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起世因本經》

「阿含部」經文25卷01頁碼:P0365
隋 達摩笈多譯

  《起世因本經》八 ▪第2页

  隋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爲適意。當其毗摩質多羅王興此念時。即見自身。五縛悉解。諸天種種五欲功德。皆現其前。又複有時。作如是念。我今不用叁十叁天。願諸天等。各自安善。我當還歸阿修羅宮殿。起此念時。其身五系即還自縛。五欲功德忽然散滅

  諸比丘。彼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有于如是微細結縛。其諸魔縛。複細于此。所以者何。諸比丘。邪思惟時。即被結縛。正憶念即便解脫。何以故。諸比丘。思惟有我。是邪思惟。思惟無我。亦是邪思。乃至思惟。我當有常。我當無常。有色無色。有想無想。及非有想非無想等。並是邪思。諸比丘。此邪思惟。是癰是瘡。猶如毒箭。于其中有。多聞聖者智慧之人。知是邪思。如病如瘡。如癰如箭。如是念已。系心正憶不隨心行。令心不動。多所利益。諸比丘。若念有我。則是邪念。則是有爲。則是戲論。若念無我。亦是戲論。乃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悉是戲論。諸比丘。所有戲論。皆悉是病如癰如瘡。猶如毒箭。于其中有多聞聖者智慧之人。知此戲論諸過患已。樂無戲論。守心寂靜。多所修行

  諸比丘。我念往昔。有諸天王。共阿修羅。欲戰鬥時。帝釋天王。告其四面叁十二天。作如是言。諸仁者輩。宜善嚴備身諸器仗。今諸阿修羅。欲來戰鬥。若諸天勝。可生捉取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以五系縛。將向諸天集會之處善法堂前。持見于我。叁十二天。受帝釋命。依而奉行。其阿修羅。亦如是教。諸比丘。當爾戰時。諸天得勝。即以五系縛阿修羅。將來詣向善法堂前。爾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既被五系。在天衆前。見帝釋王來入善法堂中而坐。即便惡言。諸種罵詈毀辱天主。其天帝釋。有調禦者。名摩多離。見阿修羅毗摩質多羅。對衆惡言毀罵天主。即便以偈。白帝釋言

  帝釋天王爲羞畏  爲當無勢故懷忍

  聞于如是粗惡罵  含受容耐都不言

  爾時帝釋。還以偈答摩多離言

  我非羞畏故懷忍  亦非無力于修羅

  誰能如我神策謀  豈得同于彼無智

  時摩多離。複更以偈白天主言

  若不嚴加重诃責  愚癡熾盛轉更增

  若當折伏無智人  猶如畏杖牛奔走

  今以縱之爲彼樂  至其處所更憍高

  是故明智示以威  顯現勇猛斷愚騃

  爾時帝釋。複以偈答摩多離言

  如斯之事我久知  爲伏諸人愚癡故

  彼以嗔嫌而罵詈  我聞堪能自製心

  時摩多離。更複以偈白帝釋言

  帝釋天王願善思  如是之忍有一患

  彼愚癡者如是罵  謂言怯畏恥不言

  爾時帝釋。重複偈答摩多離言

  愚癡種類隨心意  謂言畏彼我默然

  若欲益身求利安  于彼等邊須有忍

  如我意見彼惡罵  不應于嗔複起嗔

  于嗔者邊報以嗔  如是戰鬥難得勝

  若當爲他所娆惱  有力能忍者爲難

  應知此忍最爲強  如此須時須贊美

  若自若他所興心  皆求救拔大畏處

  既被他人嗔罵已  不應于彼起怨憎

  若于自己及他邊  如是二處應作益

  既知他嗔嫌罵已  能使自嗔轉得消

  如是二處利益心  若自若他皆悉爲

  若他意念是癡者  斯由不知法所因

  若有大力諸丈夫  能爲無力故含忍

  如是忍人他贊歎  無力人邊忍不嗔

  爲彼無有智慧力  唯以愚癡力爲力

  以愚癡故棄舍法  如此人輩無正行

  愚癡心生念我勝  嗔恚罵詈出粗言

  能忍彼惡有常勝  是忍增上難具說

  勝者語言畏不論  于等恐生冤故忍

  聞下論說能忍者  此忍爲諸智稱揚

  諸比丘。汝等當知。彼時帝釋則我身是。我于爾時。身作叁十叁天王。自在治化。受勝福報。縱任快樂。恒常懷忍。亦贊歎忍。樂行調順。無有嗔恚。恒常贊歎無嗔恚者。諸比丘。然今汝等自說行中。有信解心。舍俗出家。精勤不懈。汝等若于余衆生邊。能行忍辱。贊歎忍者。調順慈悲。常行安樂。滅除嗔恚。贊無嗔者。諸比丘。汝等亦應作如是學。諸比丘。我念往昔。諸天衆等。共阿修羅。各嚴器仗。欲鬥戰時。爾時帝釋。告天衆言。諸仁者輩。若阿修羅。共諸天鬥。天得勝時。汝等可以五系縛之。如前所說。諸天奉教。阿修羅王。亦敕軍衆。諸比丘。爾時鬥戰。阿修羅勝。帝釋天王。恐怖不如背走而還。是時馭者。回于千輻賢調禦車。欲向天宮。爾時有一居吒奢摩梨樹。其上有金翅鳥王。巢內有諸卵。帝釋見已。告摩多離調馭者言

  摩多離知樹上卵  爲我回此車轅軸

  爲阿修羅甯舍命  勿令毀破諸烏巢

  時摩多離善調馭者。聞釋天王如是敕已。即便右回彼天千輻賢調禦車。路還指向阿修羅宮。諸比丘。時諸阿修羅。見帝釋車。忽然回還。謂言帝釋別有戰策。更來欲鬥。阿修羅退。各趣本宮。諸比丘。爾時帝釋。以慈因緣。諸天還勝。阿修羅不如。諸比丘。欲知爾時天帝釋者。今我身是。諸比丘。我于爾時作天主領叁十叁天。自在治化。受勝福報猶能憐愍一切衆生。爲其壽命。而作利益。起慈悲心。汝等比丘。以信舍家。應當利益一切衆生

  諸比丘。我憶往昔。天阿修羅。欲戰鬥時。爾時帝釋。告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言。仁者我等且停種種器仗。天及阿修羅。其中並各有智慧者。彼等悉能知于我等。若善若惡。說諸法義。但以善言長者取勝。天共阿修羅。相推前說。爾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即便在先。向天帝釋。而說偈言

  愚癡猛盛者  必須重诃責

  折伏于無智  猶牛畏鞭走

  愚癡無有樂  在處難調製

  是故用嚴杖  速疾斷其癡

  爾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向天帝釋說此偈已。其阿修羅諸眷屬等。皆大歡喜。稱歎踴躍。帝釋諸天及眷屬等。皆默然住。爾時毗摩質多羅王。告帝釋言。汝大天王。便可說偈。爾時天主。向阿修羅。而說偈言

  我明見此事  不欲共癡同

  愚者自起嗔  智者誰與诤

  爾時帝釋天王。說此偈已。叁十叁天及眷屬等。皆大稱歎。踴躍歡喜。諸阿修羅。及其眷屬。默然而住。爾時帝釋。告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言。仁者可更辯說善言。時阿修羅。即向天王。說偈報言

  寂然忍辱意  帝釋我亦知

  愚癡者勝時  言我畏故忍

  爾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說此偈已。諸阿修羅。及眷屬等。皆悉踴躍。稱歎歡喜。帝釋諸天。並其眷屬。默然而住。時阿修羅。告帝釋言。仁者天主。可更辯說如法善言。爾時天主帝釋大王。向阿修羅衆。說偈報言

  愚癡者自隨  稱忍爲畏彼

  以此求自益  彼邊則無利

  我意彼作惡  不應嗔彼嗔

  于嗔能默然  彼鬥則常勝

  若爲他所惱  有力能忍者

  當知如此忍  忍中最爲上

  無問自及他  皆求離畏處

  若知他嗔已  不于彼起憎

  二處作利益  若自若于他

  他嗔嫌罵者  自嗔能消滅

  二處作利益  若自若于他

  他意念愚癡  斯由不知法

  若有強力人  爲彼無力忍

  此忍爲最勝  余忍更無過

  彼無智慧筋  唯有愚癡力

  愚癡舍法故  自然失正行

  愚癡自矜勝  嗔恚出惡言

  若忍此罵時  彼則常有勝

  聞高勝言忍以畏  于齊等忍恐生怨

  爲下惡罵能忍者  斯忍智人所稱贊

  爾時帝釋天王。說此偈已。叁十叁天。並及眷屬。稱歎歡喜。踴躍無量。其阿修羅衆。皆各默然。時諸天中有智慧天。阿修羅中。有智慧者。各集一處。皆共量議。此等諸偈。詳審思念。觀察谛忍同稱贊已。作如是言。諸仁者輩。今天帝釋。善說言辭。彼等治化。一切無有刀杖鞭撻。亦無诤鬥毀辱怨仇。亦無言訟及求報。複于生死中。有可患厭。求遠離欲。爲寂滅故。爲寂靜故。得神通故。得沙門故。成就正覺。得涅槃故。諸仁者輩。若彼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所說之偈。無有如是善妙語言。彼等一切唯有刀杖鞭打楚撻诤鬥毀辱言訟怨仇。有求報複。長養生死無可患厭。貪著諸欲。無求寂靜寂滅之行。不希神通及沙門果。無望正覺及以涅槃。諸仁者輩。帝釋天王所說之偈。名爲善說。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所說之偈。非是善說。諸仁者輩。帝釋天王所說之偈。善說善說。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所說之偈。非是善說。非是善說。諸比丘。汝等應知。彼時帝釋。即我身是。諸比丘。我時作彼忉利天王。自在治化。受于福樂。猶說善言以爲戰鬥。由善言故。鬥戰常勝。而今汝等諸比丘輩。于我善說法教之中。淨心離俗。舍家出家。有精進行。汝等若求善說惡說教法之中。欲取義者。應如是知。諸比丘。我念往昔。諸天王等。共阿修羅。合戰鬥時。帝釋天王。摧阿修羅。鬥戰勝已。造立勝殿。東西縱廣五百由旬。南北縱廣二百五十由旬。諸比丘。彼勝殿外。別有一百尼梨由河。而彼由河一一間內。複各有七鸠吒伽羅。皆七寶成。而其一一鸠吒伽羅內。各置七房。一一房中。安施七[木*翕]。一一[木*翕]上。有七玉女。一一玉女。複各別有七女而侍。其釋天王。並及彼等諸玉女侍。更無余爲食飲資須。香花服玩一切樂具。皆隨往業果報而受。諸比丘。叁千大千世界之內。所有天宮。更無如是帝釋天王勝殿比類

  爾時鞞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作如是念。我有如是神德威力。日之與月。及叁十叁天。彼等雖于我上轉行。我力能取。作耳環珰。處處遊行。曾于一時。其羅睺羅阿修羅王。內心嗔恚熾盛煩毒。意不歡喜。則念鞞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爾時鞞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作如是念。其羅睺羅阿修羅王。今念于我。彼複自念其所統領小阿修羅王及諸眷屬小阿修羅輩。時彼小王。及諸阿修羅。知其鞞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念已。即各嚴備種種器仗。詣向彼邊。到已在前。各各而住。爾時鞞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自服铠甲。持仗嚴駕。與其小王並諸軍衆圍繞。往詣羅睺羅阿修羅邊。到已而住。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複念踴躍。並及幻化二阿修羅王。爾時二王。知彼念已。還如鞞摩質多羅王所念。小王並其所部知已。各各嚴備器仗。向其王邊。到已皆來詣于羅睺羅阿修羅王邊。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自服種種嚴身器仗。共鞞摩質多羅踴躍。幻化叁阿修羅王。並諸叁王小王眷屬。前後圍繞。從彼阿修羅城。導從而出。欲共忉利諸天戰鬥

  爾時難陀優波難陀。二大龍王。從其宮出。各以身繞須彌留山七匝動之。動已複動。大動遍動。震已複震。大震遍震。湧已複湧。大湧遍湧。以尾打海。其一渧水。上至須彌留山頂上。諸比丘。于彼時天主帝釋作是念已。告天衆言。汝等仁輩。見此大地如是動不。空中叆叇。猶如雲雨。又似輕霧。決知阿修羅欲共天鬥。是時海內所住諸龍。各從自宮。種種嚴備。持仗而出。向阿修羅前。共其戰鬥。勝者逐退。迳至其宮。其不如者。恐怖背走。往到地居夜叉等邊。到已告言。汝等當知。諸阿修羅。欲共天鬥。汝等今可共我向彼相助打破。夜叉聞已。嚴持甲仗。共龍往戰。其勝者逐。不如者退。恐怖而走。詣向缽足夜叉之所。到已告言。缽足夜叉。仁輩知不。諸阿修羅。欲共天鬥。汝等可來共我相助往彼打之。缽足聞已。嚴身持仗。相隨而去。乃至退走。往告持鬘諸夜叉等如前。不如退走。往告常醉夜叉。常醉聞已。又複嚴仗。共持鬘等。並力合鬥。其有勝者。逐入到宮。其不如者。恐怖退走。詣向四大天王等邊。到已咨白四天王言。四天大王。仁輩當知。諸阿修羅。今者欲來共諸天鬥。汝等應可共我相助打彼令破。其四天王聞常醉言。即各嚴持種種器仗。駕馭而往。乃至退走。不能降伏。是時四王。即便上詣彼善法堂諸天集會議論處所。啓白帝釋。說如是言。天王當知。諸阿修羅。今者聚集。欲共天鬥。宜應向彼與其共戰。時天帝釋。從四天王。聞是語已。意中印可。即喚一天摩那婆告言。汝天子來。汝今可往須夜摩天。珊兜率陀。並化自樂。及他化自在諸天王等。至彼處已。爲我白言。仁輩諸天若其知者。諸阿修羅。欲共天鬥。汝等仁輩。應可助我。來共向彼與其戰鬥。時摩那婆。聞帝釋語已。即便向彼須夜摩天。具白其事

  爾時須夜摩天王。從釋天使摩那婆邊。聞是語已。心中即念。彼須夜摩諸天衆輩。時彼天衆。知其天王心念我彼已。即著種種铠甲器仗。乘天種種所有諸騎。各來詣向其天王邊。到已在前。各各而立。時須夜摩天王。自身即著種種天諸铠甲。持寶器仗。與其無量百千萬數諸天子。俱圍繞來下。向須彌留山王頂上。在于東面。豎純青色難降旗幡。依峰而立。爾時彼使天摩那婆。複上詣向珊兜率陀天子之邊。到已還白珊兜率陀。如是之言。仁者當知。帝釋天王有是啓白。阿修羅輩。欲共天鬥。仁者願來。助我往彼。並力鬥戰。彼兜率陀。聞是語已。即自念彼諸天子衆。知已悉來。集兜率陀大天王邊。到已即各嚴持器仗。乘種種騎。相率圍繞。下來到于須彌留山。于南面住。無量百千萬衆雲集。豎于黃色難降旗幡。依峰而立

  爾時彼天摩那婆使。又複更上向化樂天白言。仁者化樂天王。當知帝釋有如是語。其阿修羅。欲共天鬥。如前啓請。乃至彼天與其無量百千萬數諸天子來。各嚴铠甲。種種騎乘。下來到于須彌留山西面。豎于赤色難降旗幡。依峰而立。如是上白他化自在諸天子等。一一如前。時彼天衆。嚴持器仗。複倍化樂。與其無量百天子無量千天子無量百千天子圍繞。來下向須彌留山王北面。豎于白色難降旗幡。依峰而立

  爾時帝釋。見上諸天並皆雲集。心念空中諸夜叉輩。時虛空中諸夜叉衆。各作是言。帝釋天主。意念我等。如是知已。即相誡敕。著甲持仗。嚴備身具。皆各服之。乘種種乘。詣天帝釋前。一面而住。時天帝釋。又複念其諸小天王並及叁十叁天眷屬。如是念時。並各著铠嚴持器仗。乘種種乘。詣天主前。是時帝釋。自著種種铠甲器仗。乘種種乘。共空夜叉及諸小王叁十叁天。前後圍繞。從天宮出。共阿修羅欲戰鬥故

  諸比丘。諸天爾時共阿修羅戰鬥之時。有如是等諸色器仗。所謂刀箭[矛*贊]棒捶杵金剛铍箭面箭鑿箭镞箭犢齒箭迦陵伽葉镞箭微細镞箭弩箭如是等器。雜色可愛。七寶所成。金銀琉璃頗梨赤真珠車[(王*巨)/木]馬瑙等。以彼諸仗。遙擲向彼阿修羅身。不著不害。而懸徹過于彼等身。亦複不見瘡瘢痕處。唯觸緣故。受于害痛。諸比丘。其阿修羅。所有器仗共天鬥時。色類相似。一種七寶之所成就。著時徹過亦無瘢痕。唯觸因緣。受于害痛。諸比丘。欲界諸天。共阿修羅戰鬥之時。有如是色種種器仗。況複世間諸人輩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起世因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