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 6 第五问题:胜义谛和世俗谛何者为主要▪P2

  ..续本文上一页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这三句指出了诸法为空性的中观的第一步次第,断除了有边和常见。

  颂曰:

  一旦现空自性者,现于显现得解信。

  一旦对空性现于显现生起定解,则现而空,空而现故,二者乃双运也。这是菩萨入定时的空性与光明双运或菩萨出定时单空与幻化之显现的双运,也正如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论》中所说的“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性空除无边。”即因显现而遣除有边,因空性而遣除无边,而不象有实执的凡夫所认为的显现遣除无边,空性遣除有边。此指中观第二次第,断除了无边与断见。

  颂曰:

  诸法本来为空性,此等诸现空性故,

  见空显现现而空,对此生起定解也。

  轮涅所摄的诸法本来即是空性,以缘起而显现;显现是以缘起而显现,故是本来空性的自性。所以正空之时即显现,正现之时即空性。若见到此,则对离戏现空双运的大等性生起殊胜的定解。此指中观的第三、四次第,即对现空离戏与等性生起定解。

  颂曰:

  此乃经续窍诀中,一切甚深之根本,

  闻思断除增益义,即是正见无歧途。

  这种现空双运实相的见解是显宗之经部与密宗之外续、内续以及不共大圆满窍诀中的一切甚深要道的根本或精要。以闻思的正道断除对实相的增益所抉择的见解,即是无有过错与歧途的正见。

  戊二、以证悟双运法性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续部的高下

  颂曰:

  彼要愈深通达故,一切世俗此显现,

  亦渐断尽自相执,续部乘次现如是。

  通过闻思修越来越深地通达现空双运大等性的缘故,对世俗中的一切显现法的自相的执著亦逐渐地断除,续部乘次的高低也是如是而安立的。即愈通达现空双运,世俗的自相执著也愈小,续部的乘次也愈高。

  颂曰:

  器情现尊定解见,与意观修此二者,

  永无相同之时机。

  以教证理证抉择及通过修行而感受、证悟外器世间与内有情世间在究竟本性上都是清净的刹土与本尊,以及五蕴为五方佛,五毒为五智等等的定解见,与仅仅是凭空观想而修行,二者永远没有相同的时候。

  颂曰:

  譬如中观于诸法,了达实空即为见,

  梵者为病诵咒时,观想无病非为见。

  譬如中观通过教证以及各种推理方法,得出所执为实有的诸法是无生的大空性,这是正确的见解;而梵志(婆罗门)在为病人诵咒治病时,毫无根据地观想为无病,由于没有教证理证的根据,故不能称其为正确的见解。

  颂曰:

  若证胜义实相义,深信世俗为尊性,

  否则住于迷乱相,而何成立圣尊性?

  如果证悟或由教证理证而了达现空无二的胜义实相义,才会深信世俗之一切显现法是了义圣尊的本性。否则因颠倒执著而住于迷乱的相状之中,既未经过闻思,也未有证悟的智慧,怎么成立世俗的显现为本尊的本性呢?

  颂曰:

  除此二取迷现外,无有其余轮回名,

  彼除所有道分类,并非唯由胜义分,

  胜义理趣即一故。

  除此能所二取的迷乱显现之外,再也没有所谓的轮回。遣除此等迷乱显现的所有道地的分类,并非是在胜义谛中区分,因为胜义空性之究竟理趣是唯一法界,没有高低的分别。

  颂曰:

  世俗有法之现分,已见修行胜义性,

  依其意力而宣说,事行瑜伽及无上。

  依据抉择世俗有法的见解的高低,或修行的深浅不同所获得的关于胜义法性智慧力的大小,依次宣说了由低到高的事、行、瑜伽及无上瑜伽部的乘次。

  颂曰:

  是故二谛各自上,不分续部之高低,

  然而二谛双运义,于此如何得解信,

  如是修行亦随行。

  仅仅依单独的世俗显现或胜义空性不能分出续部的高低乘次,因二谛各不偏袒故。然而由对二谛双运之实相的甚深见解高低的不同,从而可分出续部的高低乘次,并且修持和行为也随顺于见解而行。

  颂曰:

  是故无上金刚乘,一生赐与解脱道,

  无误如是修行者,譬如异类有情众,

  所见水相不同喻,如是若依清净见,

  现有等净坛城性,对此谁者不生信?

  因此无上金刚乘是即使在五浊之时也能于一生中安乐迅速地赐予无二双运金刚持果位的甚深妙道,对此如实无误地修行,犹如不同有情对同一水之所见分别见为脓血、甘露等的比喻一样,若依于圣者的清净见解,则现见为净等无二的坛城之本性,何人会对此不生起强烈的信心呢?

  戊三、破除对此观点的妨难

  分三:一、破析轮回不清净的观点;二、破析上下续部见解无高低的观点;三、以见解的不同安立九乘法的次第

  己一、破析轮回不清净的观点

  颂曰:

  如果如是未了达,正许轮回不净性,

  而为观修圣尊者,犹如呕瓶涂香水。

  悲哉等性金刚乘,彼思修行如灯画。

  如果对情器的显现、声音和心识本来为清净的天尊、咒语、智慧的见解没有了达,而承认轮回是烦恼、业力形成的蕴界处不清净法的同时,又去观修为清净圣尊的能依所依,此犹如将盛呕吐物之瓶涂上香水一般,将本非天尊与坛城之情器世间观想为天尊与坛城而去修持等性金刚乘,则犹如画灯不能遣除黑暗一样无法成就。

  颂曰:

  现相虽现不清净,彼为迷乱所立宗,

  实相真实所见义,此名不分金刚宗。

  器情诸法在凡夫及七地以下之圣者出定时,虽然显现为不清净,但此乃烦恼业力等所成立观点。诸法观清净见之实相则是大空性大光明无二的本性,这种真实所见义或胜义实相乃是基道果不分的金刚乘宗派。

  颂曰:

  若想器情能所依,本来不是清净性,

  而观清净之修法,现露抵触之本相,

  彼道即是道形像,如洗黑炭无转白。

  如果认为能依的有情世间及所依的器世间,本来不是大清净的本性,而仅仅是在修生圆次第时观想为清净,这就显出了修法与见解相矛盾抵触的本相,所以这种道不是真正的圣道,仅是道的形像,犹如无论怎么洗黑炭也不会变成白色一样,修这种道是不能成就的。

  颂曰:

  本非思是假修者,若能成就殊胜果,

  则诸外道太阳派,本无实空之定解,

  而舍显现修空者,亦能应成断诸惑。

  如果认为万法本来不是清净的本尊与刹土的本性,但在修行时却观想自己为本尊,外境是清净刹土,这便是对实相没有真正的定解,而只是勉强按仪轨去观想的相似的假修行者。如果他们也能成就与本尊无二的殊胜佛果,则外道中的太阳派也没有显现是空性的定解,只是舍弃显现观想修空的非理修行也应成能断除烦恼了。

  己二、破析上下续部见解无高低的观点

  颂曰:

  若谓事行无上续,正见无有高低者。

  这是他宗之观点,认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之四续部或六续部对实相的见解没有丝毫高低的差别。

  颂曰:

  已证现有等净见,自尊贤劣净不净。

  如是未见分各自,则自损害自而已。

  如果四续部或六续部的见解无有高低,则已证悟或抉择了无上续部大净等无二见解的修行者,在见解上没有自尊与圣尊的贤与劣、净与不净的差别,但在修行事、行、瑜伽续部时,为何自尊与圣尊之间存在贤与劣、净与不净等不同的分别?如是则自己对自己徒然作了损害了。

  颂曰:

  或者如同下续部,于此耽著诸舍取,

  无上运伏酒肉等,若行取舍等性者,

  则名不证狂妄行,岂非悉应呵斥处?

  如果无上续部的见解和下续部(事、行、瑜伽)一样,即自尊与圣尊有净与不净、贤与劣等的区别,那么在“修”上也应有耽著,在“行”上也应有取舍。但是无上续部在“修”上采用双运、降伏等证悟方便,在“行为”上饮酒,享用五肉(人肉、马肉、象肉、狗肉、黄牛肉)等,在无上续部本身而言,因为有无上的见解摄持之故,这些“修”、“行”都成为了证悟的殊胜方便,但如果没有大等净见解作为基础,对这些取舍等行持平等一致,不作取舍,难道不是没有证悟的疯子的狂妄行为吗?难道不是应遭呵斥之处吗?

  己三、以见解的不同安立九乘法的次第

  颂曰:

  如是如是实相义,能见定解名为见。

  以见如何抉择义,如是随修及行持。

  如是越来越深地通达现空无别或净等无别的实相义的定解或正见,如是随顺于所抉择见解的修持与行为也越来越增上,而且九乘佛法的次第也越来越明显。

  颂曰:

  若谓不定九乘数,以见高低分乘故。

  这是格鲁派弟子的观点,他们提出如果以见解的高低来区分乘次的话,那么你们宁玛巴自宗把整个佛法判为九乘则不应理,因为“能见定解名为见”,而定解数量不能决定只有九个,故乘数也不一定只有九个。

  颂曰:

  是由内宗最低至,究竟金刚顶之间,

  安立九部有理故,如乘虽有众高低。

  而立三乘等有理。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所以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戊四、摄义

  颂曰:

  故内智力愈增上,如是如是诸器情,

  分别见为不净净。

  是故能见二谛双运的大清净实相的内心智慧力越来越增上,如是将器情世间也逐渐由原来的不清净见为清净的、以及大清净的。

  颂曰:

  是故现空无二基,证悟二谛无别相,

  彼道如是修行者,能得二身双运智。

  如上所述,基的本性是现空本来无二无别,证悟现空无别的道乃二资双运之道。如理修行上述双运之道的修道者,最终能证得色法二身双运的佛果,并具有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二种智慧。

  

《定解宝灯论 6 第五问题:胜义谛和世俗谛何者为主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