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的探索▪P4

  ..续本文上一页发明生死事理所涵蕴的垂示,接引禅行者以判定迷悟或真伪;同时,亦可以凭恃其创意而导引心路,开发思绪,击裂情识,于相义或法境中理出是非;就像是二祖的安心,三祖的忏罪,南岳的磨砖,青原的垂足,以及棒喝叉腰、竖指等千七机缘荟萃,无不是八字蔽开,两手分付的陈腐么罗!

  何以说是机缘荟萃,而又贬为陈腐么罗?只因禅的传统,讲求「不立文字」,不落局限,以活泼自在为前提;当然,其内在精神,是完全的庄严,绝对的真实。

  兹为与其过多的阐述,不如简要的例举,以便一目了然,资助疑之情起,思之审益,悟之机宜,而达饶益功德,接引同嗜者。

  1百丈野狐

  百丈和尚每参次,有一老人常随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驻足不退。

  师问:「面前立者何人?」

  老人:「某甲非人,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曰:不落因果;于是,生堕五百年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下一转语,以解脱野狐身。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言下大悟,作礼祈求:

  「某甲已脱野狐身,往此山后,敢请和尚,依亡僧事例葬之?」

  师首肯,令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时大众言议:住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师领众至后山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荼毗。

  后来,无门禅师云:

  「不落因果,为甚堕野狐?不昧因果,为甚脱野狐?若向者里着得一只眼,便知晓百丈一句,赢得风流五百年!」

  这段公案,原在「落、昧」之间,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事实上,大修行底人,虽具断见截流的抖擞精神,但不可以违逆佛陀之法的因果律。自古禅家,标榜禅通三藏之精神,维护破偏乱,立正道的佛学系,纵然洒脱自在的禅法,亦不可越三藏的要旨和谛义;因此,稍解教乘理谛的禅行者,根入尘触,一拨便知;昧之得脱,落之遭殃,真修行底人,顶门具眼,鼻孔朝天,抓住也得,承当也得;衲衣下,袖里有清风明月,却也少不了妙谋乾坤!

  故云:天童张牙舞爪,万松尾骨弥露,怎也不会迷却落昧,在野狐群中讨活计!

  2俱胝竖指

  俱胝和尚凡有人诘问时,总是竖起一指作答;一日,身边侍童,因外人探询:

  「和尚说何法要?」

  侍童效和尚模样,亦竖一指;俱胝闻知,以刃断其指,侍童负痛,号哭离去;俱胝召唤,侍童回首,俱胝竖指示意,侍童忽然领悟。

  俱胝和尚后于舍报时,集众曰:

  「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

  言讫示灭。

  (注:天龙系禅师名)

  对此公案,无门禅师有颂云:

  俱胝钝置老天龙 利刃单提勘小童

  巨灵抬手无多子 分破华山千万重

  这竖指之作,无异于古德指月,其标在指,其鹄在月,认指作月,其指也罪;因指得月,功不在指。因此,宗下认「指」,视为贻毒,俱胝耗去无数岁月,于指头上封闭了身口意的行法;如今,侍童指上玩火,怎不痛心?自然不愿侍童受害,故而以釜底抽薪之法,毅然永绝染着的后患;可谓有若庸碌者忙于工作,忽然有人提出「吃饭了吗?」,被问的人,总免不了「哦!」的一声,即是相应与否的道理。

  笔者为此,作了如下的颂语:

  高山原山高 深水非水低

  亲娘是儿媳 儿媳认亲娘

  会也未?公案私了!

  2南泉斩猫

  南泉和尚于禅期中,因东西堂争猫,泉乃提起猫说:

  「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也!」

  众无对,泉师遂斩之。

  至晚,赵州谂禅师从外归来,泉复举其事;州闻言,脱履安头而出,泉乃云:

  「子若在,救得猫儿!」

  无门禅师有颂云:

  赵州若在 倒行此令

  夺却刀子 南泉活命

  此则公案,不论佛门清净,不说和尚慈悲,但见南泉口伐于前,杀之于后,息了争斗无聊,毕竟功德效益何在?首先要问:

  「东西两堂,何来如许闲暇?」

  「堂中可是太多老鼠为患?」

  或者:

  「堂中大众,悉皆大事已办?」

  难怪赵州谂老草履着顶,南泉愿老倒行杀令;这一招剑刃游步,铲头透光,应该褒贬双挂,锅底腻糊,拾起了「锋、亮」底消息!尤其是辄当午夜梦回,心念犹悸之时,当可于雪封冰冻的处境,开辟出一条有天可顶,有地可立的路子来!

  行者!会与不会,无关宏旨,要紧的是抬眼观行色,闭目辨是非;而衷心中却不染不着,依法义而为造作的准则,以生死为道业的依皈;方不辜负南泉的悲愿,赵州的慈心,以及舍俗背亲,承受四事供养的真正了了之身!

  4不是风幡

  惠能至广州法性寺,时有风吹旛动,两僧相互争论:

  「风动!」

  「旛动!」

  惠能进言,谓:

  「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

  众闻言,悉皆骇然。

  无门禅师为此公案,曾着言说:

  「不是风动,不是旛动,甚处见祖师?若向者里见得亲切,方知二僧买铁得金;祖师忍俊,不禁一场漏逗。」

  并有颂句:曰:

  风旛心动 一状领过

  只知开口 不觉话堕

  然而,笔者难耐沉寂,欲问:知风知旛,不免心动;倘若无风无旛,心念不动,心念何处去了?就像是风起铃鸣,情识了然,不免依凭因缘法义;而楞严境界,却谓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透露真常,相应「开口不得」的禅范。因此,这个「动」的世界,如果没有风,没有旛,没有心,宇寰一片空白;有谁刻意寻觅风踪旛迹?即以「心动」而言,众所周知,金刚经中有「三心不可得」的意旨,惠能大师更依一句「应无所住」而打破尘封,识得自性;了然如如佛陀,非心非物;是故当知,禅法之要,对的亲切,先莫庆快,设或相左,但住一切处着眼;千万莫在「一归何处」的心识中绕圆圈!

  5兜率三关

  兜率悦和尚,说三关问学者,谓

  「拨莫参玄,只图见性,即今上人,性在什么处?

  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时,作么生脱?

  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什么去?」

  无门禅师为此,曾有颂句,曰:

  一念普关无量劫 无量劫事即如今

  如今觑破一个念 觑破如今觑底人

  一念恒沙,恒沙一念,犹若须弥芥子,相互之间,不以形相以定大小,容纳与否,在所蕴的内涵;其间没有层次,没有量距,更没有拟议的余地。因此,宗下的旨趣,语言外,别有天地,见闻中,各具深浅;故说见自性,自性何来,脱生死,本来寂灭;所谓从来处之来,往去处之处,设关立卡,为是是啥 

  当然,兜率三关,非比寻常,若想随处作主,必须透破牢笼;人生道上,原本已经太多阻障,须要竭力排除,修行路上,更多坎坷,如何能够心无旁骛,不为阴谋所陷,不为花巧相状迷失自己,跌进欲拔不能的地步;因此,贪那金碧辉煌,必定消磨心志,耽于逍遥自在,必定诳妄无羁;故而刀笔戮纸,黑白分明;见也得,脱也得,倘若舍了四大五蕴,不具六根八识,试问:「我居何处?」如果,半空中悬串明珠,不问如何挂住,却一味底思虑撷取之道;您说,是处何在?!

  6坐久成劳

  有僧问香林和尚: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香林眼不睁,跏趺坐上应道:

  「坐久成劳!」

  雪窦垂示云:

  「坐久成劳,若恁么会得,左转右转随后来也!」

  不求甚解,犹如江水东流;大白天,树底拥云寻梦;驻足水畔,捏不碎片云;沉醉梦乡,只能捕风捉影!有所情寄么?付映象不显波光,语情怀,西东方位有别!

  一把枯树,一堆木屑,人火,天火,均可燃烧起来;然而,若无火种,怎得炎焰冲天?是以,薪传以「灯」为标的;来路分明,明朝有望。承上以来,莫问眼前热闹,可知安身立命地方?

  众所周知,海底火山冒烟,有能耐破水而喷,看万里睛空时节,那天际的云堆山河大地,能否寻根究底?清早旭日东升,可知昨日夕阳西坠?莫以为只是自然景象,当识取多变人生,任如何?总也少不了有其根源,具足史实;凭空的见闻知觉,悉皆是点滴成渠的污染物;因此,自我意识,往往是表现「否定」的力源,没有接受,何来知识?当然,接受的本身,即已完成了可塑性。

  然而,确定了根源,如何认识坐久成劳?惠能大师于坛经中曾说:

  「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道须流通,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

  由此可见,坐是行功,非久长而有其利;即以达摩之少林面壁,只为待机而已;于西来本旨,可谓毫无交涉。同时,也说明,「禅」非面壁之法,久了,将徒耗岁月,于己于人,一无是处!

  好啦!公案繁琐,点到为止,就此打住。

  

  

  (九)禅的参究

  禅的领域,有历史性,艺术性,哲学性,科学性,教育性;甚至经济性,军事性,涵盖面包括了人世间的所有知识。或许,有人认为太过夸张,其实,以笔者生活禅海六十年所识,禅的内容,不仅包括了人世间所有的知识,而且,从不会受其制,拘泥难拔;相对的,禅那之法,更具备了「突破」的精神。

  禅,所拥有的理法极广,于参究的行程中,没有方程式的依凭,没有肯定的规范;虽然,一千七百个公案可作参考,甚至古德们的多少语录,其间在在处处都有消息可寻;但是,所获结论或轨迹,仍旧是一片朦胧,难得归属性的遵循界处。

  自中国有禅以来,祖德们有意无意的以「话头、机锋、转语」三大法则,藉公案的方式而完成了禅参究丰富的遗产;使得无所是从的禅面目,有了可能发现或然率未定的资料。因此,公案与语录,依旧是禅行者唯堪助益的信使;不过,必须确立的是「禅是活的」,纵然是「话头」的发起,「机锋…

《禅的探索》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表现特殊方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