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二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二

  1,修行者切忌妄言「吉凶祸福」惑乱普罗大众,这是佛陀所戒。「神通广大」守口如瓶,在平静平淡平常的日子生活里,言传身教感动他人,这就是真正的自利利他了!神奇与刺激总是不能够持久的,唯有这「平淡」无奇才可以穿越千年,始终如一。

  2,笑,让一切烦恼在顷刻之间消散!其实本来没有烦恼,只是因为我们看不穿,还加上自己放不下,在凭空里出生如此多烦恼妄想。

  3,“只有偏执狂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其他的人,或许生活多姿多彩,却白白浪费青春。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驱使下 “从一而终”,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那些有着很多兴趣,而没有单一使命的人,一定会失败,且对这个世界一点影响力都没有。”~德鲁克(云按:此即,人生大方向不变,小事情随缘。)

  4,事情有时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常常自己会附加许多想法上去,思前想后,这样就复杂起来了!其实一切并不复杂,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去处理的,这才是真正的大智。那些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听说自己累,别人也累,是不是吖?

  5,修行者的内心都是孤独的,但是他们感觉不到孤独带来的负面情结,反而是一直在"享受孤独",那些爱念喧嚣的人,内在其实害怕孤独,企图用热闹掩饰,热闹过了却显得更加孤独!孤独~就是我们内在的佛性,这正是禅道所说的"不与万法为侣的那个!"正显示了一种"孤立与天地之间"的气概。

  6,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过去的事,让别人去说。

  7,我们总是渴望外在的某些高人可以给我们指点迷津,却不知道答案其实就在自己身上!"能够觉醒自己的人,自然可以辉光他人",这就是自度度人之道。

  8,许多事,其实"只不过一念间尔"……但要用自己的一念,影响别人的一念,进而改变自他之间的这一念,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了!禅

  9,没有忍耐的功夫,无论是修行还是做事都不容易长进,听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的屈辱都受不得,这种没有力量应付不如意环境的人,怎么可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古人云: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家父亦曾告诫:亏,吃不死人。都是告诉我们"忍耐"的好处。我有时候也常常告诉自己:再忍三百年!

  10,没有智慧的人总是向外部去渴求,向外求只会越来越远,没有尽头,而不知自己的内在其实具备一切!向外渴求的就被称为"外道",向内醒悟的就被称为"内道",佛典叫人内修,因此佛典又被称为"内典"。

  11,无病休嫌肥与瘦,身安莫怨富或贫,世事岂能尽如意,莫把平安当不幸!

  12,「无欲则刚」,凡人心中有期望(欲)就会有谄曲,就会为了得到某些东西而改变自己的某些原则,就「刚」不起来了!当人待人对事,无欲无求,谁也拿他没办法,这就是「无欲则刚」。

  13,没有慈悲,就是缺少了智慧!

  14,好说自己长处,即是短处;知道自己短处,即是长处。

  15,换个角度,许多事物也许就从此不同。

  16,屋宽不如心宽,身安莫若心安!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安",因此有"安全感",但事实上一切恰恰相反,是变动无常的,稍纵即逝的,不经意就流走的,佛教也讲"安",这个"安"是在一切无常的深刻认识上"安然忍可",因此,面对一切情况都可以"安然若素","安忍如地","安静祥和"……

  17,心富才能安贫,许多人"贫"但是能够"安贫",不想入非非,真是境界了!听说有人已经非常有了,还非常贪婪,这其实已够得上"贫"了。

  18,黄金不为贵,安贫值钱多!「安贫」这个时代几乎绝迹,能安贫者必心富。

  19,你必须在有限里发现「无限」,这就是眼光!

  20,愚痴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究成空。

  21,"驷驹虽快,难追片言。"修行之人,对于自己的语言要非常小心,莫图一时之快「口无遮拦」,而致伤人害己,可不慎哉!

  22,有独立之精神,方有自由之境界!(成熟的性格:是认识到一切都有可能离开,"能离开你的就都不是你的",看看什么东西离不开自己,观察到最后,发现只有自己离离不开自己,如是就"用一切而不著一切",心无挂碍,有一切也不能障碍,无一切也不会难受。是谓:有独立之精神,方有自由只境界。)

  23,我的做事风格就是"感觉对了",无论快慢即「勇往直前」;事情过了就过了,不后悔,后悔也于事无补,不如随时开始,当下新生!

  24,由做小事而后变大事,而后集大成。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体会生命的真谛,照见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才能够体现出「禅道」的真精神!

  25,修行,当先「净其戒,直其见」。即:先改变自己的心态行为,使其趋于善良柔软,身口意三业净化;再进一步闻思佛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知道邪正,明白内外道的区别。再谈真正的修行吧!

  26,举心动念,无益于自他莫想;开口动舌,无益于自他莫言;举身动足,无益于自他莫行。是谓:发菩提心,净身口意!

  27,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办事以尽心为有功,凡事淡然一笑,于人无所不容。

  28,佛陀的核心教导在「无我」,内观自己,当我们看见「自我是错觉」,存在的只是身心的合和而没有第三者(灵魂),当我们妄造的"自我实在感"消失,生死问题也自己迎刃而解,这就是「无我之教」带来的「解脱之道」。

  29,群居,守口;独坐,观心!

  30,道~不是普通的知识,也不是闭上心门的无知;普通知识是建立在妄觉上的,无知是冷水泡石头~毫无意义;若真见道不疑,如见虚空,荡然豁开,本来无物可以污染轮回,在这里岂能强说有无、是非!吃棒子有份。

  31,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修行者之能事毕矣!

  32,评断别人的一天你是痛苦的;评断自己的一天你同样是痛苦的,无益自他的评断还是不要的好!

  3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百二;谁是谁非,转眼已经骨灰。

  34,简约,但不简单;随性,但不放任;糊涂,但不愚蠢;傲然,但不欺凌。

  35,我们唯一拥有的人就是「自己」,但是我们却总是在想象着自己如何成为「他人(自己所认为的"成功人仕"」。人,只有完全成为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可笑的是:我们从来都只是自己,不可能成为任何人。

  36,天地妙语,无如静默!

  37,活着,就必须要有品味的活着!

  38,佛陀经典常说:有智男子。什么是有智男子呢?有智男子的最好标准就是「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此一切非我,亦非我所。」再一标准即:彼尊重圣贤,信佛信法信僧,善心不杀,知作恶后世必入恶道。

  39,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而是用一颗平和的心态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

  40,所谓解脱,就是为了发现我们「从来就没有被任何东西束缚」!

  41,想要快乐,必须先修炼一颗能够发现快乐的心。

  42,看不见未来不要紧,看不见现在的自己这才是问题!许多修行人妄称自己可以看见未来,可是他连他现在在「说谎」都不知道。真诚,是修行的第一品质!

  43,缘来缘去,缘聚缘散,原来如此!

  44,世界是个圈套(财色名食睡),发展是在错误及盲目(增加这个),后来者继续下去(已没法回头)!

  45,品牌,其实就是自己的人格!

  46,智不住三界,悲不舍众生!(智慧,会让我们看穿执着三界的过患,佛说:三界火宅。住,有所执着,即有可能被烧伤,因此修行要有"出离心",求出三界;慈悲,会让我们看见众生的苦难,不忍心自己先逃离,因此,愿意留下来接引有缘,同出苦海,正所谓:如一众生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47,心定,慧生!

  48,有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是爱,而是站在对方角度的那份理解!

  49,修行——当深刻挖掘自心,凡一人一事之经历,一念一行之过程,当正观察,是贪,是嗔,是痴,吉凶福祸可以自知。真修,当于心态上改变。

  50,对于许多无缘的人,与我们逆反的人,也不必忌恨——无语默观,悄然远去,“合掌令欢喜”即可!什么叫做「合掌令欢喜」涅?"合掌"代表敬重,别人的理由与坚持和我们不同就去诽谤诋毁,就去鄙视恶语,这实在不是智者所为;「令欢喜」是说有些人虽说与我们观点不同,但是其品德不一定就差,我们还是应该随喜敬护,想办法促成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往好的方面发展!

  51,佛经上说“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许多时候会“意”想颠倒,细细分析自心,其实是因为自己对于某些事物的“贪恋”造成!只要心中对人对事有贪恋,就会非常容易上当受骗,没有贪心,被骗这是不容易的。

  52,"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福的人,常常看不到是非,没福的人,常常听到是非"~其实一切是是非非,转头即空!

  53,没有比瞋恨更大的"火"了!(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

  54,木有智慧的人生如同木有阳光。木有烦恼,才称的上人生「大宝」!

  55,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好命!

  56,人生在世,一句忠告:言宜缓,心宜善。

  57,我常常会看一朵花入迷,感觉到生命的意义,觉得一切都在这花朵里显现,事物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于自身的最好说明,我们无需赘言!从此,我学会了欣赏,无论忧伤,只是单单的欣赏就已经足够。我在这里,此刻是一支花……

  58,一念之差,万别千差!

  59,获得自在的修行者,要知道除了这颗“心”没一个另外的东西可以叫做“佛”的;如来的真意就是让一切“如其本来”,这个教法就如明月当空一般显现!(大圆满)

  60,修行——即是让心不再冲突,自然归于平静…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