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五 ▪第2页
東晉天竺叁藏佛馱跋陀羅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世諸菩薩等。滿足大願成就諸力。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等劫。複過是數有劫。名善光。彼有世界。名曰寶光。于彼劫中。有萬如來出興于世。最初如來號法輪音聲虛空燈。彼閻浮提中。有寶莊嚴王都。彼有大林名善光明。于此林中。有一道場名曰善華。彼道場上。有寶蓮花師子之座。時彼如來。于此座上。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人民壽十千歲。殺盜淫佚妄言兩舌惡口绮語貪恚邪見。行如是等十不善道。時彼如來。于百歲中坐于道場。爲諸菩薩及諸天王並閻浮提宿植德者。而爲說法。其余衆生待善根熟。爾時國王名曰勝光。時彼人民行十不善貪著五欲。作種種惡遠離善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有無量衆生犯王治法。囚執囹圄受諸楚毒。爾時彼王。有一太子。名曰善伏。端正殊特成就妙色。具二十八大人之ˇ。處在中宮采女圍繞。聞彼獄人楚毒音聲。聞已憂惱起大悲心。入彼獄中見諸罪人。裸形亂發系縛旁笞。悲號流淚苦毒無量。太子見已發大悲心。慰谕之言莫恐莫怖。我今能令汝等解脫。于是太子往詣王所。白言大王。獄中罪人願施無畏。大王。哀愍幸垂矜赦。時彼大王。召諸群臣而共參議。此事雲何。群臣答言。彼諸罪人竊盜官物。謀弑大王侵犯宮人。有如是罪必應刑戮。若救彼者罪應至死。時彼太子大悲深至。救護彼故作如是言。我代獄囚受諸楚毒。願苦治我。我爲救彼不惜身命。欲令罪囚悉得解脫。所以者何。若我不救此衆生者。雲何能濟叁界牢獄。諸在生死牢獄衆生。悉爲貪愛之所纏縛。愚癡所蔽受種種苦。身形鄙陋心常放逸。而不能知出要之道。無智慧光著諸法界。無有福慧遠離實智。染縛結垢幽閉苦獄。隨順惡魔生老病死。常爲憂惱之所逼迫。我當雲何令彼解脫。我今應當舍自身命而救拔之。爾時五百大臣。鹹發聲言。大王當知。如太子意。放獄囚者。毀壞王法危及我等。不治太子國不久立。王聞此言即發威怒令誅太子。王後聞之毀容降服。與千采女馳詣王所。頭面禮足。如是請言。大王當知。太子有罪。願垂慈恕賜其壽命。時彼大王即召太子。太子既至。複白王言。願垂哀赦獄囚苦人。若不矜恕。我代受苦。王言隨意。爾時太子。即入獄中。放諸罪人。代受楚毒曾無中悔。一ˇ正念一切種智。大悲爲首饒益衆生。夫人白王。願聽太子。在外半月。布施修福。然後隨王如法苦治。王即聽許。時彼都城北有一大林。名曰日光。太子詣彼設大施會。須食與食須衣與衣。乃至車乘華蟓塗ˇ末ˇ幢幡缯蓋。及余一切寶莊嚴具。期ˇ既滿。爾時國王及諸群臣。長者居士男女大小。並諸外道皆悉雲集。爾時法輪音聲虛空燈如來。知諸衆生應化時至。與大衆俱。天王圍繞。龍王供養。夜叉王守護。乾闼婆王贊歎。阿修羅王禮侍。迦樓羅王以清淨心散諸雜寶。緊那羅王歡喜贊歎。供養過去諸佛。摩背羅伽王悲泣正觀。與如是等無量大衆前後圍繞。來詣彼會。爾時太子及諸大衆。遙見佛來。端嚴殊特諸根寂定。如大ˇ王。神心澄明淨若淵海。ˇˇ如來自在境界。勝妙功德ˇ好嚴身。圓滿光明。普照一切。震動十方無量世界。一切毛孔。普出如來微妙ˇ雲。普雨種種諸莊嚴雲。行佛威儀。除滅一切衆生煩惱。爾時太子。既見如來歡喜無量。五體投地。合掌白言。善來世尊。念哀取我。唯願世尊。處摩尼座。諸菩薩衆皆就寶座。周匝圍繞。時佛坐已。除滅一切衆生苦患。離諸障蓋堪聖法器。爾時如來。知諸衆生應受化者。而爲演說圓滿因緣修多羅。時彼大衆。聞正法已。八十那由他衆生。皆起離垢清淨法眼。得無學地。一萬衆生得大乘道。滿足普賢菩薩行願。見十方佛轉正法輪。ˇ自在力。百佛世界微塵等衆生。具摩诃衍。滅十方世界無量衆生惡道苦難。生天人趣。時彼太子。得隨應化覺悟衆生。長養善根法門。佛子。爾時太子。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我于一切衆生。起大悲心普饒益之。不著叁界。又亦不求名譽果報。舍離臨慢不輕他人。不加彼惡不貪財利。遠離叁有莊嚴大乘。開一切智門。普行菩薩無量諸行。佛子。我于爾時得此法門。時諸大臣。今五百惡人調達眷屬是也。彼諸人等。佛皆教化。令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過未來世須彌山微塵等劫。成等正覺。所住世界同名寶光。國界莊嚴。父母種姓。受胎出生。棄家學道。往詣道場。轉正法輪。說修多羅。語言音聲。光明眷屬。壽命法住。及其名號。皆悉不同。其最初佛號饒益月。第二佛號大悲師子。第叁佛號救護衆生。最後如來號大醫王。佛子當知。本諸罪人。我所救者。即拘樓孫等賢劫千佛。及百萬阿僧ˇ諸大菩薩。于無量精進妙德慧佛所。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今悉ˇ在十方國土。行菩薩行。修習增廣。此隨應化。覺悟衆生。長養善根法門者是也。佛子。時王勝光者。今薩遮尼琶子大論師是也。時王宮人諸眷屬者。即彼尼琶六萬弟子。與師俱來。共佛論義。悉降伏之。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者是也。此諸人等當成正覺。世界劫號皆悉不同。佛子。我于爾時救罪人已。父母聽我舍離國土妻子眷屬。于法輪音聲虛空燈佛所。出家學道。五百歲中淨修梵行。于此中間。得一萬叁昧。一萬陀羅尼門。一萬諸明。一萬法藏。一萬薩婆若勇猛精進。一萬清淨忍門。一萬寂滅禅定。一萬方便般若波羅蜜。各于十方。ˇ前對見一萬如來。出生一萬菩薩大願。長養菩薩一萬諸力。又得菩薩一萬神通。于念念中。各遊十方一萬佛刹。于念念中。各憶十方一萬佛海。見彼如來一萬化海。普遊十方教化衆生。于念念中。見十佛世界衆生。于諸趣中死此生彼。或好或醜。或之善處或入惡道。知彼衆生諸心心法。心意所行及諸根海。行業善根皆悉明達。佛子。我于爾時命終之後。即複于彼閻浮提中。王宮受生作轉輪王。彼法輪音聲虛空燈如來滅度之後。我于爾時守護正法。次值法虛空妙德王佛。次爲釋王。即彼道場。值天藏佛。次爲焰摩天王。即彼世界。值大地功德山佛。複值法輪光音聲王佛。次爲化樂天王。即彼世界。值虛空燈智王佛。次爲阿修羅王。即彼世界。值一切法雷震王佛。次爲他化自在天王。即彼世界。值不可壞力幢佛。次爲梵王。即彼世界。值法輪化普光音佛。佛子。于彼寶光世界善光劫中。一萬如來出興于世。我悉值遇。次複有劫。名曰日光。六十億佛出興于世。時我爲王。名大智慧。值最初ˇ好功德山佛。複值妙音聲佛。次爲大臣。值離垢童子佛。次爲阿修羅王。值勇猛精進佛複值究竟ˇ好佛。次爲商人。值離垢臂佛。次爲城天。值師子行佛。次爲毗沙門天王。值天周羅佛。次爲乾闼婆王。值法上名稱佛。次爲鸠ˇ荼王。值光明天冠佛。恭敬供養。佛子。我諸趣受身。供養如是等六十億佛。于一一佛所。教化無量無邊衆生。我于一一佛所。得種種叁昧門。種種陀羅尼門。具足諸辯。種種智慧種種法光。照十方海諸佛刹海。見諸佛海。如一劫中值遇諸佛恭敬供養。于世界微塵等劫一切世界中。諸佛興世我悉值遇恭敬供養。聞法受持守護正法。亦複如是。于諸佛所修此法門。爾時願勇光明守護衆生夜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歡喜恭敬心 能問甚深法
我當承佛力 爲汝分別說
過于不思議 世界海塵劫
爾時有一劫 名曰爲善光
彼時有世界 名曰爲寶光
于彼世界中 十千佛興世
我值彼諸佛 恭敬悉供養
于彼如來所 修習此法門
爾時有王都 名曰可愛樂
廣博悉平正 種種妙莊嚴
衆生雜行起 世界有淨穢
時彼諸衆生 多行不善法
爾時有大王 號曰爲勝光
正法治天下 等心于一切
彼王有太子 號名曰善伏
端嚴甚姝妙 ˇ好莊嚴身
時彼諸人民 有犯王法者
幽閉在牢獄 太子悉救之
爾時諸臣等 俱白大王言
太子欲危王 宜應加苦治
時王用臣言 如法治太子
諸臣送太子 至彼刑戮處
王後聞此已 來白大王言
願聽十五日 布施修功德
時王即聽許 令其修福業
肴膳車乘等 隨欲悉給之
所期日已盡 將至刑戮處
彼時一切衆 悲感悉號泣
時法輪音聲 虛空燈如來
知衆生根熟 往詣大衆所
ˇˇ自在力 演說圓滿經
無量諸衆生 悉授菩提記
爾時王太子 即發菩提心
願我悉度脫 一切諸群萌
供養彼如來 即隨佛出家
勇猛精進力 專求無上道
具足此法門 大悲念衆生
知法真實ˇ 劫海修菩提
一切諸導師 次第興出世
我皆悉恭敬 供養護持法
刹海微塵等 一切諸劫中
如來出興世 恭敬悉供養
善伏我身是 修習大悲心
不惜身壽命 救護彼苦人
逮得此法門 劫海常修習
念念悉增長 無量諸功德
所見諸最勝 方便爲我說
聞已即修習 此寂滅法門
無量劫修此 不思議法門
佛雨甘露海 我已悉飲之
依止此法門 普遊十方界
一念悉分別 叁世諸佛刹
依此法門故 見叁世佛海
于諸最勝所 ˇ身如電光
依此法門故 遍詣十方佛
各ˇ大神力 勝妙威儀法
依此法門故 能爲問難海
不思議諸佛 所說聞受持
依此法門故 于十方世界
諸佛大衆中 自在ˇ神變
依此法門故 種種ˇ色身
能于一身中 ˇˇ諸佛身
依此法門故 一一毛孔中
放大光明海 除衆生煩惱
依此法門故 一一毛孔中
出化無量身 法雨濟衆生
此法難思議 菩薩所修學
依住此法門 盡來劫修行
除滅諸邪見 隨應化衆生
悉令得安住 一切種智地
不可思議趣 ˇˇ種種身
隨其所應化 而爲演說法
佛子。我唯成就此法門。諸大菩薩。超出世間普照諸趣。悉能究竟一切境界。壞障礙山。了達法ˇ。善巧方便。分別諸法。解法無我。攝取教化度脫衆生。皆悉了知叁世法界。善知一切語言道海。我當雲何能入如是大智慧海。大智境界。叁昧解脫。法門自在。善男子。此閻浮提有一園林。名流彌尼。彼有天名妙德圓滿。汝詣彼問。雲何菩薩行菩薩行。生如來家爲世間燈。盡未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