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珠林》

「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經文2122卷53頁碼:P0269
唐 道世撰

  《法苑珠林》八十叁

  卷第八十一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二 /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叁

  持戒部第二(此別叁部) 述意部 勸持部 引證部

  述意部第一

  竊聞。戒是人師道俗鹹奉。心爲業主。凡聖俱製。良由叁寶所資四生同潤。故經曰。正法住正法滅。意在茲乎。是以持戒爲德。顯自大經。性善可崇。明乎大論。戒複方之日月。譬若寶珠。義等塗香。事同惜水。越度大海。號曰牢船。生長善牙。又稱平地。是以菩薩禀受微塵不缺。羅漢護持纖芥無犯。甯當抱渴而死弗飲水蟲。乃可被系而終無傷草葉。書雲。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言行忠信。戰戰兢兢。豈可放縱心馬不加辔勒。馳騁情猿都無製鎖。浮囊既毀前路何期。德瓶已破勝緣長絕。或複要聚惡人朋結凶黨。更相扇動備造愆瑕。無慚無愧。不羞不恥。日更增甚。轉複沈浮。似若葶苈艾蒿枝葉皆苦诃梨果樹遍體無甘。從明入闇無複出期。劫數既遙痛傷難忍。于是镬湯奔沸猛氣沖天。爐炭赫曦爆聲烈地。镕銅灌口則腹爛肝銷。銅柱逼身則骨肉俱盡。宛轉嗚呼何可言念。如斯等苦寔由毀戒也

  勸持部第二

  如大莊嚴論雲。若能至心持戒乃至殁命得現果報。我昔聞。難提跋提城有優婆塞。兄弟二人。並持五戒。其弟爾時卒患脅痛氣將欲絕。時醫語之。食新殺狗肉。並使服酒所患必除。病者白言。其狗肉者爲可于市買索食之。飲酒之事願舍身命。終不犯戒而服于酒。其兄見弟極爲困急。赍酒語弟。舍戒服酒。以療其病。弟白兄言。我雖病急。願舍我身命。不犯戒而飲此酒。即說偈言

  怪哉臨命終  破我戒璎珞

  以戒莊嚴身  不用殡葬具

  人身既難得  遭值戒複難

  願舍百千命  不毀破禁戒

  無量百千劫  時乃值遇戒

  閻浮世界中  人身極難得

  雖複得人身  值正法倍難

  時複值法寶  愚者不知取

  善能分別者  此事亦複難

  戒寶入我手  雲何複欲奪

  乃是怨憎者  非我之所親 

  兄聞是已。答其弟言。我以親故不爲沮壞。弟白兄言。非爲親愛乃是殁敗。即說偈言

  我欲向勝處  毀戒令墮墜

  舍戒乃如是  雲何名親愛

  我勤習戒根  乃欲見劫奪

  所持五戒中  酒戒最爲重

  今欲強毀我  不得名爲親 

  兄問弟言。雲何以酒爲戒根本耶。弟即說偈。以答兄言

  若于禁戒中  不盡心護持

  便爲違大悲  草頭有酒滴

  尚不敢嘗觸  以是故我知

  酒是惡道因  在家修多羅

  說酒之惡報  唯佛能分別

  誰有能測量  佛說身口意

  叁業之惡行  唯酒爲根本

  複墮惡行中  往者優婆夷

  以酒因緣故  遂毀余四戒

  是名惡行數  酒爲放逸根

  不飲閉惡道  能獲信樂心

  去悭能舍財  首羅聞佛說

  能獲無量益  我都無異意

  而欲毀犯者  略說而言之

  甯舍百千命  不毀犯佛教

  甯使身幹枯  終不飲此酒

  假使毀犯戒  壽命百千年

  不如護禁戒  即時身命滅

  決定能使差  我猶故不飲

  況今不定知  爲差爲不差

  作是決定心  心生大歡喜

  即獲見真谛  所患得消除 

  惟大智之人厭世修道。雖具持戒。內懷定慧。不現持相。內言實德。故華嚴經雲。何等爲離邪命戒。此菩薩不作持戒淨相欲使他知內無實德現實德相。但持淨戒一向求法。究竟薩婆若。何等爲不起惡戒。此菩薩不自高貴言我持戒。見犯戒人亦不致呵令其憂惱。但一其心持清淨戒。勝果克得不須疑惑

  又菩薩藏經雲。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行屍波羅蜜多故。獲得十種清淨屍羅。汝應知之。何等爲十。一者于諸衆生曾無損害。二者于他財物不行劫盜。叁者于他妻妾遠諸染習。四者于諸衆生不興欺诳。五者和合眷屬無有乖離。六者于諸衆生不起粗言。由能堪忍彼惡言故。七者遠離绮語。凡有所言谛審說故。八者遠諸貪著。于他受用無我所故。九者遠離嗔恚。善能忍受粗言辱故。十者遠離邪見。由不敬事諸余天仙及神鬼故

  又大寶積經雲。第二持十善業戒者。有五事利益。一能製惡行。二能作善心。叁能遮煩惱。四成就淨心。五能增長戒

  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八萬四千無量戒品。悉皆在十善戒中

  又月燈叁昧經雲。佛言。若有菩薩能淨持戒有十種利益。何等爲十。一滿足一切智。二如佛所學而學。叁智者不毀。四不退誓願。五安住于行。六棄舍生死。七慕樂涅盤。八得無纏心。九得勝叁昧。十不乏信財

  又六度集經雲。複有四種持戒具足智慧。何等爲四。一持戒常演說法。二持戒常勤求法。叁持戒正分別法。四持戒回向菩提

  引證部第叁

  如大莊嚴論說。我昔曾聞。有諸比丘與諸賈客入海采寶。既至海中船舫破壞。爾時有一年少比丘。捉得一枚版。上座比丘不得版故。將沒水中。于時上座恐怖惶懼恐爲水漂。語年少言。汝甯不憶佛所製戒。當敬上座。汝所得版應以與我。爾時年少即便思惟。如來世尊實有斯語。諸有利樂應先與上座。複作是念。我若以版用與上座必沒水中。洄澓波浪大海之難。極爲深廣。我于今者命將不全。又我年少初始出家未得道果。以此爲憂。我今舍身用濟上座。正是其時。作是念已而說偈言

  我爲自全濟  爲隨佛語勝

  無量功德聚  名稱遍十方

  軀命極鄙賤  雲何違聖教

  我今受佛戒  至死必堅持

  爲順佛語故  奉版遺身命

  若不爲難事  終不獲難果

  我若持此版  必渡大海難

  若不順聖旨  將沒生死海

  我今沒水死  雖死猶名勝

  若舍佛所教  失于天人利

  及以大涅槃  無上第一樂 

  說是偈已。即便舍版持與上座。既授版已。于時海神感其精誠。即接年少比丘置于岸上。海神合掌白比丘言。我今歸依堅持戒者。汝今遭是厄難之事。能持佛戒。海神說偈報曰

  汝真是比丘  實是苦行者

  號爾爲沙門  汝實稱斯名

  由汝德力故  衆伴及財寶

  得免大海難  一切安隱出

  汝言誓堅固  敬順佛所說

  汝是大勝人  能除衆患難

  我今當雲何  而不加擁護

  見谛能持戒  斯事不爲難

  凡夫不毀禁  此乃名希有

  比丘處安隱  清淨自謹慎

  能不毀禁戒  此亦未爲難

  未獲于道迹  處于大怖畏

  舍己所愛命  護持佛教戒

  難爲而能爲  此最爲希有 

  又論雲。我昔曾聞。有一比丘。次第乞食。至穿珠家立于門外。時彼珠師爲于國王穿摩尼珠。比丘衣赤往映彼珠。其色紅赤。彼穿珠師。即入其舍。爲比丘取食。時有一鵝見珠赤色。其狀似肉。即便吞之。珠師持食以施比丘。尋即覓珠不知所在。此珠價貴。珠師貧急語比丘言。得我珠耶。比丘恐殺鵝取珠。當設何計得免斯患。即說偈言

  我今護他命  身分受苦惱

  更無余方便  唯以命代彼

  若言他持去  此言複不可

  說自得無過  不應作妄語

  我今舍身命  爲此鵝命故

  故緣我護戒  因用成解脫 

  爾時珠師雖聞斯偈。語比丘言。若不見還汝徒受苦。終不相置。比丘即四向望無可恃怙。如鹿入圍莫知所趣。比丘無救亦複如是。爾時比丘即自斂身端正衣服。彼人語比丘言。汝今與我鬥耶。比丘答言。不共汝鬥。我自共結使鬥。又說偈言

  我舍身命時  墮地如幹薪

  當使人稱美  爲鵝能舍身

  亦使于後人  皆生憂苦惱

  而舍如此身  聞者勸精進

  修行于真道  堅持于禁戒

  有便毀禁者  願樂于持戒 

  時穿珠師即加打棒。以兩手並頭並皆被縛。四向顧望莫知所告。而作是念。生死受苦皆應如是。又說偈言

  我于過去世  淫盜舍身命

  如是不可數  羊鹿及六畜

  舍身不可計  彼時虛受苦

  爲戒舍身命  勝于毀禁戒

  假欲自擁護  會歸于當滅

  不如爲持戒  爲他護身命

  舍此危脆身  以取解脫命

  我著糞掃衣  乞食以爲業

  住止于樹下  以何因緣故

  乃當作盜賊  汝宜善觀察 

  爾時珠師語比丘言。何用多語。遂加系縛。倍更撾打。以繩急絞耳眼口鼻盡皆血出。時彼鵝者即來食血。珠師嗔忿打鵝即死。比丘問言。此鵝死活。珠師答言。鵝今死活。何足故問。時彼比丘即向鵝所。見鵝既死洟泣不樂。即向鵝說偈言

  我受諸苦惱  望使此鵝活

  今我命未絕  鵝在我前死

  我望護汝命  受是極辛苦

  何意汝先死  我果報不成 

  珠師問比丘言。鵝今于汝竟是何親。愁惱乃爾。比丘答言。不滿我願所以不樂。珠師問言。欲作何願。比丘以偈答言

  菩薩往昔時  舍身以貿鴿

  我亦作是意  舍命欲代鵝

  我得最勝心  欲全此鵝命

  久住常安樂  由汝殺鵝故

  心願不滿足 

  爾時比丘更具說已。珠師即開鵝腹而還得珠。既見珠已便舉聲號哭。語比丘言。汝護鵝命不惜于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即說偈言

  汝藏功德事  如似灰覆火

  我以愚癡故  燒然數百身

  汝于佛標相  極爲甚相稱

  我以愚癡故  不能善觀察

  爲癡火所燒  願當暫留住

  少聽我忏悔  猶如腳跌者

  按地還得起  南無清淨行

  南無堅持戒  遭是極苦難

  不作毀缺行  不遇如是惡

  持戒非希有  要當值此苦

  能持禁戒者  是則名爲難

  爲鵝身受苦  不犯于禁戒

  此事實難有  忏悔既訖已

  即放比丘還 

  又大莊嚴論說。有諸比丘。曠野中行。爲賊劫掠。剝脫衣裳。時此群賊懼諸比丘往告聚落。盡欲殺害。賊中一人先曾出家。語同伴言。今者何爲盡欲殺害。比丘之法不得傷草。今者以草系諸比丘。彼畏傷故終不能得四向馳告。賊即以草而系縛之。舍之而去。諸比丘等既被草縛。恐犯禁戒不得挽絕。身無衣服爲日所炙。蚊虻蠅蚤之所唼娆。從旦被縛至于日夕。轉到日沒晦冥大暗。夜行禽獸交橫馳走。甚可怖畏。有老比丘語諸年少。說偈誡言

  若有智慧者  能堅持禁戒

  求人天涅槃  稱意而獲得

  名稱普聞知  一切鹹供養

  必得人天樂  亦獲解脫果

  伊羅缽龍王  以其毀禁戒

  損傷樹葉故  命終墮龍中

  諸佛悉不記  彼得出龍時

  能堅持禁戒  斯事爲其難

  戒相極衆多  分別曉了難

  如劍林棘叢  處中多傷毀

  愚劣不堪任  護持如此戒 

  是諸比丘爲苦所逼。不得屈伸及以轉動。恐傷草命。唯當護戒至死不犯。即說偈言

  我…

《法苑珠林八十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