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大正藏》第24册,第1006页中。
[3] 唐•义净撰《护命放生轨仪法》一卷,《大正藏》第45册,第902页上。
[4] 《诸子集成》第二册,《列子集释•说符篇》卷第八,中华书局出版社,1954年12月初版,第96页。
[5]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 50册,第193页下。
[6]《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绍南文化编订,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第11页。
[7]《诸子集成》第二册,《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凡五篇)》卷第十〈五曰异用〉,中华书局出版社,1954年12月初版,第102页。
[8]《诸子集成》第二册,《列子集释·说符篇》卷第八,中华书局出版社,1954年12月初版,第96页。
[9] 见三国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三第二十五,《大正藏》第3册,第15页上-16页中。
[10] 见元魏•吉迦夜、昙曜合译《杂宝藏经》卷四〈沙弥救蚁子水灾得长命报缘〉,《大正藏》第4册,P468c-P469a。
[11] 见北凉•昙无谶译《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品》第十六,《大正藏》第16册,第325页中-第353页下。
[12] 见宋•志磐撰《佛祖统纪》卷三十八,《大正藏》第49册,第455页下。
[13] 同上
[14] 见宋•志磐撰《佛祖统纪》卷三十八,《大正藏》第49册,第357页上。
[15] 宋•志磐撰《佛祖统纪》卷五十二,《大正藏》第49册,第455页下。
[16]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当拜佛时,举身投地,怳焉如梦,见极高山,临于大海澄渟蓊郁,更相显映。山顶有僧,招手唤上,须臾申臂,至于山麓,接引令登入一伽蓝,见所造像在彼殿内……申臂僧举手指像,而复语云:“汝当居此,汝当终此。””《大正藏》第50册,第191页中。
[17]唐•释道宣撰《续高僧传》卷第十七〈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顗传〉,《大正藏》第50册,第564页下。
[18]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50册,第193页上。
[19]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50册,第193页中。
[20] 隋•灌顶撰《国清百录》卷第四,《大正藏》第46册,第822页中。
[21] 参见朱封鳌著《天台宗史迹考察与典籍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2页。
[22] 隋智者大师说,唐湛然整理《维摩经略疏》卷第六(小卷第十九)〈菩萨品之三〉,《大正藏》第38册,第644页下。
[23] 隋•灌顶撰《国清百录》卷第四,《大正藏》第46册,第823页上。
[24] 隋智者大师说,隋灌顶录《金光明经文句•寿量品》卷第二,《大正藏》第39册,第55页上。
[25] 隋智者大师撰《法界次第初门•十善初门第十二》卷上之上,《大正藏》第46册,第670页上。
[26]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50册,第193页中。
[27] 唐•释道宣撰《续高僧传》卷第十七〈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顗传〉,《大正藏》第50册,第567页下。
[28] 隋•灌顶撰《国清百录》卷第四,《大正藏》第46册,第822页中。
[29]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50册,第193页下。
[30] 隋•灌顶撰《国清百录》卷第四,《大正藏》第46册,第822页中。
[31]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50册,第193页下。
[32] 参见朱封鳌著《天台宗史迹考察与典籍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2页。
[33] 隋•灌顶撰《国清百录》卷第四,《大正藏》第 46册,第822页中。
[34] 隋•灌顶撰《国清百录》卷第四,《大正藏》第 46册,第822页下。
[35] 隋•灌顶撰《国清百录》卷第四,《大正藏》第 46册,第823页上。
[36] 北凉•昙无谶译《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品》第十六,《大正藏》第16册,第325页中-353页下。
[37]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 50册,第193页下。
[38] 明•智觉撰《四教仪缘起》,《大正藏》第 46册,第774页上-774页中。
[39] 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大正藏》第49册,第599页中。
[40] 宋•通慧大师赐紫沙门赞宁等奉勅撰《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大正藏》第50册,第872页下。
[41] 宋•志磐撰《佛祖统纪》五十二卷,《大正藏》第49册,第455页下。
[42]《佛学大词典》,丁福保编。
[43] 宋•志磐撰《佛祖统纪》卷十二,《大正藏》第49册,第216页上。
[44] 宗晓编《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一〈敕延庆院放生池碑铭并序〉,《大正藏》第46册,第864页下。
[45] 良渚沙门宗鉴集《释门正统•塔庙志》第三,《续藏》第75册,第298页下-第299页上。
[46]《金园集》三卷,天竺寺忏主慈云大师,勑[谥]法宝大法师述,住持传天台教观五世法孙慈明大师(慧观)重编,收于续藏第二册。《四明尊者教行录》七卷,南宋宗晓(1151~1214)大师编。又称《四明教行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系仿灌顶大师《国清百录》而收录四明尊者知礼大师一生之文集。计有教门、问答、释妨、巨儒、高释、往返书信等百余篇。
[47] 印光法师著述,张育英校注《印光法师文钞•复罗智声居士书一》,宗教文化出版社,第438页-439页。
《智者大师的放生思想及其影响(通贤)》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