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十 ▪第4页
卷第八法苑珠林卷第九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量。極規矩之外。智無不爲用。絕思議之表。不可以人事測。豈得以處所論。將啓愚夫之視聽。須示聖人之影迹。或複示。居外道。或複現作童蒙。應同類而誘凡。隨異形而化物。然後稱無上士號天中天。良由愚智潛通凡聖難測。不思議德而功莫大焉
召師部第二
如佛本行經雲。時淨飯王知其太子年已八歲(因果經雲年至七歲)即會百官群臣宰相而告之言。卿等當知。今我化內誰最有智。智能悉通堪爲太子作師。諸臣報言。大王當知。今有毗奢婆蜜多羅。善知諸論最勝最妙。如是大師堪教太子(已下略述)王即遣召而告之言。尊者大師。能教我太子一切技藝諸書論不。時蜜多報言。大王。謹依王命。我今堪能心生歡喜。即嚴五百釋。種童子前後左右。別有無量無邊童男童女。隨從太子將升學堂。時彼大師遙見太子。威德力故不能自禁遂使其身從座忽起。屈身頂禮于太子足。禮拜起已。四面顧視生大羞慚。時蜜多羅生慚愧已。于虛空中有一天子。名曰淨妙。從兜率宮共于無量無邊最大諸天神王而常守護太子。在彼虛空。隱身不現。而說偈言
世間諸技藝 及余諸經論
此人悉能知 亦能教示他
是勝衆生者 隨順世間故
往昔久習來 今示從師學
出世所有智 諸谛及諸力
因緣所生法 生已及滅無
一念知彼等 名色現不現
猶尚能證知 況複諸文字
爾時天子說此偈已。以種種華散太子上。即還本宮。爾時太子即初就學。將好最妙牛頭栴檀作于書版。純用七寶莊嚴四緣。以天種種殊特妙香塗其背上。執持至于毗奢蜜多羅阿阇梨所。而作是言。尊者阇梨教我何書(自下太子廣爲說書)
或複梵天所說之書(今婆羅門書正有十四音是)佉盧瑟吒書(隋言驢唇)富沙迦羅仙人說書(隋言華華)阿迦羅書(隋言節分)
瞢伽羅書(隋言吉祥)邪寐(亡毗反)尼書(隋言大秦國書)鴦瞿梨書(隋言指書)邪那尼迦書(隋言馱書)娑伽羅書(隋言牸牛)波羅婆尼書(隋言樹葉)波流沙書(隋言惡言)父與書(失譯)毗多荼書(隋言起屍)陀毗荼國書(隋雲南天竺)脂羅低書(隋言形人)度其差那婆多書(隋言右旋)優波伽書(隋言嚴熾)僧佉書(隋言等計)阿婆勿陀書(隋言覆)阿[少/兔]盧摩書(隋言順)毗耶寐奢羅書(隋言雜)阿陀羅多書(鳥場邊山)西瞿耶尼書(失譯)珂沙書(疏勒)脂那國書(失譯)摩那書(科鬥)末茶叉羅書(中字)毗多悉底書(尺)富數波書(華)提婆書(天)那伽書(龍)夜叉書(失譯)乾闼婆書(天音聲)阿修羅書(不飲酒)迦婁羅書(金翅鳥)緊那羅書(非人)摩睺羅伽書(大蛇)彌伽遮迦書(諸獸音)迦迦婁多書(鳥音)浮摩提婆書(地居天)安多梨叉提婆書(虛空天)郁多羅拘盧書(須彌北)逋婁婆毗提呵書(須彌東)烏差婆書(舉)膩差波書(擲)娑伽羅書(失譯)跋阇羅書(金剛)梨伽波羅低犁伽書(往複)毗棄多書(食殘)阿[少/兔]浮多書(未曾有)奢娑多羅跋多書(如伏轉)伽那那跋多書(等轉)優差波跋多書(舉轉)尼差波跋多書(擲轉)波陀梨佉書(足)毗拘多羅波陀那地書(從二增上句)邪婆陀輸多羅書(增十句已上)末茶婆哂尼書(中流)梨沙耶婆多波恀比多書(諸山苦行)陀羅尼卑叉梨書(觀地)伽伽那卑麗叉尼書(觀虛空)薩蒲沙地尼山陀書(一切藥草目)沙羅僧伽何尼書(總覽)薩婆婁多書(一切種音)
爾時太子說是書已。複咨蜜多阿阇梨言。此書凡有六十四種。未審尊者欲教我何書。是時多羅聞于太子說是書已。內心歡喜悅豫熙怡密懷私慚。折伏貢高我慢之心。向于太子。而說偈言
希有清淨智慧人 善順于諸世間法
自己該通一切論 複更來入我學堂
如是書名我未知 其本悉皆誦持得
是爲天人大尊道今複更欲覓于師
夫神理無聲。因言辭以寫意。言辭無迹。緣文字以圖音。故字爲言蹄。言爲理筌。音義合符不可偏失。是以文字應用彌綸宇宙。雖迹系翰墨而理契乎神。昔造書之主。凡有叁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者蒼颉。其書下行。梵佉盧居于天竺。黃史蒼颉在于中夏。梵佉取法于淨天。蒼颉因華于鳥迹。文書誠異傳理則同矣。仰尋先覺所說有六十四書。鹿輪轉眼筆製區分。龍鬼八部字體殊式。准梵及佉盧爲世勝文。故天竺諸國謂之天書。西方寫經同祖梵文。然叁十六國往往有異。譬諸中土猶有篆籕之變體乎。安蒼颉古文沿世代變。古移爲籕。籕遷爲篆。篆改成隸。其轉易多矣。至于傍生八體。則有仙龍雲芝。二十四書則有楷奠針灸名實雖繁爲用益鮮。然原本定義。則體備于六文。適時爲敏則莫要于隸法。東西之書源亦可得而略究也
又佛本行經雲。時淨飯王複集群臣言。何處有師最便武技教我太子。諸臣報王。此處有釋名爲善覺。其子名羼提提婆(隋言忍天)堪教太子兵戎法式。其所解知一切凡有二十九種。善巧妙術(已下略而不述)忍天白王。臣甚能教。王爲太子欲遊戲故造一園苑。名曰勤劬。是時太子入彼苑內遊戲。或令按摩。時彼五百釋種臣悉爲其兒。古先一切書典教于太子。及自釋子亦如是教。又複世人積年累月。所學問者或成不成。太子能于四年之中。及余釋種皆悉學得。通達無礙一切自在。是時忍天即爲太子。而說偈言
汝于年幼時 安庠而學問
不用多功力 須臾而自解
于少日月學 勝他多年歲
所得諸技藝 成就悉過人
爾時太子生長王宮。孩童之時遊戲未學。年滿八歲出問詣師入于學堂。從蜜多及忍天所二大尊邊。受讀諸書並一切論兵戎雜術。經曆四年至十二時。種種技能遍皆涉獵。既通達已。隨順世間悅目適心。曾于一時在勤劬園遨遊射戲。自余五百諸釋種童子。亦各在其自己園內嬉戲。時有群雁行飛虛空。是時童子提婆達多彎弓而射即著一雁。其雁被射帶箭遂墮悉達園中。時太子見彼雁帶箭被傷墮地。見已兩手安徐捧取已。跏趺安雁膝上。以妙滑左手擎持右手拔箭。即以蘇蜜封其瘡。是時提婆遣使來語太子言。我射一雁墮汝園中。宜速付來不得留彼。是時太子報使人言。雁若命終即當還汝。若不死者終不可得。時提婆達複更重遣使人語言。若死若活決須相還。我手于先善功射得。雲何忽留。太子報言。我已于先攝受此雁。所以然者。自我發于菩提心來。我皆攝受一切衆生。況複此雁。而不屬我。以是因緣即便相競。聚集諸釋宿老智人判決此事。是時有一淨居諸天。變化作老宿長者。入釋會所而作是言。誰養育者即是攝受。射著之者即是放舍。時彼諸釋宿老諸人一時印可。高聲唱雲。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此是提婆達多童子。共于太子最初構結怨仇因緣
捔力部第叁
如因果經雲。太子至年十歲。與兄弟捔力。與萬眷屬將欲出城。于時有一大象。當城門住。諸人皆不敢前。提婆達多以手搏頭即便躄地。難陀以足指挑擲著路傍。太子以手執象。擲著城外。還以手接不令傷損。象又還蘇。時諸人民歎未曾有。深生奇特。四遠人民百千萬億皆集來看。園中有七重金鼓銀鼓鋀石銅鐵等鼓。各有七牧。提婆達多最先射之。徹叁金鼓。次及難陀亦徹叁鼓。太子嫌弓弱。取庫內祖王一良弓。無能張者。太子在坐以手拼弓。聲悉聞城內。百千國人及虛空天子。舉聲嗟歎。以放一箭徹過諸鼓。然後入地泉水流出。又徹過大鐵圍山
又佛本行經雲是時太子所射之箭。天主帝釋從虛空中秉執。將向叁十叁天。至天上已。爲此箭故于彼天中建立箭節。常以吉日諸天聚集。以諸香華供養此箭。乃至于今。諸天猶有此箭節日。又太子執箭一射。便穿七鐵豬。過七鐵豬已。彼箭入地至于黃泉。其箭所穿入地之處。即成一井。于今人民常稱箭井。又太子共諸釋種相撲。並皆臥地其體不傷。又一切釋種。一時共撲太子。太子以手觸彼皆悉倒地。爾時彼釋及諸看衆。皆生奇特之心。于上虛空。無量諸天。同以一音。而說偈言
十方一切世界中 所有勇健諸力士
悉皆力敵如調達 不及太子聖一毛
大人威德力無邊 暫以手觸皆倒地
聖者威神力廣大 汝等雲何欲比方
假使不動須彌山 大小鐵圍甚牢固
並及十方諸山等 一觸能碎如微塵
鐵等強鞭金剛珠 及以諸余一切寶
大智力能末如粉 況複撲此少力人
爾時諸天說此偈已。將諸種種天華散太子上。于虛空中隱身不現。時淨飯王知其太子所有技能。皆悉勝彼一切諸人。自既眼見踴躍喜歡。敕喚白象璎珞莊飾。令太子乘。將入城內。從城門出。是時提婆城外而入。見此白象而問人言。此象誰許。欲將何處。其人報言。欲將出城。擬悉達乘欲入城內。提婆達以妒嫉故。便以左手執于象鼻。右手築額一下倒地。宛轉叁匝遂即命終。白象臥地塞彼城門。衆人往來不通出入。道路填塞。不能得行。複有童子。名曰難陀。相續而來。問知事已。即以右手執彼象尾。牽取離門可行七步許。太子複問。誰牽離門。衆人言。難陀。太子言。善哉難陀。作事善也。太子思惟。彼等二人雖能示現其自氣力。但此象身甚太粗壯。于後壞爛臭熏此城門。以左手舉象。以右手承。從于空中擲置城外。越七重牆度七重塹。既擲過已。離城可有一拘盧奢。而象墮地即成大坑。乃至今者諸人相傳。名于此處爲象墮坑。即此是也。爾時無量百千衆生。一時唱言。希有奇特。未曾聞見。而說偈言
調達築殺白象已 難陀七步牽離門
太子手擎在虛空 如以土塊擲城外
集一切福德叁昧經雲。爾時毗耶離大城有大力士。名曰淨威德。成就大力。閻浮提中所有衆生。無有等者。聞沙門瞿昙成就十力那羅延身。複作是念。我當往觀沙門瞿昙。何如我也。即往佛所。初睹如來得大信樂。禮如來足一心觀佛。世尊知已。心欲降伏。即告目連。汝往取吾昔菩薩時。爲妙瞿夷釋種捔力時箭。目連白佛。不知何處。爾時世尊。從右足放光。照遍叁千世界之下大金剛輪。箭在彼堅住。佛告目連。汝見箭不。目連白言。已見。佛告目連。汝取持來。時大目連即下至彼如屈申臂頃。一切大衆皆見其去。即便持來授與如來。佛言。此父母生力非神通力。若以神通之力。是箭即過無量無邊諸佛世界
校量部第四
如集一切諸功德叁昧經雲。佛告目連。如一切四天王中。一切天子力。等一天王力。十天王力等叁十叁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叁十叁天中天子力。等一帝釋力。十帝釋力等焰摩天中一天子力。一切焰摩天中天子力等一焰摩天王力。十焰摩天王力等一兜率陀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兜率陀天中天子力等一兜率陀天王力。十兜率陀天王力等一化樂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化樂天中天子力等一化樂天王力。十化樂天王力等他化自在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他化自在天中天子力等一他化自在天王力。十他化自在天王力等一魔天中一天子力。一切魔天中天子力等一魔王力。十魔王力等半那羅延力。十半那羅延力等一那羅延力。十那羅延力等一大那羅延力。十大那羅延力等一百劫修行菩薩力。十百劫修行菩薩力等一千劫修行菩薩力。如是已下展轉十重加之。乃至十方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無生法忍菩薩力。十無生法忍菩薩力等一十地菩薩力。十十地菩薩力等一最後身菩薩力。是故目連。菩薩成就如是力故。生便即能行于七步。若此世界佛不持者。便壞不住。何以故。菩薩當其生已行七步時。此界大地縱廣六十千由旬。菩薩生已。當下足時。便當都沒。深百千由旬。還舉足時。複當湧出百千由旬。以佛持故。令是世界不動無壞衆生無惱。最後身菩薩。始初生時。則便具有如是力。假使一切世界衆生。悉得具足垂成菩提。菩薩之力補于如來處非處智力。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不能及。得具如是十種之力。名爲如來應正。遍覺。此中不明菩薩通力。若用通力。能以恒沙世界。置于足指一毛端上。擲過無邊恒沙世界。如是往來。不令衆生有于苦惱。如是神力。不可稱量。不可數知。若當如來盡現通力者。汝等聲聞尚不能信。況余衆生。爾時淨威力士聞說菩薩父母生力。聞己驚怪身毛皆豎。生希有心憍慢皆滅。歸依叁寶發無上心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法苑珠林》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92】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