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叁十四 ▪第2页
卷第叁十二法苑珠林卷第叁十叁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如是展轉行從四天下至他化自在天之福。故不如一梵天王之福。若求其福。此是其量也
又薩婆多論雲。有檀越與闡那比丘叁十萬錢作大房。即日成即日崩倒。功用甚大檀越心退。諸比丘爲檀越說法。房雖崩倒功德成就。房未壞時。佛已到此房中。即是受用。佛是無上福田。佛既受用。功德深廣不可測量。又房始成有一新受戒年少比丘戒德清淨。入此房中已畢。檀越信施之德。若起億數種種房閣莊嚴。下至金剛地際高廣嚴飾。猶若須彌。設有一淨戒比丘。暫時受用已畢。施恩以戒非世間是向泥洹門。不同房舍臥具飲食湯藥是世間法非是離世難得之法
修造部第五
若欲修造理須如法。造作雖少得福無量。若不依法縱多無益。故佛在金棺敬福經雲。經像主莫論道。雇經像之匠莫雲客作。造佛布施二人獲福不可度量。欲說其福窮劫不盡。受若約敕是佛真子。如是精誠造少福多。問工匠之法作經像得物。合取直不。佛言。不得取價直。如賣父母取財者。逆過叁千。真是天魔。急離吾佛法。非我眷屬。飲酒食肉五辛之徒。不依聖教。雖經像數如塵沙。其福甚少。蓋不足言。劫燒之時不入海龍王宮。勞而少功。不敬之罪死入地獄。土匠無益諸天不祐。不如不造直心禮拜得福無量。如向所列。造多福少。若像師造像不具相者。五百萬世中諸根不具。第一盡心爲上。妙果先升
又罪福決疑經雲。僧尼白衣等。或自舍財及勸化得物擬佛受用經營。人將此物造作鳥獸形像安佛槃上者。計損滿五犯逆罪究竟不還。一劫墮阿鼻地獄。贖香油燈供養者無犯。佛不求利無人堪消。初獻佛時上中下座。必教白衣奉佛及僧。獻佛竟行與僧食不犯。若不爾者食佛物故。千億歲墮阿鼻地獄。檀越不受前教亦招前報。若生人間。九百萬歲墮下賤生。何以故。佛物無人能評價故
述曰。此謂施主決定入佛受用。所以須贖。若如今時齋上每出佛槃飲食。情通彼此不局情者。食訖還入施主不勞牧贖。如七月十五日獻佛及僧。無佛僧受用即須贖用也
又觀佛叁昧經雲。時優填王戀慕世尊鑄金爲像。聞佛當下寶階。象載金像來迎世尊。爾時金像從象上下。猶如生佛足步虛空。足下雨華。亦放光明。來迎世尊。合掌叉手爲佛作禮
爾時世尊亦複長跪合掌向像。空中百千化佛。亦皆合掌長跪向像。爾時世尊而語像言。汝于來世大作佛事。我滅度後。我諸弟子以付囑汝。空中化佛異口同音。鹹作是言。若有衆生于佛滅後。造立形像持用供養。是人來世必得念佛清淨叁昧
又外國記雲。佛上忉利天爲母說法經九十日。波斯匿王思欲見佛。刻牛頭栴檀作如來像。置佛坐處。佛後還入精舍。像出迎佛。佛言。還坐。吾般涅槃後可爲四部衆作諸法式。像即還坐。此像是衆像之始也。佛移住兩邊小精舍。與像異處相去二十步。只桓精舍本有七層。諸國競興供養不絕。堂內長明燈鼠銜燈炷。燒諸旛蓋。遂及精舍。七重都盡。諸國王人民皆大悲惱。界檀像已燒。卻後四五日。開東邊小精舍戶。忽見本像移向彼房。衆大歡喜。共治精舍。得作兩重。像像本處
又優填王作佛形像經雲。昔佛在世時。跋耆國王。名曰優填。來至佛所頭面頂禮。合掌白佛言。世尊。若佛滅後其有衆生作佛形像。當得何福。佛告王曰。若當有人作佛形像。功德無量不可稱計。世世所生不墮惡道。天上人中受福快樂。身體常作紫磨金色。眼目清潔面貌端正。身體手足奇絕妙好。常爲衆人之所愛敬。若生人中。常生帝王大臣長者賢善家子。所生之處豪尊富貴。財産珍寶不可稱數。常爲父母兄弟宗親之所愛重。若作帝王王中特尊。爲諸國王之所歸仰。乃至得轉輪聖王王四天下。七寶自然千子具足。飛升天上無所不至。若生天上天中最勝。乃至得作六欲天王。于六天中尊貴第一。若生梵天作大梵王。端正無比勝諸梵天。常爲諸梵之所尊敬。後皆得生無量壽國。作大菩薩最尊第一。過無數劫當得成佛。入泥洹道。若當有人作佛形像獲福如是。又法華經偈雲
若人爲佛故 建立諸形像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筆
或有指爪甲 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又造立形像福報經雲。佛至拘羅瞿國。時國主名優填王。年始十四。聞佛當來。即敕傍臣左右皆悉迎佛。到以頭面禮佛。長跪叉手白佛言。天上人中無能及佛者。光明巍巍乃能如是。佛去已後恐不複見。今欲作佛形像恭敬承事。得何福報。願佛哀愍爲我說之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王谛聽吾說 福地上灰土
福德無過者 作佛形像報
常生大富家 尊貴無極珍
眷屬常恭敬 作佛形像報
常得天眼報 無比绀青色
作佛形像報 父母見歡喜
端正威德重 愛樂終無厭
作佛形像報 金色身焰光
猶妙師子像 衆生見歡喜
作佛形像報 閻浮提大姓
刹利婆羅門 福人于中生
作佛形像報 不生邊地國
不盲不醜陋 六情常完具
作佛形像報 臨終識宿命
見佛在其前 不覺死苦時
作佛形像報 作大名聞王
金輪飛行帝 典主四天下
作佛形像報 作釋天名因
神足典第二 叁十叁天奉
作佛形像報 此過出欲界
作梵梵天王 迦夷衆梵恭
作佛形像報 受福正如是
若能刻畫作 天地尚可稱
此福不可量 是故供養佛
華香香汁塗 供養大士者
得漏盡無爲
又付法藏經雲。昔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屍佛入涅槃後。四部弟子起七寶塔。時彼塔中有佛形像。面上金色少處缺壞。有一貧女遊行乞丐得一金珠。見像面壞欲傳像面。迦葉爾時作鍛金師。女即持往倩令修造。金師聞福歡喜爲治。用傅像面。因共立願。願我二人常爲夫婦身真金色常受勝樂。從是以來九十一劫身真金色。生天人中快樂無極。最後托生第七梵天。時摩竭國有婆羅門名尼俱律陀。過去修福聰明多智。巨富無量金銀七寶。牛羊田宅奴婢車乘。比瓶沙王千倍爲勝。瓶沙王有金犁千具。彼婆羅門恐與王齊畏招罪咎。其家但作九百九十九具金犁。唯少一具。其家有[疊*毛]。最下之者具價猶直百千兩金。有六十箪金粟。一箪有叁百四十斛。其家雖富而無兒息。于其舍側有一樹神。夫婦常往祈請祭祀。求乞有子多年無應。嗔忿語曰。今更七日盡心奉事。若複無驗必相定燒樹。樹神愁怖告四天王。王告帝釋。釋觀閻浮提無堪彼子。即詣梵天王廣宣上事。梵王即以天眼遍觀見一梵天臨當命終。即往語之。勸其往生。梵天受教即來托生。滿足十月生一男兒。顔貌端正身真金色。光明赫奕照四十裏。相師占曰。此兒宿福必當出家。父母聞之甚懷愁惱。夫婦議曰。當設何方斷絕其意。覆自思惟。世所耽著唯有美色。當爲娉娶端正好女用斷其情。至年十五欲爲娉妻。語父母言。我志清淨不須婦也。父母不聽。兒知難免便設權計。語父母言。能爲我得紫金色女端正超世。我當納之。父母即召諸婆羅門遍行娉求。諸婆羅門鑄一金女。端正奇特輿行村落高聲唱言。若有女人得見金神禮拜之者。後出嫁時必得好婿。身真金色端正殊妙。女聞悉出。唯有一女軀體金色端正殊好。即是往日施金女也。以昔勝緣有此妙身。志樂清潔獨不肯出。諸女強將共見金神。此女即到。金色光明映奪金神。婆羅門見即爲娉得。既到夫家。夫婦相對各皆清潔了無欲意。共立要契各住一房。父母知已毀除一房。令共同室安置一床。迦葉語婦。我若眠息汝當經行。汝若眠息我當經行。後次婦臥垂手床前。毒蛇入室欲螫其手。迦葉見已以衣裹手舉著床上。婦更驚寤而責之曰。共我立誓要不相近。今複何緣竊舉吾手。迦葉答言。有蛇來入恐傷汝手。故舉之耳。即指蛇示婦意乃寤。夫婦節操深厭世間。啓辭父母求欲出家。父母見已遂便聽許。于是夫婦俱共出家來至佛所。佛與分座。佛爲說法。即于座上得阿羅漢。婦于後時亦得羅漢。迦葉在世。常與如來對坐說法。佛滅度後所有法藏悉付迦葉。後時結叁藏竟。至雞足山入般涅槃。全身不散。候彌勒佛出世之時。從山而出。在大衆中作十八變。度人無量。然後滅身。未來成佛。號曰光明(六十箪金粟者出薩婆多傳未來成佛出法華經)
又智度論雲。昔佛在世時。迦毗羅衛城中。淨飯王子佛弟難陀。身體端正有叁十相。王爲納婦字孫陀利。面首端正世間少雙。難陀晝夜愛敬婦故不欲出家。佛以方便化令出家。既出家已得阿羅漢。比丘見已而白佛言。難陀比丘宿植何福與佛同生有叁十相。身體端正世間無比。又舍豪貴出家得道。佛告比丘。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屍佛入涅槃後。難陀爾時爲大長者。于辟支佛塔廟之中。青黛塗壁而以畫作辟支佛像。因而發願。願我世世生尊貴家。常得端正身相金色。值佛得道。緣此善根發願功德。從是以來九十一劫不墮惡道。天上人中身體端正有叁十相。豪尊富貴快樂無極。乃至今日與我同生出家得道
嚫施部第六
如輪轉五道經雲。佛言。凡作功德隨身之行。燒香然燈得福甚多。燒香作福及以轉經。不得倩人而不嚫。願如倩人食豈得自飽。燒香潔淨然燈續明。燒香齋食讀經哒嚫。以爲常法。布施得福。諸天接將。萬惡皆卻衆魔降伏。懈怠之人不能精進。一朝疾病又不吉利。便欲燒香方始作福。諸天未降諸魔在前。競來娆觸作諸變怪。以是之故常當精進。罪福隨人如影隨形。種植福田如尼俱類樹。本種一核稍稍漸大。收子無限。佛言。阿難。施一得萬倍言不虛也。佛時說偈言
賢者好布施 天神自扶將
施一得萬倍 安樂壽命長
今日施善人 其福不可量
皆當得佛道 度脫諸十方
雜福部第七
如薩婆多論雲。若作僧房及以塔像。曠路作井及作橋梁船。此人功德一切時生常資施主。除叁因緣。一前事毀壞。二此人若死。叁若起惡邪。無此叁因緣者。福德常生
又增一阿含經雲。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施不得其福。雲何爲五。一以刀施人。二以毒施人。叁以野牛施人。四以淫女施人。五造作神祠。是謂有此五施不得其福。複有五施人天得福。雲何爲五。一造作園觀。二造作林樹。叁造作橋梁。四造作大船。…
《法苑珠林叁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