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氏稽古略》二 ▪第5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死者數千人。後矯诏送太後永甯宮(竟卒于金墉城)征宣帝子汝南王亮爲太宰。與太保衛瓘皆錄尚書事。執政竟瓘惡衛軍將軍楚王玮(帝之弟也)剛愎好殺。罷其軍。權遣之國玮忿怨。六月後使帝手诏賜玮。免亮及瓘官。玮遂勒本軍矯诏執亮瓘殺之。太子少傅張華使董猛說賈後。宜以玮專殺之罪誅之。後亦欲殺玮。華白帝遣殿中將軍王宮赍驺虞幡麾衆曰。楚王矯诏勿聽也。衆釋仗走執玮下廷尉斬之。于是賈後專朝矣(帝紀)
元康六年丙辰。西竺沙門耆域。初來交廣。既達襄陽。此年至洛陽。見比丘衣服華麗乃曰。大違戒律非佛意也。太守滕永文兩腿攣屈。經年不能起行。求域治之。域以淨衣楊枝拂之者叁。滕即能行。域知世之將亂。乃辭歸天竺。有僧乞言爲誡。域令會衆。衆集。域升座曰。守口攝身意。慎勿犯衆惡。修行一切善。如是得度世。言訖便默。衆遮道請中食者數百人。域許之。明日域分應其家。各喜其來。及發洛南徐行。而追者莫及。域以杖畫地曰。于此訣矣。是日有出長安者。見域在大寺。有賈胡濕登者。其夕會域宿于流沙(本傳)
己未元康九年。賈後計謀廢太子遹。以帝弟成都王穎鎮邺。以宣帝弟之孫河間王颙鎮關中
庚申永康元年正月。賈後殺太子遹于許昌。四月趙王倫(宣帝第九子也)以孫秀計討賈後。廢爲庶人。斬賈谧。倫陰與孫秀謀篡位。先除朝望且報宿怨。執張華裴頠解系等斬之。倫矯诏賜賈後死谥故太子遹曰愍懷。秋八月。孫秀以宿恨害石崇。诏加相國倫九錫
辛酉永甯元年正月。相國倫使散騎常侍義陽王威逼奪帝玺绶。使禅位于倫。倫備法駕入宮。即皇帝位。改元建始。帝出居金墉城。惠帝弟齊王冏。成都王穎河間王颙。常山王又等。四月起兵討倫。斬孫秀等于中書省。迎帝于金墉城複位。賜倫死並收其子荂(妨無切)誅之。六月诏齊王冏爲大司馬加九錫(九錫見王莽下)。常山王改封長沙
壬戌大安元年。齊武闵王冏既得志頗驕奢擅權。中外失望。主簿顧榮東曹掾張翰皆慮禍及翰因秋風起思菰菜莼羹鲈魚脍歎曰。人生貴適志耳。富貴何爲。即引去榮故酣飲不省府事。河間王颙上表陳冏罪狀。且言。勒兵十萬。欲與成都王穎.新野王歆.範陽王虓會洛陽。請長沙王乂。廢冏還第。以穎代冏輔政。颙遂舉兵。帥張方等趍。洛陽。遣使邀穎。十二月颙表至。冏大懼。張方帥兵二萬軍新安。檄長沙王乂使討冏。乂將左右百余人入宮閉諸門。奉天子攻大司馬府。連戰叁日。冏衆大敗。大司馬長史趙淵執冏以降。冏至殿前。帝恻然欲活之。乂叱牽出斬于阊阖門外。同黨皆夷叁族。長沙王乂雖在朝廷。事無巨細皆就邺。咨大將軍穎。穎以孫惠爲參。將陸雲爲右司馬是歲陳留王薨。谥曰魏元皇帝
癸亥 大安二年成李特建 初元年前涼 張軌慕容廆始出仕代拓跋祿官後曰昭帝九年
大將軍穎恃功驕奢。百度弛廢甚于齊王冏。時嫌長沙王乂在內不得逞其欲。八月穎與河間毛颙共表乂專擅朝廷。起兵誅之。颙以張方爲都督。將兵自函谷東趍洛陽。以平原內史陸機爲前將軍。督石超等軍南向洛陽屯于河橋。诏以乂爲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以禦之。十月大尉乂奉帝與陸機戰于建春門。機軍大敗赴七裏澗。死者如積水爲之不流。石超遁去。穎收機殺之。並其弟雲張方兵逼京師
甲子 晉 永興元年漢劉淵據平陽 元熙元年成雄即成都王位 建興元年前涼 張軌慕容廆 廆戶賄切代 拓跋十年
長沙厲王乂。屢與大將軍穎戰。正月東海王越(宣帝弟之孫也)慮事不濟。潛與殿中諸將夜收乂送別省啓帝。下诏免乂官置金墉城。越欲殺乂以絕衆心。乃遣人密告張方。方取乂至營殺之。大將軍穎入京師。複還鎮于邺。诏穎爲丞相。加東海王越守尚書令。穎表盧志爲中書監參署丞相府事。河間王颙還鎮長安。二月丞相穎表廢皇後羊氏幽于金墉城。廢皇太子覃爲清河王。诏以穎爲皇太弟。乘輿服禦皆遷于邺。穎僭侈日甚。嬖幸用事。大失衆望。司空東海王越與乂故將右衛將軍陳胗等謀討之。河間王颙遣張方鎮洛陽穎拒之。由是颙穎有隙。七月戊戌複皇後羊氏及太子覃。己亥越等奉帝討穎。穎遣石超帥衆五萬拒戰。乘輿敗績于蕩陰。百官侍禦。皆散侍中嵇紹朝服下馬登辇。以身衛帝。穎兵斫紹。血濺帝衣。帝墮草中亡六玺。帝如邺幸穎營司空越奔下邳。八月複廢太子賈及羊氏。司空越弟東瀛公騰王浚合兵擊穎將王斌大破之。邺中大震。百僚奔走。士卒分散。廬志勸穎奉帝還洛陽。颙將張方擁兵專製朝政。太弟穎不得複預事。張方在洛既久。兵士剽掠衆情喧喧。十一月張方劫帝遷都長安。軍人分爭府藏。魏晉以來蓄積掃地無遺。帝入長安複皇後羊氏。诏太弟穎以成都王還第。更立豫章王熾爲皇太弟。帝兄弟二十五人。時存者唯穎熾及吳王晏。晏材質庸下。熾沖素好學。故太宰颙立之(帝紀)
乙醜 晉 永興二年漢 元熙二年成 建興二年前涼 張軌慕容廆代
東海中尉劉洽。以張方劫遷車駕。勸司空越起兵討之。七月越傳檄山東征鎮雲。欲紏率義旅奉迎天子還複舊都。于是範陽王虓(許支切)及王浚等。共推越爲盟主。浚遣其將祁弘。帥突騎鮮卑烏桓爲越先驅。太宰颙大懼。斬張方首送越
丙寅 晉 光熙元年漢 元熙叁年大成雄即皇帝位 晏平元年前涼 張軌容慕廆代
夏五月。祁弘等西入關。太宰颙單馬逃入太白山。弘等入長安奉帝東還洛陽。以司空越爲太傅錄尚書事。範陽王虓鎮邺。南陽王模鎮許昌。王浚幽州刺史。穎爲劉輿所殺。颙爲南陽王模所殺 十一月帝崩
懷帝
諱熾。字豐度。武帝第二十五子。永興元年立爲皇太弟。光熙元年十一月惠帝崩。皇太弟即帝位。永嘉五年爲漢兵所執。遷帝及六玺于平陽(今晉甯路冀州之域)。漢主聰封帝爲特進左光錄大夫平阿公。壬申年又封曰會稽郡公。癸酉年二月帝遇害。壽叁十歲 (永嘉六)
丁卯 晉 永嘉元年漢劉淵 元熙四年大成李雄 晏平二年前涼 張氏慕容廆代 拓跋戊辰 永嘉二年漢淵即皇帝位 永鳳元年晏平叁年前涼代己巳 永嘉叁年河瑞元年晏平四年前涼代庚午 永嘉四年淵七月卒子聰立 光興元年晏平五年前涼代猗廬居代稱公後尊之曰穆帝辛未 永嘉五年漢兵執帝漢[聰-囪+(句-口+夕)] 嘉平元年大成 玉衡元年前涼代公壬申 本紀書 永嘉六年嘉平二年玉衡二年前涼代公
愍帝
諱邺。字彥旗。吳王晏之子。武帝之孫也。洛陽不守。懷帝蒙塵。荀組等奉帝爲太子建行臺于長安立社稷。癸酉年二月。懷帝遇害。四月凶問至長安。群臣奉帝即位。改元建興。四年九月。漢大司馬劉曜逼長安。十一月帝謂群臣曰。今厄如此。當忍恥出降以活士民。群臣號泣攀車執帝手。劉曜使宗敞奉帝還宮。丁酉遷帝及公卿以下于其營。辛醜送至平陽。漢主聰以帝爲光祿大夫封懷安侯。丁醜年十二月遇害。壽十八歲 帝長安造通靈。白馬二寺(弘明集) 建興(四)
癸酉 晉 建興元年漢 嘉平叁年大成 玉衡叁年前涼 張氏慕容廆代公
叁月有二佛石像浮海入吳松江扈渎。士民共瞻其浮遊。巫師士庶爭往迎之。風濤[漓-禸]湧。吳縣朱膺者素奉佛。往迎像接之登舟。其輕如羽。佛之背題名。一曰維衛。一曰迦葉。奉安通玄寺(今平江路開元寺也)梁簡文皇帝製記作贊(寺記碑文)
甲戌 晉 建興二年嘉平四年玉衡四年前涼代公乙亥 建興叁年漢拜石勤爲陝伯 建元元年玉衡五年前涼代公丙子 晉建興四年 漢兵執帝漢劉聰 麟元元年大成李 玉衡六年前涼 張寔襲位慕容廆代公 拓跋
西晉華戎譯經道俗十二人。出經律六百卷。建寺一百八十所。度僧尼叁千七百人(弘明集)
右西晉四帝合五十二年移都建康 初曰建業。避愍帝諱改曰建康
雜處中夏接于晉魏之國者 開橫曆列于系統甲子之下方。冉魏不在十六國數
漢劉淵趙劉曜見東晉成帝鹹和叁年
前涼張軌見東晉武帝太元元年
成李特後改曰漢見東晉穆帝永和叁年
後趙石勒見東晉穆帝永和五年
前燕慕容廆初自惠帝大安二年出仕見東晉廢
帝太和五年
前秦符氏見東晉武帝太元十九年
後秦姚氏見東晉安帝義熙十叁年
後涼呂光見東晉安帝隆安五年
西秦乞伏國仁見宋文帝元嘉五年
後燕慕容垂見東晉安帝義熙叁年
南涼禿發烏孤見東晉安帝義熙十年
西涼李暠見宋武帝永初叁年
北涼沮渠蒙遜見宋文帝元嘉十六年
北燕馮氏見宋文帝元嘉十叁年
大夏赫連勃勃見東晉安帝義熙二年
南燕慕容德見東晉安帝義熙五年
元魏西東分理之後 東魏禅于齊。周滅齊。西魏禅于周。周禅隋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釋氏稽古略》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