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珠林》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2卷53頁碼: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七十九 ▪第2页

  卷第七十七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八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洹果。繞佛叁匝還乎天宮。時諸五百放牛人。于其晨朝來詣佛所。佛爲說法心開意解。各獲道迹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須發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勤修習。得阿羅漢果。時諸比丘見是事已。而白佛言。今此水牛及五百放牛人。宿造何業生水牛中。複修何福值佛世尊。佛告諸比丘。汝等欲知宿業所造諸惡業緣。今當爲汝等說。偈雲

  宿造善惡業  五劫而不朽

  善業因緣故  今獲如是報 

  于賢劫中。波羅柰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于彼法中有一叁藏比丘。將五百弟子遊行他國。在大衆中而共論議。有難問者不能通達。便生嗔恚反更惡罵。汝等今者無所曉知。強難問我狀似水牛抵突人來。時諸弟子鹹皆然可。各自散去。以是惡口業因緣故。五百世中生水牛中。及放牛人共相隨逐。乃至今者故未得脫。佛告諸比丘。欲知彼叁藏比丘者。今此群中惡水牛是。彼時弟子者。今五百放牛人是。佛說是水牛因緣時。各各自護身口意業。厭惡生死得四沙門果。有發無上菩提心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正報頌曰

  愚人嗔恚重  地獄被燒然

  豺狼诤圍繞  蚖毒競來前

  [齒*(崖-山)]齰怒自食  背脅縱橫穿

  自作還自受  恚火競相煎 

  習報頌曰

  怒心多毒害  沈沒苦惡道

  出彼得人身  余報他還惱

  見者求其過  憎嫌如毒草

  此既無宜利  愚嗔何所寶 

  感應緣(略引十驗) 梁曲阿人姓弘忘名 梁秣陵令朱貞 梁南陽樂蓋卿 梁參軍羊道生 梁刺史張臯 周文帝宇文泰 陳中書舍人虞陟 陳庾季孫 梁武昌太守張絢 梁時裴植

  梁武帝欲爲文皇帝陵上起寺。未有佳材。宣意有司使加求訪。先有曲阿人姓弘忘名。家甚富厚。乃共親族多赍財貨。往湘州治生。遂經數年營得一筏。可長千步。材木壯麗世所希有。還至南津。南津校尉孟少卿。希朝廷旨乃加繩墨。弘氏所賣衣裳缯彩。猶有殘余。誣以涉道劫掠所得。並刻造作過製。非商估所宜。結正處死。沒入其官筏。以充寺用。奏遂施行。臨刑之日。敕其妻子。可以黃紙百張並具筆墨置棺中也。死而有知必當陳訴。又書少卿姓名數十吞之。可經一月。少卿端坐便見弘來。初猶避捍。後稍款服。但言乞恩嘔血而死。凡諸獄官及主書舍人。預此獄事及署奏者。以次殂沒。未出一年零落皆盡。皇基寺營構始訖天火燒之。略無纖芥。所埋柱木入地成灰

  梁秣陵令朱貞。以罪下獄。廷尉平虞[耑*(犮-乂+又)]考核其事。結正入重。貞遣相聞與[耑*(犮-乂+又)]曰。我罪當死。不敢祈恩。但猶冀主上萬一弘宥耳。明日既是朱家墓日乞得過此奏聞可爾以不。[耑*(犮-乂+又)]答雲。此于理無爽。何爲不然。謹聞命矣。而朱事先入明日奏束。[耑*(犮-乂+又)]便遇客共飲致醉。遂忘抽出文書。且曰。家人合束內衣箱中。[耑*(犮-乂+又)]複不記。比至帝前頓足香橙上。次第披之方見此事。勢不可隱。便爾上聞。武帝大怒曰。朱貞合死。付外詳決。貞聞之大恨曰。虞[耑*(犮-乂+又)]小子欺網將死之人。鬼若無知故同灰土。傥其有識誓必報之。貞于市始當命絕。而[耑*(犮-乂+又)]已見其來。自爾後時常見[耑*(乏-之+友)]見來甚惡之。又夢乘車在山下。貞居山上推石壓之。月余日[耑*(乏-之+友)]除曲阿令。拜之明日詣謝章門阙下。其婦平常于宅暴卒。[耑*(乏-之+友)]狼狽而還。入室哭婦。舉頭見貞在梁上。[耑*(乏-之+友)]曰。朱秣陵在此。我婦豈得不死。言未訖而屋無故忽崩。[耑*(乏-之+友)]及男女婢使十余人一時並命。右丞虞骘是其宗親。經始喪事。見[耑*(乏-之+友)]還暫下堂避之。僅得免難

  梁廬陵王在荊州時。嘗遣從事量括民田。南陽樂蓋卿亦充一使。時公府舍人韋破虜。發遣誡敕。失王本意。及蓋卿還以違誤得罪。破虜惶懼不敢引愆。但诳蓋卿雲。自爲分雪無勞訴也。數日之間遂斬于市。蓋卿號噭無由自陳。告語家人。以紙筆隨斂。死後少日破虜在槽上看牛。忽見蓋卿挈頭而入。持一碗蒜虀與破虜。破虜奔走驚呼。不獲已而服之。因此得病未幾而死。又杜嶷梁州刺史懷瑤第二子也。任西荊州刺史。性甚豪忌。新納一妾。年貌兼美。寵愛殊深。妾得其父書雲。比日困苦欲有求告。妾倚簾讀之。嶷外還。而妾自以新來。羞以此事聞嶷。因嚼吞之。嶷謂是情人所寄。遂令剖腹取書。妾氣未斷而書已出。嶷看訖歎曰。吾不自意匆匆如此。傷天下和氣其能久乎。其夜見妾訴。嶷旬日而死。襄陽人至今以爲口實

  梁太山羊道生。爲梁邵陵王中兵參軍。其兄海珍任漢州刺史。道生乞假省之。臨還兄于近路頓待道生。道生見縛一人于樹。就視乃故舊部曲也。見道生洟泣哀訴雲。漢州欲賜殺。求之救濟。道生問何罪。答雲。失意逃叛。道生曰。此最可忿。即下馬以佩刀剜其眼睛吞之。部曲呼天號地。須臾海珍來。又勸兄決斬。至座良久方覺眼在喉內。噎不肯下。索酒咽之。頻傾數杯終不能去。轉覺脹塞。遂不成宴而別。在路數日死。當時見者。莫不以爲有天道驗矣

  梁東徐州刺史張臯。仆射永之孫也。嘗被敗入北。有一土民。與臯盟誓。將送還南。遂即出家名僧越。臯供養之。及在東徐亦隨至任。恃其勳舊頗以言語忤臯。臯便大怒。遣兩門生。一人姓井。一人姓白。皆不得其名。夜往殺之。爾後夕夕夢見僧越雲報怨。少日出射。而箭帖青傷指。才可見血。不以爲事。後因[利-禾+皮]梨。梨汁漬瘡。乃始膿爛。停十許日膊上無故複生一瘡。膿血與指相通。月余而死

  周文帝宇文泰。初爲魏丞相。值梁朝喪亂。梁孝元帝爲湘東王。時在荊州。時遣使通和。禮好甚至。與泰斷金。立盟結爲兄弟。後平侯景。孝元即位。泰猶人臣。不加崇敬。頗行倰侮。又求索無厭。或不惬意。遂遣兵襲江陵。俘虜朝士至于民庶。百四十萬口。而害孝元焉。又魏文帝先納茹茹主郁久闾阿那瑰女爲後。和親殊笃。害梁主之明年。瑰爲齊國所敗破國。率余衆數千奔魏。而突厥舊與茹茹怨仇。即遣饷泰馬叁千匹。求誅瑰等。泰遂許諾。伏突厥兵與瑰讴會。醉便縛之。即日滅郁久闾一姓五百余人。流血至踝。茹茹臨死。多或仰天而訴。明年冬泰獵于隴右得病。見孝元及瑰爲祟。泰發怒肆罵。命索酒與之。兩月日死

  陳主初立梁元帝第九子晉安王爲主。而輔載之。會稽虞陟。本梁武世爲中書舍人尚書右丞。于時夢見梁武謂陟曰。卿是我舊左右可語陳公莫殺我孫。若殺于公不好。事甚分明。陟既未見有篡殺兆形。不敢言之。數日複夢如此。並語陟曰。卿若不傳我意。卿亦不佳。陟雖嗟惋決無言理。少時之間太史啓雲。殿內當有急兵。陳主曰。急兵政是我耳。倉卒遣亂兵害少主自立。爾後陟便得病。又夢梁武曰。卿不能爲我語陳主。致令禍及卿與陳。尋當知也。陟方封啓敘之。陳主爲人。甚信鬼物。聞此大驚。遣輿迎陟面相訊訪。乃尤陟曰。卿那不道。奇事奇事。六七日陟死。尋有韋載之怪

  陳庾季孫性甚好殺。滋味漁獵故是常事。奴婢愆罪。亦或盡之。常大笃病。夢人謂曰。若能斷殺。此病當差。不爾必死。即于夢中誓不複殺。驚寤戰悸汗流浃體。病亦漸瘳。後數年有叁門生。竊其兩妾以叛。追尋獲之。即並驅殺。其夕複見前人來雲。何故負信。此人罪不至死私家不合擅刑。今改決無濟理。投明嘔血。數日而終

  梁武昌太守張絢常乘船行。有一部曲。役力小不如意。絢便躬捶之。一下即[辟/夕][(打-丁+片)/夕]。無複活狀。絢遂推置江中。須臾頃見此人從水而出。對絢斂手曰。罪不當死。官枉見殺。今來相報。即跳入絢口。絢因得病。少日而死

  梁裴植隨其季叔。叔業自南兖州入北。仕于元氏位至尚書。植同堂妹夫韋伯鼎有學業。恃壯業氣自以才智常輕倰倰。植憎之如仇。後于雒下誣告植誣爲廢立。植坐此死。百許日伯鼎病。向空而語曰。裴尚書死不獨見由何以怒也。須臾而卒。萬紐于中者。北伐人。仕魏世爲侍中領軍。明帝勳專權在內尚書。仆射郭祚尚書裴植。乃共勸高陵陽王雍出中。中聞之逼有司誣奏其罪。矯诏並殺之。朝野憤怨莫不切齒。二年中得病。見裴郭爲崇尋死(右此十驗出冥祥記)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法苑珠林》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3】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