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  2009/7/29  台湾  档名:12-47-6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三面第四行,从「三者」这里看起。

  【三者。柔和质直摄生德。谓大智照真名为质直。大悲救物故曰柔和。】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是四类性德第三类,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这我们能够理解。把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德行归纳为四大类,第一类「随缘妙用」,这个重要。诸佛如来,我们称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妄尽还源,他随缘,随什么缘?众生有感,诸佛如来就有应,感应道交,妙用无方。起不起作用?事上有,理上无,相上有,性上无,那叫妙用。怎么说?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事相上有,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你看不出来;性上没有,理上没有,这话怎么说?我们可以这样讲,阿赖耶里头不落印象,这招厉害了,这招叫妙用。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阿赖耶里头落印象。我们再举个比喻,这比喻是古人常说的,觉悟的人,诸佛菩萨的那个妙用是什么?如镜子。我们照镜子,照镜子的时候有没有?有,照完之后镜子里头有没有?没有。我们再想想,我们正在照的时候,镜子里头有没有?没有,不落印象。不照的时候没有,照的时候也没有。六道凡夫用心像什么?实在讲,不但六道,十法界都不例外,那个用心就像照相机一样,老式的照相机,用胶卷的,这个做例子就更明显。你按一个快门,那个印象就落进去,按两次,就两个印象落进去;如果是同一张底片,你按十几二十次,里面的现相一塌糊涂,重迭了,几十个底片重迭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你要晓得一个事实真相,每个画面每个画面不相同,只是重迭在一起而已。如果现在用高科技的方法,把这几十张重迭的分开,张张不一样,落印象,落印象就不妙。落印象是什么?落印象就是因果,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报。我们六道众生这个身是什么身?业报身,这个要知道,业报身有随缘没有妙用。二乘人有妙用不随缘,为什么?他见思烦恼断了,善恶的念头没有了,我们讲善恶无记他统统没有,那是妙用,他不随缘。

  菩萨就圆满,随缘妙用无方德,菩萨现前。他在随缘里面显示出真正的妙用,才叫大用无方,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的法身菩萨,这才显示出来普度众生,同时提升自己。怎么提升?提升自己是将四十一品无明习气淘汰干净,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如果不历事炼心,就是不用随缘妙用,他那个四十一品烦恼习气决定断不掉。你要问他用什么方法,《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就是样子,那就是随缘妙用,妄尽还源。这个妄尽不是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不是的;无始无明习气,妄尽是讲这个,是对法身大士讲的,不在十法界里面。十法界里面真的有妄想分别执着,超越十法界,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没有了,但是他有妄想的习气,分别执着的习气没有,统统在四圣法界里断干净了。只有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断。因为他有习气没断,所以有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从哪来的?就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显示出来的。无始无明习气要是断了,实报土就没有了。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真的,这个要知道。

  那我们就明白了《般若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话佛说了几十遍都不止,你看六百卷《大般若》,这个话重复多少遍!重复有重复的密义在里头,重复得愈多,给你的印象愈深,让你时时刻刻能够提得起来,我们一般讲提起观照功夫。无论什么事情现前,你立刻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然问题就解决,就没有了,放下了。为什么放不下?明了不透彻,所以你没放下。真正透彻明了,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你不能不放下。不放下是愚痴,不放下是业障,放下是智慧,放下就自在。放下,遍法界虚空界你全得到了,真得到了;不放下,什么都得不到。我们是想得到还是不想得到?真想得到,真想得到就依教奉行,这是事实真相,诸法实相。看破跟放下,哪个在先、哪个在后?没有一定。烦恼障重的人先放下,所知障重的人先看破。众生根性不相同,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不一定,得用对。像一般知识分子好学,那就是先看破后放下;一般没有念过书的,现在的术语说没有文化的人,这人很老实、可教,先放下后看破。你叫他放下,他真放下,你叫他一心念佛,他真念佛,念到二年、三年,他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总名称,要细说它也有三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叫理一心不乱,中等的叫事一心不乱,下等的叫功夫成片,都称为念佛三昧。下品的功夫浅,刚入门,中品的功夫得力,上品的开智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成为法身菩萨。

  菩萨没有不摄受众生的,什么叫摄受?我们如果用五伦里的一句话「父子有亲」,我们用这句话来解释摄受,你们想想看妥不妥当?父母对这个婴孩,我想分分秒秒都在关心他,那叫摄受,没有一时一刻极短的时间说心里没有这个小孩,这不可能。这样的摄受,一般讲至少三年,到小孩会走路,会说话,有能力照顾自己了,父母才稍微放一点心,心放宽一点,特别在第一年,分分秒秒都不放松。我们想不难体会,菩萨真的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就像刚刚做母亲的,小孩是谁?十法界里面所有的众生,或者我们讲真话,遍法界虚空界里所有十法界的众生,这不是一个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十法界众生,都是这一个刚刚成佛的这尊佛他所摄受的对象。因为在这个境界里面,时间、空间没有了,所以他六根功能能缘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众生需要帮助,立刻就到。心念的波动,速度也是超越时空,没有时空局限,就是说念头才起就周遍法界;不像我们现在讲光波、电磁波,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十秒钟三百万公里,它受时空的拘束。心的波不受时空的拘束,念头才起,它就遍法界虚空界。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应,立刻就应,感应无方,不一定的,这是经上讲得很好,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不是菩萨这边意思,是感的人,那个感的众生他求观音菩萨,佛就现观音菩萨身;他念阿弥陀佛,他就现阿弥陀佛身;他念天主,他就现天主身,自在!三十二应。说法、引导都没有一定的方法,无有定法可说,无有定法示现,一切全凭众生的心想。所以佛才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不是佛的心想,佛没有心想、菩萨没有心想,众生有心想。诸佛菩萨来应,随你的心想应,你想善,善应;想恶,恶应,无奇不有,不可思议,这是随缘妙用。

  第二段「威仪有则」。我们凡夫是业报,你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你受业报牵引来的;诸佛如来,他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是感应来的。众生有感,他来应;感的缘要是没有了,来应的佛菩萨也就不见了,我们讲灭度。其实没有生灭,哪有生灭!他们没有生灭,我们实在讲也没有生灭。他们没有生灭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没有生灭是完全不知道,而误会有生灭、有苦受。佛菩萨没有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全没有,才叫妙用。诸佛菩萨所示现的就是威仪有则,完全随顺性德,违背性德也是随顺性德,这不可思议。我们凡夫随顺性德也是违背性德,我这个话诸位要是细心去思惟、去体会,你就会明白。譬如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的威仪有则,我们从纲领上来讲好说话,则是原则,德是德行,都很简单。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那就是威仪住持有则德。我们都照做,都很认真去做,我们是对还是错?刚才讲,我们还是错的。错在什么?你看,我学习圣贤,这些伦常道德我都做到了。没错,你是做到了,你能不能出六道?不能。做得还可以,人道,不失人身;做得很好,来生到天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你还是错了。

  做好也错了,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明心见性。做得不好,到三途去了;做得好,不过三善道而已。不同佛菩萨,佛菩萨做得不好,他也是对的,做得不好是什么?杀盗淫妄。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有没有做杀盗淫妄?有时候也有。你们看五十三参,胜热婆罗门给我们所示现的愚痴,甘露火王示现的是杀人、凶暴,伐苏蜜多女示现的是妓女,那是什么?都是菩萨,菩萨搞杀盗淫。跟凡夫现的相是一个相,里面呢?里面什么都没有,不落痕迹,错了也是对。我们是做对了,对了他落痕迹,所以也是错的。诸佛菩萨到世间来示现,来普度众生,这个众生需要用什么手段度他,就得用什么手段,准能叫他开悟,准能叫他回头,心里面干干净净,痕迹不落,用心像镜子。我们是作善、作恶的时候都落痕迹,照相机的底片落得一塌糊涂,所以对了也是错的。菩萨错了也是对,菩萨用心如镜不落痕迹,无论作善作恶,染净都不落痕迹,他那个叫什么?叫善巧方便。我们这种六道凡夫业障深重,习气很深,我们只能学善不能学恶。菩萨用恶劣的方法度众生,我们不能学,我们只能学善的,这个道理要懂。

  什么时候你才能学菩萨?三昧现前还不够,智慧现前,可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可以学菩萨,智慧没有开不能学,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特别是初学,老师怕学人产生误会,善巧方便把这些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我们对于菩萨有种种的一些作为,我们尊敬,我们从内心里面佩服,知道现前我们不能学这些。修学要按定次序,像前面我们所说的,世尊当年在世教学就是有次第的,从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这是佛门的术语,用现在的话说,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佛一生教学也是循这个次第,我们得按部就班来学。到什么时候才大用无方?到研究所才大用无方,你看在般若之后,二十二年般若是讲智慧。我们可以这样讲,阿含重视戒律,十二年;方等重视禅定,八年;般若重视智慧,智慧现前;法华会上大用无方,真是这个意思,开权显实,舍妄归真。佛法的修学到这里才是圆满,真…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