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氏稽古略》四 ▪第15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翁曰。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師曰。多少衆。翁曰前叁叁後叁叁。翁呼童子均提致茶。又進酥酪。翁拈起玻璃盞問曰。南方還有這個否。師曰無。翁曰。尋常將甚麼吃茶。師無對辭別。翁令童子相送。師問童子前叁叁後叁叁是多少。童召大德師應諾。童曰是多少。師曰。此爲何處。童曰此金剛窟般若寺也。師淒然悟彼翁者文殊也。即稽首童子願乞一言爲別。童說偈曰。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裏無嗔吐妙香。心裏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言訖均提與寺俱隱。懿宗鹹通叁年師至洪州(龍興)觀音。參仰山寂禅師。頓悟心法。後回浙西住龍泉寺(杭州)。錢王奉賜紫衣署無著禅師。至是光化叁年十月叁日。告衆曰。叁界心盡。即是涅槃。言訖跏趺而逝。壽八十歲。塔于鹫峰靈隱之西塢。哀帝天祐二年叛兵發師塔。肉身不壞爪發俱長。錢王謬聞之。遣裨將邵志重加封瘗。宋甯宗嘉定十叁年遷葬淨慈山智覺壽禅師塔左。師嗣仰山寂。寂嗣沩山祐禅師(五燈會元)
庚申光化叁年初。崔胤與上密謀盡誅宦官。流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等皆賜自盡。宦官益懼。中尉劉季述王仲先樞密使王彥範薛齊偓等陰謀廢立。帝獵苑中夜歸。季述扶帝與後同辇。嫔禦侍者才十余人。適少陽院鎖其門。季述矯诏令太子裕監國尋使即皇帝位。以帝爲太上皇。季述遣其養子希度詣朱全忠許以唐社稷輸之。天平節度副使李振勸全忠誅季述。全忠乃囚希度遣振如京師。崔胤密遣人說神策指揮。使孫德昭誅季述等。時十二月也
辛酉大複元年正月朔。王仲尼入朝。孫德昭擒斬之。崔胤迎帝禦長樂門樓。帥百官稱賀。周承晦擒劉季述王彥範繼至。方诘責已爲亂挺所斃。薛齊偓赴井死。出而斬之滅四人之族。時朱全忠李茂貞各有挾天子令諸侯之意。全忠欲帝幸洛陽。茂貞欲帝幸鳳翔。朱全忠至河中表請車駕幸東都。十一月中尉韓全誨逼帝幸鳳翔。遂火其宮城
壬戌天複二年十一月。朱全忠進攻鳳翔錢镠進爵越王
癸亥天複叁年春正月。李茂貞請帝誅韓全誨等。與朱全忠和。遣使囊全誨等首以示全忠。甲子車駕出鳳翔幸全忠營。己巳入長安
甲子天祐元年 春正月朱全忠請帝遷都洛陽。壬戌車駕發長安。甲子至華州。朱全忠屢章促發遂至洛陽。改元天祐。朱全忠遣李振至洛陽。與蔣玄晖等。八月弑帝立輝王爲皇太子。柩前即位。時年十叁歲。哀帝也 錢镠加封吳王
哀帝
柷。昭宗第九子。在位四年。禅于梁。梁封帝爲濟陰王。遷于曹州。戊辰年鸩殺濟陰王于曹州。追谥曰唐哀皇帝。號景宗 一雲。朱全忠弑昭宗立哀帝。逾四年使劉霸鸩哀帝。葬溫陵。立少帝濮王紃。一名繼。昭宗子也。年號天壽。朱全忠又鸩之。議以天祐四年禅位于梁雲。本紀不載濮王一年事 紃(松倫反)天祐(四)
乙醜天祐二年淮南楊行密薨。子渥嗣位
丙寅叁年南平鍾傅薨。子匡時立。尋爲秦虜。荊南節度高季昌據荊南。閩王會雪峰玄沙二禅師問曰。將何爲道作何修行見性成佛。雪峰曰。宜先忏悔滌除障垢。所以獲心見性。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願大王識取實相。自然成佛(本傳)。丁卯天祐四年叁月。帝遜于梁王。梁受禅改元開平元年
右唐二十一主合二百八十八年禅于梁
五代梁
受唐禅都汴州開平二年遷都洛陽均王仍都大梁
太宗 末帝 二主合十六年而歸後唐
太祖
姓朱氏。宋州人。本名溫。唐僖宗時從黃巢作亂。巢署溫同州防禦使。溫叛巢歸唐。天子賜名全忠拜宣武軍節度使。昭宗光化叁年進封梁王。哀帝天祐四年叁月受唐禅。更名晃。被衮冕即皇帝位。改國號曰梁。在位六年。壽六十一歲。以汴州爲開封府。命曰東都。以故東都(洛陽也)爲西都是時惟河東鳳翔淮南稱天祐年號。西蜀稱天複。尋亦自立。改元武成。余皆禀梁正朔稱臣奉貢 開平(四)乾化(二)
丁卯開平元年四月改元。以河南尹兼河南節度使張全美爲魏王。鎮海鎮東節度使吳王錢镠爲吳越王。加清海節度使劉隱。威武節度使王審知兼侍中。仍以劉隱爲大彭王。以權知荊南留後高季昌爲節度使
趙王 王镕燕王 劉仁恭晉王 李克用岐王 李茂貞吳越王 錢镠楚 馬殷荊南 高季昌淮南 楊渥閩王 王審知蜀即帝位 王建南平 劉隱
王镕帥鎮州真定也稱趙王。劉仁恭幽州盧能節度燕王
晉王李克用稱天祐年號。克用本沙陀人。見唐懿宗鹹通九年
岐王鳳翔李茂貞深州博野人。本姓宋。名文通。爲博野軍戍卒。黃巢犯京師。茂貞以功補扈跸都頭。僖宗賜姓李名茂貞。拜鳳翔隴右節度使。昭宗時封爲岐王。稱天祐四年
吳越王錢镠。字具美。杭州臨安人。唐僖宗時爲董昌偏將。殺退黃巢兵。昌以镠爲都指揮。董昌尋亦叛。昭宗以镠爲浙東招討使平昌。進封天下兵馬都元帥尋封王。至是梁開平元年封吳越王。後唐莊宗賜玉冊金印。镠居杭州二十一年。八十一薨
楚王馬殷。字霸圖。許州鄢陵人。唐昭宗乾甯中拜武安軍節度使鎮潭州。盡有湖南之地。梁大節開平二年處湖南。聽民自采茶賣于北客。收其征以贍軍。七月殷奏汴荊襄唐郢複州置回圖務運茶河南北賣之以易缯纩戰馬。诏許之。湖南由是富贍。梁封之爲楚王
荊南節度使高季昌。字賂孫。陝州人(隸今洛陽)。梁初鎮荊南節度十州後爲諸道所侵。季昌有江陵一城而已。至後唐莊宗時。封爲南平王
淮南號吳楊渥稱天祐四年。渥父行密。字化源。廬州合肥人。家世微賤。有膂力能舉千斤。日行叁百裏。爲本州步健。破黃巢功。大唐昭宗景福元年八月爲淮南節度使。淮南王進封楚王。唐哀帝天祐二年行密薨。壽五十四。據廬州十二年。子渥嗣位。梁太祖封之爲吳王
閩王王審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唐僖宗時黃巢寇亂。因有閩嶺五州之地。梁開平元年以威武節度使王審知兼侍中。審知自唐昭宗時已受封爲閩王矣。至其子延鈞。後唐明宗長興四年改名璘即皇帝位。建元龍啓。國號大閩
蜀王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人。唐僖宗初。陳欽瑄節製西川中尉日令孜爲監軍。召建欲致麾下。欽瑄疑止之。建怒以兵攻成都殺欽瑄等。昭宗授以西川節度使。梁受唐禅。開平元年九月。王建即皇帝位。國號大蜀。明年改元武成
南平劉隱。上蔡人。今汝甯古蔡州也。其祖安仁徙居閩中。商賈南海因家焉。父謙爲廣州牙將。破黃巢有功。升封州刺史卒。州人表隱代之。累有勳烈。唐昭宗封隱南海王。哀帝天祐二年進封安南都護清海節度使。次年封南平王。今梁加隱侍中文封南海王。乃以隱爲大彭王。乾化元年卒。壽叁十八。其弟岩襲位。盡有嶺表之北。岩更名龑。梁末帝貞明叁年即帝位。國號漢。年曰乾亨立二十五年。壽五十四
戊辰開平二年正月。晉王李克用卒。子存勖十一月立。梁遷都洛陽。鸩濟陰王于曹州。谥曰唐哀皇帝
趙 王镕燕 劉仁恭晉 存勖天祐五年岐王 李茂貞吳越 錢镠楚 馬殷荊南 高季昌淮南吳 楊渥閩 王審知蜀王建 武成元年南平 劉隱
福州雪峰禅師。名義存。泉州南安曾氏子。年十二從莆田玉澗寺慶玄律師出家。年十七落發。往幽州寶刹寺受戒。久曆禅會。叁登投子。九到洞山。後仍緣契德山。唐懿宗鹹通中回閩雪峰創院。徒侶翕然。僖宗賜號真覺禅師。仍賜紫衣。師之法席常有千五百衆。至是開平二年叁月示疾。閩帥命醫來。師曰吾非疾也。遺偈付法訖。五月二日出遊藍田暮歸。澡浴中夜入寂。壽八十七。師嗣德山鑒。鑒嗣龍潭信
福州玄沙宗一禅師。名師備。閩之謝氏子。幼泛小艇于南臺江。狎諸漁者年叁十忽慕出家。投芙蓉訓禅師剃落。往豫章開元寺受具。布衲芒屢。食才接氣終日宴坐。雪峰以其苦行呼爲頭陀。一日雪峰召之曰。何不遍參去。師曰。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峰然之。住後提振宗網遐迩推敬。閩主待以師禮。學侶余八百衆。當梁太祖開平二年十一月入寂。壽七十五。閩主爲師樹塔。師嗣雪峰存禅師
己巳開平叁年十月。蜀州刺史王宗辨稱疾杜門。蜀主疑其矜功怨望。加檢校太保不受。謂人曰廉者足而不憂。貪者憂而不足。吾小人致位至此足矣。豈可求進不已乎。蜀主嘉其志
趙燕晉王 天祐六年岐王 天祐六年吳越楚荊南淮南 天祐六年閩蜀王建 武成二年南平
庚午開平四年
續寶林傳 南嶽惟勁頭陀集唐昭宗光化年以來宗師機緣。爲續寶林傳四卷
趙燕晉王 天祐七年岐王 天祐七年吳越楚荊南淮南 天祐七年閩蜀 武成叁年南平
辛未乾化元年 龑
趙 王镕燕 帝位應天元年晉王 天祐八年岐王 天祐八年吳越王楚荊南淮南吳 天祐八年閩蜀南平 劉岩
叁月。靜海節度使南平襄王劉隱既卒。其弟岩襲位。後名龔。又改龑八月燕王劉仁恭之子劉守光即皇帝位。國號大燕。改應天元年
壬申二年二月湖州道場山如讷禅師。卓庵于山乘虎遊行。讷湖州人。師嗣翠微無學禅師。學嗣丹霞然。然嗣石頭希遷禅師
趙燕 應天二年晉 天祐九年岐王 天祐九年吳越王楚荊南淮南吳 天祐九年閩蜀 永平二年南平
二月帝疾增甚。誅戮無常。又議出征。從官多畏憚。帝長子郴王友裕早卒。次假子搏王友文帝特愛之。郢王友圭心不平。帝出友圭爲萊州刺史。友圭微行入左龍虎軍。見統軍韓勍以情告之。勍以牙兵五百人從友圭。雜控鶴士入伏禁中。中夜斬關入至寢殿。友圭仆夫馮廷谔刺帝。秘不發喪。矯诏稱。朕躬危殆宜令友圭權主軍國之務。發喪即皇帝位。乾化叁年正月改元鳳曆。是時均王友貞處大梁討友圭。友圭自度不免。令馮廷谔先殺妻張氏次殺己。廷谔亦自刭。均王即位于大梁。稱乾化叁年
均王
太祖第叁子。初名友貞。封均王。鎮大梁。汴州也。乾化叁年正月誅大逆友圭。遂即皇帝位。于大梁就都之。追廢友圭爲庶人。叁月帝更名锽。久之又名瑱。在位十一年。壽叁十六歲。谥曰末帝 乾化(又二)貞明(六)龍德(叁)
癸酉乾化叁年
趙燕 應天叁年晉 天祐十年岐王 天祐十年吳越王楚荊南淮南吳 …
《釋氏稽古略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