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四十二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賢愚經雲。時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佛已出家。手自紡織預作一端金色之[疊*毛](織成大衣)奉上如來。佛令持此往奉衆僧。姨母思念。規心俟佛。唯願垂愍爲我受之。佛知母專心欲用施我。然恩愛之心福不弘廣。若施衆僧獲報彌多。我知此事是以相勸。若有檀越于十六種具足別請。雖獲福報亦未爲多。何謂十六。比丘比丘尼各有八輩。不如漫請四人所得功德。福多于彼。十六分中未及其一。將來末世法垂盡時。正使比丘畜妻挾子。四人已上名字衆僧。應當敬視如舍利弗目揵連等。時波阇波提心乃開解。即以其衣奉施衆僧。僧中次行無欲取者。到彌勒前尋爲受之。爾時彌勒問衆僧言。若有檀越請一持戒清淨沙門就舍供養。所得盈利何如有人得千萬錢。時憍陳如尋即說言。假使有人得百車珍寶。計其福利。不如請一淨戒沙門就舍供養得利弘多。舍利弗言。假令有人得一閻浮提滿中珍寶。猶不如請一淨戒者就舍供養獲利彌多。目揵連言。正使有人得二天下滿中七寶。猶不如請一清淨沙門就舍供養得利彌多。其余比丘如是各各引于方喻。比格其利。皆悉多彼。時阿那律複自說言。正令得滿四天下寶。其利猶複不如請一清淨沙門詣舍供養得利殊倍。所以然者。我是其證。自念過去世。毗婆屍佛般涅槃後。法滅盡時。有一長者名阿淚吒。家貧焦煎。複值歲儉人饑食谷不繼。日往取薪賣籴稗子。共家婦兒以自供活。見一辟支佛乞食不得。請到其家分稗子糜。躬自持施。辟支語言。汝亦饑渴當共分啖。阿淚吒言。我曹俗人食無時節。尊日一食。但願爲受。即受食訖。感其至心令發大願。時辟支佛還歸所止。時阿淚吒即還入澤取薪。時見一兔意欲捕取。以鐮遙擲。即時墮地。適欲前取化爲死人。上其背上急抱其頭。盡力推卻不能令卻。心懷恐怖慞惶苦惱。意欲入城共婦解卻。複恐人見令不聽入。留待日暮以衣用覆。擔負往舍。已到舍內。自然墮地。變成一聚閻浮檀金。光明晃昱並照比舍。展轉談之。響徹于王。王自來看。見是死人形漸欲臭。即問淚吒。汝見是何。答言。看實是金。即取少計用奉于王。王見金色。敬之未有。問其所由何緣得此。由施辟支。王聞歎善。即更賜與。拜爲大臣。如是諸尊。彼阿淚吒者即我身是。我于彼世以少稗糜施辟支佛。緣是以來九十一劫。生天人中無所乏少
又像法決疑經雲。若檀越設食召請衆僧。遣人防門遮障比丘及諸老病貧窮乞人。不聽入會。徒喪飲食了無善分
又普廣經雲。四輩弟子若行齋戒。心當存想請十方僧。不擇善惡持戒毀戒高下之行。到諸塔寺請僧之時。僧次供養無別異想。其福最多無量無邊。若值羅漢四道果人及大心者。緣此功德受福無窮。一聞說法可得至道無上涅槃
又十誦律雲。鹿子母別請五百羅漢。佛言。無智不善。若于僧中次請一人者。得大功德果報利益。勝別請五百羅漢。一切遠近無不悉聞。又請僧福田經及仁王經。種種诃責不許別請。若別請者。是外道法。非七佛法
又梵網經雲。若有檀越來請衆僧。客僧有利養分。僧房主應次第差客僧受請。而先住僧獨受請而不差客僧。房主得無量罪。畜生無異。非沙門非釋種姓。犯輕垢罪
若佛子。一切不得受別請利養入己。而此利養屬十方僧。而別受請。即取十方僧物。入己用者。犯輕垢罪
若有出家在家一切檀越。請僧福田。求願之時。應入僧房問知事人。今欲次第請者。即得十方賢聖僧。而世人別請五百羅漢菩薩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若別請僧者。是外道法。七佛無別請法。不順孝道。若故別請僧者。犯輕垢罪
又智度論雲。如有一富貴長者。信樂衆僧。白僧執事。我次第請僧于舍食。日日次請乃至沙彌。執事不聽沙彌受請。諸沙彌言。以何意故不聽沙彌。答言。以檀越不喜請年少故。便說偈言
須發白如雪 齒落皮肉皺
偻步形體羸 樂請如是事
諸沙彌等皆是大阿羅漢。如打子師子頭欻然從座起。而說偈言
檀越無智人 見形不取德
舍是耆年相 但取老瘦黑
上尊耆年之相者。如佛說偈雲
所謂長老相 不必以年耆
形瘦須發白 空老內無德
能舍罪福果 精進行梵行
已離一切法 是名爲長老
是時沙彌複作是念。我等不應坐觀檀越量僧好惡。即說偈言
贊歎诃罵中 我等心雖一
是人毀佛法 不應不教誨
當疾到其舍 以法教語之
我等不度者 是則爲棄物
即時諸沙彌。自變其身。皆成老年
須發白如雪 秀盾垂覆眼
皮皺如波浪 其脊曲如弓
兩手負杖行 次第而受請
舉身皆振掉 行止不自安
譬如白楊樹 隨風而動搖
檀越見此輩 歡喜迎入坐
坐已須臾頃還複年少形。檀越驚怖言
如是耆老相 還變成少身
如服還年藥 是事何由然
諸沙彌言。汝莫生疑。平量是事。甚可傷愍。故現是化。汝當深識之。聖衆不可量。如偈說曰
譬如以蚊嘴 猶可測海底
一切天與人 無能量僧者
僧以功德貴 猶尚不分別
而汝以年歲 稱量諸大德
大小生于智 不在于老少
有智勤精進 雖少而是老
懈怠無智慧 雖老而是少
汝今平量僧。是則爲大失。如欲以一指測知大海底。爲智者之所笑。汝不聞佛說。四事雖小而不可輕。太子雖小當爲國王。是不可輕。蛇子雖小毒能殺人。亦不可輕。小火雖微能燒山野。亦不可輕。沙彌雖小得聖神通。最不可輕。檀越聞是事已。見是神通力。身驚毛豎。合手白諸沙彌言。諸聖人等。我今忏悔。我是凡夫心常懷罪。今欲請問。于佛僧寶中信心清淨。何者福勝。答言。我等初不見佛僧寶中有增減。何以故。如佛一時入舍婆提城乞食。有婆羅門姓婆羅埵逝。佛數數到其家乞食。心作是念。是沙門何以來數數如負其債。佛時說偈言
時雨數數墮 五谷數數成
數數修福業 數數受果報
數數受生法 故受數數死
聖法數數成 誰數數生死
婆羅門聞是偈已。大聖具知我心慚愧。取缽入舍。盛滿美食以奉上佛。佛不受作是言。我爲說偈故得此食。我不食也。婆羅門言。是食當與誰。佛言。我不見天及人能消是食者。汝持去置少草地。若無蟲水中。即如佛教。持食著無蟲水中。水即大沸煙火俱出。如投大熱鐵。婆羅門見已驚怖言。未曾有也。乃至食中神力如是。禮佛忏悔乞出家受戒。漸漸斷結得阿羅漢道。複有摩诃憍昙彌。以金色上下寶衣奉。佛佛勸施僧。能消能受。故知佛寶僧寶福無多少。故說偈言
若人愛敬佛 亦當愛敬僧
不當有分別 同皆爲寶故
又法句喻經。世尊說偈雲
人當念有意 每食自知少
從是痛用薄 節消而保壽
又雜譬喻經雲。昔者舍衛國有一貧家。庭中有蒲萄樹。上有數穗。念施道人。時國王先前請食一月。是貧家力勢不如王。正懸一月乃得一道人。便持施之。語道人言。念欲施來已經一月。今乃得願。道人語優婆夷。已一月中施。優婆夷言。我但施一穗蒲萄。那得一月施耶。道人言。但一月中念欲舍施。則爲一月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法苑珠林》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60】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