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镡津文集》二
目錄畢 / 镡津明教大師行業記(石刻本在杭靈隱山) / 尚書屯田員外郎陳舜俞撰
宋熙甯五年六月初四日。有大沙門明教大師。示化于杭州之靈隱寺。世壽六十有六。僧臘五十有叁。是月八日。以其法茶毗。斂其骨得六根之不壞者叁。頂骨出舍利。紅白晶潔。狀若大菽者叁及常所持木數珠亦不壞。于是邦人僧士。更相傳告。駭歎頂禮。越月四日。合諸不壞者。葬于故居永安院之左。其存也。嘗與其交居士陳舜。俞極談死生之際而已。屬其後事。茲用不能無述也。師諱契嵩。字仲靈。自號潛子。藤州镡津人。姓李。母鍾氏。七歲而出家。十叁得度落發。明年受具戒。十九而遊方。下江湘陟衡廬。首常戴觀音之像。而誦其號日十萬聲。于是世間經書章句不學而能。得法于筠州洞山之聰公。慶曆間入吳中。至錢塘。樂其湖山。始稅駕焉。當是時天下之士學爲古文。慕韓退之排佛而尊孔子。東南有章表民。黃聱隅。李泰伯。尤爲雄傑。學者宗之。仲靈獨居。作原教孝論十余篇。明儒釋之道一貫。以抗其說。諸君讀之。既愛其文。又畏其理之勝而莫之能奪也。因與之遊。遇士大夫之惡佛者。仲靈無不懇懇爲言之。由是排者浸止。而後有好之甚者。仲靈唱之也。所居一室。蕭然無長物。與人清談。靡靡至于終日。客非修潔行誼之士。不可造也。時二卿郎公引年謝歸。最爲物外之友。嘗欲同遊徑山有行色矣公亦風邑豪預焉。冀其見仲靈而有以尊養之。仲靈知之不肯行。使人謝公曰。從吾所好何必求富而執鞭哉。凡其潔清類如此。皇祐間去居越之南衡山。未幾罷歸。複著禅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記。仲靈之作是書也。慨然憫禅門之陵遲。因大考經典。以佛後摩诃迦葉獨得大法眼藏爲初祖。推而下之。至于達磨。爲二十八祖。皆密相付囑。不立文字謂之教外別傳者。居無何觀察李公謹得其書。且欽其高名。奏賜紫方袍。仲靈複念。幸生天子大臣護道達法之年。乃抱其書以遊京師。府尹龍圖王仲義果。奏上之。仁宗覽之。诏付傳法院編次。以示褒寵。仍賜明教之號。仲靈再表辭。不許。朝中自韓丞相而下。莫不延見而尊重之。留居憫賢寺不受請還東南。已而浮圖之講解者。惡其有別傳之語而恥其所宗不在。所謂二十八人者。乃相與造說以非之。仲靈聞之攘袂切齒。又益著書。博引聖賢經論古人集錄爲證幾至數萬言。士有賢而好佛者。往往詣而訴其冤久之。雖平生厚于仲靈者。猶恨其不能與衆人相忘于是非之間。及其亡也。叁寸之舌所以論議是是非非者。卒與數物不壞以明之。嗚呼使其與奪之不公辯說之不契乎。道則何以臻此哉。雖然仲靈之所以自得而樂諸己者。蓋不預于此。豈可爲淺見寡聞者道耶。仲靈在東南最後密學。蔡君谟之帥杭也。延置佛日山禮甚厚居數年。然言高而行卓。不少假學者。人莫之能從也。有弟子曰慈愈洞清洞光。所著書自定祖圖而下。謂之嘉祐集。又有治平集凡百余卷。總六十有余萬言。其甥沙門法燈克奉藏之以信後世雲。熙甯八年十二月五日記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镡津文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9】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