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宗鏡錄》

「諸宗部」經文2016卷48頁碼:P0415
宋 延壽集

  《宗鏡錄》一百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水月鏡像。有生滅耶。汝能知之。無所不備。諸聖所以降靈垂範。廣述浮言。蓋欲顯法身本寂。令歸根耳

  黃檗和尚雲。達磨西來。唯傳一心法。直下指一切衆生心。本來是佛。不假修行。但今識取自心。見自本性。莫別求法。雲何識自心。即如。今言語者是。汝心。若不言語又不作用。心體猶如虛空相似。實無相貌。亦無方所。亦不一向是無。只是有而不見。又雲。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與衆生一心。更無有異。不如言下自認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

  丹霞和尚雲。汝等保護一靈之物。不是汝造作得。不是汝詺邈得。吾此地無佛。無涅槃。亦無道可修。無法可證。道不屬有無。更修何法。唯此余光。在在處。處則是大道

  水潦和尚雲。若說一法。十方諸佛收入一法中。百千妙門在一毛頭上。千聖同轍。決定不別。普照十方。猶如明鏡。心地若明。一切事盡皆看破。從上已來。以心傳心。本心即是法

  仰山和尚雲。頓悟自心無相。猶若虛空。寄根發明。即本心具恒沙妙用。無別所持。無別安立。即本地。即本土

  大顛和尚雲。老僧往年見石頭和尚。問曰。阿那個是汝心。對雲。言語者是心。被師喝出。經日卻問。前日既不是心。除此之外。何者是心。師雲。除卻揚眉動目一切之事外。直將心來。對雲。無心可來。師雲。汝先來有心。何得言無心。無心盡同謗。我。時于言下大悟。即對雲。既令某甲除卻揚眉動目一切之事。和尚亦須除之。師雲。我除竟。對雲。將示和尚了也。師雲。汝既將示我心如何。對雲。不異和尚。師雲。不關汝事。對雲。本無物。師雲。汝亦無物。對雲。既無物。即真物。師雲。真物不可得。汝心現量意旨如此也。大須護持

  叁平和尚偈雲。即此見聞非見聞。無余聲色可呈君。個中若了渾無事。體用無妨分不分。又偈雲。見聞知覺本非因。當體虛玄絕妄真。見相不生癡愛業。洞然全是釋迦身

  安國和尚雲。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者。不住色。不住聲。不住迷。不住悟。不住體。不住用。而生其心者。即是一切處而顯一心。若住善生心。即善現。若住惡生心。即惡現。本心即隱沒。若無所住。十方世界唯是一心。信知風幡不動。是心動。有檀越問。和尚是南宗北宗。答雲。我非南宗北宗。心爲宗。又問。和尚曾看教不。答雲。我不曾看教。若識心。一切教看竟。學人問。何名識心見性。答。喻如夜夢。見好與惡。若知身在床。上安眠。全無憂喜。即是識心見性。如今有人。聞作佛便喜。聞入地獄即憂。不達心佛。在菩提床上安眠。妄生憂喜

  歸宗和尚雲。即心是佛。徹底唯性。山河大地。一法所印。是大神咒。真實不虛。是諸佛之本原。菩提之根骨。佛何者是。即今言下是。更無別人。經雲。譬如一色。隨衆生見。得種種名。一切法唯是一法。隨處得名

  大悲和尚雲。能知自心性含于萬法。終不別求。念念功夫。入于實相。若不見是義。勒苦累劫。亦無功夫

  草堂和尚雲。夫帝網未張。千璎焉觌。宏綱忽舉。萬目自開。心佛雙照。觀也。心佛雙亡。止也。定慧既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心佛既然。則萬境萬緣無非叁昧也

  百丈慧海和尚。因撥火示沩山靈祐。因茲頓悟。百丈乃謂曰。此暫時岐路。經雲。欲見佛性。當觀因緣時節。時節既至。如迷忽悟。似忘忽憶。方省舊道己物不從他得。是故祖師雲。悟了同未悟。無心得無法。秖是無虛妄凡聖等心。本來心法。元自備足。是汝今既爾。善自護持。又廣語問雲。見不。答。見。又問。見複如何。答。見無二。既雲無二不以見見于見。若見更見。爲前見是。爲後見是。經雲。見見之時。見非是見。所以雲。不行見法。不行聞法。不行覺法。諸佛疾與授記。又雲。自心是佛。照用屬菩薩。自心是主宰。照用屬客。如波說水。照萬有以顯功。若能寂照。不存。玄旨。自然貫于今古。如雲神無照功。至功常存。又雲。如今欲得蓦直悟解。但人法俱泯。俱絕。俱空

  盤山和尚雲。大道無中。複誰前後。長空絕迹。何用量之。空既如是。道豈言哉。心月孤圓。光吞萬像。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複是何物。譬如擲劍揮空。莫論及之不及。斯乃空輪無迹。劍刃非虧。若能如是。心心無知。全人即佛。全佛即人。人佛無異。始爲道矣

  大梅和尚。初問馬祖。如何是佛。答。即汝心是。問。如何是法。答。亦汝心是。問。祖無意耶。答。汝但識取自心。無法不備。後住梅山。示衆雲。汝等諸人。應當各自明心達本。勿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汝等欲得其本。但識取汝心。此心元是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之根本。但心不附一切善惡而生。即知萬法本自如如。時有學人。問。心外別無法耶。答。祖佛是汝心生耳。心是萬法之本。豈別有法過于心耶。釋曰。如六祖雲。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以諸佛是極善邊際。衆生是極惡邊際。以善惡收盡一切法。故雲若不思量。全歸心體。但有微毫之法。皆是思想心生。如寒山子頌雲。萬機俱泯迹。方見本來人。泯之一字。未必須泯。以心外元無一法。所見唯心。如谷應自聲。鏡寫我像。秖謂衆生不達。鼓動心機。立差別之前塵。如空華起滅。織無邊之妄想。似焰水奔騰。不複一心本源。故令泯絕。若入心體。雖雲湛然。不落斷滅。自然從體起用。周遍恒沙。又大梅雲。此心法門。真如妙理。不增不減。種種方便。善能應用。當知總是此性本來具足。不生不滅。能知叁世一切作用。所以雲。我觀久遠。猶若今日。常在于其中。經行及坐臥

  岩頭和尚雲。于叁界中。有無。唯自己知。更無余事。但識自己本來面目。喚作無依。神蕩蕩地。若道別有法有祖。賺汝到底。但向方寸中看。逈逈明朗。但無欲無依。便得決了。高城和尚歌雲。無相心。能運耀。應聲應色隨方照。雖在方而不在方。任運高低總能妙。尋無頭。複無尾。焰光運運從何起。只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心心複爾。不居方。何處覓。運用無蹤複無迹。識取如今明覓人。終朝莫謾別求的。勤心學。近叢林。莫將病眼認華針。說教本窮無相理。廣讀元來不識心。識取心。了取境。識心了境禅河靜。若能了境便識心。萬法都如闼婆影

  千頃和尚雲。一切衆生。驢騾象馬。蜈蚣蚰蜒。十惡五逆。無明妄念。貪嗔不了之法。並從如來藏中顯現。本來是佛。只爲衆生。從無始劫來瞥起一念。從此奔流。迄至今日。所以佛出世來。令滅意根。絕諸分別。一念相應。便超正覺。豈用教他多知多解。擾亂身心。所以菩提光明。不得發現。汝今但能絕得見聞覺知。于物境上莫生分別。隨時著衣吃飯。平常心是道。此法甚難。學人問。和尚。夜後無燈時如何。師雲。悟道之人。常光現前。有什麼晝夜。問。何不見和尚光。師雲。擬將什麼眼見。學人雲。世人同將現在眼見。師彈指雲。苦哉。一切衆生。根塵相涉。從無始來。認賊爲子。至于今日。常被枷鎖。汝將眼見。意識分別。擬求佛道。即是背卻本心。逐念流轉。如此之人。對面隔越

  惟政和尚雲。古聖今聖。其理齊焉。昔日日。今日日。照不兩鮮。昔日風。今日風。鼓無二動。一滴之水潤焉。大海之水潤焉。又頌雲。一念得心。頓超叁界。見無所見。貪嗔爛壞

  牛頭山忠和尚。學人問。夫入道者。如何用心。答曰。一切諸法。本自不生。今則無滅。汝但任心自在。不須製止。直見直聞。直來直去。須行即行。須住即住。此即是真道。經雲。緣起是道場。知如實故。又問。令欲修道。作何方便而得解脫。答曰。求佛之人。不作方便。頓了心原。明見佛性。即心是佛。非妄非真故。經雲。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又問。真如妙法。理智幽深。淺識之徒。如何得見。答曰。汝莫謗佛。佛不如是。說。一切諸法。非深非淺。汝自不見。謂言甚深。若也見時。觸目盡皆微妙。何以高推。菩薩。別立聖人。且如生公雲。非曰智深。物深于智耳。此傷不逮之詞耳。汝莫揀擇法。莫存取舍心。故雲法無有比。無相待故。夫經者。以身心爲義。華嚴經雲。身是正法藏。心爲無礙燈。照了諸法空。名曰度衆生

  夾山和尚雲。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

  大安和尚雲。汝諸人各自身中。有無價大寶。從眼門放光。照破山河大地。耳門放光。領覽一切善惡音聲。六門晝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叁昧。汝自不識。在四大身中。內外扶持。不教傾側。兩腳牙子。大檐得石二檐。從獨木橋上過。亦不教伊倒地。且是什麼。汝若覓毫發。即不可見。故志公雲。內外推尋覓總無。境上施爲渾大有

  長沙和尚偈雲。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爲衆刹。悟時刹海是真心。身界二塵元實相。分明達此號知音。又學人問。盡法界衆生識心。最初從何而有。偈答雲。性地生心主。心爲萬法師。心滅心師滅。方得契如如

  龍牙和尚雲。夫言修道者。此是勸喻之詞。接引之語。從上已來。無法與人。只是相承種種方便。爲說。出意旨。令識自心。究竟無法可得。無道可修。故雲菩提道自然。今言法者。是軌持之名。道是衆生體性。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壞時。此性不滅。喚作隨流之性。常無變異。動靜與虛空齊等。喚作世間相常住。亦名第一義空。亦名本際。亦名心王。亦名真如解脫。亦名菩薩涅槃。百千異號。皆是假名。雖有多名。而無多體。會多名而同一體。會萬義而歸一心。若識自家本心。喚作歸根得旨。譬如人欲得諸流水。但向大海中求欲識萬法之相。但向心中契會。會得玄理。舉體全真。萬像森羅。一法所印

  德山和尚雲。若有一塵一法。可得。與汝執取生解。皆落天魔外道。只是個靈空。尚無纖塵可得。處處清淨。光明洞達。表裏瑩徹。又雲。汝莫愛聖。聖是空名。更無別法。只是個炟爀靈空。無礙自在。不是莊嚴修證得。從佛至祖。皆傳此法而得出離

  牛頭下佛窟和尚雲。若人不信一文殊說。十方文殊一時說。一佛涅…

《宗鏡錄一百》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