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果。是上智之人。固本乎伦常。了知其所当为。与其所不当为者。对中下之人。若不将因果之说。详细剖明。报应事迹。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为人道之初门。且笃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笃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还。一遇违缘。杀盗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业随之。而聪明之士。犹或小视因果。以为此不过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称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实践。亦不足称为信也。惟初果初地。预流圣人。乃能不受后有。不受后有。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之人。乃能称为笃信。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顾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死者少。纸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天射箭。力尽则还。非但无益。且有损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报。有福报而无正智。以有福报故。则有势位富贵。以无正智故。则愚痴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处势位富贵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恶。故福报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恶业。应受恶报。此所谓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断不可存福报之心。当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为了脱生死之妙法。故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又云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彻五时。横赅八教。甚哉一句弥陀。微妙难思。惟佛与佛。知其究竟。等觉以还。尚有未尽。所谓菩萨少分知。若我辈凡夫。尤当信而行之。
腊八粥因缘
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应该昨天啜,(十二月初七日)何以故?因佛成道以前啜乳麋故。释迦佛未成道前,为悉达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修习世间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致形容枯槁,消瘦不堪。出山以来,浴欲尼连禅河,攀树而起,身力不支,时诸天人,知悉达太子将往菩提道场成道,佛须相好庄严,乃化作牧牛女,献佛九转乳麋?何谓九转乳麋?先从千牛榖乳以饮五百牛,次榖五百牛乳以饮二百五十牛,次榖二百五十牛乳以饮一百二十牛,次榖一百二十牛乳以饮六十牛,次榖六十牛乳以饮三十牛,次榖三十牛乳以饮十五牛,次榖十五牛乳以饮八牛,最后乃以八牛乳和以香稻煮成粥麋。太子啜此乳麋,形体复原,相好圆满,乃赴菩提树下,端坐思惟,断尽烦恼,于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时,佛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镜开朗,得正等觉,即今日成道之事也。腊八粥即仿乳麋,佛啜乳麋而后成道,我等即以啜腊八粥为庆佛之成道,其因缘如此。
偷心
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下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心中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
持戒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摄互融、不容独立。而初心入道、则持戒一事、尤为要务。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修行第一大忌
世之愚人、每多不修实行、偏欲得一真修之虚名。以故设种种法、妆点粉饰、成一似是而非之相、冀人称赞而己、其心行己污浊不堪。
临终
病者临命终时、搬动卧处、更换衣服、实是增其痛苦、促其速死。孝子仁人、何忍出此。若谓死于卧床、后人卧之不吉、则是以寇仇视其亲矣。若谓衣冠不整、为鬼将篮屡裸裎。果如所言、则何不将食物塞满其腹、免彼为饿鬼乎。臭皮囊且无用、况衣物哉。气绝之后、亦当任其侧卧、不必矫正。(任他临终时,或座或卧、或侧或仰、或直或曲、均当听其自然、不可移动。)因此时仍有知觉、略一触动、便生嗔恚。一生嗔恚,将堕入毒蛇猛兽道中。须待周身冷透、神识完全脱离、用热手巾搭肋膝等处、即可转软更衣。
佛化儿童读本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友爱
兄弟姊妹。手足骨肉。痛痒相关。休戚与共。兄爱弟敬。和和睦睦。相推相爱。家庭之福。
敬师
师严道尊。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养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师。何能受益。
择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相处。有损有益。益者近之。损者远之。劝善规过。端赖乎兹。
布衣
衣取遮体。兼以御寒。大布之衣。惜福养廉。莫羡绸缎。锦绣华美。折了福寿。自暴自弃。
蔬食
蔬食卫生。肉食伤生。杀时恨心。其毒非轻。勿贪吃肉。吃了须还。还的时候。真个可怜。
惜字
字为至宝。远胜金珠。人由字智。否则愚痴。世若无字。一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
惜榖
田中五榖。以养人民。爱惜五谷。即是善心。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榖获福。殄榖遭殃。
惜阴
七十古稀。弹指即过。过则己无。何敢懈惰。努力勤学。立德立业。自利利他。为世作则。
仗义
一举一动。唯义是取。义之所在。无往不利。小人见利。即忘其义。虽得小利。究竟吃亏。
清廉
人生福泽。前世所修。非义而取。是食毒物。清而不污。廉而不贪。世所崇敬。荣无加焉。
知耻
耻之一字。其利无穷。有与圣近。无与兽同。惭耻之服。无得暂卸。我佛训诲。庄严第一。
尽忠
一秉真诚。不被妄侵。事亲接物。了无二心。祗期尽分。不计人知。如是之人。堪为世仪。
守信
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不如牛马。
仁慈
仁爱慈悲。心之生机。此心愈真。福泽愈深。若无此心。势必残刻。纵有宿福。折尽受厄。
不杀生
凡属动物。皆有知觉。贪生怕死。唯命是惜。若戏顽杀。及杀而食。现生后世。决定报复。
不偷窃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偷人之物。折己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亏。
不邪淫
淫欲为害。伤身丧志。虽属夫妻。亦当节制。若是邪淫。更非所宜。古今志士。无一犯之。
不说谎
言为行表。是本心术。心既不真。行何能正。望尔后生。切勿妄语。口是心非。终无结局。
不吃烟
烟俱勿吃。以伤卫生。口气常臭。熏天熏人。鸦片香烟。其毒极烈。花钱买害。痴人可怜。
不饮酒
酒是狂药。饮必乱性。醉则反常。越礼犯分。最好勿吃。免致大喝。聪明智慧。常保清白。
不赌博
赌钱博奕。丧志失时。专心于此。正事弃遗。有限光阴。送之儿嬉。破家荡产。罪无了期。
不奢侈
奢侈夸富。买祸买贱。君子下看。盗贼来劫。布衣蔬菜。圣贤仪式。现生后世。人各取则。
不傲慢
傲慢轻人。实自呈短。明人知伊。学养俱罕。纵到圣位。犹不轻人。绝无凡圣。念存于心。
不妒嫉
人有才德。我当赞叹。彼于社会。必有贡献。若生妒嫉。是谓愚痴。业报夺汝。宿世慧思。
不偏见
人有小智。未闻大道。每执己见。以为最妙。坐井观天。所见者小。若登高山。前见自了。
不迁怒
有富贵人。气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骚。迁怒无益。自他烦恼。海涵宽恕。是无价宝。
不耻问
能问不能。多问于寡。冀人从己。故先自下。若是无知。尤当问人。博学审问。造诣方真。
花别漫宿掀列祈欣板
, , 思做大事,逐将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万国九洲之铁,也铸不成此一个大错,深可慨也。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逐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驯至朋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岌岌乎殆哉。然则将奈何。曰,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翼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获善果,庶将来人心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
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问,弟子信佛之原因,以研究催眠术始,昔闻俗语云。九修天子十修佛。以为十世方成。每恐半途而辍,则前功尽弃。早知当生成道,则早即念佛矣。年已二十有七,甚悔发心之晚也。一答:九修天子十修佛,乃不知佛法者之妄说。知佛之人,绝不说此。净土法门,乃仗佛力了生死。皆须有真信切愿,决定求于临命终时,往生西方,若不仗佛力,欲了生死。千生万劫不能了者多多矣。●问,相信净心成佛,如催眠术之必须沉静,然方有不可思议之现象。二答:净心念佛观佛,则易与佛相应。果有真信切愿,定可往生,则渐次进修,必至成佛。且勿谓现在净心,即得成佛也。●问,相信借仗佛力,如催眠之自己催眠,则较被人催眠为难,故知自力不如他力。三答: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如跛夫自行,日难百里。净土法门,仗佛慈力,便可带业往生。如跛夫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遍达四洲,何可以催眠之事以证。●问,口念佛,心想佛,其所想之佛,是否与观经之第八观同。四答:观想,须从十三观起手作。否则境细心粗,难以成就。或致用心不当,起于魔事。●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五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