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四十九 ▪第2页
卷第四十七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八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覺成惡 賢夫染人
如近香熏 進智習善 行成皎潔
正念常興 邪法自滅 自製正法
善名日增 當思念道 強守正行
健者得度 吉祥無上 克己調心
行不放逸 施戒忍勤 定慧常明
生不爲惱 死而不戚 禍福路分
升沈殊趣
誡愚
愚著生死 莫知正法 愚蒙無智
如居暗室 觸事昏馳 寒暑不辯
雖久修習 猶不知法 雖複施行
爲身招患 快心作惡 自致重殃
愚所望處 不謂適苦 臨墮厄地
乃知不善 愚憃作惡 不能自解
殃追自焚 罪成熾然 愚人樂寢
憂戚長興 昏昏暗室 如蠶處繭
愚人樂惡 至死不休 雖與善言
反謂怨仇 罪猶未熟 愚將爲觀
至其熟時 自受大殃 愚好財色
晝夜無厭 如焦谷山 注水不盈
愚多造過 觸處被嗔 雖加杖捶
猶不自止
誡惡
深觀善惡 心知畏忌 畏而不犯
終吉無憂 故世有福 念思紹行
善致其願 福祿轉勝 信善作福
積善不厭 信知陰德 久而必彰
喜法臥安 心悅意清 聖人演法
慧常樂行 賢人智者 齋戒奉道
如星中月 照明世間 弓師調角
水人調船 工匠調木 智者調身
譬如厚石 風不能移 智者意重
毀譽不傾 譬如深泉 澄靜清明
慧人聞道 心淨欣然 斷除五陰
靜思智慧 能自拯濟 顯理澄真
抑製情欲 志樂無爲 覽受正教
冀法常存
誡縛
去離憂患 脫于一切 縛結已解
消散自安 心淨得念 無所貪樂
已度枯涸 如雁棄池 量腹而食
無所積藏 虛心無想 遠近無礙
度身而衣 不求余長 省事無爲
無所羁靽 製想從正 如馬調禦
舍憍棄慢 爲天所敬 不怒如地
不動如山 真人無垢 生死世絕
心以休息 言行亦止 從正解脫
寂然歸滅 棄惡無著 破壞叁界
情色永絕 是謂上智 在聚若野
處染不染 應真所歎 莫不蒙祐
常樂空閑 衆人不逮 快哉上士
天人欽仰
誡誦
雖誦千言 不行何益 不如一聞
勤修得益 雖誦千言 句義不正
不如一要 聞可滅意 雖誦千言
不義何益 不如一義 聞行得度
雖誦千言 不敬何益 不如一行
欣樂奉修 雖誦千言 我心不滅
不如一句 舍憍放逸 雖誦千言
求名逾著 不如一說 棄執離著
雖誦千言 不欲除罪 不如一文
去離生死 雖誦千言 色情逾固
不如一解 心境忘懷 雖誦千言
不求出世 不如一寤 絕離叁界
雖誦千言 不存悲智 不如一聽
自他兩利
誡行
人壽百歲 悭貪逾盛 不如一日
割舍財色 人壽百歲 樂不持戒
不如一日 淨心守戒 人壽百歲
多忿不忍 不如一日 含喜不嗔
人壽百歲 怠惰不勤 不如一日
策勵身心 人壽百歲 情欣放逸
不如一日 歸心空寂 人壽百歲
昏暗識心 不如一日 洞寤無明
人壽百歲 拙禦身心 不如一日
巧便運致 人壽百歲 常懷怯弱
不如一日 勇猛慧力 人壽百歲
不起善願 不如一日 發行四弘
人壽百歲 不生一智 不如一日
慧性聰利
誡口
雜阿含經。諸天說偈雲
士夫生世間 斧在口中生
還自斬其身 斯由其惡言
應毀便稱譽 應譽而便毀
其罪口中生 死則墮惡道
頌曰
建志誡心愚 高慕欣明俦
相與立弘誓 舍俗慕閑丘
蕭散人物外 晃朗免綢缪
寂寂求誠真 斖斖勵心柔
警策修叁業 激切澄四流
興心願弘誓 救溺運慈舟
嘉期歸妙覺 善會涅槃修
存心八正道 立志叁祇休
感應緣(略引四驗) 晉沙門釋支遁 周沙門釋亡名 周沙門釋道安 齊沙門釋僧範
晉剡沃洲山有支遁字道林。本姓關氏。陳留人。或雲河東林慮人。幼有神理聰明秀徹。晉王羲之睹遁才藻驚絕罕俦。遂披衿解帶留連不能已。仍請住靈嘉寺。意存相近。又投迹剡山。于沃洲小嶺立寺行道。僧衆百余常隨禀學。時或有墮者。遁乃著坐右銘。以勖之曰。勤之勤之。至道非孜。奚爲淹滯。溺喪神奇。茫茫叁界。眇眇長羁。煩勞外湊。冥心內馳。殉赴欽渴。縮邈忘疲。人生一世。涓若露垂。我身非我。雲雲誰施。達人懷德。知安必危。寂寥清舉。潔累禅池。謹守明禁。雅說玄規。綏心神道。抗志無爲。寥朗叁蔽。融冶六疵。空洞五陰。虛豁四支。非指喻指。絕而莫離。妙覺既陳。又玄其知。婉轉平任。與物推移。過此以往。勿思勿議
周渭濱沙門亡名法師。自誡雲。夫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草凋。岱山磐石之固。忽焉燼滅。定知世相無常浮生虛僞。譬如朝露其停幾何。大丈夫生當降魔死當飼虎。如其不爾徒生何益。不如修禅定足以養志。讀誦經足以自娛富貴名譽徒勞人耳。乃棄其簪弁剃其須發。衣納杖錫聽講談玄。戰國未甯安身無地。自厭形骸甚于桎梏。思絕苦本莫知其津。大乘經曰。如說行者。乃名是聖。不但口之所言。小乘偈曰
能行說爲正 不行何所說
若說不能行 不名爲智者
所以顔回好學勤改前非。季路未修懼聞後語。功勞智擾役神傷命。爲道日損何用多知。誓欲枯木其形死灰其慮。降此患累以求虛寂。乃作絕學箴。亦名息心贊擬夫周廟。其銘曰
法界內有如意寶人焉。九緘其口而。銘其膺曰。古之攝心人也。誡之哉。誡之哉。無多慮無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慮多失。不如守一。慮多志散。知多心亂。心亂生惱。志散妨道。勿謂何傷。其苦悠長。勿言何畏。其禍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將盈。纖塵不拂。五嶽將成。防末在本。雖小不輕。關爾七竅。閉爾六情。莫窺于色。莫聽于聲。聞聲者聾。見色者盲。一文一藝。空中小蚋。一技一能。日下孤燈。英賢才藝。是爲愚弊。舍棄淳樸。耽溺淫麗。識馬易奔心猿難製。神既勞役。形必損斃。邪徑終迷修途永泥。英賢才能。是曰惛懵。洿拙羨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速崩。塗書汙卷。其用不常。內懷矜伐。外致怨憎。或談于口。或書于手。要人令譽。亦孔之醜。凡謂之吉。聖以之咎。賞悅暫時悲憂長久。畏影畏迹逾劇逾走。端坐樹陰迹滅影沈。厭生患老隨思隨造。心想若滅生死長絕。不死不生無相無名。一道虛寂萬物齊平。何勝何劣。何重何輕。何貴何賤何辱何榮。澄天愧淨皦日慚明。安夫岱嶽固彼金城。敬诒賢哲斯道利貞
周京師大中興寺釋道安。姓姚氏。馮翊故城人。識寤玄理早附法門。神氣高朗挾操清遠。乃作遺誡九章以訓門人。其詞曰
敬謝諸弟子等。夫出家爲道至重至難。不可自輕。不可自易。所謂重者。荷道佩德萦仁負義。奉持淨戒死而有幾。所謂難者。絕世離俗永割親愛。回情易性不同于衆。行人所不能行。割人所不能割。忍苦受辱捐棄軀命。謂之難者。名曰道人。道人者。仁也。行必可履。言必可式。被服出家動爲法則。不貪不诤不讒不匿。學間高遠志在玄默。是爲名稱參位叁尊出賢入聖。滌除精魂故。得君主不望其報父母不望其力。普天之人莫不歸[捐-口+(口/└)]。捐妻減養供奉衣食。屈身俯仰不辭勞役恨者。以其志行清潔通于神明。惔怕虛白可奇可貴。故自荒流道法遂替。新學之人未體法則。棄邪著正望其真實。以小黠爲智。以小恭爲足。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退自推觀良亦可悲。計今出家。或有年歲。經業未通文字不決。徒喪一世無所成名。如此之事不可深思。無常之限非旦即夕。叁塗苦痛無強無弱。師徒義深故以申示。有情之流可爲永誡(其一曰)卿已出家永違所生。剃發毀容法服加形。辭親之日上下洟零。割愛崇道意倰太清當遵此志經道修明。如何無心故存色聲。悠悠竟日經業不成。德行日損穢迹遂盈。師友慚恥凡俗所輕。如是出家徒自辱名。今故誨勵宜當專精(其二曰)卿已出志棄俗辭君。應自誨勵志果清雲。財色不顧與世不群。金玉不貴惟道爲珍。約己守節甘苦樂貧。進德自度又能度人。如何改操趨走風塵。坐不暖席馳務西東。劇如徭役縣官所牽。經道不通戒德不全。朋友嗤弄同學棄捐。如是出家徒喪天年。今故誨勵宜各自憐(其叁曰)卿已出家永辭宗族。無親無疏清淨無欲。吉則不歡凶則不哭。超然從容豁然離俗。志存玄妙軌真守樸。得度廣濟普蒙添福。如何無心仍著染觸。空靜長短铢兩鬥斛。與世诤利何異僮仆。經道不明德行不足。如是出家徒自毀辱。今故誨示宜自洗浴(其四曰)卿已出家號曰道人。父母不敬帝王不臣。普天同奉事之如神。稽首致敬不計富貧。尚其清修自利利人。減割之重一米七斤。如何怠慢不能報恩。倚縱遊逸身意虛煩。無戒食施死入太山。燒鐵爲食融銅灌胭。如斯之痛法句所陳。今故誨約宜改自新(其五曰)卿已出家號曰息心。穢雜不著唯道是欽。志參清潔如玉如冰。當修經戒以濟精神。衆生蒙祐並度所親。如何無心隨俗浮沈。縱其四大恣其五根。道德遂淺世事更深。如是出家與世同塵。今故誡約幸自開神(其六曰)卿已出家捐世形軀。當務竭情泥洹合符。如何擾動不樂閑居。經道損耗世事有余。清白不履反入泥塗。隙影之命或在須臾。地獄之痛難可具書。今故戒勵宜崇典谟(其七曰)卿已出家不可自寬。形雖鄙陋事行可觀。衣服雖粗坐起令端。飲食雖疏出言可餐。夏則耐暑冬能忍寒。能自守節不飲盜泉。不肖之聚足不望前。久處私室如臨至尊。學雖不多可齊上賢。如是出家足報二親。宗族知識一切蒙恩。今故誡汝宜各自敦(其八曰)卿已出家性有昏明。學無多少要在專精。上士坐禅中士誦經下士修龛塔寺經營。豈可殺日一無所成。立身無聞可謂唐生。今故誨汝宜自端情(其九曰)卿已出家永違二親。道法革性俗服離身。辭親之日乍悲乍欣。邈爾絕俗超出埃塵。當修經道製己履真。如何無心更染俗因。經道已薄行無毛分。言非可貴德非可珍。師友致累恚恨日殷。如是出家損法辱身。思之念之好自將身
齊邺東大覺寺釋僧範。姓李。平鄉人也。戒德清高守禁無虧。嘗宿他寺意欲聞戒。至于十五日說戒之夜。衆議共停說戒乃爲法集。有僧升座將欲豎義。敘雲。堅論法相深會聖言。布薩常聞擊難爲勝。忽見一神形高丈余貌甚雄峻。壅聳驚人來到座前。問豎義者。今是何日。答曰。是布薩日。神即以手拓之。曳之下座委頓垂死。次問上座。問答同前。拓還將死倰害二叁上座已。神還掉臂而出。當時道俗共睹非一。範師既見斯異。乃自勤力兼策大衆。至于一生無敢說欲。縱有病重不堪勝輿。請僧就病人所恭敬說戒。阖境僧尼承斯懲誡。至布薩日亦不虧法(右四誡出梁高僧傳)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法苑珠林》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3】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