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珠林》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2卷53頁碼: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八十四

  卷第八十二法苑珠林卷第八十叁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四

  精進部第四(此別四部) 述意部 懈墮部 策修部 進益部

  述意部第一

  夫忍行之情猶昧。審的之旨未顯。所以策墮令心不懈。是故經曰。汝等比丘。當勤精進。十力慧日既已潛沒。汝等當爲無明所覆。又言。闡提之人屍臥終日。當言成道無有是處。釋論雲。在家懈怠失于俗利。出家懶墮喪于法寶。是以斯那勇猛諸佛稱揚。迦葉精奇如來述贊。書雲。夙興夜寐。竭力致身。乃曰忠臣。方稱孝子。故知放逸懈怠之所不尚。精進劬勞無時不可。豈得恣其愚懷縱情憍蕩。致使善根種子不複開敷。道樹枝條彌加枯瘁。況複命屬死王名系幽府。奄歸長夜頓罷資糧。冥曹拷問將何酬答。當于此時悔恨何及。是故令者勸諸行人。聞身余力預備前糧。常須檢校叁業。勿令違于六時。每于晝夜。從旦至中。從中至暮。從暮至夜。從夜至曉。乃至一時一克。一念一刹那。檢校叁業。幾心行善。幾心行惡。幾心行孝。幾心行逆。幾心行厭離財色心。幾心行貪著財色心。幾心行人天善根業。幾心行叁塗不善業。幾心厭離名聞著我心。幾心貪求名聞著我心。幾心欣修叁乘出世心。幾心輕慢叁乘深樂世間心。如是善惡日夜相違。行者常須檢校勿令放逸墮于邪網。常省叁業遞相誡勖。心口相訓。心語口言。汝常說善莫說非法。口還語心。汝思正法莫思非法。心複語身。汝勤精進莫行懈怠。如是我心自製我口自慎我身自禁。如是自策足得高升。何勞他控橫起怨憎。故經曰。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定生善道。身行惡口行惡意行惡。定生惡趣。又如駃騠顧影馳走不同驽畜加諸杖捶。若不自誡要假他呵。反增觸惱益罪尤深也

  懈墮部第二

  如菩薩本行經雲。佛告阿難。夫懈怠者衆行之累。居家懈怠則衣食不供。産業不舉。出家懈怠不能出離生死之苦。一切衆事皆由精進而得興起。是時帝釋便說偈言

  欲求最勝道  不惜其軀命

  棄身如糞土  解了無吾我

  雖用財寶施  此事不爲難

  勇猛如是者  精進得佛疾 

  又增一阿含經雲。若有人懈墮種不善行。于事有損。若能不懈墮此最精妙。所以然者。彌勒菩薩經叁十劫應當作佛。我以精進力勇猛之心。使彌勒在後成佛。是故當念精進勿有懈怠

  又譬喻經雲。迦葉佛時有兄弟二人。俱爲沙門。兄持戒坐禅一心求道而不布施。弟布施修福而喜破戒。兄從釋迦出家得阿羅漢果。衣常不充。食常不飽。弟生象中。爲象多力。能卻怨敵。國王所愛。金銀珍寶璎珞其身。封數百戶邑供給此象。隨其所須。時兄比丘值世大儉。遊行乞食。七日不得。末後得少粗食。劣得存命。先知此象是前世弟。便往詣象手捉象耳。而語之言。我昔與汝俱有罪也。象思比丘語即識宿命。見前因緣愁憂不食。象子怖懼便往白王。王問象子。先無人犯此象不。象子答曰。無他異人。唯一沙門來至象邊須臾便去。王即遣人覓得沙門。問言。至象邊何所道耶。沙門答曰。我語象雲。我與汝俱有罪耳。沙門向王具說如上。王意便寤即放沙門

  又增一阿含經雲。爾時世尊與無央數之衆。而爲說法。有一長老比丘。向世尊舒腳而睡。有修摩那沙彌。年向八歲。去世尊不遠。結跏趺坐。計念在前。世尊遙見長老比丘舒腳而眠。複見沙彌端坐思惟。便說偈言

  所謂長老者  未必剃須發

  雖複年齒長  不免于惡行

  若有見谛法  無害于群前

  舍諸穢惡行  此名爲長老

  我今謂長老  未必先出家

  修其善本業  分別于正行

  設有年幼少  諸根無漏缺

  此謂名長老  分別正法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頗見此長老舒腳而睡乎。諸比丘對曰。如是悉見。世尊告曰。此長老比丘。前五百世中常爲龍身。今設命終當生龍中。所以然者。無有恭敬于佛法衆。若無恭敬之心于佛法衆者。命終皆當生龍中汝等頗見修摩那沙彌年向八歲去我不遠端坐思惟不。諸比丘對曰。悉見世尊。曰此沙彌卻後七日當得四神足及得四谛之法。以是之故常當勤加恭敬佛法之衆

  又佛說馬有八態譬人經雲。佛告諸比丘。馬有弊惡八態。何等爲八。一態者解羁缰時掣車欲走。二態者車駕跳踉欲齧其人。叁態者便舉前兩足掣車而走。四態者便蹋車軨。五態者使人立持轭摩身拶車卻行。六態者便傍行斜走。七態者便掣車馳走得值濁泥止住不行。八態者懸篼餧之熟視不食。其主牽去欲駕之時。遽含噏噬飲食不得。佛言。人亦有弊惡八態。何等爲八。一態者聞說經便走不欲樂聽。如馬解羁缰掣車走時。二態者聞說經意不解不知語所趣向。便嗔跳踉不欲樂聞。如馬駕車時跳踉欲齧人時。叁態者聞說經便逆不受。如馬舉前兩腳掣車走時。四態者聞說經便罵。如馬蹋車軨時。五態者聞說經便起去。如馬人立持轭摩身拶車卻行時。六態者聞說經不肯聽俾頭斜視耳語。如馬傍行斜走時。七態者聞說經。便欲窮難問之。不能相應答便死抵妄語。如馬得濁泥便止不複行。八態者聞說經不肯聽。反念淫泆多求不欲聽受。死入惡道時乃遽欲學問行道。亦不能複得行道。如馬懸篼餧之熟視不肯食。其主牽去欲駕之。乃遽含噏噬亦不得食。佛言。我說馬有八惡態。人亦有八惡態。如是比丘聞經歡喜作禮而去

  策修部第叁

  如持世經雲。寶光菩薩于閻浮檀金佛所發于精進。但爲入如是法方便門。二十億歲終不生惡心。若利養心。又寶光菩薩如是精進十二億歲。未曾發起淫怒癡心。又無量意菩薩無量力菩薩。于四萬歲中終不睡眠。常不滿腹食。亦不臥若坐若經行。但念五取陰相

  又大集經雲。法語比丘二萬年中無有睡眠。然後上升虛空。一多羅樹。結跏趺坐。滿一千年不動不搖。法喜爲食。獲得比智樂說無礙

  又譬喻經雲。羅閱只國沙門。坐自誓曰。我不得道終不起欲睡眠心。作錐長八寸刺兩髀。痛不得眠。一年得道

  又薄俱羅經雲。薄俱羅稱言。我從出家以來八十年中。未曾偃臥脅一著床背有所倚

  又遺教經雲。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常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又智度論雲。身精進爲小。心精進爲大。外精進爲小。內精進爲大。複次佛說意業力大故。如仙人嗔時令大國磨滅。複次身口作五逆罪。大果報一劫在阿鼻地獄。受意業力。得生非有想非無想處。壽八萬大劫。亦在十方佛國壽命無量。以是故身口精進爲小。意精進爲大。如是諸經廣歎精進。一心正念速得道果。未必要須多聞

  又智度論雲。若人欲得所聞皆持。應當一心憶念令念增長。于相似事。系念令知所不見事。如周利槃陀迦比丘。系心拭屣物中念憶禅定。除心垢法乃得羅漢果。彼人暗鈍令誦掃帚兩字。猶不俱得。得掃忘帚。得帚忘掃。如此蒙鈍尚得聖道。何況利人不得聖道。天下極鈍豈過于此。佛法貴行不貴不行。但能勤行。縱複寡聞亦先入道

  又毗婆沙論雲。如二人俱至一方。一乘疾馬。一乘鈍馬。雖乘鈍馬。以前發故。先有所至。信解脫人。勤行精進。先至涅槃。即是周利等也

  又六度集經雲。佛告弟子。當勤精進聽聞諷誦莫得懈怠陰蓋所覆。吾念過去無數劫時。有佛名一切度王。是時衆中有兩比丘。一名精進辯。一名德樂止。共聽法。精進辯者。聞經歡喜。應時即得阿惟越致。神通具足。德樂止者。睡眠不覺。獨無所得。時精進辯謂德樂止言。佛者難值。億百千世時乃一出。當勤精進爲衆作本。如何睡眠。時德樂止聞其教招便即經行。于祇樹間甫始經行。複住睡眠。如是煩亂不能自定。詣泉側坐欲思惟。複生睡眠。時精進辯便以善權往而度之。化作蜂王飛趣其眼。如欲螫之。時德樂止驚覺而坐。畏此蜂王須臾複睡。時蜜蜂王飛入腋下螫其胸腹。德樂止驚心中懅悸。不敢複睡。時泉水中有雜色華。種種鮮潔。時蜜蜂王飛住華上食甘露味。時德樂止端坐視之。畏複飛來不敢睡。思惟蜂王觀其根本。蜂王食味不出華中。須臾之頃蜂王睡眠。墮汙泥中身體沐浴。已複還飛住其華上。時德樂止向蜜蜂王說偈言

  是食甘露者  其身得安隱

  不當複持歸  遍及其妻子

  如何墮泥中  自汙其身體

  如是爲無黠  毀其甘露味

  又如此華者  不宜久住中

  日沒華還合  求出則不能

  當須日光明  爾乃複得出

  長夜之疲冥  如是甚勤苦 

  時蜜蜂王向德樂止說偈報言

  佛者譬甘露  聽聞無厭足

  不當有懈怠  無益于一切

  五道生死海  譬如墮汙泥

  愛欲所纏裹  無智爲甚迷

  日出衆華開  譬佛之色身

  日入華還合  世尊般泥曰

  值見如來世  當勤精進受

  除去睡陰蓋  莫呼佛常在

  深法之要慧  不以色因緣

  其現有著者  當知爲善權

  善權之所度  有益不唐舉

  而現此變化  亦以一切故 

  時德樂止聽聞其說。即得不起法忍。解諸法本逮陀鄰尼。佛告阿難。爾時精進辯者。今我身是。德樂止者。彌勒是也。我于爾時俱與彌勒共聽經法。彌勒爾時睡眠獨無所得。我不行善權而救度者。彌勒至今在生死中未得度脫

  又法句喻經雲。昔有比丘。日至城外曠野冢間。路由他田乃得達過。其主見已便興嗔恚。此何道人。日此來往不修道德。即問道人。汝何乞士。在吾田中縱橫往來。乃成人蹤。道人報曰。吾有鬥訟。來求證人。故行田中。田主宿緣鈎連應蒙得度。便逐道人私匿從行。見曠冢間。屍骸狼藉。膖脹臭爛。鳥獸食啖。散落異處。或有食啖盡不盡者。有似灰鴿色者。蛆蟲吮[口*束]臭穢難近。比丘舉手語彼人曰。此諸鳥獸是我證人。其人問曰。此諸鳥獸何爲證人。汝今比丘與誰共诤。比丘報曰。心之爲病多諸漏患。我觀此骸分別惡露。便還房室還自觀身。從頭至足與彼無異。然此心意流馳萬端。追逐幻僞色聲香味細滑之法。我今欲誡心之源本。汝心當知。興起是念。無令將吾入地獄餓鬼之中。我今凡夫未脫諸縛。然此心賊不見從命。以是之故日往曠野。爲說惡露不淨之想。複與心說。心爲卒暴。亂錯不定。心今當改無造惡緣。時彼田主聞道人教。以手揮淚哽咽難言。然彼田…

《法苑珠林八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