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譜》

「史傳部」經文2040卷50頁碼:P0001
梁 僧佑撰

  《釋迦譜》五 ▪第4页

  卷第四 / 蕭齊釋僧祐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年少沙門雖複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瑞應本起雲。迦葉複念。是大沙門神則神矣。然未得道。不如我得羅漢。爾時迦葉諸弟子衆。晨朝破薪斧不肯舉。即向迦葉具說此事。迦葉聞已心自思惟。此必複是沙門所爲。即與弟子來至佛所。而白佛言。我諸弟子晨朝破薪斧不肯舉。佛即答言。汝可還去斧自當舉。迦葉便歸。見諸弟子斧皆得舉。而自念言。年少沙門雖複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迦葉弟子。即得舉斧複不肯下。還向迦葉具說此事。迦葉聞已心自思惟。此亦當是沙門所爲。即與弟子往至佛所。而白佛言。我諸弟子旦欲破薪。斧既得舉複不肯下。佛即答言。汝可還去當令斧下。迦葉還歸。見諸弟子斧皆得下。心自念言。年少沙門雖複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爾時迦葉于晨朝時。自欲破薪斧不得舉。心自思惟。此亦當是沙門所爲。即詣佛所而白佛言。我旦破薪斧不肯舉。佛即答言。汝可還去斧自當舉。迦葉既還斧即得舉。心自念言。年少沙門雖複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迦葉斧既舉已。複不肯下。心自思惟。此亦當是沙門所爲。即詣佛所而白佛言。我斧已舉複不肯下。佛即答言。汝可還去斧自當下。迦葉即歸斧即得下。心自念言。年少沙門雖複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爾時迦葉即白佛言。年少沙門夏止住此。共修梵行。房舍衣食我當相給。于時世尊默然許之。迦葉知佛許已。還其所住。即敕日日辦好飲食並施床座。至明食時自行請佛。佛言。汝去我隨後往。迦葉適去。俄爾之間。世尊即便至閻浮洲界。取閻浮果滿缽持來。迦葉未至佛已先到。迦葉後來見佛已坐。即便問言。年少沙門。從何道來而先至此。佛以缽中。取閻浮果。以示迦葉而語之言。汝今識此缽中果不。迦葉答言不識此果。佛言。從此南行。數萬踰阇那。彼有一洲。其上有樹。名曰閻浮。緣有此樹。故言閻浮提。我此缽中是彼果也。于一念頃取此果來。極爲香美汝可啖之。于是迦葉心自思惟。彼道去此極爲長遠。而此沙門。乃能俄爾已得還往。神通變化殊自迅疾。然故不如我道真也。普耀經雲。迦葉適去。佛以神足上忉利天。取晝度果。神足南行數千萬裏極閻浮提界上。取诃梨勒果(余叁天下皆亦如是。文多不載)迦葉曰從何道來。佛言。卿每去後。吾至四域及上忉利天中取此果來。香美可食。卿可食之。瑞應本起雲。明日食時迦葉請佛。佛言便去今隨後往。佛南行極閻浮提界上。數千萬裏取诃梨勒果。盛滿缽還。迦葉未歸。佛已坐其床。迦葉至問。何緣先到。佛言。卿適去。我即行此地界。取诃梨勒果。亦香且美便取食之。佛飯已去。迦葉續念是大沙門雖神不如我道真也。迦葉即便下種種食。佛即咒願

  婆羅門法中  奉事火爲最

  一切衆流中  大海爲其最

  于諸星宿中  月光爲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光爲其最

  于諸福田中  佛福田爲最

  若欲求大果  當供佛福田

  佛食已訖還歸所住。洗缽漱口坐于樹下。明日食時複往請佛。佛言汝去。我隨後往。迦葉適去。俄爾之間。世尊即便至弗婆提取庵摩羅果。滿缽持來。迦葉未至佛已先到。迦葉後來見佛已坐。即便問言。年少沙門。從何道來而先至此。佛以缽中庵摩羅果。以示迦葉而語之言。汝今識此缽中果下。迦葉答言。不識此果。佛言。從此東行數萬踰阇那。到弗婆提取此果來。名庵摩羅。極爲香美。汝可食之。迦葉聞已心自念言。彼道去此極爲長遠。而此沙門。乃能俄爾已得往還。睹其神化所未曾有。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迦葉即便下種種食。佛即咒願

  婆羅門法中  奉事火爲最

  一切衆流中  大海爲其最

  于諸星宿中  月光爲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光爲其最

  于諸福田中  佛福田爲最

  若欲求大果  當供佛福田

  佛食已畢還歸所止。洗缽漱口坐于樹下。明日食時複往請佛。佛言汝去我隨後往。迦葉適去。俄爾之間。世尊便即至瞿陀尼。取诃梨勒果。滿缽持來。迦葉未至佛已先到。迦葉後來見佛已坐。即便問言。年少沙門。從何道來而先至此。佛以缽中诃梨勒果。以示迦葉而語之言。汝今識此缽中果不。迦葉答言。不識此果。佛言。從此西行數萬踰阇那。到瞿陀尼取此果來。名阿梨勒。極爲香美。汝可食之。迦葉聞已心自念言。彼道去此極爲長遠。而此沙門。乃能俄爾已得往還。睹其神通所未曾有。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迦葉即便下種種食。佛即咒曰

  婆羅門法中  奉事火爲最

  一切衆流中  大海爲其最

  于諸星宿中  月光爲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光爲其最

  于諸福田中  佛福田爲最

  若欲求大果  當供佛福田

  佛食已訖還歸所止。洗缽漱口坐于樹下。明日食時複往請佛。佛言汝去我隨後往。迦葉適去。俄爾之間。世尊即便至郁單越。取自然粳米飯。滿缽持來。迦葉未至佛已先到。迦葉後來見佛已坐。即便問言。年少沙門。從何道來而先至此。佛以缽中粳米飯。以示迦葉而語之言。汝今識此缽中飯不。迦葉答言。不識此飯。佛言。從此北行。數萬踰阇那到郁單越取此自然粳米飯來。極爲香美汝可食之。迦葉聞已心自念言。彼道去此極爲長遠。而此沙門。乃能俄爾已得往還。雖複神通難可測量。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迦葉即便下種種食。佛即咒曰

  婆羅門法中  奉事火爲最

  一切衆流中  大海爲其最

  于諸星宿中  月光爲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光爲其最

  于諸福田中  佛福田爲最

  若欲求大果  當供佛福田

  佛食畢已還歸所止。洗缽漱口坐于樹下。明日食時複往請師。佛言。善哉即共俱行。既到其舍下種種食。佛即咒願

  婆羅門法中  奉事火爲最

  一切衆流中  大海爲其最

  于諸星宿中  月光爲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光爲其最

  于諸福田中  佛福田爲最

  若欲求大果  當供佛福田

  爾時世尊咒願已畢。即便取食獨還樹下。食竟心念須水。釋提桓因即知佛意。如大壯士屈伸臂頃。從天下來到于佛前。頭面禮足即便以手指地成池。其水清涼具八功德。如來即便得而用之。澡漱既畢。爲釋提桓因。說種種法。釋提桓因既聞法已。歡喜踴躍忽然不現。還歸天宮。是時迦葉于中食後。林間經行心自念言。年少沙門。今日受食還歸樹下。我當往彼而看視之。即詣佛所。忽見樹側有一大池。泉水澄淨具八功德。怪而問佛。此中雲何忽有此池。佛即答言。旦受汝供還歸。此食食訖。須水澡漱洗缽。釋提桓因知我此意從天上來。以手指地而成此池。爾時迦葉。既見池水複聞佛言。心自思惟。年少沙門有大威德乃能如此。感致天瑞。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爾時世尊。別于他日。林間經行。見糞穢中有諸弊帛。即便舍取欲浣濯之。心念須石。釋提桓因即知佛意。如大壯士屈伸臂頃。往香山上取四方石安置樹間。即白佛言。可就石上浣濯衣也。佛複心念今應須水。釋提桓因又往香山取大石槽。盛清淨水置方石所。釋提桓因所爲事畢。忽然不現還歸天宮

  爾時世尊。浣濯已竟還坐樹下。是時迦葉來至佛所。忽見樹間有四方石及大石槽。即自思惟。此中雲何有此二物。心懷驚怪而往問佛。年少沙門汝此樹間。有四方石及以石槽。從何而來。于是世尊即答之言。我向經行見地弊帛。取欲浣之。心念須此石。釋提桓因知我此意。即往香山而取之來。迦葉聞已歎未曾有。而自念言年少沙門。雖有如是大威神力能感諸天。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釋迦譜》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6】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