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十叁 ▪第2页
卷第十一法苑珠林卷第十二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初出經。胎化藏爲第一。中陰藏第二。摩诃衍方等藏第叁。戒律藏第四。十住菩薩藏第五。雜藏第六。金剛藏第七。佛藏第八。是爲釋迦文佛經法具足矣
爾時阿難發聲唱言。我聞如是。一時說佛所居處。迦葉及一切聖衆。墮淚悲泣不能自勝。咄嗟老死。如幻如化。昨日見佛。今日已稱言我聞。又四分律雲。爾時世尊在拘屍城末羅國娑羅林間般涅槃。諸末羅子洗佛舍利已具辨阇維。時大迦葉燒舍利已。以此因緣集比丘言。我等今可共論法毗尼。勿令外道以致余言譏嫌沙門瞿昙法律若湮。其世尊在時皆共學戒。而今滅後無學戒者。諸長老今可科差比丘多聞智慧是阿羅漢者。時即差得四百九十九人。皆是阿羅漢多聞智慧者。時諸比丘言。應差阿難在數中。大迦葉言。勿以阿難在數中。何以故。阿難有愛恚怖癡。是故不應令在數中。時諸比丘複言。阿難是供養佛人。當隨佛行。親從世尊受所教法。必處處疑問世尊。是故今者應令在數。即便令在數。諸比丘皆作是念。我等當于何處集論法毗尼。多饒飲食臥具無乏耶。即皆言。唯王舍城房舍飲食臥具衆多。我等今宜可共往集彼論法毗尼。時大迦葉即作白令集王舍城。時阿難在道行靜處。心自念言。譬如新生犢子猶故飲乳與五百大牛共行。我今亦如是。學人有作者。而與五百阿羅漢共行。時諸長老皆往毗舍離。阿難在毗舍離住。時諸道俗皆來問訊阿難。多人衆集。時有跋阇子比丘。有大神力。已得天眼知他心智。今觀阿難。爲是有欲。無欲人耶。即便觀察。是有欲非是無欲。今當令其生厭離心。即說偈言
靜住空樹下 心思于涅槃
坐禅莫放逸 多說何所作
時阿難聞說已。即便獨處精進不放逸寂然無欲。時在露地夜多經行。遇明相欲出。時身疲極方欲俹臥。頭未至枕頃于其中間心得無漏解脫。此是阿難未有法。時阿難得阿羅漢已。即說偈言
多聞種種說 常供養世尊
已斷于生死 瞿昙今欲臥
時大迦葉集比丘僧。即作白集論法毗尼。時阿難即從座起。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大迦葉。我親從佛聞憶持佛語。始從初篇乃至一切揵度諸部毗尼增一。都集爲毗尼藏。彼即集一切長經爲長阿含。一切中經爲中阿含。從一事至十事。從十事至十一事。爲增一阿含。集于雜事爲雜阿含。如生經本經乃至偈經等。如是集爲雜藏。有難無難系相應作處。集爲阿毗昙藏。時即集爲叁藏。在王舍城。五百阿羅漢共集法毗尼。是故言集法毗尼有五百人
千人結集部第叁
依智度論雲。是時佛入涅槃已。大迦葉如是思惟。我雲何使是叁阿僧祇難得佛法令得久住。應當結集叁藏可得久住未來世人可得受行。作是語竟。住須彌頂。撾銅揵椎。說此偈言
佛諸弟子 若念于佛 當報佛恩
莫入涅槃
是揵椎音。作大迦葉語聲遍至大千世界。皆悉聞知。諸有弟子得神力者。皆來集會大迦葉所選得千人。除其阿難盡皆羅漢。內外經書。諸外道家十八種大經。盡亦讀知。皆能論議降伏異學。大迦葉言。若我昔常乞食者。常有外道。強來難問廢阙法事。今王舍城常設飯食供給千人。不得取多。告語阇王。給我等食。日日送來不得他行。是中夏安居叁月。初十五日說戒時集。大迦葉等入定已。天眼觀今衆中。誰有煩惱未盡應逐出者。唯有一人阿難。煩惱未盡。余九百九十九人。諸漏已盡清淨無垢。大迦葉從禅定起。衆中手牽阿難出言。今清淨衆中結集經藏。汝結未盡不應住此。是時阿難慚愧悲泣而自念言。我二十五年隨侍世尊供給左右。未曾得聞如是苦惱。佛實大德慈悲含忍。念已白大迦葉言我能有力久可得道。但諸佛法。阿羅漢者。不得供給左右使令。以是留殘結使不盡斷耳。大迦葉言。汝更有罪。佛意不欲聽女人出家。汝殷勤勸請。佛聽爲道。以是佛之正法五百歲而衰微。汝應作突吉羅忏。阿難言。我憐愍瞿昙彌。又叁世諸佛法皆有四部衆。我釋迦文佛雲何獨無
大迦葉複言。佛欲涅槃時。近俱夷那竭城背痛。四亵郁多羅僧敷臥語汝言。我須水汝不供給。是突吉羅罪。阿難答言是時五百乘車截流而度令水渾濁。以是故不取。大迦葉複言。正使水濁。佛有大神力能令大海濁水清淨。汝何以不與。是汝之罪。汝去作突吉羅忏悔
大迦葉複言。佛問汝。若有人四神足好修可住壽一劫若減一劫。多陀阿伽度。四神足好修欲住壽一劫若減一劫。汝默然不答。問汝至叁。汝故默然。汝若答。佛應住一劫若減一劫。由汝故令佛世尊早入涅槃。汝作突吉羅罪忏悔。阿難言。魔蔽我心。是故無言。我非惡心而不答佛
大迦葉複言。汝與佛亵僧伽梨衣以足蹋上。是汝之罪。汝應作突吉羅忏悔
阿難言。爾時有大風起。無人助我。捉衣時風吹來墮我腳下。非不恭敬故蹋佛衣
大迦葉複言。佛陰藏相。般涅槃後以示女人。是何可恥。汝應作突吉羅忏悔
阿難言。爾時我思惟。若諸女人見佛陰藏相者。便自羞恥女人形欲得男子身。修行佛于種種德根。以是故我示女人。不爲無恥而故破戒
大迦葉言。汝有此六種突吉羅罪。盡應僧中悔過。阿難言諾。隨長老大迦葉及僧所教。是時阿難長跪合掌。偏袒右肩脫革屣。作六種突吉羅罪忏悔。大迦葉于僧中手牽阿難出。語阿難言。斷汝漏盡然後來入。殘結未盡汝勿來也。如是語竟。便自閉門。爾時諸阿羅漢議言。誰能結集毗尼法藏者。長老阿泥盧豆言。舍利弗是第二佛。有好弟子。字憍梵波提(秦言牛齝)柔軟和雅。常處閑居。住心寂宴。能知毗尼法藏。今在天上屍利沙樹園中住。遣使請來。大迦葉語下座比丘。汝次應僧使。下座比丘歡喜踴躍。受僧敕命白大迦葉言。我到彼所陳說何事。大迦葉言。汝到彼已語憍梵波提。大迦葉等漏盡阿羅漢。皆會閻浮提僧有大法事。汝可疾來。是下座比丘頭面禮僧足。右繞叁匝。如金翅鳥飛騰虛空。往到憍梵波提所。頭面作禮。語憍梵波提前迦葉教。是時憍梵波提心覺生疑。語是比丘言。僧將無鬥诤喚我耶。無有破僧者不。佛日滅度耶。是比丘言。佛已滅度。憍梵波提言。佛滅度太疾。世間眼滅。逐佛轉法輪將。我和上舍利弗。今在何所。答曰。先入涅槃。憍梵波提言。大師法將各自別離。當可奈何。摩诃目伽連子今在何所。是比丘言。此亦滅度。憍梵波提言。佛法欲散。衆生可憐。大人過去。如是次第問諸羅漢。憍梵波提言。我失離欲大師皆已滅度。我不複能下閻浮提。住此般涅槃。說是言已。作十八變自心出火燒身。身中出水。四道流下至大迦葉所。水中有聲。說此偈言
憍梵缽提頭面禮 妙衆第一大德僧
聞佛滅度我隨去 如大象去象子隨
爾時下座比丘。持衣缽還僧。是時阿難。中間思惟諸法求盡殘漏。其夜坐禅經行殷勤求道。是阿難智慧多定力少。是故不即得道。定智等者乃可速得。後夜欲過。疲極偃息卻臥就枕。頭未至枕廓然得悟。如電光出闇者見道。入金剛定破一切煩惱山。得六通已。即夜到僧堂門敲門而喚。大迦葉問言。敲門者誰。答言。我是阿難。大迦葉言。汝何以來。阿難言。我今夜得盡諸漏。大迦葉言。不與汝開門。汝從門鑰孔中來。阿難答言。可爾。即以神力從門鑰孔中入。禮拜僧足忏悔。大迦葉莫複見責。大迦葉手摩阿難頭言。我故爲汝使汝得道。汝無嫌恨。我亦如是。以汝自證。譬如手畫虛空無所染著。阿羅漢心亦複如是。一切法中得無所著。複汝本座。是時僧複議言憍梵波提。已取滅度。更有誰能結集經藏。長老阿泥盧豆言。是長老阿難于佛弟子常侍近佛聞經。能持佛法常贊譽。是阿難能結集經藏。是時長老大迦葉摩阿難頭言。佛囑累汝令持法藏。汝應報佛恩。佛在何處最初說法。佛諸弟子能守護法藏者。皆已滅度。唯汝一人在。汝今應隨佛心憐愍衆生故集佛法藏。是時阿難禮僧已坐師子床。時大迦葉說此偈言
佛聖師子王 阿難是佛子
師子座處坐 觀衆無有佛
如是大德衆 無佛說威神
如夜無月時 虛空不明淨
諸大智人說 汝佛子當演
何處佛初說 今汝當布施
是時長老阿難一心合掌。向佛涅槃處方如是言
佛初說法時 爾時我不見
如是展轉聞 佛在波羅柰
佛爲五比丘 初開甘露門
說四真谛法 苦集滅道谛
阿若憍陳如 最初得見道
及八萬諸天 聞是得見道
是千阿羅漢。聞是語已。上升虛空高七多羅樹。皆言。咄哉。無常力大如是。我等眼見佛說法。今乃言我聞。便說偈言
我見佛身相 猶如紫金山
妙相衆德滅 唯有名獨存
是故當方便 求出于叁界
勤集諸善法 涅槃最安樂
爾時長老阿泥盧豆。說此偈言
咄世間無常 如水月芭蕉
功德滿叁界 無常風所壞
爾時大迦葉複說偈言
無常力甚大 愚智貧富貴
得道及未得 一切無能免
非巧言妙寶 非欺诳力诤
如火燒萬物 無常死法爾
七百結集部第四
四分律雲。爾時世尊般涅槃後百歲。毗舍離跋阇子比丘行十事言。是法清淨佛所聽。應兩指抄食。得聚落間。得寺內。後聽可。得常法。得和。得與鹽共宿。得飲阇樓羅酒。得畜不截坐具。得受金銀。彼于布薩日檀越布施金銀。而共分之。如是揀擇一一撿校。乃至十事非法。非毗尼。非佛所教。已皆下舍羅在毗舍離。七百阿羅漢集論法毗尼。故名七百集法毗尼
依道宣律師感應記雲。律師問天人曰。世尊涅槃後結集法藏儀式雲何。天人答曰。惟大聖隱顯隨機生滅。叁藏遺迹結集。是因衆集多少律論不等。如律中五百七百皆尊大迦葉。最爲衆首。如大論中。高選千人皆同無學。至結集已。召外衆集重敘所結。有不同者分爲二部。依尊迦葉名上座部。余外衆多名大衆部。依文殊問經。初分二部即其事也。通約大小叁藏皆阿難出。其住處同集王舍城。然據文殊集衆略結大乘。即在大鐵圍山外二界中間。今明儀式。初佛滅度經停一月。供養舍利方始阇維(依律停之七日爲待迦葉至也)即日焚了置塔亦竟。一切大衆往詣舍衛只桓精舍。尊大迦葉。使小目連(同名者六人皆大神通也)于僧戒壇嗚鍾集衆。時百億四天下…
《法苑珠林十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