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下▪P16

  ..续本文上一页显现方面很重要,因为中观及胜义之理论不能遮破显现,若破显现,则有堕于断见等太过,而且也破不了显现。

  因为宗喀巴大师认为空性只有在胜义中才变得重要,而现法不但在世俗中存在,即使以空性理论来观察时,也不是没有显现,而仅是现法上的实有不存在,也就是以胜义理论无法把现法破除掉,否则成了断见,二谛无法双运。而且又赞叹了世俗的缘起法,因为依靠世俗缘起法可以遣除断见、诚信因果、生起出离心、大悲心等证悟胜义的方便与加行,而这些不可能被胜义空性破除掉。

  我们知道,中观自续派在以胜义理论来抉择单空时,与中观应成派不同,其暂时分开二谛,承认世俗中诸法自相有,而胜义中为空性,以胜义的单空与世俗的显现双运,以显现来破除断边,以空性来破除常边。这样能使烦恼、实执深重的初学者理解世俗出离心等的重要,在以后修行过程中遣除违缘,并且也是菩萨出定时的修法。其实宗喀巴大师所抉择的中观见解与自续派相近,密意也一致。

  这样一来,虽然说二谛是双运的,但抉择的胜义谛却是单空的,如此在修持究竟的法界本性时,仅是修单空而已,故修行没有与究竟的见解相合:

  修持双运之见时,舍弃双运执单无,

  善妙所说之母后,未能跟上修行子。

  在真实修行所谓的二谛双运见解时,却完全舍弃了与空性双运的现法,这实际上也就舍弃了双运,只是执著于破除了有边的单空,仙人这里打了个绝妙的比喻:所说象母亲一样的善妙双运见解,与象子女一样的修行相脱节,即闻思的是双运见,但在真正修行时却与此相反,仅是执著了一个单空。

  对我们来说,辨析各派的观点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抉择出了义的观点,并能应用到实际的修行上。比如在修本尊或大圆满妥嘎的光明时,如果执著有实有的本尊和光明,而忽视了其本性即是无生的大空性,这样便永远也不可能解脱;虽然诸佛菩萨所幻化出的本尊、空行母等的数量与众生的不清净分别心数量一样多,上师在有分别心的凡夫面前也示现为平常的人身,但上师本尊无生大空性的本性却永远也没有变。

  实际上众生也是如梦如幻、空性的,众生的痛苦也同样是如梦如幻、空性的,真正堪忍的众生与痛苦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存在,正是因为众生不了达如梦如幻和空性,相反还执著为实有的、堪忍的,因此不用说在轮回中住很多年,即使只住一天也会感到痛苦难捱。

  因此见与修不能相互脱节。首先我们应以教证、理证抉择基的本性。在现空二谛中,把诸法抉择为现空无二的大空性,这是从所境上讲的。其次我们应通过道的修行而现前证悟无二大平等的法界本面,这是从能境上讲。所以在修行时,不应仅仅修习单空,而是先修单空、进一步再修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上根者则直接修行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这样才能现前基的本面而证得佛果。如果我们闻思中观后,加深了对现空无二的理解,不但能在白天遇到形形色色的外境时不去执著,而且在晚上梦境中也能得到自在,进而在中阴显现各种景象时也会了知其幻化不实,这样在中阴时即可成就。

  有人认为闻思不是修行,修行则不必闻思,其实,通过对经续论等的闻思,了达其中的意义,本身就已经是伺察修,且也为以后的安住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否则若是泛泛而过,则闻思也没有到位,伺察修也算不上,又如何能安住修呢?闻思就是为了遣除心中的疑惑、明了修行的方法与次第,其目的是为了解脱,而不是无实义的轮回琐事。所以,哪里有清净的闻思,哪里就有如法的修行与成就,若是没有闻思,则又如何如理的修行呢?若是闻思不重要,则本师释迦牟尼佛又何必讲这么多经?诸大论师又何必造这么多论典?这么仔细想想,就会觉得对初业行人来讲闻思极为重要。如果我们努力去闻思的话,会觉得每天讲的都很深奥,而且对《定解宝灯论》中的每一金刚句都想立刻去修行,去体会,这样用不了多久烦恼就明显减轻。但如果仅仅是闻思,不去修持,则还是不能对治烦恼种子,对成就也无意义。

  一般初学者往往不打坐修行还好,打坐时各种烦恼、疑惑便如上半月的月亮一样越来越增上,似乎整个屋子都已被烦恼充满了一样,这是因为没有闻思的缘故。没有闻思的基础,则无法对治各种邪的、错误的分别心,照这样盲修瞎炼,很容易导致风入命脉(心脏)而致疯狂。这也是法王如意宝所再三强调的。

  我们有时对周围的人会觉得讨厌,对画在纸上的本尊像会觉得殊妙无比,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实执深重,正因如此,才使我们一直轮转在六道之中。

  又尽管在闻思中了知不应该分别执著,但在修行中往往会产生这次打坐的效果很好,那次打坐的效果不好等的分别执著。这也是因为闻思所得的定解不深的缘故,故而还应继续努力闻思以及忏悔罪障积累资粮。

  如果打坐的效果不好,心里产生了沮丧情绪的时候,就寻找是谁在沮丧,并通过教证理证来认识沮丧情绪的无生本性,这样它自然就消于法界。不管是在起烦恼时,还是在发信心时,分别心都是无生的大空性,理解后并如此修持,则相续中便不再生起猛厉的取舍,而且对密宗的五毒即是五智也会有相似的定解。所以对有一定闻思的人,一切境界皆成了修行的助缘。

  现在大家正在听讲的时候,观察一下我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安住在哪里?最后又到哪里去了?实际上这声音本来就是如幻的空性,虽是空性但能听到,虽能听到但本身又是空性。这就是缘起法,是现空无二的双运。

  佛安住于现空无二之中,听一切声音都是清净的现空双运,而凡夫听到后则随之产生贪嗔等烦恼,这便是没有对现空双运产生甚深定解的缘故。

  理解了现空无二的法界本性,会对赐予灌顶、传授窍诀、讲解密续的金刚上师产生出极大恭敬心、报恩心与信心。有了信心,证悟便为时不远了。

  无量无边的金刚上师、本尊都是法界的幻变,如果安住在了法界本性之中,则所有的上师、本尊都与自己无二无别了。

  大圆满在行住坐卧中都可以修。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让分别心慢慢安静下来,不去管他,然后象小偷悄悄凑近一户人家的窗户,观察里面的动静一样,慢慢看看这分别心从哪里来,安住在哪里,到哪里去了?最后会了知一切都是跟虚空一样的大空性。如果这时口里说“证悟了,就象虚空一样”,这样又错了,又在产生执著。这时应修上师瑜伽,祈祷上师的加持,不然有些魔会在这时趁机变化成本尊的形象来扰乱。如果加修上师瑜伽,将一切都观成上师的体性,则任凭魔力再强,也敌不过金刚上师的加持。

  不仅对本尊,就连平时见到的人、动物、房屋等情器世界都应观为金刚上师的本性,因为这些不清净法在究竟上讲也都是大圆满智慧的自现,修宁提派大圆满的人,一切都可成为增上修行的助缘,内在的分别心被调伏后,外境的一切都成了眷属,而获得彻底的自在,就象文殊菩萨能以智慧加持魔王,使其宣说佛法,虽然魔王相续中没有菩提心与智慧,但他也不得不说法。

  金刚上师在显现上无论名望高或低、福报大或小,或是有众多的眷属,或是住于简陋的山洞中,但只要能使自己对心的本性有所认识,就是有缘份、有加持力的金刚上师。

  如果对无生的空性有了一些体会,则无明障垢就会显得特别的软弱无力。这就象阳光透进千年暗室时,千年的黑暗刹那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些人在提起空性时,往往会认为是不了义的观点,提起现空无二时,会说:“对、对,一切外境都是现空无二。”却忘了自己的分别心也正是空性,也正是现空无二。在打坐修持时,智慧不会从外面跑进来,自己观察并认识了心的本性,这就是智慧。

  过去诸佛因为安住了现空无二的心性而成佛,未来诸佛亦将如是,现在诸佛亦如是。在《大幻化网根本续》第十二品颂词中云:“十方际与四时中,遍寻不得圆满佛,心性即是圆满佛,莫从他处寻找佛。”

  修行时,身体前面留出一块空间,然后眼光落在这片虚空约一二尺左右的地方,这时慢慢将自己的分别心与这片虚空融为一体,过不了多久,便会清楚地了知自心无生大空性的本体,但又无法用语言明确地表达,这时便具有了真正的正见。如果尽管无法用语言表达,但心中还有疑虑,则还是在阿赖耶或阿赖耶识上,二者的差别就只这么一点点。

  我们有没有在梦中忆念《定解宝灯论》等的金刚句?有没有修持如幻如梦等的习气?如果没有,则表明闻思还不够。

  上面辨析破遮他宗,下面建立自宗的观点。

  丁二、立自宗

  分四:一、宣说二谛无偏双运之法性乃一切经续窍诀无误之密意;二、以证悟双运法性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续部的高下;三、破除对此观点的妨难;四、摄义

  戊一、宣说二谛无偏双运之法性乃一切经续窍诀无误之密意

  是故前译自宗者,基道果之诸法名,

  常与无常二谛等,远离一切诸偏袒,

  唯以双运立宗派。

  由于上述二谛或现空互相脱离之观点不符合实相,故前译宁玛巴自宗认为诸法的胜义本性是无生的大空性,同时,这大空性又有如幻如梦的缘起显现或如来藏之大光明显现,即现空是无二的大双运。在安立蕴界处等基,三十七菩提分法、六度等道,无愿等果的名称时,都远离了分别心所假立的常与无常、胜义与世俗等边执,不偏堕于任何一边,唯以现空大双运而安立。在本基上,究竟的法界本性是大光明与大空性的双运;在修道时,也是修福慧二种资粮的双运;在佛果上,是法身与色身的双运。远离了现或空等一切的偏袒,而以平等双运的圆融观点建立自宗。

  关于双运的含义,并不是分别心所认为的有两种东西融合到了一起,而本来就是无法分开的一体,如本论后面所云“可许同体面异分”。就象龙树菩萨所说的:“是故远离戏论边,此乃中观双运义。”

  中…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