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要集》十四 ▪第4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不識父母恩養。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複人身。生在邊地。不知忠孝仁義。不見叁寶。若在中國。矬陋踒偻。人所陵蔑。當知憍慢。皆緣無義調戲不節生也
故地持論雲。無義語罪。亦令衆生墮叁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所有言語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說不能明了。何故無義語墮于地獄。語既非義。事成損彼。所以命終受地獄苦。何故無義語出爲畜生。緣語無義。人倫理乖。所以出地獄受畜生身。何故無義語複爲餓鬼。語無義故。悭惑所障。因悭惑故。複爲餓鬼。何故無義語罪出生爲人。有所言語人不信受。緣語無義非可承受。何故無義語。有所言說不能明了。語既無義。皆緣暗昧。暗昧報故不能明了。當知無義語七大苦也
又緣無義語故。不能謙讓。使貪欲無厭。今身悭貪不布施。死即當墮沸屎地獄。于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餓鬼中無有衣食。資仰于人所啖糞穢不與不得。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複人身。饑寒裸露。困乏常無。人既不與。求亦不得。縱有纖毫。辄遇剝奪。守苦無方。亡身喪命。當知不布施。皆緣貪欲生也
故地持論雲。貪欲之罪。亦令衆生墮叁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欲。二者無有厭足。何故貪欲墮于地獄。緣其貪欲作動身口。而苦于物。所以身死受地獄苦。何故貪欲出爲畜生。緣此貪欲動乖人倫。是故出獄即爲畜生。何故貪欲複爲餓鬼。緣此貪欲得必貪惜。貪惜罪故。複爲餓鬼。何故貪欲而複多欲。緣此貪欲所欲彌多。何故貪欲無有厭足。緣此貪欲貪求無厭。當知貪欲八大苦也
又緣貪欲不適意故。則有憤怒而起嗔恚。今身若多嗔恚者。死即當墮泥犁地獄。于曆劫中具受衆苦。受苦既畢墮畜生中。作毒蛇蚖蝮虎豹豺狼。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複人身。複多嗔恚。面貌醜惡。人所憎惡。非唯不與親友。實亦眼不喜見。當知忿恚皆緣嗔惱生也
故地持論雲。嗔恚之罪。亦令衆生墮叁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爲一切求其長短。二者常爲衆人之所惱害。何故嗔惱墮于地獄緣此嗔惱恚害苦物故。受地獄苦。何故嗔惱出爲畜生。緣此嗔惱不能仁恕。所以出獄受畜生身。何故嗔惱複爲餓鬼。緣此嗔惱從悭心起。悭心罪故。複爲餓鬼。何故嗔惱。常爲一切求其長短。緣此嗔惱不能含容故。爲一切求其長短。何故嗔惱。常爲衆人之所惱害。緣此嗔惱惱害于人。人亦惱害。當知嗔惱九大苦也
又緣其嗔惱而懷邪僻。不信正道。今身邪見。遮人聽法誦經。自不餐采。死即當墮聾癡地獄。于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中。聞叁寶四谛之聲。不知是善。殺害鞭打之聲。不知是惡。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複人身。生在人中。聾瞽不聞石壁不異。美言善響絕不覺知。當知阻礙聽法。皆緣邪見生也
故地持論雲。邪見之罪。亦令衆生墮叁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生邪見家。二者其心谄曲。何故邪見墮于地獄。緣以邪見唯向邪道。及以神俗謗佛法僧。不崇叁寶。既不崇信。斷人正路致令遭苦。所以命終入阿鼻獄。何故邪見複爲畜生。緣以邪見不識正理。所以出獄受畜生報。何故邪見複爲餓鬼。緣此邪見悭心堅著。乖僻不舍。不舍悭著。複爲餓鬼。何故邪見生邪見家。緣此邪見僻習纏心。所以爲人生邪見家。何故邪見其心谄曲。緣此邪見不中正故。所以爲人心常谄曲。當知邪見十大苦也
如是一一微細。衆惡罪業。無量無邊。皆入地獄。備受諸苦。非可算數而知。且略言耳。若能反惡爲善。即是我師
又八師經雲。佛爲梵志說八師之法。佛言一謂凶暴。殘害物命。或爲怨家所見刑戮。或爲王法所見誅治。滅及門族。死入地獄。燒煮拷掠。萬毒皆更。求死不得。罪竟乃出。或爲餓鬼。當爲畜生。屠割剝裂。死辄更刃。魂神展轉。更相殘害。吾見殺者其罪如此。不敢複殺。是吾一師。佛于是說偈言
凶者心不仁 強弱相傷殘
殺生當過生 結積累劫怨
受罪短命死 驚怛遭暴患
吾用畏是故 慈心伏魔官
二謂盜竊。強劫人財。或爲財主。刀杖加刑應時瓦解。或爲王法收系著獄。拷掠搒笞五毒皆至。戮之都市。門族灰滅。死入地獄。以手捧火。烊銅灌口。求死不得。罪竟乃出。當爲餓鬼。意欲飲水水化爲膿。所飲食物。物化爲炭。身常負重。衆惱自隨。或爲畜生。死辄更刃。以肉供人償其宿債。吾見盜者其罪如此。不敢複盜。是吾二師。佛于是說偈言
盜者不與取 劫竊人財寶
亡者無多少 忿恚愁毒惱
死受六畜形 償其宿債負
吾用畏是故 棄國施財寶
叁謂邪淫。犯人婦女。或爲夫主邊人所知。臨時得殃。刀杖加形。首足分離。禍及門族。或爲王法。收捕著獄。酷毒掠治。身自當辜。死入地獄。臥之鐵床。或抱銅拄。獄鬼然火以燒其身。地獄罪畢。當受畜生。若後爲人。阖門淫亂。遠佛違法。不親賢衆。常懷恐怖。多危少安。吾見是故。不敢複淫。是吾叁師。佛于是說偈言
淫爲不淨行 迷惑失正道
形消魂魄驚 傷命而早夭
受罪頑癡荒 死複墮惡道
故吾妻子施 建志樂山薮
四謂兩舌。惡口妄言。绮語。谮人無罪。謗毀叁尊。舌致捶杖。亦致滅門。死入地獄。獄中鬼神拔出其舌。以牛犁之。烊銅灌口。求死不得。罪畢乃出。當爲畜生。常食草蕀。若後爲人。言不見信。口中恒臭。多被誹謗罵詈之聲。臥辄惡夢。有口不得食。佛經之至味。吾見是故。不敢惡口。是吾四師。佛于是說偈言
欺者有四過 讒佞傷賢良
受身癡聾盲 謇吃口臭腥
顛狂不能信 死墮拔舌囹
吾修四淨口 自致八音聲
五謂嗜酒。酒爲毒氣。主成諸惡。王道毀仁澤滅。臣慢上忠敬朽。父禮亡母失慈。子凶虐孝道敗。夫失信婦奢淫。九族诤財産耗。亡國危身無不由之。酒之亂道叁十有五。吾見是故。絕酒不飲。是吾五師。佛于是說偈言
醉者爲不孝 怨禍從內生
迷惑清高士 亂德敗淑貞
故吾不飲酒 慈心濟群民
淨慧度八難 自致覺道圓
六謂年老。夫老之爲苦。頭白齒落。目視冥冥。耳聽不聰。盛去衰至。皮緩面皺。百節疲痛。行步苦極。坐起呻吟。憂悲心惱。識神轉滅。便旋即忘。命日促盡。言之流涕。吾見無常災變如此。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六師。佛于是說偈言
吾念世無常 人生要當老
盛去日衰羸 形枯而白首
憂勞百病生 坐起愁痛惱
吾用畏是故 棄國行求道
七謂病瘦。肉盡骨立。百節皆痛。猶被杖楚。四大進退。手足不任。氣力虛竭。坐起須人。口燥唇焦。筋斷鼻坼。目不見色。耳不聞音。不淨流出。身臥其上。心懷苦惱。言辄悲哀。今觀世人。年盛力壯。華色炜晔。福盡罪至。無常百變。吾睹此患。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七師。佛于是說偈言
念人衰老時 百病同時生
水消而火起 刀風解其形
骨體筋脈離 大命要當傾
吾用畏是故 求道願不生
八謂人死。四百四病同時俱作。四大欲散魂神不安。風去息絕。火滅身冷。風先火次。魂靈去失。身體侹直。無所複知。旬日之間。肉壞血流。膖脹爛臭。無一可取。身中有蟲。還食其肉。筋脈爛盡。骨節能散。髑髅脾胫。各自異處。飛鳥走獸。競來食之。天龍鬼神。帝王人民。貧富貴賤無免此患。吾見斯變。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八師。佛于是說偈言
惟念老病死 叁界之大患
福盡而命終 棄之于黃泉
身爛還歸土 魂魄隨因緣
吾用畏是故 學道求泥洹
梵志于是心即開解。遂得道迹。長跪受戒爲清信士。不殺不盜。不淫不欺。奉孝不醉。歡喜爲佛作禮而去。故書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大怒傷陰。大喜敗陽。麗色伐性之斧。美味腐身之毒。能悟此旨。斯爲大師也
頌曰
心境相乘 業結牽纏 七識起發
八識成因 叁界受報 六趣遷延
隨處起業 觸處拘連 五陰勞倦
九惱邅迍 自非慈聖 何慧爽神
含情普洽 機悟玄津 舒則利物
卷則收恩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諸經要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7】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