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宝——生命的导航

  三宝——生命的导航

  传喜法师台湾开示(10.01.11)

  行世间诸善 莫如近佛一步

  从三圣殿拜到广钦老和尚纪念堂,那你的心就跟佛的心有点相应了,这时候你肯定不会很在意自己化妆化得怎么样,我的衣服穿的怎么样,当你三步一拜的时候。我很久前就拜过,一般普陀山六月十八大家会从法雨寺拜到佛顶山,我也跟着去拜。

  拜到佛顶山的时候啊脸上都是灰了,所以我就会讲你拜的时候肯定不会在意你的脸有没有化妆,你拜上去那衣服都汗湿掉啦,你还会在意你的衣服会怎么样嘛,你早已经超越了这些啦。

  那天当我拜到佛顶山的时候,我看着蓝蓝的天整个身心真的很干净,我的心很像那蓝的天,修行要去体验这种。在体验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打破了我们很多的束缚,这些生命的障碍,自我的局限性,自己打破了它,这样子你与佛越来越靠近。

  佛陀也讲过,你在世间做再多好事,不如向佛靠近一步功德大。佛涅槃前的最后一个晚上讲《四十二章经》,就讲到供养十个坏人不如供养一个好人,这个理解吗?比如说这个人他吃喝嫖赌,你给他一万块他马上就去买**,你给他一百块他马上去买一只鸡杀,你给他让他造恶,你还不如给一个好的人。

  那供养一百个好的人不如供养一个三皈依的人,具足三皈的,他有生命方向了,因为虽然是好人他没有生命方向,他是在生命的十字街口的。我们三皈依的人,以佛为目标,以法作为生命的实践,以僧作为我们生命的引导,那已经有准确方向了嘛。

  供养一千个皈依三宝的不如供养一个只受五戒的,受五戒的已经依教奉行,佛所讲的教导已经在佛前合掌发誓了——尽形寿不杀生!……这已经把佛法真正地实现了,这样受五戒的人叫行者,修行人。

  三皈依只是信仰,我是信徒,五戒就可以披袈裟了,那个袈裟名字叫礼忏衣,又叫幔衣。在家人受了五戒就可以披袈裟了,你就是修行者了,受五戒的人才是正式的优婆塞优婆夷,近事男近事女。亲近善知识,亲近道场的修行者,可以称为叫在家居士。士,观音大士的士,你是修行者了,人中最好的人。

  供养一万个受五戒的人不如供养一个出家人,出家人是什么?住持三宝的,他是令佛法住在世间的,因为他的出家他将令很多很多的人皈依,令很多的人受五戒,令佛法常住不灭。

  像我们办法会是最有感觉的,办法会的时候人来得很多,都挤来挤去,法会一结束,不出一个小时就人去楼空,那靠谁在这里撑着这个道场呢?就靠出家人。出家人晨钟暮鼓,继承着、维护着这个道场,偶尔地办一个法会让大家来加热加热,进化进化,充充电。

  所以出家人的功德就非常大,他是抛弃了自己的享受,有这样的一种意乐继承佛陀的教法,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所以才会出家,舍去自己的自私自利的,舍去自己的所好,所以出家人的功德,《四十二章经》里佛陀最后就讲到了,也不要说很多很深奥的,比总会比吧,我们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佛陀最后走之前再这样比一下,让我们开一些智慧。

  视师如佛 依师成就

  像我们大前天还去了另外一个道场,我们台湾的第一个肉身菩萨,谁啊?慈航菩萨。我回来看了他的弥勒内院的简介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是我师伯呢,是一家人呢,慈航菩萨是我的师伯。因为他接法是接圆瑛老人的法,我是圆瑛老人的徒孙哪,所以我估计他是我的师伯,他是圆瑛老人主要的衣钵继承者。我三皈五戒、出家之后具足戒,都是他老人家,而且第一次皈依三宝就是我们师父这边,所以一看他是圆瑛老人的法子,那我们是很近的。

  他最重要的开示,留给我们的遗嘱第一句就是“亲近明师”,第二句“依附良伴”。修行人你要有好的道友,相互促进。 我们佛教界里有一句话叫千里寻师,为了找好的师父,千里的去找,为了找好的道伴要万里寻友。依附明师,以良友为伴,这很重要。

  有时候师父不好意思跟你讲,因为师父毕竟比你要有尊严,有时候不能太随便,但是良友他可以什么都跟你讲,也不怕翻脸,翻脸了明天又好了,不要紧。

  师父徒弟不能翻脸的,一次也不能翻脸,就好像你跟爸爸妈妈不能翻脸,夫妻不要紧的,中国有那个话嘛,天上下水地下流,夫妻吵架不记仇,对不对,对父母亲那样的话不好,损自己的福。

  对师父也是,你就修恭敬,道友讲了甚至两个可以切磋、可以辩论,所以藏传佛教辩论都是同学,大家辩论,辩到面红耳赤,真的眼睛瞪着,面红耳赤,两个辩。你说你能不能跟师父这样辩?不可以的,师父讲什么你就要听啊,跟师父没有什么好辩论的,师父说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你就必须要这样,百分之百的。哪怕你心里想这不对,不是这样!不是这样你也要这样,这才叫徒弟。

  那若巴尊者他已经是大班智达了,讲法的,守那烂陀城门的大班智达。当他要去寻找帝洛巴尊者,去亲近他的时候,帝洛巴尊者他就:“你找我干什么,我只是个乞丐啊!”他说:“我得佛菩萨授记,你是我的师父,你能让我真正的了生脱死。”

  但是他师父一直就考验他,我只是乞丐,哪是你师父。他就天天跟着,你是乞丐,那好,我也乞讨东西,我供养你,然后就老乞丐带了个小乞丐,就这样。他一直就把他认成师父,帝洛巴尊者还不认他是徒弟,他也不承认我是你师父,但是他就坚定不移的跟着,反正我就认你是师父。

  认师父就是自己拜的,叫拜师父,有的人也来问我,师父,我拜你做师父好不好?我说你拜我做师父是你的事情,问我好不好干吗。有的人来皈依,磕三个头,我说磕三个头很简单,你喊我一声师父很简单,你要做好一个徒弟那不简单,这要做出来的,修出来的,这就是修法啊。

  后来那若巴尊者天天跟着,反正你赶我我也不走,你不承认我我也不走,我就认定了你是我师父。那天,帝洛巴尊者自言自语地说:“张三家里有个香炉是黄金做的,我很喜欢哪。”那若巴一听师父喜欢他家里的香炉,怎么办?他就跑去别人家化缘:“您家那个黄金香炉能不能给我?”别人瞪着他看:“什么?我家黄金香炉给你!这个小要饭的!”怎么办,要也要不来,“你家黄金香炉能不能卖给我?”“不卖,我祖传下来的,我卖给你,我家又不缺钱用。”想怎么办?师父喜欢,要又要不来,买又买不来,算了,偷吧。

  你说他是法师、是班智达,他不知道第二条戒律不偷盗戒吗?这个就是说依师父的。因为真正的通达了师父的欢喜就是你的成就,就是你的加持,让师父一分欢喜你就消一分业障,这才呈现出你的恭敬心哪。我们在座的都不错,师父说波罗密书房,喔!遍台湾都波罗密书房出来了,好徒弟啊,这都是!

  那若巴尊者真的去偷去了,因为他出身高贵,他不会做小偷的,他是王子出身。那若巴尊者是王子,他爸爸是皇帝,然后出家学佛做大班智达、大法师。现在倒过头来要拜这位帝洛巴尊者,要了生脱死。要去做小偷了,东西还没偷到就被人抓到了,抓到了家丁把他一顿乱打抬到大街上,往大街上“嘭”一丢,浑身骨节痛到连叫都叫不出来了。

  他在那里眼闭着,痛到难忍的时候师父过来了,帝洛巴尊者过来说:“痛不痛啊?”问他痛不痛,他已经呻吟都呻吟不出来了,他说:“师父,我已经痛到不能动了。”他师父,“真的,这么严重啊。”然后师父就走了,他赶快挣扎着爬起来再跟着师父一起走,你看,这样的程度。

  然后这样子的一个一个考验,很多,最后总算承认他是徒弟了。开始讲经给他听了,讲了一遍问他:“懂吗?”他说:“好像关键部分还没听懂。”“还没听懂,这么笨!”找了一个东西说这么笨,对他头上“叭”一下打下去,打晕过去了,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开悟了,大彻大悟,证得佛陀一样的果位,那若巴尊者就是这样开悟的,被师父打开悟的。

  华智仁波切也是的,华智仁波切也有个故事,他本来在如来芽尊者面前也得到大圆满的传承,苦修也证悟。但后来又有一位圣者出现在世间――多智钦,这个多智钦现的是疯癫相,有一点像济公活佛一样,也有点像帝洛巴尊者一样。

  所以当华智仁波切去随学他的时候,也是经历了这样子的。有一天他正在家里读经,师父从外面回来,声音很大,然后一股酒的味道扑面而来。他想今天师父怎么了,怎么喝酒了?而且喝得这么醉醺醺的,赶忙迎出去:“师父师父,你怎么喝酒喝得这么醉醺醺的?”

  他师父说是不是你嫌我喝酒不对啊?打他,他被师父打得没头没脑的,他师父很厉害,武功很高强,把他掀翻在地,然后身体压着他,喝的醉醺醺的说:“你这条老狗!这么对师父起分别心!”华智仁波切这时候豁然的回光返照,是啊,我对师父怎么起分别心啦,我不是把师父当佛一样的嘛,师父喝酒,我竟然嫌弃,内心里不好。

  师父压在他的身上酒气熏着,这时候观想师父就是无二无别的佛,他给我显现特殊的加持力,去除我的分别啊,这样想着的时候,一下证悟到大圆满真正的那种境界。所以华智仁波切从此之后写论典的时候就署名老狗,他说这个是我师父赐给我最好的法名--老狗。说我以前在如来芽尊者面前证悟到的像什么?像初升的太阳的境界,我被师父那样骂的时候,我证悟到如日中天的境界。

  华智仁波切,你想想他老人家寂天菩萨的转世,观音菩萨的化身,尚且给我们示现这样子啊。既然你要拜师父了,那你就知道你是徒弟。道友之间还可以有疑问,可以辩论,可以有质疑,跟师父不可以的。

  我们中国的汉传佛教首先说,一个出家人要成就出家相,什么叫出家相?一般性是三年之内不准听经闻法,不准念佛参禅。那干吗?就打扫厕所,服务大众,就是这样子三年。你服务大众,别人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举个例子的话,叫你扫地你就扫地,扫了一遍不干净,再扫;还不干净,再扫。你不能说我已经扫得很干净了,为什么说我扫的不干净,那就不行。

  凌云志 慈悲情

  …

《三宝——生命的导航》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