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阴的诀窍
一、中阴的概论
所谓临终的诀窍,就是讲述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往生。
藏密关于临终的诀窍,基本上就是宁玛巴的闻解脱法。藏文典籍中宣讲临终诀窍的《中阴闻教得度》(即《闻解脱》),已经在二〇年代先被翻成英文,再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比较广,所以也可以作为修习中阴法门的一个参考资料,只是不知道翻译得如何。但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这次不可能讲厚厚的整本书,而只能简略地讲一讲其中的要点,以后有机会再学广的内容。
藏传佛教的几个教派,如萨迦、格鲁派,都有临终诀窍的教言,但宁玛巴的《闻解脱》,却讲得非常具体,它属于大圆满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修行人,对如何面对死亡,应当有相当程度的把握。不然的话,就算这一世修得很不错,但在经过中阴以后,由于前后世的相隔,这一世修学过的到下一世可能都遗忘了。另外,如果不懂得中阴修法,就会错过很多非常好的解脱机会,所以,中阴修法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修中阴法,就能将前世的所修与后世的修法机会连接起来,如此则一世世的修行才能得以绵延不断;要是没有连接的方法,即使这一世修得再好,也不能保证下一世也同样好。当然,修行层次很高的人不会有这种顾虑。除此之外,临终诀窍都是必要的。
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死亡,在临死之际,没有任何人或东西能起到作用,唯有绝对的孤独与恐惧,因此要有所准备。平时行善、回向也算是一种准备,但针对性不够,也不具体。而宁玛巴的闻解脱法所讲的临终诀窍,则是面对死亡最实用的方法。
《俱舍论》认为前后世之间的过程是中阴,这与我们通常的认定相同,但在密宗的中阴法门里,生老病死的过程都称为中阴。从投胎出生到这一世临终前的中阴阶段,我们都已经走过了,这个阶段的中阴要到下一世才会再重复,所以我们暂时没有必要去管他。但未曾经过的三种中阴,却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将来还要面对的中阴有三种:临终中阴,法性中阴,轮回中阴或有中阴。如果在这三个中阴当中都没有获得解脱,就得经过更多的中阴,也就是要再投胎、出生。
三种中阴的定义如下:如果生了致命的大病,则是从发病开始,逐渐走向死亡,直到死后法性中阴出现之前的过程,就是临终中阴;在临终中阴之后,开始看到强光、听到嘈杂的声音、出现很多愤怒本尊等景象的过程,就是法性中阴;从投胎前寻找身体以及开始投胎的过程,就是有中阴,或说轮回中阴。在这三种中阴期间,都有获得解脱的机会。
密法中讲到许多死亡的前兆。例如,《上师心滴》中就讲了最远的乃至最近的前兆,此处就不多作说明。最近的前兆,叫做隐没次第。因为人在健康时,是依靠气脉明点的能力而生存的。到临终时,气脉明点内外的能力便逐渐消失,这个消失的过程,就是隐没次第。
如果能掌握最早的死亡前兆,然后修一些密宗里的长寿仪轨,是有可能避免死亡的,但前提必须是当事人的寿命还未走到尽头,眼前的死亡征兆只是一种违缘而已。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仪轨则可遣除此种违缘,让寿命延续下去。最近的前兆,应该是在死亡前短短的时间内出现的。在其他的中阴法门中,也讲到过隐没次第。在《普贤上师言教》的破瓦法中,也有相当完整的叙述隐没次第的内容,能知道这些内容基本上就足够了。
这些前兆是非常准确的,无论是在自己或病人身上发现这些前兆,都表示已经接近死亡。我们也见过有些人在出现了一两个书中所讲的征兆之后,便在短短的时间内死亡了的情形。
前兆出现之后,就要准备中阴法门。人在生前必须最少对一个法门,比如生圆次第、菩提心或最好是上师瑜伽的修法有一定的把握才行。如果生前没有修过任何法,到中阴时就会比较困难,但中阴法门对这些人还是会有些帮助的。所以,生前修法很重要。修过法的人在看到隐没次第出现时,就知道自己已经接近死亡了,然后就可以开始准备修持中阴法门。但这只限于因病而逐渐死亡的人,如果是意外死亡,比如车祸等,就来不及修中阴法门。
当眼耳鼻舌的功能开始逐渐停止时,就是外在的隐没次第。内在的隐没次第虽然每个人都有,但因为出现得太快,所以不一定能感觉到。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当外表的呼吸完全停止,心脏不再跳动之后,大脑的细胞也彻底死亡而不会再运作,但从佛法的角度就不是这样看。佛教认为:当外表的呼吸停止之后,人就进入一种昏迷的状态,虽然心跳停止了,但内在的功能并没有完全消失,此时,旁边的人说话、念经的声音都还能够听见。
这个阶段过后,就会出现一个空间,我们称之为基光明,这是生命最原始的状态。当所有的杂念都消失之后,就会回到这个最原始的状态当中。
一个上等根基的人,将生前所证悟的道光明,与死后的基光明融合在一起,就是基道合一;还有一种说法将原始的基光明称为母光明,将修行所证悟的道光明称为子光明。所谓的“基道合一”在此处被称为“母子光明合为一体,无二无别”。中阴时能在这种状态中修行是最关键的,如果此时能证悟,就不会再流转轮回。
如果在这一生中对光明、空性或大圆满的境界没有任何概念的话,中阴时要证悟就非常困难,因为光明的出现极为短暂。然而,对大圆满的境界有一定把握的人,此时就有可能获得解脱。
另一种临终中阴是:如果在上述的光明境界没有获得解脱,则在基光明中又会产生意识。意识的出现,是由于没有彻底断除烦恼所致。从产生意识到法性中阴出现之前,也有一段比较安静的时间,这又是一个可以获得解脱的机会。否则,在法性中阴开始后,愤怒与寂静本尊出现的同时,也会有可怕的声音及景象伴随而出,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吓得昏过去,根本无法抓住这个机会修行。但在法性中阴出现前,却有一段比较安静的时间。在光明中又产生意识,也可以说是又产生了一个新的身心,从自己的感觉来说,这个心和身体与从前的没有两样,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实质的肉身,只是一个像在梦中那样的身体而已。
因为在这段比较安静的时间中,仍可以看到自己从前的家与亲人等等,所以有些人会因此而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死亡。虽然在这个时候也有可能证悟,但对修法没有任何概念的人,连自己死了都不一定知道,所以就更顾不到其他的了。
以上简略地介绍了临终的过程,下面讲述临终解脱的诀窍。
二、中阴的诀窍
1、临终中阴的诀窍
当隐没次第出现之后,就可以确定自己即将死亡。此时该做些什么?也就是说,临终中阴的诀窍是什么呢?
第一、要断除所有对世间的留恋。不论是对亲人、财产或其他世间妙欲的留恋,都要完全断除。如果做不到,就不能得解脱,因为这些贪恋会牵引我们再入轮回,而且再回来时,也不一定投生到人间,而是在六道中轮转。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断除所有世间的牵连;
第二、要忏悔以往所造的罪业。如果是没有受过戒的人,这一生中所犯的就是一般的罪业;如受过戒,则不论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是密乘戒,任何违背戒律的罪业此时都要忏悔;
第三、对一生中所造的罪业不能有后悔心。原因何在呢?因为,如果此时对过去的罪业心生后悔,则会畏惧死亡,以致使后来要修的一系列法都受到影响,甚至被破坏。所以,这时对过去所造的罪业不能看得太重,只需在心中轻描淡写地带过就够了,不能因此而后悔,更不能对死亡产生恐惧。
不仅没有恐惧,而且要对即将面对的死亡心生欢喜。一般人恐怕难以达到这个境界,但修行人,或修行到一定层次的人,或对中阴解脱有相当把握的人就做得到,因为对这些人来说,死亡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可以得解脱的修行机会,这在平时是不可能有的。既然对死亡无所畏惧,且能欢喜面对,自然就能安心地修接下来的法。修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我们应当思维: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虽然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死亡,但却一直没有利用死亡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修行,所以到如今仍没有解脱。但这次却不一样,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临终的诀窍,所以,自己一定要抓住死亡的机会,依靠这个诀窍而得到解脱,这是第一个发心;
生前发愿要往生莲花生大士的刹土,或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的人,此时就要发起猛厉的渴望心。如果平时修的是阿弥陀佛,就祈愿通过这些临终的诀窍,让自己成功地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平时修的是莲花生大士,就祈愿通过这些临终诀窍,让自己成功地往生铜色吉祥山。这是第二个发心。
这两个发心非常非常的重要!这也是华智仁波切的一个非常略的临终诀窍,是集《西藏度亡经》的精华而成的。他强调了两点:一是提醒自己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得到解脱,二是要极度渴望往生到极乐世界或其他净土。这两点是最关键的,我们必须要做到。
在发心之后,接着就修自己平时修的法,然后在这个修法中停止呼吸,能这样做是最好的。如果平时是修菩提心,此时也不要改变,就修自他相换等法;如果平时是修本尊法,如金刚萨埵或上师瑜伽,此时就照样修,然后在修法中自然停止呼吸。若不能停止呼吸,就要反复地修,直到呼吸停止。
西藏曾有个笑话:一个老喇嘛带着个小喇嘛。一天,老喇嘛告诉小喇嘛说:“我要往生了。”并叫小喇嘛将他的法衣拿来,然后穿上法衣,照着佛涅槃时右侧平卧的样子等待着死亡。而小喇嘛却只有哭着坐在门外。可老喇嘛躺了大半天还是没死,最后只好起来了。我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好死亡的前兆吧!如果隐没次第掌握得好,就不该有这种情况出现。
上述内容,是华智仁波切讲的临终中阴诀窍。他认为,在这些要点中,最关键的就是强烈的希求心——一定要往生净土!
2、法性中阴的诀窍
能在临终中阴获得解脱的,必须是上等根基的人,因为只有在生前将大圆满修得很好,才有这种可能,所以这种人不多。至于其他人,就要看能否…
《慧灯之光三 中阴的诀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