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追求生命的大自在

  追求生命的大自在

  传喜法师北京美玲大厦开示(10.03.19)

  以智慧安身立命

  学佛有福,心想能事成,虽然极乐世界是七宝琉璃、黄金铺地,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从外在要回光返照。人,作为生命来说,有物质的一部分,精神的一部分。从物质方面来说他有惰性,他自然会依赖外在丰富的物质条件。但是精神的一部分他要追求更大的一个自在。肉体的他会追求惰性,他会仰赖于物质,就象西天取经里面的猪八戒一样。但是作为我们精神的那部分呢,他又是要超越一切束缚的。

  我们今天在坐的这位**师父,他剃度的恩师是我们佛教界的高僧——佛源老和尚,是虚云老和尚的法子,是他用生命保住了我们广东南华寺六祖的肉身,和憨山大师的肉身,都是他老人家保护下来。有一次教化他的时候就说,他说世间的人求的是自由,我们出家人求的是自在,自由的人不自在,自在的人不自由,你选吧,你要选自在。

  有可能你要想追求自在把腿子还要收起来,对于不会盘腿的人就象坐老虎凳一样,对不对,双盘腿盘一盘,反而把身心束缚住了,让心不打妄想,慢慢慢慢这个心从妄念中解脱出来了。就犹如水不动它自然就沉淀下来,沉淀清澈。这房间也是这样,房间,像阳光一缕照进来,我们铺的地毯,有一个人走进来好了,你脚步“啪”一落下去,地毯上的尘埃就起来了,阳光照着就会看到,哦!这么多尘埃。

  但是你只要恢复平静,你不要去动它,慢慢慢慢尘埃落地。尘埃落地,阳光又是那样明澈。追求这个明澈,生命的明澈,追求生命的升华,这就是佛教徒所追求的那个自在境界,大自在境界。这个自在境界可以超越现象的生灭。

  如果你停留在现象上,现象本身它是生灭的,现象它没有固定的自我的,它是由因缘和合的,如果我们只住在现象上的话,那我们也随着现象而生灭。如果我们有超越现象的智慧,所谓照见这个现象都是空无自性的,久而久之以智慧来安身立命的话,那你就超越生死。所以佛教讲了脱生死,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标志着我们生命是大的一个进化,这个进化远远比猿人变成北京人,北京人变成现代人还要伟大。

  你看我们现在坐在这里,这里从布置上来说真的很讲究,蕴含有文化在里面。上面那个灯,你看象星星一样,圆的天顶象我们恒星系一样,也象银河系一样,圆盘,天圆地方,都有意思。但是,我们佛教里面,特别《楞严经》,在开智慧的《楞严》里佛告诉我们,说宇宙跟我们的佛性比起来的话,就犹如一片云而处虚空一般。

  佛性如虚空啊,我们所感知到的这个宇宙只不过象一片云在我们佛性的虚空当中一般。但是我们平时哪里认到佛性啊,我们都只认业力啊,只认业报,只被这个业报的迁变而迷惑,所以这世间的人才开始有我执。由我执而生恐怖,因为有我执就会有爱嘛,有自我的执着,由爱而生恐怖,有恐怖就要找依靠,找依靠就产生了贪。贪得到高兴,贪不到就生嗔恨,这一切是什么呢,就是愚痴。贪嗔痴指挥了我们的身口意,然后又制造了虚妄,虚妄中造虚妄。本来没有地狱,本来也没有饿鬼畜牲,但是我们硬是造一个地狱畜牲出来,饿鬼畜牲出来,自己造的。

  像我们现在这世间,你举眼看的都我们自己造的。我们北京还在造、还在造,过两年不来又变样了,又被造了。不是先天就有这个,是人造的。人造的它,我们还被它迷惑,以为就有这个。我们造的现象又变成我们的陷阱掉在里面,这个人哪,作为人这一个生命的悲哀的地方。我们怎么样能够避免这种,用智慧来作我们的眼睛,来追求生命的进步,开拓大自在的内在境界,这是生命最重要最重要的。

  不为物累 超脱自在

  今年《孔子》这个片子,我们寺庙里面放了一遍又一遍,这里面有几个境头蛮有意思。孔子离开鲁国,因为前面有受到卫国的邀请,所以他先去卫国。卫国的国君对他非常不错,说我愿意请你在这边,跟我们传播你的学说,让你在我的国家招生,甚至每年有八万担的粮食提供给你。经费、地方、人员,全部都大力支持。

  但是他说,那个叫卫什么的女的,她要见一见。孔夫子的学生都说,夫子夫子,这个女的名声不好啊,不能去见她。但是君命又不能违,他去见了。当然这个见他是有备而来的。这个影片场景的布置,边上有一个滴漏,古代的计时工具,那个水“滴、滴”,孔夫子的修身养性的功夫就表现在这个滴漏。象我们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一样,通过这个定在里面,身心还能够掌握得住啊。

  卫夫人先来考验他,看到他的气很沉稳,他的眼神也是,保持的就是说这种分寸都非常好。她说能不能教我的公子。结果孔夫子说我不能教,我不便留下来。她说为什么,孔夫子跟她说了一句,那句话对她来说比较重的:我没见过这么样好德又这么样好色的人。卫夫人赶快离他远一点,下了座椅,这时候以礼来相见啊!值得恭敬的,确确实实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孔夫子这时候也不得不还礼,因为她是君啊,他只是客。影片这一段里面,有修身也有修心的,这些都在里面。后来卫夫人跟他说,别人只看到你的这种苦啊,却很少人看到你苦中的境界。所以卫夫人她也是一个有修行的人,苦中的境界!

  所以我们修行人,别人看做和尚很苦,象他北大毕业,父母好不容易培养孩子北大毕业,他出家去了,到现在还不理解呢。出家这么多年了,想想出家人这么苦嘛,儿子去作和尚,不管怎么样,那还是很苦的嘛!但是真正的佛教徒就了解,出家真幸福啊!这个苦是世间人看的表面现象,内在却是大自在、大快乐。

  就好象别人看到我们东方文明,好像这么多拘谨的,这么多礼节,繁文缛节,但是他没看到繁文缛节下面的这种礼、这种自在。就象我们去看印度人,现在看印度还是比我们落后几十年,但是我们从修行的角度,看到印度人的天人相应的境界,他的那种超脱,他不为物所累。这个地球上正是因为有这批人,他不仅对他自身的修行有很大的好处,也对全世界我们人类放射出的那个气息,达到很好的一个平衡作用。

  像这次我去欧洲,特别感受到这一点,他们基本上都是那种生活方式。但是那种生活方式,精神的力量是很少很少的,所以他们也不太愿意相信他们的上帝,觉得我物质什么条件都具有了,我还要相信那个干嘛!反过来,他生命所放射出来的东西,精神上是空虚的,是枯燥的,他的物质上的这种对地球放射出的破坏力量是非常大的。

  我那个时候反过来看到,中国,不开化的中国,印度,不开化的印度,看上去好象比较落后,恰恰这些是庞大的精神力量啊!就好像我平时看,常常我也在分析人啊,有的爸爸、妈妈智商不一定高,生出小孩智商很高;有的大人智商很高,作老师作什么,生个孩子是傻的,他有时候智商用得太多了。

  你说什么是进步?如果没有对物质和精神双方面去考量的话,你光是表面上,有时候看不到这些真相的。看不到真相,那会引发失衡,不平衡。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物质和精神上严重的失衡,精神境界是一片荒漠。

  为什么很多人想到寺院去,想去学佛法啊,毕竟佛法它几千年下来了,它的精神力量是非常大的。有很多老和尚你去看,他也不会讲经说法,甚至他讲话你也听不懂,你讲话他也听不懂。但是你一看到他,那个眼神像孩子一样的,皮肤虽然黑黝黝的,好象脏兮兮的,他的手一摸到你头上,象奶水一样的流进你身体里。你很烦燥,吃不好,睡不好,你看看他那么安定的气息就把你给带安定了,你说他这种修养值多少钱?不是钱的事。

  反过来说,社会上那种力量如果减少了,越来越少了,我们如果想修行,想追求出路,那希望都少了,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巨大损失。这世界上如果大家都追求物质,精神上没有照顾到的话,这个世界的危机就会产生。

  现在的这种危机,金融危机是福报的危机,社会的危机,这个世界的危机,道德的危机,这已经呈现出来。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家现在,物质上的有了,但是在这里面能不能回光返照,这很重要。比如我坐进来了,真的很好,一样不缺,那一样不缺了缺什么?赶快把心静下来。如果心不静下来,这个物质的丰富,就失去意义了。如果你心静下来之后,这些物质就呈现出它的价值来。

  佛经最具真实义

  像前面我们在说念佛珠,念佛珠可以供佛啊,如果你不会供佛,心不会静,那念佛珠拿在手上,人被念珠转啊,人是念珠的附属品。如果你能静下来,处在那种佛性的状态,那你拿的、所看的、鼻子闻到的都可以供养给佛。就把我们这个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有限的就变成无限的了。所以我们几千年下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也是梵语,“阿弥陀佛”也是梵语,我们中国意思叫无量光、无量寿。那现在的意思呢,就是空间没有障碍,时间没有障碍。无量光,“光”代表空间,“寿”是代表时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

  所以佛经一打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完全没有障碍。你把佛经一打开,你静下心来,一打开开卷有益。这个益是什么呢?你见到佛了。佛在讲这个的时候,佛是以超越一切的这种智慧来讲的,面对所有有缘的人,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佛讲经的时候,上可以过去多少劫之前,以后多少劫之后,同时在它方世界,什么什么世界有什么,是圆满的一种大智慧,所以你不能去说祂某时某时怎么样怎么样。

  祂的这个时,恰恰在那个空间那个时间当中,祂的智慧超越了那个空间、超越了那个时间,把所有有缘的众生都呈现在佛的智慧面前,所以佛在两千年前可以作我们的指导者。或许因为现在我们的因缘不成熟,那个时候成熟了,祂可以在两千五百年前指导两千五百年后,指导五千年后、五万年后的事情。只要你有缘,你把经书“啪”一打开,时间隧道打开了,你就见到佛在给你讲。因为生命,每一…

《追求生命的大自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