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下▪P9

  ..续本文上一页圆满的人是否不需学《时轮金刚》呢?答案当然不是。因为《时轮金刚》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续典,当年莲花生大师专门造过《时轮金刚》的注释,以玛哈约嘎为主加以大圆满窍诀部的观点进行了解释。按莲花生大师的观点去修,便已与大圆满类似。全知麦彭仁波切也作过广与略的两种注释。《时轮金刚》相对旧密宗来说,虽然侧重于有功用的圆满次第,对方便生的大清净、大平等、大安乐的智慧只是约略地提及,但其方便生的智慧已与大圆满智慧无二无别。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以《时轮金刚》作比喻,说明大圆满是九乘之巅,目的是为了遣除部分新密宗弟子的疑惑,他们认为大圆满不是佛说的续部,也不是九乘之顶,故尔全知麦彭仁波切引用了他们所共许、新密宗中最了义的《时轮金刚》的大空性与方便双运,来证明大圆满是诸续之王,九乘之顶层。

  又新密宗中有认为大圆满是智慧而不是乘,为代表的是萨迦班智达。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明确指出:这是萨迦班智达为相应弟子的不了义宣说,大圆满不但是智慧 ,而且也是单独的一乘。前面引述《般若摄颂》的教证说,乘有因乘与果乘两种,见道、修道的智慧是因乘,无学道的智慧是果乘。所谓因乘也即是渡人的方便,所谓果乘也即是到达的目标。关于果乘,显宗的《入中论》在最后也说:“故佛为众说,无等无别乘。”弥勒菩萨的《宝性论》以及显宗了义的《妙法莲华经》都讲述了究竟唯是佛果一乘。修行大圆满可以一生便证到普贤王如来果位,故是因乘,又是八乘的究竟,故是果乘。新旧密宗的究竟意趣完全一致,只是新密宗把密宗包括在大乘中,旧密宗着重、广大地抉择了究竟的大圆满智慧,将其独立于一般意义上的大乘之外,安立为最无上的一乘。

  无上续中第四灌,着重宣说此道智,

  诸续密意之精华。

  而无上大圆满续中的第四灌顶,着重宣说了修道的智慧,这是诸续密意的精华所在。

  “无上续”是指旧密宗六续中的最高大圆满续。六续中的前三续“事续”、“行续”、“瑜伽续”与新密宗中的前三续一致,而旧密宗把四续中的无上瑜伽续又分为玛哈约嘎(父续)、阿努约嘎(母续)、阿底约嘎(无二续),故成为六续。

  无上续部有宝瓶、秘密、智慧、句义四种灌顶,“第四灌”即是指句义灌顶。旧密宗着重宣说的是方便生的智慧,并且是以部分的智慧直接安住而修。新密宗对第四灌也有宣说,但或是间接提到,或是略说,如《密集金刚》中以“第四灌智亦复然”简略带过,在修法上新密宗着重于方便功用方面的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这是新旧密宗的主要区别,也是旧密宗中“无上续中第四灌”是“诸续密意之精华”的原因所在。

  在九乘佛法中,生、圆次第相对于大圆满,犹如第七、八层楼相待于最高的第九层楼,也尚未圆满究竟的佛智,新密宗与显宗大乘更需要通达大圆满智慧后方能圆满成佛。其余诸乘虽然也有了义的宣说,但未经明说,故大圆满是了义中的极了义。

  这是全知麦彭仁波切主要依照荣素班智达的观点而作的宣说。

  下面用比喻进行说明:

  如金十六炼极净,余乘宗派经观察,

  越来越净此究竟。

  黄金经过十六次提炼后变得极为纯净,无丝毫杂质。正如这样,余下的八乘暂时在当机众生面前各自是最殊胜最了义的,但是经过仔细观察后,越往上面越来越清净,最终到顶乘大圆满时,便达到了最究竟处。

  大圆满中一切诸法在二谛中平等,都是无生的空性,下面八乘的一切功德在顶乘大圆满中都已具足、圆满。比如,小乘破有边执著的人无我空性,大乘随理唯识的遍计法空性,中观自续派在胜义中一切都是空性,中观应成派的诸法本来无生的大空性,外续部的究竟佛果基的本性为无生的大空性都已包含在了大圆满的自性大空性中,而各自的不了义均已远离,如小乘认为实有的无分微尘与刹那分别心,随理唯识实有的依他起,自续派的分开二谛,应成派虽然已抉择到了无生的大空性,但是对大平等、大清净只是简略地宣说,且对远离四边的大空性尚留有的空执,这些不足之处在大圆满中都已不存在。又外续部在出定时将本尊与自己执著为有好坏之分,入定时才与自身融为一体,第七乘玛哈约嘎与第八乘阿努约嘎着重于方便功用的生圆次第,这些观待于大圆满安住于胜义智慧的修法都还只是不了义修法。

  大中观、大手印法门在证悟之前也与大圆满有很大的差别。大中观是以伺察的分别心去相似修大空性,大手印的正行首先也以止的分别心相似而修胜义,最后产生胜义的智慧,大圆满则是一开始直接以智慧而修。

  对下面八乘抉择得越广、越细,就越会对顶乘大圆满产生坚定不退的信心。

  是故无垢智慧量,成立此义之理趣,

  若思诸续密意疏,尤其法贤理观察,

  离魔成熟不夺智。

  因此通过无垢智慧量的观察,可以成立此大圆满义为最究竟无上的修法,是无学道如来所安住的境界。如果对续部,诸大成就者的注疏,如无垢光尊者的《四心滴》、《七宝藏》等,尤其是法贤尊者(荣素班智达)在《入大乘论》等论著中的论述,经过仔细观察后,会远离外、内魔的损害,相续中成熟稳定的、不为外力所夺的大智慧。

  抉择大圆满见的三种无垢智慧是:诸佛菩萨的教量、作为根据的理量、上师的窍诀量。

  若有人说大圆满不是佛所宣说,或不能去修,如果此人是圣者,则是以大悲心为相应根器弟子的不了义宣说,如果尚未证悟,则无疑造下了堕入无间地狱或金刚地狱的因。因为大圆满不但是最无上的成佛捷径,而且是佛亲口所说,并且是龙钦绕降尊者、荣素班智达等大成就者以教理广为证明的。如果暂时不能理解,则应通过认真祈祷上师三宝,在善知识面前闻思显密的甚深经论,最后必然能够理解接受。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遇到何种违缘,都不能诽谤大圆满法。

  魔分外魔与内魔,外魔容易降伏,内魔从了义上讲即有执著的分别心,大圆满的彻却(直断),正是对治这内魔分别心最无上的方便。

  “法贤”即荣素确让的义译,弥勒菩萨在《经观庄严论》中曾对法贤作过授记。他的《入大乘论》与《黑蛇总纲论》抉择了大圆满为九乘之巅。在《黑蛇总纲论》中,他以黑蛇为比喻,论述了最了义的智慧是大圆满的智慧。在《入大乘论》中,总结了大圆满的八个不共特点,即诸续之王、显密诸乘之顶、诸佛法之源、诸圣教之总疏、诸如来之捷径大道、诸善逝之究竟密意、未来瑜伽士的修行大道、一切佛究竟圆满的法身果。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以大圆满观点论述玛哈约嘎时,也引用了上述八大特点中的六个。论中讲述大圆满的窍诀并不是有相坛城、手印等道续,而是在三续中所述有佛有众生之前不可思议的大空性与大光明双运的基本性,以及安住于无取舍本来清净胜义本性的修道,和证得了基本性的果,并且基道果无有任何差异。又道续分成十一续,每一续的最后都是以大圆满殊胜的见、修而解释,比如在手印、密咒品讲没有手中所结的手印、口中所念的咒语等等。理解了大圆满后,便会产生坚定不退的信心,相续中会产生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清净安乐,这时的智慧比虚空还广,比大海还深,已与文殊菩萨相同,不会退转。

  己三、抉择其义的宗派超胜一切道乘之理由

  下面讲大圆满非心所的境界:

  然而见之正行义,若以偏执现空等,

  说为心与心所境,则已非说宣说故,

  智者密意皆相违。

  然而若将大圆满正行见的意义或偏执为显现,或偏执为单空,或者认为在究竟上还有堪忍的取和舍,或者认为究竟法界中有个不可思议的本体,但又是实有法,可以用分别心了达,就如同外道不可思议的我一样,或者认为基本性的光明是第六意识中很细的心或心所的对境,这就把超离言思的大圆满作了宣说,而与大圆满在人间的初祖嘎绕多杰(极喜金刚)等诸大智者的密意完全相违了。

  在显宗了义经典与密宗续部中,都论述了究竟境界不可思议,如般若经典中说“不可言思智慧到彼岸”,其余经续中也说“各别自证智慧之行境”,也即胜义本性是自证智慧境界,而远非分别心所能了达。

  少数人学了大圆满后,认为自己已经产生了大圆满正见,因而心中生起傲慢,这正表明他没有产生大圆满的正见,因为大圆满一开始便已是以部分的智慧去契入,已远离了这些庸俗分别念,另外若自知未产生正见而自谓已产生,则根本戒都会因此而违犯。

  下面解释大圆满非心与心所的对境的理由:

  由于阿底约嘎者,现空不可思议智,

  是故唯离不净心。

  由于阿底约嘎(大圆满的梵语音译,意译即明点瑜伽)是显现与空性都远离了四边、八戏,是本来的大清净与大平等双运的大圆满本性,这在凡夫分别心面前成了不可思议的智慧,因此可以说它只是远离了凡夫不清净的分别心与心所。

  接下来介绍大圆满的彻却(直断)与妥嘎(顿超)的修法:

  于此分二直断见,抉择本净之空分,

  光明顿超能抉择,自成身智之自性,

  深解内明童瓶身。

  大圆满极密部又分二个部分:一是直断见,抉择的是万法本来清净的空性方面;二是光明顿超部分,抉择的是五身与五智的自性方面,而能对内明童瓶身产生深刻的信解。

  大圆满分外内密的心部、界部、窍诀部三部。窍诀部又分为外、内、密、极密四部。颂词中的“此”即是指窍诀部中的极密部。

  “于此分二”,极密部又分为彻却(直断)与妥嘎(光明顿超)两种。其中直断见侧重于抉择心的本性中本来清净的大空性方面,直断中“直”的意思不是将来,而是在现在安住于大圆满心的本性当下,就直接断除二取执著的分别心,安住在无生的明空大双运中。如果对大空性没有疑惑,以智慧稳定…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