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傳記》

「史傳部」經文2073卷51頁碼:P0153
唐 法藏集

  《華嚴經傳記》一 ▪第2页

  卷第一 / 京兆崇福寺僧沙門法藏集 / 部類隱顯傳譯支流論釋講解諷誦轉讀書寫雜述

  ..續本經文上一頁燃燈臺焚之。薪盡火滅。其舌猶存。斯是弘法之嘉瑞也。至十二月十叁日。本國門人悲智。敕使哥舒道元。送其余骸及斯靈舌。遂歸于阗。起塔供養。後人複于焚屍之所。起七層塔焉

  支流第四兜沙經一卷(是華嚴名號品)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谶譯

  菩薩本業經一卷(或雲淨行品經是淨行品)

  吳月支國沙門清信士支謙譯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亦是淨行品也)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菩薩本願行品經一卷(亦是淨行品也)

  亦是道真重譯

  右件經並是此經第二會中出菩薩十住經一卷(是十住品)

  東晉西域沙門只多密晉言诃支譯

  菩薩十住經一卷(是十住品)

  西晉沙門竺法護譯

  菩薩十道地經一卷(似十住品)

  聶道真譯

  十住斷結經十卷(非十住品亦非十地品以名同恐誤附也)

  後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右件經並是此經第叁會中出十地斷經十卷(是十地品)

  後秦沙門竺佛念譯

  十住經十二卷(是十地品)

  西晉聶道真譯

  菩薩十地經一卷(似十地品十住品也)

  西晉竺法護譯

  大方廣十地經一卷(似十地十住品也)

  西域沙門吉迦夜譯

  十地經一卷(似十地十住品)

  東晉诃支譯

  十住經四卷(具是十地品)

  後秦羅什共罽賓叁藏佛陀耶舍秦言覺明譯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具是十地品)

  西晉月支國沙門昙摩羅晉言法護譯

  菩薩初地經一卷(似初地)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右件經並是此經第六會中出等目菩薩經二卷(是十定品)

  竺法護譯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卷(是壽命品)

  唐叁藏法師玄奘譯

  如來興現經四卷(是性起品無重頌偈仍將十忍品次後編之亦不題也)

  西晉元康年竺法護譯

  如來興現經一卷(與法護譯題彼品名廣略爲名)

  西晉沙門白法祖譯

  大方廣如來性起經二卷(序分是名號品現正說即是性起品)

  失譯

  大方廣如來性起微密藏經二卷(與前同本異譯)

  西晉元康年出不現譯人

  右件經並是此經第七會中出度世經六卷(是離世間品)

  西晉法護譯

  普賢菩薩答難二千經(是離世間品)

  吳代失譯

  右件經並是此經第八會中出羅摩伽經叁卷(是入法界品文不足)

  西秦沙門聖賢或雲堅公譯

  又魏安法賢譯一本亦叁卷

  又北涼昙無谶譯一本一卷成。

  右件經並是此經第九會中出大方廣華嚴入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二卷(或無大方廣字)

  右是隋北天竺叁藏阇那崛多隋言智德譯(或雲共笈多譯)

  度諸佛境界智嚴經一卷

  梁扶南沙門僧伽婆羅梁言僧養亦雲僧铠譯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一卷

  失譯

  大方廣入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二卷

  大周于阗沙門實叉難陀譯

  右件四經同本異譯並雲在普光法堂說大方廣佛華嚴佛境界分一卷

  唐載初年于阗叁藏提雲般若譯

  大方廣佛境界經一卷

  大周于阗叁藏實叉難陀譯

  右件二經同本異譯菩提樹下說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說佛身內有不可說世界事)

  大周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修慈分經一卷

  唐載初年提雲般若譯

  右已上不思議境界等經。現本華嚴內。雖無此等品。然勘梵本。並皆具有。固是此經別行品會。爲梵品不題品次。不編入大部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

  元魏南天竺叁藏昙摩流支魏雲希法譯

  右件經。古德相傳雲。是華嚴別品。詳其文句。始終總無華嚴流類。近勘梵本。亦無此品。請後人詳究

  鈔華嚴經一十五卷

  右昔南齊司徒。竟陵文宣王蕭子良者。天機秀發。宅心真境。望億劫而長驅。淩千歲而獨上。若闡揚經教。開弘福業。莫不出自神裏行之身命。永明八年。感夢東方天王如來。冥資聖授始撰淨住之法。又夢。沙門自稱智勝。引對佛前。教其轉讀。因傳經呗之則。又獎率朝賢。啓龍華叁會之福。只勸士庶。受菩薩叁聚之戒。並祥瑞郁蒸。難得而言者也。加以閱彼龍宮。仞斯象迹。毗贊玄化。住持覺運。凡鈔如上等諸經。叁百余卷。撰弘益文翰。一百余卷。自手書經七十余卷。其所撰內。有華嚴璎珞經二卷。標出世之術。華嚴齊記一卷。敘法會之致。並可以垂鏡來葉。不刊之勝躅也

  華嚴十惡經一卷

  右隋學士費長房叁寶錄注。入僞妄。恐後賢濫赍。故此附出

  論釋第五

  婆羅頗密多叁藏雲。西國相。傳龍樹從龍宮。將經出已。遂造大不思議論。亦十萬頌。釋此經既冥機未啓。不測其指歸也

  十住毗婆沙論一十六卷 龍樹所造。釋十地品義。後秦耶舍叁藏。口誦其文。共羅什法師譯出。釋十地品。內至第二地余文。以耶舍不誦。遂阙解釋。相傳其論。是大不思議論中一分也

  十住論一十卷 龍樹所造。後秦弘始年中羅什法師譯

  十地論一十二卷 婆薮般豆菩薩。此雲天親。于山中釋十地品。疊本經文。依次消解。菩薩初造論成。感經放光明山振地動。其國主臣民。俱來慶賀。歎爲希有瑞也

  廣如本傳。至後魏。有北天竺叁藏菩提留支。魏雲希覺。來此翻譯。初譯之日。宣武皇帝親自筆受一日。又曰。中天竺叁藏。勒那摩提。魏雲寶意。來此共流支。于洛水南北。各譯一本。其後僧統慧光。請二賢。對詳挍同異。參成一本。又別傳雲。天親造華嚴經論既未獲具本。此十地或是。隨得翻之。又雲。無著菩薩往來都率。彌勒菩薩教以華嚴等經。自彼宣流。亦其力也。近問西來叁藏梵僧。皆雲。金剛軍菩薩。造十地釋論。有一萬二千頌。翻可成叁十余卷。又堅慧菩薩。亦造略釋。並未傳此土。于阗國見有其本。實叉歸日。已附信索。如得亦擬翻出。又瑜伽菩薩地中住品內。廣寫此經十地品文。次第兼釋。良以此經叁賢十聖位分最廣。既爲諸部龜鏡。是以造釋者非一耳

  華嚴論六百卷 昔北齊大和初年。第叁王子。于清涼山。求文殊師利菩薩。燒身供養。其王子有閹官劉謙之。既自慨形余。又睹王子焚軀之事。乃奏乞入山修道。有敕許焉。遂赍此經一部。晝夜精勤。禮忏讀誦並心祈妙德。以希冥祐。絕粒飲水。垂叁七日。形氣雖微而丹抱彌著。忽感發鬓盡生複丈夫相。神彩超悟。洞斯幽指。于是覃思研精。爰造前論。始終綸綜。還以奏聞。高祖信敬由來。更增常日。華嚴一經于斯轉盛

  隋淨影寺慧遠法師。晚年造此經疏。至回向品。忽覺心痛。視之乃見當心毛孔流血外現。又夢。持鐮登大山。次第芟剪。至半力竭。不複能起。覺已謂門人曰。吾夢此疏必不成。于是而止。相州休法師。聽華嚴五十余遍。研諷文理。轉加昏漠。乃自喻曰。斯固上聖至言。豈下凡所抑度哉。詳二賢博瞻。宏富振古罕俦。于此陶埏。莫能窮照。而謙之尋閱。未盡數旬。注茲鴻論。何其壯哉。蓋是大聖冥傳。不足多怪。案此經菩薩住處品雲。東北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一萬菩薩。常住說法。故今此山下。有清涼府。山之南面小峰。有清涼寺。一名五臺山。以五山最高其上並不生林木。事同積土故。謂之臺也。山周回四百余裏。東連恒嶽。中臺上有大華池。湛然清徹。蒸多征感。又有精屋石塔。北臺上有鐵浮圖二並舍利。及文殊形像。中臺東南下叁十余裏。有大浮寺。漢明所立。既年代久遠荒涼彌甚。遺基余趾。尚能可識。中有東西二堂。像設存焉。前在華園二叁頃。绮缋交錯。百種千名。爛同舒錦。赫如霞照。至于超常絕聽之類。世所希聞者。至七月十五日。萬品齊發。次北八九裏。是前王子舍身之地。現有表塔。昔北齊之日。大敝玄門。于此山中。置伽藍二百余所。又割恒定等八洲之稅。以供山衆衣藥之資焉。今神居寶地。往往而在。案別傳雲。文殊師利菩薩。常于彼講華嚴經故。自古以來迄乎唐運。西域梵僧。時有不遠數萬裏。而就茲頂谒者。及此土道俗。亦塵軌相接。或遇神僧聖衆。仙閣珍臺。靈光暐晔。妙香芬馥。空鍾自響。寶偈遙聞。倏忽俄頃。抑揚千變。如清涼山記具之。山去京一千六百裏代州之界。然地居邊壤。特甚寒烈。故四月已前。七月以後。堅冰積雪。暠皓彌布。自非盛夏之日。無由登踐。勖哉懷道之士。可不庶幾一往乎

  華嚴論一百卷 後魏沙門釋靈辨所造也。法師大原晉陽人也。宿植妙因。久種勝善。幼而入道。長而拔俗。常讀大乘經。留心菩薩行。及見華嚴。偏加昧嘗。乃頂戴此經。入清涼山清涼寺。求文殊師利菩薩哀護攝受。冀于此經義解開發。則頂戴行道。遂曆一年。足破血流。肉盡骨現。又膝步懇策。誓希冥感。遂聞。一人謂之曰。汝止行道。思惟此經。于是披卷。豁然大悟。時後魏熙平元年歲。次大梁正月。起筆于清涼寺。敬造華嚴論。演義釋文窮微洞奧。至二年初徙。居玄兌山嵩岩寺。注釋同前。時孝明帝靈大後胡氏。重道欽人。旨請就阙。法師辭疾。未見至夏首。重命固請。既辭不獲免。至十六日。進入東柏堂。尋遷式幹殿。後居徽音殿。緝論無辍。至神龜元年夏。诏曰。大法弘廣敷演待人。今徽音殿修論法師靈辨。德器淵雅。早傳令聞。可延屈趣宣光殿。講大品般若。于是四部交歡。十方延慶。講訖敕侍中大傅清河王允怿。安置法師式幹殿樓上。准前修論。夏則講華嚴。冬則講大品。法師與弟子靈源。候時緝綴。忘寢與食。神龜叁年秋九月。其功乃畢。略經廣論。凡一百卷。首尾五年。成就十帙。後屬時多疊。法音中歇。法師息講全真。避時養道。以正光叁年正月八日。在融覺寺。遷神化往。時年四十有六。于是孝明皇帝敕曰。其論是此土菩薩所造。付一切經藏。則上目錄。分布流行。弟子道昶.靈源.昙現等。慨先師夙逝。痛靈藉之將掩。乃與清信君子。敬寫淨本。流布道俗。此論雖盛傳汾晉。未流京洛。長安碩德每有延望。永淳二年。有至相寺沙門。釋通賢及居士玄爽房玄德寺。並業此經。留心贊仰。遂結志同遊。詣清涼山。祈禮文殊聖者。因至並州童子寺。見此論本。乃殷勤固請。方蒙傳授。持至京師。帝辇髦彥。莫不驚弄。遂繕寫流通焉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華嚴經傳記》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