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愿解如来真实意——《心经》略释▪P2

  ..续本文上一页回的。所以要做浪子回头啊,我们漂泊在这个世界的浪子,要回头。

  回过头就是有皈依处,有皈依处就有智慧了,有智慧的话,我本无心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多自在。这个时候你也可以叫观自在菩萨,对不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智慧了,也可以叫“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苦厄度了,极乐世界也不离其中。这个里面并没有讲到极乐世界,但是极乐世界就在这里面,所以八十八佛里面叫法界藏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儿?阿弥陀佛就在法界,当你被法界所迷惑的时候,你就见不到极乐世界,你就在娑婆世界。如果你透过了娑婆世界,你有了智慧,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极乐现前。

  《心经》里并没有讲极乐世界,但是极乐世界就在《心经》里,所以这是很伟大的,所以一切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经》里面有一个很奇特的地方,说无眼耳鼻舌身意, 从小,小朋友玩游戏,就是眼睛、眼睛,鼻子;鼻子、鼻子,嘴巴;嘴巴、嘴巴,耳朵,我们小时候玩过这个游戏,两个小孩子猜,你手指对了就赢了,我说鼻子、鼻子,眼睛,你摸到耳朵了就错了,要摸对了才对,我们从小就是鼻子、眼、耳朵。

  菩萨告诉我们无眼耳鼻舌身意,你怎么理解啊?我们在座的怎么理解?为什么菩萨要告诉我们无眼耳鼻舌身意,不单单无眼耳鼻舌身意,还要无色声香味触法,没有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外面的色尘,也没有你耳朵所听到的声尘,也没有你鼻子所对的香尘,也没有你舌头所对的味尘,也没有身体所对的触尘,也没有你心所对的思维的法尘,无色声香味触法。

  你说明明有嘛!法师你在讲课,我们听到扬声器传声音过来啊,这个是声尘;我们看到这个花,这是色尘;我们空调吹过来觉得凉飕飕的,这是触尘;师父在讲,我们在思维啊,这是法尘。如果你有,那你就落在这个境界里。不是菩萨告诉我们说没有,而是一种方法论。

  哎,菩萨怎么这样子,明明有眼睛,为什么说没有眼睛呢?有眼睛,但眼睛很狭隘,你不能把你的智慧局限在你的眼睛所见,眼睛的根和眼睛所见上,这样你的生命就有狭隘性了,那你有障碍,有障碍你不能超越。所以六根对六尘它是境界啊,对境界的话,那你就陷在这个境界里,那我们每一个人就坐在境界的牢狱之中,所以每一个人都不是自在者,都是生死轮回当中的一个囚犯而已,不名自在者。那六道轮回啊,我们每个人都是轮回者!

  那菩萨要把我们从六道牢狱当中救出来怎么办?我们要超越眼根的狭隘,鼻根的狭隘,耳根的狭隘,想根的狭隘,这个思想的狭隘,要超越这些狭隘性。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是方法论,这是一种方法,不能相信你的眼睛、鼻子、耳朵。

  那要相信谁?相信真理,要相信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不能光看现象,所以这个《心经》多伟大。《心经》是给我们打开手铐脚镣的,心经啊是来解放我们的!

  我们束缚在六道当中,我们在三界之中啊,但是三界很不安全啊,国土危脆,生命无常啊,三界无安,如火宅一般,六道是牢狱啊,我们是每个牢狱当中的囚犯啊。怎么样释放出来,怎么求解脱,那佛菩萨来告诉我们方法。

  如果这个道理了解了,那你背这个咒,“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第一个“揭谛”和第二个“揭谛”字完全一样,读音也完全一样,但是意思不一样。比一个例子,我说“空”,说了第一个空。然后再说一个“空”,说了第二个空。但我说的时候,我的心里面,第一个空跟第二个空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空,是这个大殿要空,大殿非大殿,是名大殿,是不是这个道理。我现在住的寺院是九九年才修复哦,但是有寺院的历史是一千多年,在中国曾经经历过文革。文革的时候,我们寺院的大殿就不是大殿了,变成养猪场了,大殿里养猪。那个时候还是不是大殿?不是大殿,叫畜牧场,猪圈,猪的房子。

  大殿大雄宝殿是佛的房子啊!叫大雄宝殿,那养了猪还叫大雄宝殿吗?不是啊!如果我们现在这个大雄宝殿佛搬走,赶了一群小兔子进来,这还叫不叫大雄宝殿?不叫了。所以大殿非大殿,是名大殿。

  我说空,首先大殿这个执着先空掉。我第二个又讲空,再空,空什么?我们说对于大殿所空的空,也要超越它,这空前面的那个空。但是讲这两个空,空字是一模一样,我发的声音也一样,内涵却不一样,这个比喻可以明白吧。所以这个咒语里边“揭谛”,第二个又是“揭谛”,这两个虽然文字一样,发音一样,但内容不一样,“揭谛揭谛”。我们再加一个揭谛还跟那个不一样,“般若揭谛,般若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超越,再超越,再超越,最后,菩提萨婆诃,真正地超越出去了,超出三界啊!

  这个很重要啊,我们做人最关键,最伟大的就是人能思考这些啊!人如果不思考这些的话,那我们这个人就叫委屈己灵啊!委屈了自己的佛性啊!你能思考最伟大的真理却不思考,放弃了内在的这种佛性,那我们人就很可怜啊!

  所以佛也是这样子,看到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一个人都可以解脱,但是众生却没有解脱,在束缚之中,所以佛陀就悲悯我们哪!慈悲是这样子啊,拔我们众生的苦,给我们众生法的乐,这就叫慈悲。所以我们在坐,在佛的住处,大雄宝殿佛的住处,也思维佛所讲的语言,诵着佛的咒,佛咒是佛的心啊!

  所以我们皈依佛、皈依法,佛所讲的法、皈依僧,传播佛的意义的人,僧就是传播佛的心的人。像菩提达摩到我们中国,说西来祖师意,西来祖师意是谁的意啊?西来祖师的意就是佛的真实意,所以我们打开经典要念这四句“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谁告诉你真实意,这就是僧宝。所以僧宝两千多年来,不间断地在人间,形成我们生命的三皈依——三宝。

  校对:慧修 编辑:德藏

  

《愿解如来真实意——《心经》略释》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信为道源功德母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