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六十叁 ▪第5页
卷第六十一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二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不愛妻子 從狼中來 不好妙服
伺捕奸非 少眠多怒 從狗中來
身短毛長 饒食睡眠 不喜淨處
從豬中來 毛黃卒暴 獨樂山陵
貪食華果 從猕猴來 多妄強顔
無所畏難 行知反覆 從烏中來
情多色欲 少于分義 心無有記
從鴿中來 所行反戾 強辦耐辱
不孝父母 鸬鸠中來 亦不知法
複不知非 晝夜愚惑 從羊中來
好妄喜談 數親豪族 衆人所愛
鹦鹉中來 所行卒暴 樂人衆中
言語多煩 鸲鹆中來 行步舒緩
意有所規 多害生類 從鶴中來
體小好淫 意不專定 見色心惑
從雀中來 眼赤齒短 語便吐沫
臥則纏身 從蚖中來 語則嗔恚
不察來義 口出火毒 從鸩中來
獨處貪食 聲響暗呃 夜則少睡
從貓中來 穿牆竊盜 貪財健恐
亦無親疏 從鼠中來 深觀相貌
從畜生來
第叁餓鬼相者
身長多懼 以發纏身 衣裳垢圿
從餓鬼來 淫泆悭貪 嫉彼所得
不好惠施 從餓鬼來 不孝父母
家室大小 動則诤訟 從餓鬼來
不信至誠 所行趣爲 薄力少知
從餓鬼來 聲壞響塞 卒興嗔恚
食便好熱 從餓鬼來 常乏財貨
空貧匮陋 智者所嗤 從餓鬼來
門不事佛 不好聞法 永絕天路
從餓鬼來 不敬妻子 兄弟姊妹
人所憎嫉 從餓鬼來 生則孤寡
無人瞻視 終歸來處 不離宿緣
意志褊狹 不好榮飾 所行醜陋
從餓鬼來 所爲不獲 所作事煩
人所驅逐 從餓鬼來 或事喜敗
不審根元 不受人谏 從餓鬼來
不樂靜處 喜居廁溷 顔貌臭穢
從風神來 身大喜好 喜貪食肉
獨樂神祠 從閱叉來 健嗔合鬥
見物貪著 無有畏忌 從閱叉來
見者毛豎 直前熟視 如似所失
從羅刹來 體陜皮薄 顔色和悅
聞樂喜欣 幹沓和來 意好輕飄
香熏自塗 多諸伎術 幹沓和來
常喜歌舞 男女所侍 先語後笑
甄陀羅來 情性柔軟 曉了時節
能斷漏結 真陀羅來 此餓鬼相
閱叉羅刹
第四修羅相者
圓眼面方 黃體金發 盡備伎術
阿須倫來 直前視地 無有疑難
見恐辄擊 阿須倫來 此是須倫
略說其相
第五人相者
知趣所生 所執不忘 曉了事業
從人道來 解諸幻僞 已不爲之
所作平等 從人道來 善惡之言
初不忘失 不信奸僞 從人道來
貪淫悭嫉 執心難舍 盡解方俗
從人道來 信意惠施 解法非法
心不偏彼 從人道來 不失時節
亦不懈怠 恭敬賢聖 從人道來
設見沙門 持戒多聞 下心承事
從人道來 供事諸佛 正法衆僧
隨時聞法 從人道來 聞法能知
聞惡不爲 速還泥洹 從人道來
此是人相 粗說其貌
第六天相者
依須彌山 有五種天 本所造緣
其相不同 腰細腳粗 常喜含笑
智者當察 從曲天來 意好微妙
少于資財 見鬥則懼 從屍天來
身長體白 顔色端正 不好火光
從婆天來 常懷悅豫 聞惡不懅
不從彼受 從樂天來 思惟忍苦
好分別義 慈孝父母 毗沙天來
宿不樂家 喜遊林薮 志念女色
從叁天來 財寶雖少 生卑賤家
心樂清淨 從叁天來 任己自行
所爲不克 望斷願違 從炎天來
意喜他淫 不守己妻 爲鬼所使
他化天來 承事父母 常法則義
己短彼受 兜率天來 非道求道
心無吝想 不樂在家 從梵天來
意願性質 常貪睡眠 亦不解法
無想天來 六趣衆生 各有無本
性行不同 志操殊異
頌曰
善惡相對 凡聖道合 五陰雖同
六道乖法 占侯觀察 各知先業
惡斷善修 方能止遏
感應緣(略引六驗) 漢黃頭郎 漢周亞夫 宋劉齡 梁沙門釋琰 梁沙門釋智藏 周居士張元
漢文帝夢將上天而不能。有一黃頭郎推而上之。顧而見。其衣後穿。覺之漸臺。見黃頭郎鄧通衣後穿。即夢中所見也。遂有寵貴。許負相之。當貧餓死。乃賜蜀銅山使自鑄錢以資之。富半京師。文帝病癰。通常[口*敕]之。帝曰。誰最愛我。通對曰。愛莫若太子。使太子嗽而色難之。由此含恨。文帝崩。景帝即位。使案通擅鑄。盡沒入家財。卒窮餓死
漢周亞夫。绛侯勃之次子也。初許負相之曰。君叁年而侯。五年而相。其貴無上。然卒以餓死。亞夫曰。嘻吾何緣如此。若既大貴。又何故餓死。負曰不然。從理入口餓死法也。後叁年绛侯世子有罪黜。而亞夫襲侯。及破吳楚有大功爲丞相。以忠谏強直數犯景帝意。下獄卒以餓死(右二人出漢書)
宋劉齡者。不知何許人也。居晉陵東路城村。頗奉法。于宅中立精舍一間。時設齋集。元嘉九年叁月二十七日父暴病亡巫祝並雲。家當更有叁人喪亡。鄰家有事道祭酒。姓魏名叵。常爲章符诳化村裏。語齡曰。君家衰禍未已。由奉明神故也。若事大道必蒙福祐。不改意者將來滅門。齡遂亟延祭酒罷不奉法。叵雲。宜焚去經像。災乃當除耳。遂閉精舍戶放火焚燒。炎熾移日。而所燒者唯屋而已。經像幡坐俨然如故。像于中夜又放光赫然。時諸祭酒有二十許人。亦有懼畏靈驗密委去者。叵等師徒猶盛意不止。被發禹步執持刀索。雲斥佛還胡國。不得留中夏爲民害也。齡于其夕如有人歐打之者。頓仆于地。家人扶起示余氣息。遂委[戀-心+足]躄不能行動。道士魏叵。其時體內發疽日出二升。不過一月受苦便死。自外同伴並皆著癞。其鄰人東安太守水丘和。傳于東陽無疑。時亦多有見者(右一人出冥祥記)
梁州招提寺有沙門名琰。年幼出家。初作沙彌時。有一相師。善能占相。語琰師。阿師子雖大聰明智慧鋒銳。然命短壽不經旬日。琰師既聞斯語。遂請諸大德共相平論。作何福勝得命延長。大德答雲。依佛聖教受持金剛般若經。功德最大。若能善持必得益壽。琰師奉命入山結志。身心受持般若經。余五年既見延年。後因出山更見相師。相師驚怪。便語琰師雲。比來修何功德得壽命長。琰師具述前意。故得如是。相師歎之助喜無已。琰師于後學問優長。善弘經論匡究佛法。爲大德住持。年逾九十。命卒于寺
梁鍾山開善寺沙門智藏。俗姓顧氏。吳郡吳人也。有墅姥工相人爲記吉凶。百不失一。謂藏曰。法師聰辯蓋世天下流名。但恨年命不長。可至叁十一矣。時年二十有九。聞斯促報。于是講解頓息竭誠修道。發大誓願不出寺門。遂探經藏得金剛般若。受持讀誦畢命奉之。至所厄暮年。以香經洗浴。淨室誦經以待死至。俄而聞室中聲曰。善男子。汝往年叁十一者。是報盡期。由般若經力得倍壽矣。藏後出山試過前相者。乃大驚起曰。何因尚在世也。前見短壽之相。今年一無。沙門誠不可相矣。藏問今得至幾。答曰。色相貴法年六十有余。藏曰。五十爲命。已爲不夭。況複過也。乃以由緣告之相者欣然敬服。後記畢壽。于是江左道俗競誦此經。多有征瑞。因藏通感矣。以普通叁年九月十五日。卒于本寺。春秋六十有五(右二驗出梁高僧傳)
後周時有張元字孝始。河北萬城人也。年甫十六。其祖喪明。叁年元常憂泣。晝夜經行以祈福祐。複讀藥師經雲。盲者得視之言。遂請七僧然七燈。七日七夜轉讀藥師經。每日行道勞人師乎。元爲孫不孝。使祖喪明。今以燈光普施法界。祖目見明。元求代闇。如此殷勤經于七日。其夜夢見有一老翁。以一金篦療其祖目。謂元之曰。勿憂悲也。叁日已後祖目必差。元于夢中喜踴無伸。遂即驚覺。乃更遍告家人小大。叁日之後祖目果差(事出國史)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法苑珠林》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9】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