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要集》十五 ▪第4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口中住 焰火口中然
口中毒是毒 蛇上毒非毒
口毒割衆生 命終墮地獄
若人妄說語 自口中出膿
舌則是泥濁 舌亦如熾火
若人妄讒語 彼人速輕賤
爲善人舍離 天則不攝護
常憎嫉他人 與諸衆生惡
方便惱亂他 因是入地獄
又優婆塞戒經偈雲
若複有人 樂于妄語 是人現得
惡口惡色 所言雖實 人不信受
衆皆增惡 不喜見之 是名現世
惡業之報 舍此身已 入于地獄
受大苦楚 饑渴熱惱 是名後世
惡業之報 若得人身 口不具足
所說雖實 人不信受 見者不樂
雖說正法 人不樂聞 是一惡人
因緣力故 一切外物 資生減少
以此證知。妄語之人叁世受苦
又禅秘要經雲。若有四衆。于佛法中。爲利養故貪求無厭。爲好名聞。而假僞作惡。實不坐禅。身口放逸。行放逸行。貪利養故。自言坐禅。如是比丘。犯偷蘭遮。過時不說。自不改悔。經須臾間即犯十叁僧殘。若經一日至于二日。當知此比丘是人中賊羅刹魁脍。必墮惡道。犯大重罪。若比丘比丘尼。實不見白骨自言見白骨。乃至阿那般那。是比丘比丘尼。诳惑諸天龍鬼神等。此惡人輩是魔波旬種。爲妄語故。自說言我得不淨觀乃至頂法。此妄語人。命終之後。疾于電雨。必定當墮阿鼻地獄。壽命一劫。從地獄出。墮餓鬼中。八千歲時。啖熱鐵丸。從餓鬼出墮畜生中。身恒負重。死複剝皮。經五百身。還生人中。聾盲喑啞癃殘百病。以爲衣服。如是經苦不可具說
又正法念經偈雲
甘露及毒藥 皆在人舌中
甘露謂實語 妄語則爲毒
若人須甘露 彼人住實語
若人須毒者 彼人妄語說
毒不決定死 妄語則決定
若人妄語說 彼得言死人
妄語不自利 亦不益他人
若自他不樂 雲何妄語說
若人惡分別 喜樂妄說語
飛墮火刀上 得如是苦惱
毒害雖甚惡 唯能殺一身
妄語惡業者 百千身被壞
又佛說須賴經雲。佛言。夫妄言者。爲自欺身亦欺他人。妄言者。令人身臭。心口無信。令其心惱。妄言者。令其口臭。令其身色大神所棄。妄言者。亡失一切諸善本。于己愚冥迷失善路。妄言者。一切惡本。斷絕善行閑居之本
又正法念經。閻羅王。責疏罪人。說偈言
實語得安樂 實語得涅槃
妄語生苦果 今來在此受
若不舍妄語 則得一切苦
實語不須買 易得而不難
實非異國來 非從異人求
何故舍實語 喜樂妄語說
妄語言說者 是地獄因緣
因緣前已作 唱喚何所益
妄語第一火 尚能燒大海
況燒妄語人 猶如燒草木
若人舍實語 而作妄言說
如是癡惡人 棄寶而取石
若人不自愛 而愛于地獄
自身妄語火 此處自燒身
實語甚易得 莊嚴一切人
舍實語妄說 癡故到此處
又智度論說偈雲
實語第一戒 實語升天梯
實語小如大 妄語入地獄
又薩婆多論雲。不妄語者。若說法議論傳語一切是非。莫自稱爲是。常令推寄有本。則無過也。不爾斧在口中。又十誦律雲。若語高姓人。雲是下賤。若語兩眼人。雲是一眼。並得妄語。又語一眼人汝是瞎眼人。並得輕惱他罪
正報頌曰
妄語诳人巧 地獄受罪拙
焰鋸解其形 熱鐵耕其舌
灌之以洋銅 [厭/石]之以剛鐵
悲痛碎骨髓 呻吟常嗚咽
習報頌曰
妄語入叁塗 叁塗罪已決
余業生人道 被謗常憂結
還爲他所诳 恨心如火熱
智者勿尤人 驗果因須滅
惡口緣第五
凡夫毒熾恚火常然。逢緣起障觸境生嗔。所以發言一怒。沖口燒心。損害前人。痛于刀割。乖菩薩之善心。違如來之慈訓。故業報差別經偈雲
粗言觸惱人 好發他陰私
剛強難調伏 生焰口餓鬼
又智度論雲。或有餓鬼。先世惡口。好以粗語加彼衆生。衆生增惡。見之如仇。以此罪故墮餓鬼中。又法句經雲。雖爲沙門。不攝身口。粗言惡說。多所中傷。衆所不愛。智者不惜。身死神去輪轉叁塗。自生自死苦惱無量。諸佛賢聖所不愛惜。假令衆生。身雖無過。不慎口業。亦墮惡道。故論雲。時有一鬼。頭似豬頭。臭蟲從口出。身有金色光明。是鬼宿世作比丘。惡口罵詈客比丘。身持淨戒故身有光明。口有惡言故臭蟲從口出
又增一阿含經雲。甯以利劍截割其舌。不以惡言粗語墮叁惡道。又護口經雲。過去迦葉如來出現于世。敷說法教。教化已周。于無余泥洹界而般涅槃後。時有叁藏比丘。名曰黃頭。衆僧告敕。一切雜使不命卿涉。但與諸後學者說諸妙法。時叁藏比丘。內心輕蔑。不免僧命。便與後學。敷演經義。喚受義曰。速前象頭。次喚第二者曰馬頭。複喚駱駝頭。豬頭。羊頭。師子頭。虎頭。如是喚衆獸之類不可稱數。雖授經義不免其罪。身壞命終入地獄中。經曆數千萬劫。受苦無量。余罪未畢。從地獄出生大海中。受水性形。一身百頭形體極大。異類見之皆悉馳走
又出曜經雲。昔佛在世時。尊者滿足。詣餓鬼界。見一餓鬼形狀醜陋。見者毛豎莫不畏懼。身出熾焰如大火聚。口出疽蟲。膿血流溢臭氣叵近。或口出火長數十丈。或眼耳鼻身體支節。放諸火焰長數十丈。唇口垂倒像如野豬。身體縱廣一由旬也。手自抓掴。舉聲[口*睪]哭。馳走東西。滿足見問。汝作何罪今受此苦。餓鬼報曰。吾昔出家。戀著房舍悭貪不舍。自恃豪族出言臭惡。若見持戒精進比丘。辄複罵辱。戾口戾眼或戾是非。故受此苦。甯以利刀自割其舌積劫受苦。不以一日罵謗精進持戒比丘。尊者若還閻浮提地時。以我形狀誡諸比丘。善護口過勿妄出言。見持戒者。念宣其德。自我受此餓鬼形來。數千萬歲。常受此苦。卻後命終當入地獄。說此語已[口*睪]哭投地。如太山崩。天翻地覆。斯由口過故使然矣
又百緣經雲。有長者婦懷妊。身體臭穢都不可近。年滿生兒。連骸骨立。羸瘦憔悴。不可目視。又多糞屎塗身而生。年漸長大。不欲在家。貪嗜糞穢不肯舍離。父母諸親惡不欲見。驅令遠舍使不得近。即便在外常食糞穢。諸人見已。因爲立字名啖婆羅。值佛出家得阿羅漢果。由過去世時。有佛出世名拘留孫。出家爲寺主。有諸檀越。洗浴衆僧訖複以香油塗身。有一羅漢。寺主見已嗔恚罵詈。汝出家人。香油塗身。如似人糞塗汝身上。羅漢愍之爲現神通。寺主見已忏悔辭謝願除罪咎。緣是惡罵。五百世中身常臭穢。不可附近。由昔出家向彼悔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是故衆生應護口業。莫相罵辱
又賢愚經雲。昔佛在世時。與諸比丘向毗舍離。到梨越河。見人捕魚。網得一魚身有百頭。有五百人挽不出水。是時河邊有五百人。而共放牛即借挽之。千人並力方得出水。見而怪之。衆人競看。佛與比丘往到魚所。而問魚言。汝是迦毗[黍-禾+利]不。魚答言是。複問魚言。教匠汝者今在何處。魚答佛言。墮阿毗獄。阿難見已問其因緣。佛告阿難。乃往過去迦葉佛時。有婆羅門。生一男兒。字迦毗梨。聰明博達多聞第一。父死之後。其母問兒。汝今高明。世間頗有更勝汝不。兒答母言。沙門殊勝。我有所疑往問沙門。爲我解說令我開解。彼若問我。我不能答。母即語言。汝今何不學習其法。兒答母言。若欲習者。當作沙門。我是白衣。何緣得學。母語兒言。汝今且可僞作沙門。學達還家。兒受母教。即作比丘經少時間。學通叁藏還來歸家。母複問兒。今得勝未。兒答母言。由未勝也。母語兒言。自今已往。若共談論。傥不如時便可罵辱。汝當得勝。兒受母教。後論不如即便罵言。汝等沙門愚騃無識。頭如獸頭。百獸之頭無不比之。緣是罵故今受魚身。一身百頭駝驢牛馬豬羊犬等衆獸之頭無不備有。阿難問佛。何時當得脫此魚身。佛告阿難。此賢劫中。千佛過去猶故不脫此魚身。以是因緣。身口意業不可不慎
又王玄策行傳雲。佛在世時。毗耶梨城觀一切衆生有苦惱者。即欲救拔。乃觀見此國。有雞越吒二衆。總五百人。于婆(去音)羅俱末底河。網得摩梨大魚。十有八首。叁十六眼。其頭多獸(自外同前)佛爲說法。魚聞法已便即命終。得生天上而爲天子。卻觀本身。身是大魚。蒙佛說法遂得生天。乃持諸種香花璎珞寶珠。從天而下至佛供養。于時二衆並發心悔過。即于俱末底河北一百余步。燒焚魚網。銅瓶盛灰埋之。向說法處于上起塔。尊像俨然至今現在。雕飾如法睹者生善
又百緣經雲。昔佛在世時。波斯匿王婦末利夫人。産生一女字曰金剛。面貌極醜。身體粗澀猶如蛇皮。頭發粗強猶如馬尾。王見不喜。敕閉深宮不令出外。年漸長大任當嫁娶。便遣一臣。推覓一人本是豪族今貧乏者。卿可將來。臣受敕已。覓得付王。王將屏處。密私語言。聞卿豪族今者貧窮。我有一女面貌極醜。卿幸納受當相供給。時此貧人。跪白王曰。正使大王以狗見賜。亦不敢違。豈況王女末利所生。王即妻之。爲造宅舍門戶七重。王囑女夫。自捉戶鈎出入牢閉。勿使人見。王出財物供給女婿。無所乏少。拜爲大臣。後與豪貴共爲邑會。聚會之契令婦共赴。自余諸人。各將婦來。唯此大臣獨不將赴。衆人疑怪。彼人婦者。或能端正。或可極醜。不能顯現。是以不來。複于後會密共勸酒令使醉臥。解取門鈎。遣其五人造家往看。至家開門。婦疑非夫。內自克責懊惱而言。我宿何罪。爲夫幽閉不睹日月。即便至心遙禮世尊。願佛慈悲來到我前。暫救苦厄。佛知其意。即于女前地中踴出。绀發相現。其女舉頭。見佛發相。敬心歡喜。女發自然如绀青色。佛漸現面。女心倍喜。面複端正。更令粗皮自然化滅。佛悉現身令女盡見。更增歡喜。身體端正猶如天女。佛便爲說種種法要。得須陀洹果。時佛去後。五人入見端正少雙。觀看已竟還閉門戶。系鈎本處。其人還家見婦端正。欣然問言。汝是何人。婦答夫言。我是汝婦。夫即語言。汝前極醜。何緣端正乃爾。婦便白夫。具說上事。婦複向夫。我欲見王。汝當爲我通白消息。夫往白王。女郎今者欲來相見。王答女夫。莫道此事。急當牢閉慎勿令出。女夫白王。女郎今者蒙佛威神。便得端正天女無異。王聞是已。即遣往迎。見女端正歡喜無量。將詣佛所而白佛言。不審此女宿種何福。乃生豪貴而複醜陋。佛告王言。乃往過去。波羅柰國有一長者。恒常供養一辟支佛。身體醜陋。時長者家有一小女。見辟支佛惡心罵言。面貌醜陋身皮粗惡。何期可憎。時辟支佛。欲入涅槃便現神力。作十八變。其女見已。即時自責求哀忏悔。緣于過去罵辟支故。生常醜陋。由還忏悔今得端正。以供養故。所生之處。豪尊富貴快樂無極
又興起行經雲。釋迦過去以惡語道迦葉禿頭沙門何有佛道。故今六年。受日食一麻一米大豆。苦行如是
又修行道地經偈雲
口癡而心剛 不柔無善言
常懷惡兩舌 不念人善利
所言不了了 藏惡在于心
如灰覆炭火 設蹑燒人足
共語常柔和 順從言可人
言行而相副 心身不傷人
譬如好花樹 成實亦甘美
佛尊解脫是 心口之謀相
又百緣經雲。佛在世時。王舍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其婦足滿十月。便欲産子。然不肯出。尋重有身。足滿十月。複産一子。先懷者住在右脅。如是次第懷妊九子。各滿十月而産。唯先一子故在胎中。不肯出外。其母極患。設諸湯藥以自療治。病無降損。囑及家中。我腹中子。故活不死。今若設終。必開我腹取子養育。其母于時不免所患即便命終。時諸眷屬載其屍骸詣于冢間。請大醫耆婆破腹看之。得一小兒形狀故小。頭須皓白俯膢而行。四向顧視。語諸親言。汝等當知。我由先身惡口罵辱衆僧故。處此熟藏中。經六十年。受是苦惱。難可叵當。諸親聞已號啼悲哭。不能答之。爾時世尊。遙知此兒善根已熟。將諸大衆。往到屍所。告小兒言。汝是長老比丘不。答言。實是。第二第叁亦如是問。故言道是。時諸大衆。見此小兒與佛答對。各懷疑惑。前白佛言。今此老兒宿造何業。在腹發白俯膢而行。複與如來共相答問。爾時世尊告諸大衆。此賢劫中有佛出世。號曰迦葉。有諸比丘夏坐安居。衆僧和合。差一比丘年在老耄爲僧維那。共立製限于此夏坐。要得道者聽共自恣。若未得者不聽自恣。今此維那獨不得道。僧皆不聽布薩自恣。心懷懊惱而作是言。我獨爲爾營理僧事。令汝等輩安隱行道。今複還返更不聽自恣布薩羯磨。即便嗔恚罵辱衆僧。僧尋即牽捉閉著室中。作是唱言。使汝等輩常處暗冥不見光明。如我今者處此暗室。作是語已自戮命終。墮地獄中。受大苦惱。今始得脫。故在胎中受是苦惱。衆僧聞已。各護叁業厭離生死。得四沙門果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時諸親屬。還將老兒詣家養育。年漸長大放令出家。得阿羅漢果。佛告比丘。緣于往昔供養衆僧及作維那營理僧事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比丘聞已。歡喜奉行
正報頌曰
惡口如毒箭 著物則破傷
地獄開門待 投之以镬湯
割舌令自啖 楚毒難思量
若與身無益 慎口也何妨
習報頌曰
惡口多觸忤 地獄被燒然
人中有余報 還聞刀劍言
設令有談論 诤訟被他怨
往報甘心受 改惡善自鮮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諸經要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6】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