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通亦未始不可。问:净土法门贵在念佛求生净土,如念阿弥陀佛即佛来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念药师佛东方佛来接引往生东方净土。但是有的人没有念佛,全念大悲咒如念佛一样,口念耳闻执持持念,此人命终谁来接引
往生何处
求大德指示!(孙妙松)
答:念弥陀,弥陀佛来迎,而弥陀经有此记载。念药师,药师佛来迎,药师经无此记载。念大悲咒,有大悲咒之功德,至于往生何处,须仗愿力,如无愿力,恐仅断几分惑,而不生东西两佛土。古德云,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故知无愿不生东与西土也。
问: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就是法身充满虚空,又说六方有恒沙诸佛,这样解释对不对
要是对的话,既有弥陀法身,已经塞满,六方恒沙数量佛,坐在何处
(张营林)
答:佛有三身,所问二句,乃是指法身而言,法身无相,犹如虚空,以空入空,何有所碍。前哲以灯光为喻,极为透辟,云一室千类,光光互入,纵一室万灯,亦不相碍,可细味也。
问:西方说是莲花化身,无有父母,若是离开莲花出生以后,依靠何人抚养长大
(张营林)
答:花开出生,自与彼土之众,身形齐等。由此土之竹,笋箨出土,一夜长足,并非继续数年也。且皆金色相好,神通自在,不须受人抚养也。
问:极乐娑婆,同是佛土,为何生到彼处, 便皆不退转,生到此地,便皆退转,这是什么理由
(张营林)
答:此问古德在经文后,早有详注,请检阅之自明。兹再略补其意,念不一不生极乐,爱不重不生娑婆,是一得超果而去,一得堕果而来,此理由之一。彼是净土,纯是净缘,既到已无缘而不导之使进,故得不退;此是秽土,既来已无缘而不引之使堕,故多得退,此理由之二。彼土生者,皆是净业成熟之人,觉而不退;此土生者,多是孽缘现行之人,故迷惑而不进,此理由之三。简言如是,详则万言难尽。
问:以前,还不像现在深信的时候,闭目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每每有一尊穿白衣,执锡杖的和尚,显在目前。或是在梦中恐惧之时,这尊白衣和尚都会来解救,可是现在这种境界,思之亦不出来,是不是现在比以前懈怠了,还是那一种境界是不正当的,我虽然修的净土法门,可是不知怎样心里不会攀缘想极乐国土的境界,虽是丈夫时常提示我,要观想西方国土的庄严才能往生。这种修持的方法是不是有哪一个地方不对,毛病在哪里
请你老开示,令我得到正当的修法。(陈慈容)
答:前见像今不见,皆不可执著,宜以一心持名不去理他为对,若是执著之,反而是病!至修净之道,爰有四法,即实相,观像,观想,持名,是也。前者暂不说,观想与持名合修之法,自莲池大师以后,多不采用,惟主以专持名号,单刀直入,较为稳当。盖观想须依十六观经而修,今人心粗,难入细境,经云若他观者名曰邪观。观不明法,或招错误;莫如心起念,口出声,耳听声,三处轮转,加以深信切愿,但求获得一心,不必定观境界也。
问:我已老了,这四大幻驱时常被病魔侵袭得难当,虽然早晚二课及念圣号都不间断,前日看高僧传里面有一法师病了,梦见佛祖给他指示诵涅经病就好了,弟子可不可以也模仿诵持涅经如何
还是有别的方法
人家说过老居士对医药也有相当成就,我是患了久年的肝病,右胁时常做痛,透过背后肌肉也小肿。我相信我的业重,我不愿就医,(因行动不自由,脚动病就发作)以虔诚的心持念圣号来治疗,可是功力不见效,敬请老居士赠我疗病的方法!(陈慈蓉)
答:修法贵乎专一,最怕朝三暮四,脚踏两船,须知佛法皆可圆用,更在舍生用熟,六字洪名,阿伽陀药,万病皆医。且经明训,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已有珍宝,何必他求。再居士既云老年,又长患病,而“身见”犹如此重,娑婆兴趣深恋不舍,大是往生障碍。区区虽会医病,却不会医障,敬赠数言,无论求往生,求去魔,求却病,都要立定主旨,摇动不得,只有坚持弥陀圣号一法,他皆节外生枝也。
问:弥陀经中:“广长舌相,遍覆大千”,云何舌相能覆大千世界
(陈净愿)
答:声相所及,即同舌相所及耳。
问:佛法导论书中说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此十六字请示!(陆玄智)
答:查佛法导论最后一页末一行括弧内,所载极为分明。即“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等十六字,非另有所指也。
问:西方三圣佛,观音,及地藏王菩萨的根源并请示三菩萨未成佛前俗家之姓氏及其朝代!(芮春荣)
答:此皆久远劫前所修成果,今之历史仅及五千年,何能论以朝代,只有按佛经所说,我辈方知大概。西方三圣乃弥陀、观音、势至三尊之总称,并非一位菩萨,名曰三圣,不可误会。按无量寿经,弥陀过去世系一国王出家,名曰法藏比丘,修成佛果。按大悲心陀罗尼经,多劫以前,有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到西方世界,权作菩萨,辅佐弥陀,即观世音。按地藏本愿经,久远劫中有一国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是地藏菩萨。再佛与菩萨,皆系多劫修行,其身非一,经上只记有关系之事,琐碎小节,不胜其载,故略之。如中国历史,盘古氏,有巢氏等,较佛经所举多劫之人,即为最近,且亦不载姓名,况最远者乎。
问:念佛念六字念四字或快或慢有什么关系
(周慧前)
答:六字恭敬,四字方便,过快过慢皆非得宜。须心平气和,不快不慢,能轻安为是。
问:曾阅印光祖师答众弟子总信内有云:“念佛要字字分明,绵绵不断,念万声佛,须念五千观音菩萨,念佛多少类推。”愚小在未皈依三宝以前,未供奉观音菩萨,所以现在每日早晚礼佛后先念佛五千,次念观世音菩萨二千,是否可以
已受五戒,供有三圣像后,可否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
(周慧前)
答:印祖此一段训言,当别有用意,若能读此信全文,自明其旨也。至于皈依以后,拟专念弥陀,亦甚佳,但念佛以后,观音势至大海众,诸礼诵之规定,不可不遵也。
问:净土三经系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蔡世芳)
答:净土三经,既是大乘,自然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则不受此限制,因开首华严时曾说极乐,最后法华时又说极乐,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是三经者,净法之专书也,净法者,佛教之通论也,能知专著与通论有别,自不致以酪酥醍醐,半字满字,起轻重之心矣。
问:“歧路指归”之卅五页十二栏有“不论行坐睡眠以至大便小解的时候,都可以念佛”一节,是否对于佛,有欠礼貌
(廖增龙)
答:念佛注重相继,故不论何时,皆使不断,然念分出声与“心转”之别,入厕时“心转”无妨,但不必出口耳。
问:某自念佛时,初由心念,忽而念在头念,头脑感觉昏胀,余为不祥之兆,遂摄心念,时经月余,尚间有微觉。余阅“宇宙万有本体论”53页圣心无知章有“头上安头,将心觉心。”是否即此谓也
(鲁开智)
答:居士学佛何人传授,宜向其将念佛之道,详细问明,或先看净宗入门之小册子,先求理解,否则因疑惑入歧途,而招魔事。“宇宙万有本体论”,非初机应读之书,读亦不懂。凡一切学问,皆有次第,躐等而进,有损无益也。
问:念佛时,念在虚空,或念在身,有时念在虚空,念亦在身,未知是好是凶
如凶,应如何补救
(鲁开智)
答:念佛不在身,亦不在虚空,奉劝将如是等疑神疑鬼,幻妄念头,一律打消。念佛是求往生极乐世界,此是本旨。念从心起,声从口出,再用耳细听,不紧不慢,调匀气息,除一句佛号之外,一切妄念俱要放下。尚要严戒杀盗淫妄,多作慈善公益,(作善作公益,并非专指金钱,不可误会),以求消灭魔障。小册子先看“歧路指归”,“净业初机指南”,“暗路明灯”,“佛法导论”等。此明白后,再学看经。
问:①在家修行居士,任何精修与否,当临终时是否总逃不了“病”字
②又在家精修大居士,临终与出家高僧圆寂来较,神色有无差别
③在家修行居士须修何宗功夫,及多少时间,临终时方能瑞相异俗
(卓忠振)
答:此问三段,一、谛闲大师、太虚大师出家高僧也,圆寂以前,皆示病苦。宋王龙舒,在家居士也,身立念佛而终,有病无病与出家在家无关。二、此但论功夫如何,亦不在出家在家也。三、佛法普及群生,弟子虽有出家在家之别,再修法一道,只论根器,任人选择,并未限制出家修何法门,在家修何法门,至云时间瑞相,岂能预期,此全在乎勤惰之作,顿渐之机。如同一株树,其所开花,其所熟果,尚不能在一时也。
问:净土法门,原来崇敬西方三圣,阿弥陀经又是净土宗必要的经典,而且定为日课,为何经中没有提到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呢
(金云)
答:净土三经,教相虽一,行持却各不同,异则各有其重心,不可不知。大本重六度万行,故广陈功罪,备举五受五痛五烧。观经重在观想,故详言依正微妙,列举观音势至,及九品生众。小本重在持一名号,故单提弥陀,而不及其他。
问:净土宗自莲池大师以后,专主持名,不教观想,极乐世界有四色莲花,将来往生,生到何色莲花里
(金云)
答:法华四花,表四因位,即住行向地之四类也。据此,知行人是何因地,则生何色之花也。
问:常听老师讲说,经虽是道,文字也佳,初机之人,必须先明文理,方能求道。我对阿弥陀经上,六方佛一段,很有疑惑,为何四方先说东方,不是北方为上吗,反而列在最后
上下两方自然是从上而下,为何又先说下方
(金云)
答:佛经有真实语,有随顺语,尚有他种等等之不同,四方上下,皆假定之名,安有其实,佛亦云云,此依时依处随顺语也。此地球居人,指日为准,而定四方,故曰方名假定。作文须有次序,日出于东,为一日之始,春来自东,为一年之始,故四方先言乎东方。草木有末,根本在下,枝末在上,故上下先言乎下方。
问:弥陀经中“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
《佛学问答(十二)净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