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即自性无生义,能生性如幻现、阳焰、影像、乾达婆城、变化、梦幻、果义,空无我义。”此显由许缘起,能除有事无事二边之理。由说缘起义即自性不生,故能遣除有事的实论,由能生如幻等果为缘起义,故能遣除无事的实论。《中论》云:“说有是执常,言无是断见,故于有无二,智者不应住。”中观师由缘起因而说业果等皆无自性之空,外道现世美(顺世派)不许业果等为缘起,不以彼为因,由未见现在有情从前世来、及经此世往后世等,以此为据而妄说没有前后等他世。其实彼二之“因相”有极大差别,成立无性的根据理由亦截然不同。如《显句论》云:“有者妨难说,诸中观师与无见者(外道现世美)全无差异,因为彼说善不善业与作者及其果报一切世间自性本空,诸无见者亦说彼无故。其实不然,此二观点根本有别,因为中观师说有缘起,由缘起故就性空门,说今世后世等一切皆无自性。而诸无见者却并非如此,以自之邪见了达后世等绝无,非能如实证悟,唯缘现世诸法行相自性,由未见彼从前世来今世、从今世往后世故谤无前世后世,同于今世可缘之事。”若谓,中观师与无见者“因相”虽有不同,但于通达前后世及业果无自性方面是相同的。破曰:此亦不同,外道现世美所许的无性是毕竟无之断无,中观师所许的无性是缘起性空,即世俗中有业果等缘起法。如《显句论》云:“彼等亦于诸法性通达为无,由此见故亦是相等。答曰:非也,因为中观师许世俗有,彼等不许故并非相等。”总的来说,有者所说的无性空,并非善妙空性,故当以理遣除,否则若诽谤般若经与法等必将堕落恶趣。如《中论》云:“若恶观其空,少慧受衰损。”
初学者若未消除业障,亦未依止善知识系统地闻思中观教理,是难以获得中观正见的。如《中论》二十四品中云:“由知诸劣慧,难达此深法,故于说正法,能仁心退舍。”又《宝鬘论》云:“此法甚深故,知众生难悟,故能仁成佛,欲舍不说法。”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云:“应于能得正见之因,以善护所受净戒为本,多门策励修积资粮、净除罪障,亲近善知识勤求大乘教法,精进闻思修行善也。”故具智慧者应于了义经典及中观等清净释论所宣说缘起性空的甚深义理生起殊胜信解。特别是印度应成派的佛护论师、月称论师及雪域大法王无垢光尊者与全知麦彭仁波切等已无余尽解圣者父子(龙树、圣天)所有密意最极深细的微妙处,即依缘起对无自性法及法性现为因果之理,应当深生定解,以至他人无法倾动之位。本来佛有各种各样的功德,揭示缘起法的特性乃为佛陀的一种特殊不可思议之功德,亦是不共于其他任何教派的殊胜功德。
虽然上述五大因是中观应成派与自续派共同的理论,但二派分别在运用五大因来抉择的方式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自续派是以与他宗共同承认的三相理论,力图从正面去推出无自生、无他生等空性的结论,故为自续理论。应成派则是完全以他宗自许的三相理论,亦谓“他称”理论来抉择诸法无自生、他生等离戏大空性,故为应成理论。如破自生时,自续派以三相理论推测说,自生不能成立,因为汝吾共许三相理论推测、观察的结果是,若许自生,会有无义生、无穷生的过失,故自续派于对方说,汝吾应当共许无自生的空性为所立。而应成派本来无有任何承认,然于遮破自生时说:自生不能成立,否则会有汝宗自许相违的过失。因为以汝宗自许之三相理论来观察、推断的结果,即诸法并非自生,否则会有无义生、无穷生的过失,以此间接上汝宗应许具有了自许相违的过失。故应成派于对方说,汝等必须承认没有自生的空性为所立。总而言之,自他共许之三相理论,为自续理论,仅以他宗自许之三相理论作如理的推断为应成理论。
由于应成派所抉择的是出世入根本慧定的大空性,如是安住法界的究竟本性中本无任何能立、所立,法界本离一切分别、一法不立故。彼派论师亦是在不离法界本体的同时,借助他宗自许之理论来抉择诸法的本来空性,逐层剖析彼许之对境及其执著。
观察诸法实相的胜义理论——五大因亦是显密共同的理论,如于密宗中的《法界宝藏论》、《直指心性注疏》
以及印藏圣境大德们著作的《大幻化网注疏》等中,特别是在抉择远离四边八戏的胜义大平等时都共同用到了五大因,乃为真实超离四边八戏的无上理论。故于上述五大正理切莫人云亦云,或仅依诸大论师的言语来照本宣科,相对于真正希求解脱的人来说,应该用心深入细致地思维、反复推敲、仔细观察、系统理解是极为重要的。
二者.不共四大因:印度中观应成派的佛护论师在《中论释》、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智慧品》、月称论师在《显句论》及《入中论自释》、扎雅阿楞大论师在《入中论广疏》等论典中皆已讲述了应成派的不共理论,并以应成派的观点来抉择了般若经与龙树菩萨的究竟密意。雪域中观论师们所著作的诸论典中对彼等观点又作了广泛的抉择。诸如前代中观论师所著作的有关中观方面的诸论典与无垢光尊者的《宗派宝藏论》及《如意宝藏论》、萨迦派荣顿巴尊者的《入中论释》、果仁巴大师的《入中论释》、噶举派噶尔玛巴的《入中论广释》等论典中都如是宣说了应成派的不共理论,彼诸论师在论中运用此等不共理论时,虽然安立有名称与分类的不同,但对此分类众多的理论,皆可归摄于三种或四种不共应成理论之中(此三种是他称三相理论以外的)。上述彼诸中观论师在运用不共理论所抉择的观点都比较类似,只是与格鲁派所抉择的八大难题有所不同。
应成派的不共四因:即汇集相违之应成因、根据相同之应成因(是非相同之类推因)、能立等同所立不成之应成因、他称三相之应成因。
在尚未分别诠释不共应成理论之前,为能简明易便地了知此不共理论,引用恭尊云灯嘉措的《知识总汇》(又译为《所知藏》)中云:“汇集相违之应成因,是由他宗所许之立论(能立)而发其不承认自己应有的太过;根据相同之应成因,即上述应成之过唯遍(唯一遍满),在他人的意识面前依靠比喻作一定的说明;能立等同所立不成之应成因,宣说由此所发应成太过之力使他宗无法回辩;他称三相之应成因,以上述三相应成理论于敌宗分别识面前真实安立他称(许)之宗法、同品周遍、异品周遍后,以他称之因(理论)于他的心相续中能够生起比量。应成派不共同的四大理论,可以用于破四边生的任何一边上,此处主要以四边生为例而稍作宣说。
首先以理遮破外道数论师承许自现或自生的观点。彼宗认为诸法在因位时已有,才能如是产生,无则不能生。譬如,芝麻本具油性,故能出油,石沙本无油性,故不能出油。对此以理破曰:若许诸法是有而生者,此生应成无义,因位时已有故,此为汇集相违之应成因;彼宗若谓:此者不定(不定似因)。破曰:应成无穷生,已有再生故,此为根据相同之应成因;彼宗又谓:此二不同(因时已有与后生之有不同),如泥团中尚未明显之瓶可生,已明显之瓶不能复生,此二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故。破曰:泥团中有不明显之瓶与所立相同(因为泥团上有不明显之瓶故可生),此为能立等同所立不成之应成因;是故外内诸法不自生,已有故,此为他称比量之应成因。
复次,破析内道有部宗承许他生的观点,种因与芽果二者的自性应成非异,芽由种生故,此为汇集相违之应成因;彼宗若谓:此者不定。破曰:如是许者,应成火焰生黑暗,因为自性互异,仍能生起故,此为根据相同之应成因;彼宗若谓:此二不同,于有无能生的力上有差别。破曰:此与所立相同(在有无能生之力上有差别,故种子能生芽、火焰不生黑暗),此为能立等同所立不成之应成因。种因不能产生芽果,以种芽二者自性非异故,此为他称比量之应成因。
复次,破斥裸形外道妄计自他和合共生的观点。彼等认为瓶盘从泥体中生即自生,又依陶师、绳、水等而生即他生,此二义和合故为共生。对此观点应用遮破自、他各别生的理论来予以遮破。《入中论》云:“计从共生亦非理,俱犯已说众过故。”
复次,破析外道顺世派妄计世间诸法无因而生的观点。若如是许者,世间诸法,现量应成无取无因,此为汇集相违之应成因;彼者若谓:此者不定。破曰:虚空中莲花的色味亦应成可取,无因亦可取故,此为根据相同之应成因;彼者若谓:此二者在有无自体上有差别(世间与空花有别)。破曰:此与所立相同(此二者在有无自体上有差别故,世间诸法可取而空花不可取),此为能立等同所立不成之应成因。所以世间诸法并不是无因生,而是暂时生,此为他称比量之应成因。如是所说也。”
由于圣者入根本慧定时所觉受的法界本性是不可思议、远离四边八戏的,尔时对无遮与非遮、破与立均不作承许,因为此等唯是分别寻思的一种产物,并非诸法的究竟实相。然而在凡夫面前抉择胜义谛的大空性时,中观应成派则将分开二谛等作为不共的所破法。在以共同五大因与不共四大应成因来摧破一切有无诸边戏论时,应安立大无遮见的观点。当知在抉择胜义大空性的众多理论中,中观应成派的不共理论是至高无上的,因其不分二谛、不作任何承认,并广泛、深细地抉择了诸法的究竟本性,令世间诸众能借助此理相似地明了圣者们入定智慧的境界,如实依修后,亦能证得大乘圣者的果位。
下文分别诠释不共四大因的破析方法。
汇集相违之应成因:应成派在以正理观察外道诸宗及内道有部、经部、随理唯识等宗派所许的观点而互相辩论时说:以理论抉择汝宗的见解与立宗的根据(教义)有直接相违的过失,此为汇集相违之应成因。例如破自生时,外道数论派许稻种与稻芽,此因果二者是一体,才能自生(自现)。中观师驳曰:此许观点有相违的过失,因为实有一体的因果,不能自己生自己,若生复有应…
《入中论日光疏(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