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未在自然的程序下来临以前,人们就会丧命在可怕的风暴中,狂牛病是一例,也是值得人类深思的最佳借镜。
(摘自菩提长青)
狂牛症助长德国茹素风—饮食与生活的自觉
一般人对于德国人饮食习惯的印象,不外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而猪脚和各式腊肠更是德国人餐桌上的名菜。事实上,愈来愈多德国人倾向于素食—自从英国牛肉发生狂牛症问题之后,虽然德国市场的牛肉多半是自产自销,消费者仍不放心,肉类的销售量已大幅下降。
德国农牧产业工会估计,最近两周以来,德国牛肉在市场的销售量至少滑落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五。许多餐厅在菜单上特别注明:「本餐供应的牛肉是本地牧场产销。」可是,顾客们在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还是尽量避免吃牛肉。
去年夏天因为新闻报导指出,部分市面上销售的猪肉被发现含过量的荷尔蒙生长激素,消费者大为恐慌,猪肉销售量大受影响。虽然最近才爆发出人类可能受狂牛症感染引发大脑病变导致死亡的问题,但是不少敏感的消费者在此之前早已尽量少吃牛肉。
肉类消费量曾经被当作经济富裕的指针。不过,在九○年代,经济富裕的德国,餐桌上的大鱼大肉已不再是富裕的表征;大块吃肉甚至和吸烟一样,既不符健康原则又不合社会趋势。一九八八年,德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的肉类消费是七十公斤,到了去年已降为六十二公斤。肉类消费减少,主要是因为许多人倾向吃素,民意调查机构的统计显示,德国目前素食的人口大约有一百万人。
德国年轻人吃素的比例也相当高。北巴伐利亚地区的一项调查显示,十四岁到二十八岁的年轻人,每二十人就有一人是素食者。成年人吃素的原因,除了宗教的理由,多半是基于健康的考虑。年轻人倾向于茹素则可能也是教育的影响。
德国的绿色运动组织鼓吹的「爱护生物」思想,让年轻人对于动物「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最近电视上播出英国屠杀及焚烧病牛的镜头,显示有关当局杜绝疫病的措施,然而,这不但无法解除人们对于疫病的恐惧,反而使得原本就不嗜肉的人们更加拒绝肉食。
从市场供需的原则来看,英国生肉及牛肉制品不能出口,应该对于德国畜牧业开拓海外市场有利。事实上,未来德国牛肉及牛肉制品的海外市场是否会因此成长,尚属未知,但目前德国国内的牛肉消费已受到不利的波及。
自从医学界指出,多吃素少吃肉可以降低罹患肠癌及心脏疾病的危险后,「如何吃得更健康」在全世界都蔚为风气。畜牧业与养猪业造成环境的污染,也是环保人士鼓吹降低肉品消费的理由。
爱好茹素的人特别指出,知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剧作家萧伯纳和行医救人的史怀哲医生等名人都是素食者,由这些素食者的典范来看,素食不只是个人饮食习惯的自觉,甚至被视为生活态度的自觉。
(摘自民生报)
一种健康又环保的饮食方式—素食浪潮又起
英国爆发狂牛症,令全世界谈牛色变。根据外电报导,在狂牛症的恐慌下,伦敦麦当劳已经停止供应招牌的牛肉汉堡,改推出「蔬菜豪华堡」因应这一波牛肉危机。台湾目前虽然不在狂牛的暴风圈内,但是因此造成的肉食危机感,重新唤起人们对素食的重视。
事实上,早在狂牛症成为新闻话题之前,素食已经是世界饮食潮流中值得注意的新风潮,不但国内素食人口增加快速,近几年国外也开始有具规模的素食组织出现。有趣的是,现代人学习吃素与过去基于宗教理由茹素,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因素,为此还有一个「新素食主义」的名词出现,认为素食是兼有环保和健康双重好处的饮食方式。
从小我的健康角度来看,现代摄食肉类和油脂普遍过多,吃素正好可以平衡这种偏重肉食的习惯。加上医学研究报告显示,无肉食谱的确有助降低人类罹患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机会,素食因此在现代人心中和健康打上了等号。
从宏观的角度看吃素,是因为肉食并不是一种符合经济效益的饮食方式。西方的科学家做过研究,发现一亩田种植牧草养牛,只能生产一磅的蛋白质,但是如果直接种黄豆供人食用,却可以产生十七磅的蛋白质,更何况动物饲养过程中,还会造成水源和土地的污染。
除此之外,现代大规模经济养殖制度也隐藏有许多问题,为了追求最大的养殖效率,牲口挤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过着极不人道的生活,过于拥挤的饲养环境本来就容易传染疾病,饲主只好在饲料中掺入抗生素、荷尔蒙,一方面避免牲口染患疾病,一方面让它们快高长大,好卖价钱。打了过量针剂、吃了过多抗生素的猪、牛、鸡以及鱼塘里的鱼,就像温室中的花朵,已经失去抗病力,一旦疾病发生,往往就是一场瘟疫灾难。
吃肉有问题,那幺改吃海鲜吧!不幸的是,根据世界渔业资料显示,全球海域的渔获量近十年来有显着减少的迹象,其中一九九二年全球海洋的渔获量比起一九八九年时的最高量,就减少了将近五%。另外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长期追踪观察的结果,目前海洋中的鱼类约有六十%都被归为已充分捕捞、过度捕捞或捕捞殆尽的鱼种。
造成全球鱼种数目快速锐减的原因很多,环境污染只是其中之一。日新月异的渔捞技术、松懈的管理以及人类过度的捕食,都是让现代人「食无鱼」的原因。在走过数十年狂吃豪饮的挥霍年代之后,二十世纪末的地球,牛只发狂、海洋逐渐被人掏空,或许人类真的应该认真坐下来重新思考我们的饮食方式了。
(摘自民生报)
给生活计画新起点
庄佩玲
预防疾病从何做起?由生活、饮食控制着手是积极的做法。最近由美国引进的「新起点」健康生活计画,就是提倡预防保健的观念。
在饮食方面,「新起点」生活计画希望达成「无油、无糖、无蛋、无奶」的目标。油脂和糖分容易增加热量,对身体健康有妨碍,少吃为妙。「无蛋」提倡不吃鸡蛋、鸭蛋及相关制品,减少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最好多吃蔬菜、水果,由此获得植物性蛋白质较佳。「无奶」是不喝羊奶、牛奶及相关制品,因为牛、羊的健康状况不明,饮用奶品不见得对身体有益。
这四大原则对一般人来说,实施不易,不过,可以朝向多食用自然蔬果、五谷杂粮,少吃肉类的方向努力。五谷杂粮包括杏仁、腰果、核桃等坚果类,富含蛋白质、钙质。另外燕麦、小麦等麦类制品,含有丰富纤维质,对健康、防癌颇有功效。
生活中要注意的三大原则是运动、水分、阳光。运动必须每天做二十分钟以上;一天摄取两千CC以上水分;每天最好到户外活动五分钟左右,藉由阳光摄取维他命D,不过不宜过量。
改正吃肉的恶习—从「口蹄疫」谈起
最近的「口蹄疫」事件已震惊台湾全岛,从南到北,数十万的猪只活活被宰杀,经由电视报纸的传播报导,社会大众早已谈「猪」色变,不敢再吃猪肉了!
其实这几年来,在历经「病死猪」、「狂牛病」、「口蹄疫」这幺多社会的重大事件之后,每一个吃肉的人都应当觉悟到:其实早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多少年来,我们所吃的肉中,生病的、长癌的、有寄生虫的,有传染病的,含过量荷尔蒙抗生素的,未经检验私宰私卖的,真不知有多少多少?因为人心贪婪,不信因果,只要便宜有利润,商人只求眼前暴利,才不管别人是否因此生病致癌。因而吃肉的人等于服毒一般,每天吃肉犹如慢性自杀,难怪现代人生病的人多,健康的人少,疾病猖獗,癌症肆虐到令人惊心动魄的地步!
如果今天的这些事件,能够让每一个吃肉的人觉醒,了解到吃肉不是件好事,从此不敢再吃肉了,那幺这些被杀死、被电死的猪牛也算死的功德无量。如果经过这幺大的事件后,人们还是执迷不悟,毫无忌惮,照常大鱼大肉地吃,更严重的恶疾、传染病,更不幸的事件将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到时候业障现前,再来后悔,再来补救,恐怕都已经来不及了!
吃肉的人,趁着这些事件,能够马上改正吃肉恶习的人最好,不能马上改过来的,也要警惕自己逐渐减少吃肉的次数与份量,进而督促自己一步步完全断除吃肉的恶习。果真如此,这些事件反而是台湾莫大的一种福报!
八、素食是最佳良药
「素食」的真义
事实上「素食」Vegetarian这个字,并非来自于「蔬菜」Vegetable而是来自一个拉丁字Vegetare,这个字的意思是说「给予生气」「使人有朝气」。而罗马字里所用的homovegeuts指的是活泼而健康的人。所以,科学的「素食」真如其义,能给人朝气而成为活泼健康的人。
人类属于果食者
雷久南博士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人,人是属于水果食者。这可从人较弱的颚、短而似犬的齿、无爪的手看出来。尤其最主要的是他的肠子长于背骨的十二倍。相反的肉食动物的肠子只长于背骨的三倍。关于人体的影响是加速成熟及衰老的现象。举例来说,爱斯基摩人及游牧民族以肉和脂肪为主食,不但早熟,也早死,前者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七岁半。以蔬菜和水果为主食的民族不但长寿而且健康。在喜马拉雅山谷中间有个小国家Hunaz,在缺乏燃料的情形下,人民以生的蔬菜和水果为主食。肉是罕有的奢侈品,一年中最多一两次在喜庆场合才有。结果呢?那儿的老人不但看起来只有他们实际年龄的一半(九十岁的老婆婆看来只有四十多岁),而且一直到一百多岁还没有老态,如果不是亲自从影片上看到,谁会相信一百四十五岁的老先生还可跳起来打排球?
(摘自素食生食与健康)
人类应以素食为主
可权
人是肉食的动物吗?人们适合多吃肉类吗?这篇文章介绍的就是这个问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韩丁顿(G.S.Huntington)博士,曾就人类的肠道做了一项解剖分析,证明人类是应该多摄取蔬菜,而不适于多食肉类。
韩丁顿博士的报告中指出,老虎是肉食动物,它的小肠叛,大肠直而且平滑。素食动物,胃复杂且大,并且分成好几个胃,…
《防癌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