所安立,即三乘涅槃。”所谓的有法是指生死轮回,而法性则指三乘涅槃,轮回、涅槃之间实际是有法与法性的关系,因此轮回就是涅槃,涅槃即是轮回。若未通晓此理,将不空的法与空法二者强加在一起,根本不能成立法与法性的关系。

  不仅如此,所谓的现空双运、有寂等性等说法也将无法立足。所谓的现空双运可分入定、出定两种,入定的现空双运远离一切有实无实,是真正的现空双运,龙树菩萨说:“离有实无实,双运乃佛陀。”出定时的现空双运是指如水月一般,柱子的显现即是空性。此理首先通过中观推理进行抉择,之后于自心不断串习——一切都不存在,皆是如幻如梦的。

  若认为如来藏本体不空或柱子本体不空,以这样的他空方法进行抉择时,所谓现空双运的概念以及有寂等性等说法都将不复存在。《中论》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因此,若诸法为空性,则现空双运、有寂等性皆成合理;若诸法本体不空,则不论是名言中的因果轮回,还是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都将无法合理抉择。

  一般来讲,无遮可分两种,一是辨别后得时的无遮,所谓辨别后得即指瑜伽士已彻证真正能取所取无二之空性,于后得时,日常的行住坐卧等威仪仍旧随顺一切世间规律,此时中观有所承认。另一种是究竟入定时,即抉择究竟中观见解时,以圣者根本慧定为主,无有任何承认。因此,中观是否有承认、入定有没有执著,对这些问题应详细分析,中观应成派所抉择的正见是圣者根本慧定的境界,其前不存在有无是非等任何戏论,否则,即不能成为究竟实相。如此抉择时,从万法空性的角度,暂时可以承许为无遮。对此没有必要怀疑,从释迦牟尼佛到后来中观应成派的所有传承上师皆于各自论典中抉择了无遮空性,但若像无遮派个别大德所许“自本体不空而以实体空”,或如非遮派所说“法性不空而以二取法空”,如此抉择则不符合真正的般若教义。

  对真正的中观境界进行抉择是非常困难的。藏传佛教的寺院中,有很多智慧超胜的高僧大德从小就通过辩论等方式对此进行抉择,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未能得出究竟圆满的结论。不过,通过辩论方式抉择,对打开自相续的智慧大有助益,有些人认为自己的修行境界非常好,但却经常入于昏睡或无记的状态中,这样的修行不会成功。老年人可能听不懂中观所讲道理,但《中观四百论》中说:“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在听到如此殊胜的空性法理时,若心中认为:“诸法可能是空性的吧?”“人我和法我也许不存在吧?”这时在自己的阿赖耶上已经种下了善根,以此为因,或许来世遇到殊胜的空性法门,也可以成为辩论非常厉害的小僧人……因此,诸位修行人应对殊胜的空性之理生起信心。

  现在有些人,不要说大中观、大圆满,仅仅是拜拜佛、吃吃斋,当然与一般视佛教为迷信的人相比,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好了,但如果想脱离轮回苦海,就必须手持中观的宝剑,奋力斩断自相续中无明邪见的网罟,如此方能获得真正的究竟解脱。长期坚持不懈地闻思修行,是很多出家人及历代高僧大德的风范,藏传佛教对这一点历来都是最为重视的。在座各位以后回到自己的寺院,能否具足现在这样的闻思条件和机会非常难说,因此,大家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间,努力精进地闻思,这一点非常重要。

  壬二、如水月般无二双运人皆得证:

  前文以马和牛的比喻说明他空不能证悟双运之理。下面继续以水月的比喻,说明若他空是真空性则应极易证悟。

  如说水月非真月,天月空与水月现,

  若是无二之双运,谁皆轻易证双运。

  水中所显现的月影并非真正的月亮,如果认为:天月于水池中不存在这一空性与正在明明朗朗显现的水月,此二者即是无二双运。这样一来,倒是每一个人都很容易证悟此种现空双运的道理了。

  稍有辨别智慧者皆可了知:水月正在显现,此显现中不存在天月,因天月具足遣除黑暗的能力,而水月虽然显现却根本无有这种特点。但若认为“水月与天月之间是现空双运”,这一点确实任何人都极易了知,但释迦牟尼佛以及诸高僧大德所抉择的…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