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一切当中,利益众生应当放在首位,若能做到这一点,不久的将来你定会获得佛果。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布施等有经济上的困难,所以无法利益众生。这倒不一定!其实我们的心很关键,以前莲池大师说:“放生时如果自己没有财力,在心里随喜赞叹,劝别人大量放生,也能获得无量功德。”平时看见一些可怜众生,就算没有能力救它,在它耳边念一些佛号也有很大作用。以前我看过一部《度狗经》,里面说有一位沙弥,他在化缘的途中,遇到屠夫正准备宰杀一条小狗,他请求屠夫不要杀小狗,但屠夫没有理会,沙弥没有办法,只好为小狗念经回向。依靠回向的功德,小狗死后转生到具有财富的施主家里,成为一个相貌庄严的男孩。后来男孩又遇到了托钵化缘的那位沙弥,因前世的愿力,他马上忆起了前世的情景,知道沙弥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当时他特别感激,在沙弥面前皈依三宝,后来获得了成就。
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待宰的众生时,如果自己有能力,哪怕救一个生命,功德也是无量的。但若实在无能无力,在其耳边无条件地念一些宝髻如来、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佛号,对此众生也必定有利益。
茫茫无际的轮回大海中,因果奥妙不可思议,没有佛陀的无垢智慧,是很难以解开的。所以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取悦众生相当重要,不要觉得这根本做不到,心是非常关键的,只要自己有一份信心,做什么事情都易于反掌。
寅三、摄义:
云何犹不见,取悦有情果,
来生成正觉,今世享荣耀。
本品通过教证理证,细致入微地阐述了修安忍的种种理由。综上所述,我们为什么还见不到取悦有情的殊胜果报呢?以上所讲的道理,并不只是佛陀的一种说法,而是从方方面面加以论证的。如果你懂得因明逻辑,不管是通过现量、比量还是圣教量,都可以了知:令众生欢喜,可圆满资粮、消尽罪障,对今生来世有着重大利益。
我们成就正等觉佛果,离不开安忍波罗蜜,这一点,通过佛陀和许多高僧大德的事迹也可以看出。不管翻阅汉传、藏传还是印度的佛教史,哪一位高僧大德的成就,都要先摧毁自己的嗔恨心,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在怀着强烈嗔恨心的同时,能够获得殊胜果位。当然,修安忍的方法各不相同,我们既可按照《六中阴》里认识嗔恨本面的密宗窍诀,也可使用显宗对治嗔恨的有些教言。但不管怎么样,就像《三戒论》中所讲,自相的烦恼必须摧毁,否则不可能圆满安忍度。
暂且不说来世成就正等觉,若让众生欢喜,今生今世也会享受荣华富贵、美名远扬的快乐。世间上那些和平奖的著名得主,对人类乃至所有众生是如何善待的,大家应该非常清楚。作为一个人,无论世间还是出世间,对众生有悲悯心都是不可缺少的。倘若没有真正的悲心,想获成就也相当困难。以前无著菩萨在鸡足山闭关十二年,日日夜夜不断修行,始终一无所成,最后却因一念强烈的大悲心,才见到本尊弥勒菩萨。因此,来世的果位、今生的富贵,全部依靠对众生慈悲修安忍。《学集论》中也说:“令众生欢喜,能圆满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安乐。”
反之,假如没有让众生欢喜,就算今生的安乐也很难获得。有些人的脾气不好,在单位里不是跟这个吵架,就是跟那个有矛盾,这样的话,今生的生活会有快乐可言吗?性格坏的人到哪里也呆不住,自己看不惯别人,别人也不需要他,所以用不着摆很多教理,周围的事例完全能证明这一点。华智仁波切也曾说:“世界上没有比嗔恨更严重的过失了,即使其他的德行非常圆满,但若嗔恨心特别大,也不可能是一位好上师或者好修行人。”
总之,今生的一切快乐,是依靠修安忍,来世的成就佛果,也是依靠修安忍。安忍的重要性大家应该明白,明白了这些之后,对未来不得不做考虑。若有人以狡诈的手段来欺骗你,那个时候,你是按世间的规矩来报复,还是以大乘的慈悲来对待?在选择的过程中,和平解决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大慈大悲的安忍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对今生来世都有帮助!
生生修忍得,貌美无病障,
誉雅命久长,乐等转轮王。
修安忍的功德无量无边,大乘经典中有诸多解释,在此作者也归纳了几个加以说明:
1、貌美:安忍感得相貌端严。经常发脾气的人,面目非常丑陋。有些人照镜子特别痛苦,抱怨“我为什么这样难看啊?”这就是前世爱发脾气、没有修安忍所致。有些人容貌非常庄严,不要说别人,自己也很喜欢自己,觉得来到这个人间也有意义,这就是他生生世世修安忍的果报。月称论师说:“忍感妙色善士喜。”安忍会感得相貌出众,上师善知识都喜欢摄受。上师如意宝以前也说:“长相丑陋的弟子,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有时候连上师都不愿见他。”当然,这只是一种显现,上师倒不一定有这种分别念。以前布顿仁波切也不是特别端严,但在历史上极为有名。
现在的人特别喜欢漂亮,每天花很长时间打扮自己,浪费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但如果天生不漂亮,有时候是白费工夫,最后自己也大失所望、特别伤心。既然如此,那还不如这一辈子好好修安忍,这样以后,生生世世中都会感得相貌不凡。
2、无病障:每个人都喜欢健健康康,不希望疾病缠身。倘若自己前世杀过众生,短命多病的果报是无法避免的。但修持安忍的人,生生世世会体健无病,一生中不需要吃药打针,每天都活得非常快乐。我们有些人吃多少药也不管用,看多少医生也没好转,大多数都是因为前世对众生发脾气、害过众生,倘若今生还不痛改前非,来世仍会变成身弱多病之人。
这些报应,稍微了知因果规律的人都清楚。以前上师如意宝也特别着重因果法门,经常给我们讲《百业经》、《贤愚经》。表面上看来,这些公案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佛教故事,有些人觉得没什么可讲的,也没什么可学的。但实际上其中包含了甚深道理,许多问题非常复杂,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而且懂得这些以后,言行举止一定会小心谨慎,对自己的前途、乃至整个社会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3、誉雅:有些人特别向往闻名遐迩、美名远扬,这也是修安忍才能得到的。如果没有安忍,有时候你越宣传自己,名声可能越差劲,到头来无法名垂千古,只落得个臭名昭著。
4、命久长:通过修安忍,自己会长命百岁,长久住在世间中。
5:乐等转轮王:除了佛陀以外,世间人的福报和势力,根本无法与转轮王相比。转轮王具有七宝 ,能自由驾驭整个四大部洲,是世间中最有福报者。现在的末法时代,虽然没有转轮王出世,但那些帝王将相、总统元首的快乐,也是修安忍而感得的果报。
在座的各位,对未来一点也不考虑的人应该没有,如果有的话,那就成了顺世外道。既然我们来到人间,即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那是最好不过的,但若没有这样,也应考虑以后在轮回中的处境如何。假如你什么功德都不具足,名声也没有,美色也没有,身体也不好,心也不快乐,马上就要死了,那是非常痛苦的。尽管有些人夸口说“无所谓”,但其实他不可能不贪求这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不论在轮回中转生成什么样的躯体,都要具备这些功德。因此,大家应当从内心中发愿:今后尽量地饶益众生,不伤害众生,在众生面前少发脾气。
当然,凡夫人的习气根深蒂固,光是听了这些教言,马上就完全断掉,恐怕有一定困难。但这些教言的加持力相当殊胜,这部论典的说服力也极其强大,任何一个世间理论都无法推翻。我们以前也学过文学哲学,稍微懂得一点世间知识,当时老师在上面讲,自己觉得不合理的话,马上就可以推翻。而大乘佛教的这些道理,每一个颂词的内容,要驳斥的话,根本没有这种智慧和能力,即使你是研究生、博士生,也不可能挑出丝毫漏洞。不管是听上师讲,还是看讲义中的解释,都会觉得言之有理,自己不得不接受,这就是大乘佛教的伟大之处。
这次通过学习《安忍品》,希望大家的相续能有所改变:以前嗔恨心比较大的,尽量地减小;以前嗔恨心比较小的人,尽量不发嗔恨心。修行应当像阶梯一样步步上升,习气一下子顿然消失,对凡夫人来讲恐怕比较难。因此,我们应再三祈祷诸佛菩萨,尤其是寂天菩萨和法王如意宝,但愿他们相续中的菩提心,能真正融入我们相续,将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母亲。
以前华智仁波切和弟子隆多在闭关时,隆多的母亲找人捎来一大块上好的酥油。当时华智仁波切问隆多是不是很想念母亲,他说有时候还是有点想。依靠这个因缘,华智仁波切要求他七天内观想母亲的恩德。七天之后,他不但对母亲的慈爱有了深刻体会,而且对所有众生都生起了无伪的菩提心,将他们视为自己的母亲。后来,依靠这种菩提心的威力和上师的加持,隆多不久就证悟了。
我们每一个人,若按照高僧大德们的教言去实际修持,成就并不是特别遥远,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只有善待一切生命,尽量断除相续中的嗔恨心,才能获得圆满成就!
〖第六品释终〗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九十四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