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施与圣地的加持▪P2

  ..续本文上一页陀当时的那种世间没有的庄严,他甚至不需要开口讲话都可以很多人追到后面做粉丝的,但是佛陀还是孤独的一个人走向密林深处,去追寻这个答案,为我们人类找寻答案。我们这个八大圣地的实际意义就是什么呢?就是看着佛陀一生是怎么走过来的,再去温习我们人该怎么样。佛陀已经给我们走出一条路了,我们再迷茫,我们生命再没有方向,这就很冤枉了。

  佛教在历史上已经有二千五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我们汉传佛教另外一个讲法,三千多年的历史,这么久的历史了。而且在历史上都是辉煌的,都是正面的,从来没有给人类带来负面的,都是和平的、吉祥的、光明的。所以历史、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佛教是经过时间的检验,经过各种人群的检验的。

  所以你到了佛陀的圣地,你看来自于五湖四海的,这不是五湖四海了,世界各地的,不同的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来拜倒在佛陀的足迹前,几千年来还是这样延续不断的,这个是很震惊的。所以经过了这样子时间的检验,人群的检验,历史的证明。

  度化千二百常随众

  我们到摩伽陀国的灵鹫山,这是我们的第三站,佛陀成道之后先到了鹿野苑,度了追随他六年的陪同他的人。这五位是谁呢?就是过去迦毗罗卫国的大臣。作为他爸爸,我儿子出家了,我派五个大臣去服侍我儿子,我儿子不回来,你们不准回来,一定要陪着,所以这五位大臣陪着悉达多太子。

  到了鹿野苑度化了他们,度化了耶舍,然后建立了僧团。这时佛陀独自一人又回到了佛成道的地方菩提迦耶,度化三迦叶。这个三迦叶当时怎么样?当时三迦叶当中的老大已经一百多岁了,在当时的摩伽陀国是非常著名的一个修行者,追随他的有五百个人,三兄弟总共的追随者有一千多人,是摩伽陀国很著名的修行者,年龄又大。当时印度主要流行的是婆罗门,婆罗门主要修行的一个对火的崇拜,所以叫嗜火婆罗门,又称为嗜火外道,佛经里是这样记载叫嗜火外道。在印度来说他们是婆罗门,嗜火婆罗门。

  佛陀当时成道,有的经典讲是三十五岁,有的说是三十岁,在汉传佛教记载不一样,我们汉传佛教说佛陀十九岁出家,五年拜师,六年苦行,然后正好三十岁出家。但也有的其它传承的佛法,说佛陀是二十九岁出家,六年苦行之后成道,三十五岁成道。但不管是三十岁还是三十五岁,佛陀那个时候还是很年轻的。他要度化的对象却是那个国家非常有名的修行人,一百多岁的老迦叶。当时人还是很纯朴的,这个外道也克服了自己的傲慢心理,最后还是拜在佛陀的脚下。大哥拜师了,领导了五百个人拜师了,那老二、老三听说了之后,也来听佛说法,也都拜佛为师,也很快证得了阿罗汉。所以这一千个阿罗汉就成为佛陀的常随众,佛陀就带着这一千个人开始去摩伽陀国,见频毗娑罗王。

  在摩伽陀国,佛陀又度了目犍连和舍利佛,这时候目犍连、舍利佛年纪很轻的,只有十几岁。但是他们虽然十几岁,智慧非常高,他们在整个印度都很有名气了,他们个人都有追随者一百多个徒弟,所以目健连和舍利佛皈依佛陀之后,他们一百个弟子也都皈依佛陀出家。这时候就形成了我们佛经当中讲的千二百五十弟子。那五十是谁的?耶舍的好朋友们,有五十个好朋友。耶舍出家之后,这五十个好朋友也来听佛说法,也都追随佛陀出家,这是哪里的人,他们都是鹿野苑那个地方,当时叫迦尸城。所以就形成了我们佛教里最基本的数字,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这个是在哪具足的呢?就是在摩伽陀国,王舍城里面具足的。

  我们到了那边在那住了一夜,基本上是二天的时间,菩提迦耶开车过去只要二个多小时,三个小时就到那边了。在那边有佛陀非常主要的一个圣地灵鹫山、竹林精舍,还有佛陀涅槃之后三个月,在那里第一次结集经典的七叶窟,这都是非常主要的圣地,我们这次全部都去了。

  所以这次我们朝圣的特点就是什么呢?有对比才知道,因为在当时我们朝圣团里面有很多人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了,很多次了,像我就是第五次朝圣。很多的有些他们也感受到,这次朝圣在每个景点停留的时间都还是蛮长的,讲解都很细,所以大家觉得这次还是很殊胜的,每个地方都讲解都打坐体验体验。

  学佛要听师父话

  这次到竹林精舍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快是黄昏的时候了,竹林精舍里有个池塘,佛陀在的时候就有这个池塘,所以我叫大家,我说下去每个人沾一下这个水。我是第一个,我当时提倡大家,我第一个去试的,沾那个水,我说让手碰碰水,自己身上洒一洒。竹林精舍不仅是释迦佛,过去未来所有佛成道了之后,都会以竹林精舍为祂的道场,这是很奇特的,是灵鹫山当中的风水宝地。竹林精舍在王舍城里面,它是皇帝的花园。但是所有佛陀成道的时候,皇帝都会把这个花园供养给佛。所以这个地方是一到里面心就会进入安静,就生出慈悲心的,所以竹林精舍里面不会有杀生的现象,竹林精舍里面连小动物都彼此和谐相处的,是这么一个圣地,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沾沾圣地的光。

  但是当我第一个下去摸水的时候,发现最后一级台阶很滑,非常滑。那我就告诉大家,拿着话筒就告诉大家:你们不要二个脚都踩到最后一级台阶上面,要一个脚在上面。一个脚踩在下面手才能够到那个水嘛。我提醒了一遍又一遍,因为我觉得那个台阶很滑。结果有的人就听不见,听不到我提醒,就两个脚踩下去了,两个脚往下一踩,一滑就“扑通”掉下去了。我说了就几十秒,一分钟还不到,就有一个人掉下去了。我一看不对,更加的用力提醒,我说不能二个脚都下去啊,只能一个脚下去啊!一个脚踩到下面的那个阶梯,重心放在另外一个脚上,在上面,结果还没有几十秒“通”又掉一个下去了。不对,我说赶快撤撤撤,不要再下去了。我说派一个有智慧的人拿瓶子下去灌一点水,上面每个人摸一下就行了,拿瓶子灌。没智慧讲了也不听的,听了也不会做得,不会做就洗澡下去了。

  我

  赶快先带头上来,很多人也上来了,但是还是有人听不见,我们都往上走了,有的人还是往下走,结果“扑通”第三个又下去了。我再喊,一直就喊,那段时间就是拿个话筒在喊:不准下去了,往上走!往上走!就这样,我还指挥着,这一百多个人你看。我们都上来了,还有一个不服气,他觉得他不会掉下去,大家都上来了,他还下去,他下去“扑通”又下去了,这个可以不听话吗!

  所以说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就知道末法时代师父带徒弟怎么带,也不要说什么中观啊、什么唯识啊、四圣谛啊、苦集灭道啊。“不要下去”总听得懂吧。你看这带徒弟真的不好带,这个带徒弟把师父气死为算。我说还好,一百六十六个人,在我拿着喇叭喊的情况下,还好只掉下去四个人,听话的还是占大多数,对不对。

  提醒我们大家,人要听话,不管你读书啊要听老师话,你看医生,看病要听医生话,学佛要听师父话,听话很重要。不要说高级的,低级的你总能听得懂吧,有些很简单的。像戒定慧,慧不一定懂,定你也不一定能够,我能四禅八定入到什么定,那个戒总会吧,佛叫你不要杀生,你总能做到吧。他就不要,叫我不要杀生,我偏杀生。那佛本事再大,能救得了你嘛,对不对。你说其他的做不到,不要杀生;不要偷盗;不要邪淫;不要妄语;不要喝酒;不要抽烟,这总做得到吧,这没什么太难的。

  如果这最基本的佛陀讲的你都不能做到的话,那你什么入定啊慧啊。三无漏学里面第一个无漏,戒无漏做不到,你后面的就很难做到。定的无漏和慧的无漏,你得不到这些境界的,这个是生命高境界的,低的都得不到,高的哪里会得到。我们第二天早上上到灵鹫山顶,灵鹫山——佛陀说法台,朝拜这个圣地,应该说每一个去朝圣的人都很得加持。

  壮观的那烂陀大学遗址

  离开了这几个圣地之后,我们又去了离那里不远,车程大概两小时不到,就到了那烂陀。那烂陀是舍利弗尊者出生的地方,舍利弗的尊者的家,出生地和祂的圆寂地。那里佛陀也曾经去加持过,后来成为我们佛教非常大的一个学府,兴盛了一千多年,那烂陀大学。你想想那烂陀大学,我们看到那烂陀大学的时候这种震撼力。

  像我们中国最早的大学是谁啊,在现代历史上就是清华和北大,这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再往前翰林学院,这规模很小,人数不多的。民间的四大书院,也都规模不大,像我们宁波古代的学府天一阁,这个地方你去看,已经算是很厉害了。但是你想象着两三千年前那烂陀就有这么大的规模,占地面积宽五公里,长十公里,里面常住学生上万,教授就好几千,你想想看在我们人类历史上哪有这么大的学院。

  祂是佛教的这么大的一个学院,你想想看祂对佛教的贡献多大。所以一代一代的大师,包括我们玄奘大师唐僧,后来的这些大师们都到那边去学习过,然后把那里的智慧带向世界各地。今天还有这些人,一代一代的受益者再回到那个地方去朝圣。那烂陀大学虽然只是废墟,但还是很庞大的遗址。

  阿育王石柱显神奇

  朝圣了那烂陀大学之后,我们又到了佛教非常主要的一个圣地叫吠舍离,佛陀在那边制定戒律,也是在那边成立了二部僧的,比丘尼出家的地方,同时也是佛陀讲《药师经》和《大悲咒》的地方。

  佛陀那个时候很喜欢去吠舍离,从最早期佛陀成道不久,其他一些地方走过了之后,到吠舍离,乃至一直到最后一个结夏安居,佛陀都是在吠舍离。在那边佛向阿难尊者说我于三月之后在拘尸那罗入涅槃,也是在那里发布的。阿难陀在那边,佛陀在那边,向整个僧团宣布佛陀将入涅槃,也是在那里。吠舍离也是我们佛教很重要的一个地方,佛陀的这个圣地,阿育王的石柱到现在还屹立在那里,是整个印度境内,阿育王石柱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地方,没有自然的灾害,也没有被人为的破坏,现在还屹立在那里。

  这个地方,我们去朝拜的时候,阿育王…

《施与圣地的加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让佛性放射光芒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