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五)▪P3

  ..续本文上一页,罪垢自消,如赫日正中,霜雪何有。闉大感悟,遂一心称佛名,请僧为之助,累月。

  有一天他生病了,儿子请清照律师来看他。律师说:“达夫平生跟慧亨相好,岂能不知道末后大事!(“慧亨”是清照律师的名字。“末后大事”就是人生归宿的大事。)”这时候他问:“你是说“心净则土净”吗?”清照说:“一切时中没有杂念染污吗?”他说:“做不到。”清照说:“这样怎么能心净土净呢?”他说:“经上讲:“一称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怎么回事?”清照说:“阿弥陀佛有大誓愿、有大威德,光明神力不可思议,具体如经中所说。所以一称佛名自然消灭罪垢,就像太阳悬在中天光明朗照时,地上哪有霜雪呢?(一经赫日照耀,霜雪自然化去;一称万德佛名,罪垢自然消除。)”他听到这番开示,生起大感悟。一心称念佛名,请僧人助念。经过一个月。

  最后清照至,闉曰,此来何晚,已烦观音势至降临甚久。清照与众僧同举佛名,闉安然而化。(乐邦文类)

  最后清照律师又来看他,他说:“来得怎么这么晚?已经烦劳观音、势至二菩萨降临很久了!”清照就和众僧同唱佛名,就这样安然圆寂。

  宋冯楫,字济川,蜀遂宁人也。由太学登第。初参佛眼远禅师,有省。复参大慧杲禅师,入山结夏,深有悟入。已而兼修净业,作弥陀忏仪。

  宋朝冯楫,字济川,四川遂宁人。由太学登第(就是被录取为进士)。最初参佛眼禅师有省。之后又参大慧禅师。这一年入山结夏时,深有悟入。以后兼修净业,作有《弥陀忏仪》。

  绍兴中,出帅泸南,率道俗作系念会,以西方为归。时经建炎兵乱后,名刹藏经多残毁。乃捐俸钱,造大藏经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数,分贮诸刹。后知邛州。二十三年秋,乞休,预报亲知,期以十月三日告终。

  绍兴年间,他在泸南领兵,率僧俗大众做系念法会,以西方为归。当时经过建炎兵乱后,古名刹的藏经多有毁坏。他捐出俸钱,造大藏经四十八部,小藏(四大部)也是四十八部,分别储藏在各大名刹。

  后来他管理邛州。二十三年秋天请求退休。事先告诉亲友,准备在十月三号去世。

  至期,令后厅置高座,见客如平时。日将午,具衣冠,望阙肃拜,请漕使摄州事。著僧衣,据高座,嘱诸官吏道俗各宜向道,建立法幢。遂拈拄杖按膝,泊然坐化。

  到了这一天,他叫人在后厅设置高座,还像往常一样接见客人。

  快到中午时,他穿好衣冠,望着京城礼拜。随后请漕使代理邛州事务(“漕使”就是管理水陆运输的官员)。接着穿上僧衣,坐在高座上,嘱咐官吏道俗一心向道、建立法幢。然后提拄杖按在膝盖上,寂然圆寂。

  漕使曰,安抚去住,如此自由,何不留一偈,以表异迹。楫复张目,索笔书曰,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尽,龟哥眼赤。有语录颂古行世。(五灯会元,莲宗宝鉴)

  漕使说:“安抚去来如此自由。何不留一偈表明奇异的修行?”冯楫又睁开眼,拿笔写下一偈:“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尽,龟哥眼赤。”有语录、颂古行于世。

  宋吴秉信,字子才,明州人。绍兴中,官于朝。与秦桧忤,斥为党人。归而筑庵城南,日夕宴坐。制一棺,夜卧其中。至五更,令童子叩棺而歌曰,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闻唱,即起习禅诵。

  宋朝吴秉信,明州人。绍兴年间在朝廷做官,因为和秦桧意见相左,而被贬为党人。

  后来他回家在城南建了一所房子,早晚都在里面打坐。事先制备一口棺材,夜晚就睡在棺材里。到五更天亮时,叫童子敲着棺材唱歌:“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吴信叟快回家!三界犹如火宅,无一处安稳,西方净土有莲胎,快回家!)”就是这首歌每天早晨唱给他听,他清早听到这首歌就起来禅坐、念诵。

  久之,桧死,以礼部侍郎召。寻出知常州。二十六年,复被召。至萧山驿舍,坐,顷之,令家人静听,咸闻天乐之音。即曰,清净界中,失念至此。金台既至,吾当有行,言讫而逝。(佛祖统纪)

  过了很久,秦桧死了,朝廷又以礼部侍郎把他招回。不久又出任常州知府。

  绍兴二十六年,又被朝廷招回。当他路过萧山住在驿站的旅舍中时,当时他端坐,一会儿,让家人安静倾听,都听到天乐之音。他说:“清净界中,失念至此,金台既至,吾当有行。(清净法界里,因为失去正念而来到娑婆世界。现在金台已到,我要走了。)”说完就往生了。

  宋李秉,不详其所出。绍兴末,为内廷官,历三朝,爵武功大夫,管御药院,乞宫祠以去。秉壮岁,慕禅宗,参净慈自得禅师,有省。已而归心净土,刻龙舒净土文以劝世。持诵谨笃,逾三十年。子元长,偕诸同好,结净业会于传法寺,秉与焉。

  宋朝李秉,不清楚他的出身。绍兴末年,是宫廷中的官员,经历三朝,爵位是武功大夫。当时管理皇宫的御药院,乞宫祠以辞去官职。

  李秉壮年时希慕禅宗,参净慈自得禅师有省。不久归心净土,刻《龙舒净土文》劝导世人。他持诵恭敬、坚定,有30年的修行。儿子元长偕同好友在传法寺结净业会,他也参与法会。

  嘉泰四年秋,有疾,减食却剂,神色逾警。及冬,梦中忽见弥陀现相。越七日,陵晨,见金华满室中。呼二子掖起,别亲友。索笔书曰,六十一年尽乱道,些儿见处却也好。而今蓦直往西方,万劫长离生死老。置笔,整手结印而逝。(乐邦文类。秉盖武臣直内廷者,往生集,误以为中官,考宋制,中官无乞祠之例,且又安得有二子耶。)

  嘉泰四年秋天,他生病了,当时饭量减少,谢绝医药,神色却更加机警。到了冬天,梦中忽然见到阿弥陀佛现相。过后七天的凌晨,见到金色莲花充满房屋。他叫两个儿子扶他起来,跟亲友告别。要来笔写道:“六十一年尽乱道,些儿见处却也好,而今蓦直往西方,万劫长离生死老。”笔一放,就结着手印而圆寂。

  宋陆沅,字子元,会稽山阴人。累官至太府寺丞。寻外转,历提举福建市舶。已而得罪,闲居,家明州横溪之上,居常持法华经。晨起,即澡浴焚香,首唱偈曰,盥手清晨贝叶开,不求诸佛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他断,劫火光中舞一回。然后开卷而读,不缓不急,声如贯珠,日周一部。如是三十年。年登八十,增至三部。复诵弥陀佛号,一意西驰。

  宋朝陆沅,会稽山阴人,官升到太府寺丞。不久外调,担任福建市舶(福建地区管理海港船舶和关税的官员)。后来被论罪而免官闲居,家住在明州横溪之上。平时持《法华经》,早晨起来就沐浴、烧香,首先唱偈子说:“盥水清晨贝叶开,不求诸佛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他断,劫火光中舞一回。”之后开卷读经,不缓不急,声音犹如贯珠,每天读一部。这样经历有30年。到80岁时,增加到日诵三部。又念阿弥陀佛,一心西归。

  年八十五,沐浴,易服而化。口鼻间出莲华香郁然,弥日方息。事在绍熙五年。(渭南文集,法喜志,法华持验记)

  85岁的一天,他沐浴后换好衣服就往生了。当时从口鼻中发出浓郁的莲花香气,一整天才消失。这是绍熙五年的事。

  

《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